深圳先進院召開再生醫學及三維生物製造研討會

2021-01-16 中國科學院
深圳先進院召開再生醫學及三維生物製造研討會

2018-08-30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8月28日,「再生醫學及三維生物製造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本次會議旨在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促進區域乃至國家前沿技術的發展,同時推動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所(籌)成為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合成生物學研發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

 

  再生醫學融合了生物學原理、工程方法和轉化醫學,是用來研究功能障礙或缺失組織器官修復以及組織器官再生與功能重建的學科;三維生物製造技術則是體外構造再生組織及器官的重要手段之一。三維生物列印技術是3D列印技術與醫療技術的深度結合。雖然目前生物三維列印仍然面臨著材料、成本、精度、配套軟體等方面的挑戰,但依然不影響世界各國對這一革命性技術的熱情,原因是其個性化、快速性、準確性及擅長製作複雜形狀實體的特性使它在再生醫學方面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包括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終身教授、國際三維生物列印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的Ibrahim Ozbolat,以及美國愛荷華大學藥學院教授Aliasger Salem,哈佛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3D生物列印和器官晶片專家張宇等。會議期間,各位專家以及企業代表們帶來了一系列精彩的學術講座,並就再生醫學、三維製造技術的熱點及其在臨床醫學和生物製藥行業上的應用展開了廣泛而深入地討論。

 

  本次會議加強了深圳先進院在再生醫學與三維生物製造技術領域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也為各位專家提供了相互了解的平臺,探討了新的研究領域與今後科研產業化的可能性。 

會議現場

  8月28日,「再生醫學及三維生物製造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本次會議旨在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促進區域乃至國家前沿技術的發展,同時推動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所(籌)成為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合成生物學研發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 
  再生醫學融合了生物學原理、工程方法和轉化醫學,是用來研究功能障礙或缺失組織器官修復以及組織器官再生與功能重建的學科;三維生物製造技術則是體外構造再生組織及器官的重要手段之一。三維生物列印技術是3D列印技術與醫療技術的深度結合。雖然目前生物三維列印仍然面臨著材料、成本、精度、配套軟體等方面的挑戰,但依然不影響世界各國對這一革命性技術的熱情,原因是其個性化、快速性、準確性及擅長製作複雜形狀實體的特性使它在再生醫學方面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包括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終身教授、國際三維生物列印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的Ibrahim Ozbolat,以及美國愛荷華大學藥學院教授Aliasger Salem,哈佛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3D生物列印和器官晶片專家張宇等。會議期間,各位專家以及企業代表們帶來了一系列精彩的學術講座,並就再生醫學、三維製造技術的熱點及其在臨床醫學和生物製藥行業上的應用展開了廣泛而深入地討論。 
  本次會議加強了深圳先進院在再生醫學與三維生物製造技術領域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也為各位專家提供了相互了解的平臺,探討了新的研究領域與今後科研產業化的可能性。 

會議現場

列印 責任編輯:陳丹

相關焦點

  • 科學時報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院進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排頭兵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院)是中國科學院調整戰略布局之後,採取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形式,在珠三角地區新建的高起點研究機構。研究院下轄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醫工所)、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集成所)、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計算所)等科研機構。
  • 2015年安徽省生物醫學工程年會暨學術前沿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6月6-7日,安徽省生物醫學工程年會暨學術前沿研討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區召開。會議由安徽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中國科大生物醫學中心承辦,由伍小平院士擔任名譽主席、程京院士擔任會議主席。,中組部中科院人才計劃獲得者和我校兼職教授孫文全博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獲得者和我校大師講席高大勇教授,我校大師講席高家紅教授,國家傑青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劉靜教授,國家傑青基金獲得者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顧寧教授,IEEE Fellow楊雄哲教授,上海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劉寶林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郭明洲教授,安徽省腫瘤醫院朱景德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醫院趙世華主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劉新研究員
  • 實現快速成像,深圳先進院成果應用在國產高端磁共振成像設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深圳先進院研究團隊通過大數據來學習最優的參數和實現快速在線重建,提出的智能快速成像技術,在獨立數據集的第三方測試中誤差最小,參數量最小,該技術將推動新一代從醫學圖像數據採集到輔助診斷的智能醫學影像全鏈條解決方案的推進和應用
  • 2014國際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西工大新聞網4月17日電(鹿芹芹)由西北工業大學生命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國際合作處及空間生物實驗模擬技術重點實驗室主辦,陝西細胞生物協會、陝西生物醫學工程協會、西北工業大學校友會協辦的201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Space Biology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軟組織重塑與再生材料通用指南創標研討會召開
    迄今為止,ISO 和 ASTM 尚沒有專門針對軟組織重塑和再生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的標準。10月25日,國家行業標準《用於軟組織重塑和再生醫療器械的生物學評價 第1部分:通用指南》(草案)創標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深圳先進院建細胞工廠
    原標題:深圳先進院 建細胞工廠   【深圳商報訊】(記者袁斯茹)「未來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從動植物中提取油脂製作口紅,而是利用細胞工廠,創造一支口紅。」
  • 2019年中國生物醫學與智慧醫療論壇暨第十八屆全國生物醫學工程...
    本站訊(通訊員 蘭巧玲)10月18日至19日,2019年中國生物醫學與智慧醫療論壇暨第十八屆全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在南京舉行。開幕式結束後,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鄭海榮研究員,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馮大淦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教授,以及天津大學明東教授
  • 深圳先進院在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中心的王海峰副研究員和醫學人工智慧中心的梁棟研究員合作在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基於國際前沿的波浪雞尾酒(Wave-CAIPI)快速三維成像技術,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一套快速有效的波浪(wave)梯度參數優化方案,並且針對波浪梯度所存在的梯度零階矩不為「零」這一關鍵問題,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截斷式波浪梯度,不僅完善了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理論基礎,同時進一步推動了相關的高級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技術走向臨床應用。
  • 深圳先進院等在低劑量光聲成像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中心劉成波研究員團隊、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梁棟研究員團隊,與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鄭傳勝教授團隊合作,提出了基於卷積神經網絡的低劑量光聲成像方法,該方法有望推動光聲成像技術進一步臨床轉化。
  • 深圳先進院牽頭建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6億元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概算獲得深圳市發改委批覆,總投資超過16億元,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建設。
  • 深圳先進院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三維結構
    近日,深圳先進院的科學家在破譯大腦運轉密碼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突觸是大腦行為、意識、學習與記憶等功能的最基本結構與功能單元,同時也是多種腦疾病發生的起源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發展前沿的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
  • 深圳先進院立項數再創新高—新聞—科學網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受理期項目評審結果
  • 深圳先進院等在腫瘤光聲分子成像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中心劉成波副研究員團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化學系Jonathan教授團隊、韓國高麗大學化學系Jong Seung教授團隊合作,探索了可拓展順磁性金屬卟啉類物質光聲成像機理,發現以金屬錳為中心的德克薩卟啉衍生物(錳德克薩卟啉:MMn)存在順磁性、德克薩卟啉強吸收性、無螢光發射損耗特性
  • 深圳先進院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三維...
    近日,深圳先進院的科學家在破譯大腦運轉密碼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突觸是大腦行為、意識、學習與記憶等功能的最基本結構與功能單元,同時也是多種腦疾病發生的起源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發展前沿的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
  • 美國院士合成生物學實驗室落戶深圳先進院
    先進院合成生物中心主任劉陳立(左)介紹實驗室情況  9月27日,由國際合成生物學產業化先驅,美國工程院院士傑·基斯林(Jay D.此次基斯林實驗室的成立,結合深圳先進院團隊的已有積累,將有力促進中藥資源的合成生物學創新開發與商業化,是先進院朝著世界一流研究機構邁進的又一重要裡程碑。  基斯林院士指出,鐵皮石斛、天山雪蓮、人參、何首烏、茯苓、靈芝、珍珠、冬蟲夏草、蓯蓉等傳統中藥蘊藏的活性分子都具有成為創新藥物的巨大潛力。以抗瘧疾藥青蒿素、抗癌藥紫杉醇、抗愛滋病毒藥蔓生素、止痛藥薩爾維諾林等為代表。
  • 深圳先進院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再創新高
    (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共有145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項目數創歷年新高,較2019年度同期資助項目數增長率達46.5%。本年度深圳先進院有6位青年科研人員從基金委五個科學部分別獲批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批數創歷史新高,充分體現了深圳先進院多學科交叉集成特色和齊頭並進的發展態勢。同時,大部分獲資助者具有良好的產業化背景,也體現出深圳先進院的工研院定位以及學術引領服務產業的特色。
  • 2015 高解析度成像與生物醫學應用研討會圓滿閉幕
    2015年7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2015年7月24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 高解析度成像與生物醫學應用研討會本次高解析度成像與生物醫學應用研討會一方面聚焦冷凍電鏡、分子成像等高解析度成像技術,但更多的在顯微成像和圖像數據分析在生物學和臨床醫學上的應用、實踐、具體研究上展開討論,旨在推廣高解析度成像技術在國內的應用,使更多的科研人員嘗試將此作為研究的重要技術手段。會議第首位嘉賓為上海交通大學Med-X研究院副院長楊國源教授,演講主題為"同步輻射血管造影在鼠腦缺血模型中的應用"。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發起國內首支合成生物產業基金
    合成生物學是國際最前沿的科學研究領域之一,既是認識生命奧秘的新鑰匙,又是下一代生物技術,在生物醫學、農業、工業、能源、環境、國防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前景。 為推動國內合成生物學快速發展,近日,在第二十二屆高交會信息與生物技術(IBT)之創新醫藥院士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北京演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DeepTech)就「星博生輝合成生物產業基金」(下稱星博生輝基金)項目進行籤約。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創歷史新高
    廣東科技報訊(記者 劉肖勇 通訊員 馮春)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工作基本結束,截止目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獲批項目166項,項目直接經費總額11786萬元,立項數較去年增加64%,經費額較去年翻倍,均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