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高歡舉兵反抗朝廷,魏帝元修被迫投奔宇文泰。宇文泰的祖先是上古時期炎帝神農氏。它們的祖先被稱為「葛烏兔」,強壯、威武、善於謀略。鮮卑人崇拜他,於是把他奉為首領,統率了十二個部落,世代統治。
他的後人有一個名叫普回的人,因為打獵得到一枚刻有「皇帝璽」三字的玉璽,普回非常驚訝,以為是上天賜予的。鮮卑族習慣稱天為宇,稱君為文,因此自稱「宇文國」,以其為姓。後普回之子莫那遷至遼西,經九世傳至逸豆歸,被前燕慕容氏滅。逸豆歸之子宇文陵曾在蔡國當過官,後歸附魏國,遷居武川。宇文陵的曾孫宇文多子宇文泰,據說,宇文泰出生時身穿黑氣,蓋住了身體,因此得名為黑獺。
宇文泰長大成人後,身長八尺,手垂過膝,長發拖到地上,滿臉鬍鬚。在十八歲時,他成為了仗義疏財的葛榮部將。葛榮兵敗後,投奔魏國,爾朱榮統軍,不久任賀拔嶽司馬。等賀氏被陳悅所殺後,宇文泰便立即將賀拔嶽的部隊收編。不久,魏孝武帝元修投奔宇文泰,任命他為大丞相,掌管軍國大政。宇文泰的妻子是魏孝武帝元修的妹妹馮翊長公主,魏帝有三個未婚表妹,都被封為公主。
南陽王元寶炬的同胞妹妹平原公主明月,不守閨門禮節,與魏帝私通,隨從他入關投奔宇文泰後更淫亂。丞相字文泰實在看不下去,讓元氏及諸王抓住明月公主,將她殺掉,從而與魏帝元修產生隔閡。很快,宇文泰酒醉後毒死了魏帝元修,立南陽王元寶炬為帝,西魏由此開始。
大相逕庭的宇文泰讓人在陽武門上放了一張紙,以求勸諫的人直言不諱。他復用蘇綽,待他得恩遇時再用。宇文泰想要富國強兵之術,度支尚書蘇綽告訴他要裁減兵馬,設二甲兵,廣設屯田,供國家使用。並不停地選賢才做地方官員,故西魏大治。
等蘇綽過世,字文泰自以為一生清廉謙遜,將他歸葬於武功,便和群臣徒步為他送葬,並拋灑了祭品說:「你了解我的心,我也了解你的心。這就是我想平定天下的時候,你為什麼突然要離開我?」說完,眼淚不知不覺地灑落在地上,痛哭起來。西魏文帝元寶炬死後十七年,太子元欽即位。
那時候,宇文泰的兒子都還小,他哥哥章武公的兒子宇文導、中山公的護都鎮守在外地,他身邊只有幾個女婿是自己的心腹。魏帝元欽擔心宇文泰的勢力逐漸擴大而不能駕馭,於是與親近的人密謀除掉宇文泰,不料事與願違。元欽被宇文泰廢黜,安葬在雍州,不久又被殺,改稱弟弟齊王元廓,即魏恭帝。
在元廓即位後,魏恭帝不再用年號,只改年號為拓跋氏。字文泰依照古制,將諸王的爵位降為公爵,自己做太師,各種制度都以上古三代為例。
公元前556年4月,西魏恭帝即位三年,宇文泰北巡,九月回朝,行至牽屯山(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東),不幸病逝。宇文泰知道自己病了,便派人快馬急招外甥中山公宇文護前來託付大事。宇文護匆忙趕往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宇文泰已病了,在病榻前,宇文護託孤於侄宇文護,對他說:「我兒子還小,現在外敵強悍,內敵眾多,將來國事全靠你做主,你必須竭力實現我的抱負。」然後就死了,時年五十歲。兒子宇文覺繼承了太師的位子,由宇文護輔政。
最初,宇文泰娶了魏孝武帝元修的妹妹馮翊長公主,生下了宇文覺,而姚氏,宇文泰的另一位夫人,也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宇文騮。在宇文泰眾兒子中,宇文騮年齡最大,而宇文泰卻立當時只有十五歲的宇文覺為繼承人,指定他為周公。
中山公宇文護認為宇文覺年幼弱小,希望他能早登大位,安定人心。在魏帝的命令下,他將王位禪讓給周公宇文覺,降封魏帝元廓為宋公。元廓為魏恭帝,在位十三年,不久被殺,西魏滅亡,共三帝,傳國二十三年。五十五年,宇文覺即王位,稱帝,國號周。北周建立於周孝閔帝。宇文覺任命中山公字文護為大司馬,但不久,又擔心宇文護專權,便與李植、司馬孫恆、官伯乙弗鳳、賀拔提等謀除掉宇文護。事成之後,宇文護殺了乙弗風等人,將北周帝宇文覺在舊宅中幽禁,一個多月後殺了它。
在周武帝追贈孝閔帝時,宇文覺僅在位一年。寧都國君宇文護迎請寧都國君即位,又稱皇帝,建年號,即周世祖,明帝。宇文毓思想敏銳而又有膽量,宇文護十分忌憚他,把毒藥放在糖裡,進食後獻給宇文毓。他覺察到這已經太遲了,臨死前下了一道詔書,說:「朕兒子年幼,不能堪當國家重任。魯公宇文邕,是朕的哥哥,寬大仁慈,雍容大度,一定會讓我的周國大放異彩。"死了,然後執政三年。
高祖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後,朝中大權幾乎全部掌握在宇文護手中,他的幾個兒子和他們的幕僚們,貪贓枉法,官吏百姓深惡痛絕。周武帝深自韜晦,秘密與弟弟衛公宇文真、宮伯宇文神舉、下大夫王軌、右侍宇文孝伯等密謀除掉宇文護。
周武帝常在宮禁內見宇文護,並常為家人行禮,這一天卻引宇文護入見太后叱奴氏,對他說:「太后愛酒,數次諫阻都沒有採納。」拿出懷中酒誥,授予他說:「但願你見過太后以示諫言。」宇文護進了屋,還沒看完酒誥,周武帝便用玉珽從後面將宇文護打倒在地,隨後跳上樓砍頭。再把宇文護的孩子和黨羽抓進大殿殺了,周武帝開始親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