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東城區婦聯官方帳號
家
庭
領
讀
人
— 「婦女之家」服務大講堂線上課堂—
沐浴書香,幸福全家
親子共讀,祥和滿屋
歡迎大家來到
由北京市婦女幹部學校主辦、
東城區婦聯承辦的
「家庭領讀人欄目」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一些記憶
明明在腦子裡偏偏想不起來?
越是怕忘記越記不起來
日常學習、工作需要記的事情不少
如何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訓練
提高我們的記憶力呢?
今天
繼續由韓竹老師
擔任此欄目的主講人
和「書香東城·家庭領讀人計劃」的
劉冉家庭
一起為大家一起領讀
《海馬記憶法》
科學記憶、有效學習
領讀視頻
領讀內容
「家庭領讀人」帶領全家人豐盈有料有趣的家。
大家好!我是東城婦聯「家庭領讀人」欄目的主講:韓竹。
我在中學從事教學工作34年,在我送走的許多畢業生中,總有一些學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有的學習非常用功,但成績卻不理想;有的精力旺盛,興趣廣泛,用於功課的時間很少,但學習成績非常優異。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說過「天才是 99% 汗水和 1%的靈感」,所謂的汗水就是學習上的努力付出。但是在付出汗水的過程中,為什麼有人收穫滿滿,有人卻事倍功半?因為在學習的道路上還需要你學會記憶。
記憶是由大腦掌管,多年來,我試圖從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哲學去尋求答案,現在我加入到北京市學習科學研究團隊,在努力點亮學習過程的黑箱。
從今天這期直到2020年底,「家庭領讀人」欄目還有六期,我們將在這六期節目中講解六本關於學習的書,本期我們一起讀北京五中教育集團劉冉同學推薦的《海馬記憶法》一書。劉冉同學是北京五中教育集團學霸級的學生,現在北京五中本部東城區細管胡同讀高中,下面我們請出劉冉同學談談她自己的有效記憶方法。
劉冉同學談記憶
大家好!我叫劉冉,是東城婦聯「家庭領讀人」志願者。很高興和大家聊「如何提高記憶」的話題。我現在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
十幾年的學習經歷,我自己總結出一套思維導圖記憶法,下面我以《語文》學科為例具體陳述。
《語文》的文言文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翻譯、斷句等都是非常重點的內容,同時每個知識點後面又會對應不同的知識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文言文中的知識點概括出來,便非常的清晰簡單、一目了然。像「虛詞」這部分內容,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將 18 個重點虛詞畫出來,適當的補充解釋和例句。通過這種方式,使得枯燥的知識更加的形象、方便記憶。
再說語文的作文,實則是一種思維過程與思維結果的融合。因此下筆之前,必須形成一個簡單的思路,才能實現文章前後的連貫。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我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構思。先寫出主題內容,置於中心位置,然後根據自己的思路展開聯想,並不斷補充、調整。這樣在有效調控思維的過程中,還有助於自己合理的安排好文章的段落和章節,清楚文章的整體構架,從而做到下筆不慌、有條不紊。
在閱讀、詩歌鑑賞、病句修改等內容的學習,我同樣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通過精確提取關鍵詞、整體梳理知識構架,不僅可以提升學習記憶的效率,還有利於優化自己的思維。
近期我閱讀了《海馬記憶法》這本書,這本書是日本的大腦科學家池谷裕二寫的一本關於大腦記憶功能的科普類書籍。書中提到充分理解和聯繫事物能夠增強記憶力,所以在記憶單個事物的時候,最好將它和更多的事物聯繫起來。最好將知識和自身的經驗、經歷結合在一起進行記憶,這實際就是自我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書中還有許多提高記憶的好方法,我向大家推薦《海馬記憶法》這本書。謝謝大家!
感謝劉冉同學分享她的學習秘籍!
《海馬記憶法》是日本連續五年銷量第一的記憶書。著名腦科學家池谷裕二,經過多年研究和實驗,總結出一套切實有效的海馬活化記憶訓練體系。
今天我們一起讀《海馬記憶法》這本書,在讀書之前,我先提出5個問題,請大家一邊跟我讀書,一邊在書中發現這5個問題的答案。
# 5個問題
什麼是記憶的階層?
什麼是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海馬在什麼情況下較為活躍(此時人的記憶能力更強)?
如何將語義記憶轉換為情景記憶?
增強記憶的方法有哪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查爾斯·莫裡斯 (Charles Morris)在1982年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他將大鼠放到一個圓形水槽中,觀察大鼠利用空間線索找到水下隱藏平臺的行為。他發現正常大鼠經過一定次數的訓練,能夠很快地找到平臺,如果是損毀皮層區域的大鼠也能找到平臺。但損毀海馬的大鼠,則很難找到平臺,即使找到了,也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行走更多的路徑。
這個實驗得出承擔識記功能很重要的部位是海馬體,所以,我們先來認識海馬體。海馬體是存在於人類以及其他脊椎動物腦內,是關鍵的記憶腦結構,因形狀像一種生存於海洋的動物海馬而得名。
我們的腦組織主要分為灰質和白質兩個部分,海馬體主要分布在大腦雙側顳葉(耳朵附近,接近太陽穴)內側深部的內褶灰質區,其功能是負責學習、記憶和空間定位。左右腦各有一個海馬體,左右海馬體分布是對稱的,海馬體體積較小,長度大約 4-5 釐米,體積平均為 2-3 毫升。
海馬體就如同一個「信息檢測員」,它來判定哪些信息是有價值的「必要」的信息。這些信息立刻會被送入長時記憶。那它又是如何判定哪些是必要的信息呢?如有關生命安全的信息,它覺得特別重要,必須記住;但是去超市買的商品、電話號碼等不是特別重要,這時它又變成了「信息中轉站」,暫時代管並存放在短時記憶裡。如果外界信息湧入得太多,它只能一邊記一邊扔,以免「爆倉」,影響它正常運轉。
科學家們發現,一旦海馬體受損,實際上就等於是中斷了大腦記憶的橋梁,人的記憶力將會受到明顯的損害。如果我們把人腦記憶的內容稱之為一本一本的圖書,那麼海馬體就是當之無愧的「圖書管理員」。它幫助人的大腦建立完整的歸檔系統,進行有條理的編程。
《海馬記憶法》這本書是世界最前沿的腦科學研究成果,是第一本腦科學專家寫的記憶書。書中提到為什麼有些東西明明在腦子裡偏偏想不起來?為什麼越是怕忘記越忘記?為什麼做了那麼多記憶訓練,記憶力還是沒有得到提高?……最新腦科學研究表明,通過針對性的鍛鍊,能促進海馬體的活性,就可以從根本上增強記憶力。著名腦科學家池谷裕二,經過多年研究和實驗,總結出一套切實有效的海馬活化記憶訓練體系,集中介紹腦組織中「海馬」對記憶的影響。在本書中一一教給大家,通過科學方法快速增強記憶力,達到過目不忘。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海馬記憶呢?根據大腦生理學的研究,從外部攝人的信息會先在顳葉中進行分類、保存,而一些重要的信息則會被傳送到海馬體,在海馬體內進行整理和保存,1個月左右後被返還到顳葉。在這期間,如果反覆不停傳送這一信息,該信息就會被海馬體深刻銘記,這種傳送要間隔重複,間隔重複的頻率越科學,海馬體內建立的信息迴路就越鞏固。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記憶都儲存在海馬區中。如果一個記憶片段,比如一個電話號碼或者一個人在短時間內被重複提及的話,海馬區就會將其轉存入大腦皮層,成為永久記憶。所以海馬體比較發達的人,記憶力相對會比較強一些。存入海馬體的信息如果一段時間沒有被使用,就會自行被「刪除」,也就是被忘掉了。書中介紹以下幾種訓練海馬體記憶的方法:
一、加強對大腦的信息輸入
有句俗話說「大腦越用越靈活」,這話是有科學依據的。
腦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對大腦中的海馬體施以高頻率電流刺激時,海馬體神經細胞的突觸會變得十分活躍,加工信息的時間就會變長,儲存信息的時間也會變長,人就更容易記住信息。這種現象被稱為「長時程增強」,簡稱LTP。LTP是1973年瑞典神經生理學家波利斯和勒蒙發現的。
海馬體的神經細胞的突觸與其他腦細胞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神經網絡,並隨著網絡的擴展打開信息迴路。這就是有的人遇到問題能觸類旁通。
當我們高速、大量地輸人信息時,就相當於對海馬體進行了高頻率刺激。當某種強烈刺激到來的時候,之前幾乎沒有活動的突觸會突然變得活躍起來。在此之後,這些活躍起來的突觸會一直保持這種活躍的狀態。我們可以把緩慢的、少量的信息看做一般的刺激,這種刺激無法提高突觸的傳送效率,也就說無法讓海馬體產生LTP。要想讓海馬接受高速、大量信息的強刺激,我們的大腦就要在學習時精力集中,讓大腦快速運轉起來。
二、記憶分階層,情境記憶保存長久
書中闡述了記憶的分層,將記憶分為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其中內隱記憶又分為程序性記憶、促發記憶、語義記憶;外顯記憶分為短期記憶、情境記憶。將這樣的劃分排列成金字塔,最下層是程序性記憶,最上層是情境記憶。
階層越靠下,就越原始,也就是對生命維持相對重要的記憶;階層越往上,記憶內容的程序就越高。這個記憶階層也很好的反映了生物進化的過程,越是低等的動物,位於下層的記憶就越發達;相反,越是高等動物,上層記憶就越發達。
此外,這個記憶的階層也符合為人類的成長過程。從幼兒發育為成人的過程中,最先發展的是程序性記憶,其次是促發記憶,語義記憶,短期記憶,發展最晚的是情景記憶。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的衰退,會出現健忘的症狀,記憶也是開始從最上層消失。首先,情景記憶的能力逐漸衰退,隨著語義記憶也開始消失,最深層的程序性記憶還是得到了較好的保存。
所以,我們記憶知識時,應該營造一種情境,教孩子學習知識,也要多採取情境教學。
三、興趣高昂的狀態,記憶效果越好
腦波有α波和β波,當腦處於放鬆狀態的時候,會產生α波,能夠促使α波產生的有古典音樂或安靜的環境。人腦還會產生θ波,θ波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時候才產生。當遇到新事物或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需要了解各方面信息的時候,海馬就會明顯地發出θ波。如果你遇到了迄今為止從未遇到過的事情,海馬就會發出θ波,並開始活動。θ波表現為試圖記憶的意志形態。也就是說,只有人在充滿興趣地去發現和思考事物的時候,θ波才會隨之產生。學霸們之所以優秀,就在於他們對學習有著一顆好奇的心。比如學霸在讀一段英語對話,文中出現不認識的單詞 A,在查找A 的過程中又學到了短語 B 或者同詞根的 C,那麼在讀完這段對話後不僅認識了 A,還在頭腦中留下了相關聯的 B 和 C 的痕跡。接著又繼續對 B 和 C 產生了興趣,繼續深入地探究。這樣,在學習中始終保持這樣的求知之心,知識就會不斷拓展與完善,形成了網狀系統。長此以往地訓練,不僅改變了思維方式,更會使淺層思維轉入深度思維,也更便於海馬體調取你所需回憶的信息。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各種事物的熱情也越淡漠,不再熱衷和執著於某一件事情了。眼前的人或事物也不能引發內心的感動。於是,記憶力每況愈下。其實,這是人們的一種錯覺,認為記憶力會隨著的年齡增長而不斷衰減。只有經常對周圍環境的刺激保持一種敏感性,讓海馬持續保持在可生成θ波的狀態下,人的記憶力才會增強。
四、愛可以提高記憶
經常受到父母的關愛,愛撫,在親情深厚的環境下成長,腦中的海馬會發育的更加成熟,記憶力也會更好。相反,撫育幼兒或妊娠(shen)中的母親的緊張感對孩子發育成長非常不利。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於很多人來說很困難。縱使需要講述的觀點事前已經想得非常透徹,甚至在家可以背出來,但是站在臺上依舊會卡殼。因為不夠放鬆,產生了壓力,它影響了曾經記憶過的知識的正常地輸出。法國的一位研究人員曾經做過這類實驗:讓妊娠(shen)期的老鼠一直通過沒有規律的電擊保持緊張和壓力,在這個狀態下生出來的小老鼠的海馬體比正常出生的功能要弱,而且它一生記憶力都比較低。所以,一個輕鬆、自主的學習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考試前的不安和危機感使記憶力得到了暫時的增強,但這種填鴨式的學習方法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它容易生產精神緊張感,人處於緊張狀態的時候,LTP就會大幅度減弱。所以,考試過後很容易忘記。
五、充足的睡眠有益於記憶
睡眠對於海馬體也格外重要。有些人在考試前通宵達旦地學習,但考場上會出現之前記憶過的東西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那是因為一段時間內輸入的信息量巨大,但卻沒有提供休息時間,海馬體就沒有辦法來整理歸類學到的那些內容,所以它只能「草草了事」,或者僅留下淺淺的痕跡,讓人覺得明明背過,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或者被全部扔掉。書中講夢是整理大腦信息、強化記憶的必要過程。記憶可以通過夢境保存下來。如果要掌握某些新知識或新技能,需要在記憶當日保證6小時以上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強行塞入腦中的記憶也不會銘刻在大腦皮層,幾天之後就會自然消失。學習過的知識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再去複習,會提高一個層次,這種現象被稱做追憶。
記憶,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科學記憶,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加速知識積累。因此,要提高學習效率,加速知識積累,就要學會科學地記憶。
未來「家庭領讀人」欄目組將定期舉辦
線下活動解答幫助大家解決
家庭文化建設、家庭教育
孩子學習成長等個性問題
通過讀書、交流、分享等
文化和實踐主題活動
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家庭領讀人」活動中來
一起快樂讀書
共享閱讀盛宴
趕快加入進來吧~
部分素材來源:東城區婦聯
原標題:《家庭領讀人 | 科學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