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嗯?這兩天朋友圈裡的這群魚怎麼看著怪怪的?恭喜你奇怪的知識又要增加了
來源:氧分壓環球潛旅(ID:blue_EAN)
作者:格瑞普哥哥
來自專輯
魚趣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一起擺攤
這兩天,美國加州KSBW8電視臺在它的社交帳號上轉發了當地網友拍攝的有趣新視頻,一群可愛的Mola mola出現在加州蒙特雷市(Monterey)的breakcove防波堤海灘,全網瞬間再次萌翻:
不過在不禁感嘆疫情給加州生態也帶來了奇景之餘,是不是有潛友跟葡萄哥哥一樣,多少覺得這群可愛的Mola mola看上去有點怪怪的?Mola mola不都是獨來獨往的大傢伙麼?這群成群出現的小盆友是什麼情況?
而且好奇的葡萄哥哥發現,就是這個KSBW8電視臺在幾個月前還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報導:
報導完整版:
看完視頻,您是不是跟葡萄哥哥一樣對這群翻車魚的身份起了很大的疑問呢?它們到底是Mola mola本la,還是。。。
所以今天我們不妨來了解了解Mola mola和它的兄弟姐妹?
翻車魚
Molamola
峇里島的Mola mola本la
這位全球潛水員都喜聞樂見,要專程打飛的一趟趟去觀看的水中巨萌的完整身份證是這樣的: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魨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科: 翻車魨科 Molidae
屬: 翻車魨屬 Mola
種: 翻車魚 Molamola
與Mola mola同屬(mola)但不同種的兩位兄弟是:
拉氏翻車魚
拉丁學名: Molaalexandrini
英文名就很多了, 有: southern sunfish (南方翻車魚), Ramsay's sunfish(拉姆西翻車魚), short sunfish(短翻車魚) 或 bump-head sunfish(隆頭翻車魚)
拉氏翻車魚與Mola mola本la的主要外形區別在於其下巴上有一個銷魂的隆起,在其頭部也有類似凸起,而它的尾巴比Mola mola更加圓潤,不像後者那樣有扇貝狀缺口。
隱秘翻車魚
拉丁學名: Molatecta
也就是上面視頻中的主角。由於是最近幾年剛剛被發現(界定)出來的新品種,英文名只有上面視頻中提到的一個-- hoodwinker sunfish(騙子翻車魚/迷惑翻車魚)
2015年在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Christchurch)附近的海灘上被發現,這是130年來首次發現的翻車魚新品種。隱秘翻車魚主要是在南半球溫帶地區的澳大利亞、紐西蘭、智利南部和非洲南部附近的水域被發現,而關於它的最早科學論述是由研究海洋翻車魚的海洋科學家馬妮佳(Marianne Nyegaard)的博士學位論文。
與Mola mola本la相比,隱秘翻車魚(Mola tecta)更纖細,成年體型更圓滑,缺乏突出的鼻翼和沿尾鰭的腫塊。
是不是總結出了一些規律?Mola XXX = XXX sunfish = XXX翻車魚。如果你覺得故事就這樣結束,那麼恭喜你 -- 圖樣圖森破了。
與上述三種Mola同在翻車魨科(Molidae)之下,但不歸於翻車魨屬(Mola)的還有它們的兩位堂兄弟:
矛尾翻車魨屬的
矛尾翻車魨
拉丁學名:Masturuslanceolatus
矛尾翻車魨(Masturus lanceolatus)在歷史上也曾擁有過像Mola lanceolatus這樣的學名,而且至今它的英文名都被叫做Sharptail mola(尖尾Mola)或Sharptail Sunfish(尖尾翻車魚),足見得這位仁兄曾經一度被認為與Mola三兄弟有極其近的親屬關係。
從外形上也可以看得出,它只是比Mola三兄弟多了一個尖尖的假尾,似乎比雙下巴的隆頭翻車魚(Mola alexandrini)更像一個媽生的。但是,不好意思,對於科學家來說,矛尾翻車魨已經失去了作為一隻Mola的資格,而應該被嚴謹地稱為Masturus。
以及長翻車魨屬的
斑點長翻車魨
拉丁學名:Ranzanialaevis
顧名思義,它一點都不長。目前發現的成年斑點長翻車魨體長只達到1米,跟前面4位比起來是絕對的小個頭。可能是因為它的長寬比比較大吧,就得到了這樣的中文名。而它在英文世界裡通常被稱作slender sunfish(苗條的翻車魚,這個名字還是比較貼切的)。而更加有逼格的稱呼當然是Ranzania。
ok,我們終於獲得一個初步結論,中文世界裡的翻車魚=英文世界裡的sunfish> 科學界的mola。當我們下次有機會在水中見到這種傻憨的大腦袋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果斷地叫它sunfish/翻車魚(絕對正確),勉強可以將它們統稱為mola。但是,如果想嗲嗲地叫一聲Mola mola的話,犯錯誤的概率就大大升高,為ETC槓精們留出了抬槓的機會。
最後介紹一下這次發現可疑翻車魚的地點 -- 美國加州的蒙特雷。
橫屏查看地圖
蒙特利灣國家海洋保護區(MBNMS)是美國聯邦政府保護的海洋區域,位於加州大蘇爾(big sur, 即南部)和中部海岸。它是美國最大的國家海洋保護區,海岸線長444公裡,從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以北延伸到聖路易斯奧比斯波縣的坎布裡亞。它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是眾多哺乳動物、海鳥、魚類、無脊椎動物和植物的家園,是一個非常富饒的沿海環境。
而國內部分高端潛水員口中的"加州灣區潛水",實際指的就是蒙特雷潛水。對於更廣泛的海洋愛好者而言,蒙特雷不僅是著名的海藻森林,更是世界上最容易看到鯨豚,例如藍鯨、長鬚鯨、座頭鯨、灰鯨以及虎鯨等動物的地方之一。而除了目前還帶有相當神秘色彩的翻車魚,加州海獺也是這裡的另一大萌物。
同樣都是太平洋。。。
而在本文開始的時候出現過的蒙特雷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則被譽為全球最注重動物倫理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水族館,因為這裡從未豢養過任何鯨豚類動物,並且注重館內其他動物的生存條件,並在海洋科普方面做出的創新也成為業內的標杆。
這座由沙丁魚罐頭廠改造的水族館
在「合規」方面所做的投入
讓前來參觀的潛水員也不用背負太多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