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中國 |「這是人類的一大步!」

2020-11-25 國際在線

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

「三、二、一,點火!」

伴隨著一陣熱烈的歡呼聲,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點火升空,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海外媒體報導聚焦嫦娥五號

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大批網友通過海外媒體的全程跟蹤直播見證了這次發射。

網友評論截圖

有意思的是,有網友表示不解:其實,中國已不是第一次發射月球探測器,為什麼這一次格外受關注?

對此,美國知名科技媒體Seeker專門製作了一期視頻。用Seeker編輯Amanda的話說:「如果中國此次採樣任務成功,或將改寫人類對月球的認知。」

「這次任務之所以令人超級激動,」 Amanda激動地表示:因為上一次從月球採樣返回地球還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從月球帶回的樣本來自於35億年前火山活動便停止了的區域。

Seeker視頻截圖

這一次,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此地從未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採集回大約2千克月壤樣本,分別來自月表和2米深度之下。這些月壤將成為研究月球地質和演化的重要材料。

Amanda指出,如果嫦娥五號帶回的新樣本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這有望改寫月球的歷史。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

當然,Amada同時提到,嫦娥五號此次任務的複雜程度和難度都堪稱前所未有。一方面,其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將在月球軌道、月球表面、地球上空進行多次「花式」分離和對接,稍有差池就後果嚴重。

另一方面,完成任務後的嫦娥五號如何在沒有發射塔架和工程師的情況下起飛返航,如何保證在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時及時減速,都是此次任務將面臨的挑戰。

在視頻的最後,Amada這樣為嫦娥五號鼓勁:「別有壓力,嫦娥五號!」

而在社交媒體上,當海外網友們通過直播見證嫦娥五號的發射盛況,他們也紛紛用「彈幕」刷屏加油。

「幹得漂亮中國,你是太空探索的先鋒!」

「好複雜的(太空探索)任務,希望中國可以成功!」

「人類能實現了不起的壯舉,祝中國好運!」

「希望他們成功,這是人類的一大步!」

相關焦點

  • 海外看中國|「這是人類的一大步!」
    「三、二、一,點火!」海外媒體報導聚焦嫦娥五號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大批網友通過海外媒體的全程跟蹤直播見證了這次發射。用Seeker編輯Amanda的話說:「如果中國此次採樣任務成功,或將改寫人類對月球的認知。」「這次任務之所以令人超級激動,」 Amanda激動地表示:因為上一次從月球採樣返回地球還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從月球帶回的樣本來自於35億年前火山活動便停止了的區域。
  • 《登月第一人》: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如果要問2018年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是什麼,可能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意見,然而從2018年8月29日威尼斯電影節展映到10月12日在北美上映,毫無疑問電影《登月第一人》成為了2018年迄今為止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中國化學賽鼎公司攜手印尼德信鋼鐵公司籤署海外大單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20年,中國化學加快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海外項目遍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度《工程新聞記錄》(ENR) 「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位列第18名,「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位列22名。印尼德信鋼鐵公司是國家「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德龍集團順應國家產業轉移政策,推動鋼鐵產業「走出去」戰略,布局開發海外市場的又一重要舉措。
  • 海外看中國 | 美媒記者獨家探訪「中國天眼」 海外網友越看越激動
    但與此同時,位於中國的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開始向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開放。」這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發自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一段現場報導。為了一探究竟,2020年12月底, CBS獲得獨家許可,成為唯一一家允許進入「中國天眼」進行拍攝的美國媒體。
  • 國內買家掘金海外樓市 中國房企加大海外戰略
    (資料圖片)   近來,不少海外地產來中國舉行房地產項目推介會,在資金投資配置荒、國內經濟增長放緩、高品質的成熟物業回報低等因素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買家轉戰海外樓市投資,其中,澳洲、美國、英國等房地產吸引投資客最多。
  • 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作用?它的發現可能會讓人類文明前進一大步
    人類誕生已經有數百萬年,人類文明是一個偉大的文明,一步步強大起來成為地球的霸主。科技的快速發展讓人類文明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站在宇宙的角度,人類又是一個非常渺小的文明,我們的這點成就在宇宙的面前根本不算什麼。
  • 地圖看世界;盤點挪威的海外領地
    孤懸海外的領土-海外領地。海外領土與屬地這類特殊的行政區劃往往是帝國主義時代殖民風潮留下的遺蹟。在民族獨立的大潮下,今天僅剩英國、法國、美國、荷蘭、丹麥、挪威、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十國還擁有海外領土和屬地,或因特殊原因而組成的互屬或合作關係。(世界各國海外領地分布圖。)
  • 黃大年先進事跡感動中國海外學子
    在海外求學的中國學子紛紛表示,黃大年以實際行動為新一代科技人員樹立了一個楷模,他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情操是激勵海外學子的一盞明燈。【獻身科學 矢志報國】中國留俄學生總會主席王爍說,2009年黃大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在海外18年裡,他密切關注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在情感上「從未和祖國分開過」;回國7年裡,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成為眾人眼中的「拼命黃郎」,直至生命最後一息。
  • 中國空間站面向全球開放,邀請各國科學家入駐!外國網友怎麼看?
    5月29日,中國常駐維也納代表團與聯合國外空司在維也納共同舉辦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正式開啟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向全世界各國科學家發出盛情邀請,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
  • 低空開放「四川探索」再邁大步
    原標題:低空開放「四川探索」再邁大步   11月15我省第二批低空協同管理試點空域啟用   範圍更廣   將自貢、北川、金堂通航機場空域納入試點範圍   通道更多   可自主飛行的低空目視通道由原來的1條增至5條   探索更深   首次實現有人機和無人機同場飛行   低空開放「四川探索」再邁大步
  • 中國網文的海外朋友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刷墨、翻紙、壓印……一道道工序後,一幅木版年畫在手中誕生,英國大男孩Jack Sherwin露出驚喜的神色。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的文化交流課,他跟隨上海工藝美院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嘉定徐行草編傳承人甘麗娟,以及桃花塢木版年畫傳承人費俞,親手製作了草編和木版年畫作品。
  • 海外擴展農場話題趨熱 中國海外屯田比不上日韓
    糧食、土地、農業等問題,因為扯上中國正變得越來越敏感。「中國考慮在海外『屯田』」的消息,經過英國媒體的炒作也成了個熱門話題。目前,韓日和中東一些產油國都已加入到海外擴展農場的爭奪戰中。而據記者了解,說中國農業「走出去」要成為國家政策的說法並不準確,它只是一種嘗試。很多中國企業和農民早在十幾年前就自發地到海外「置地」種糧種菜,從沒有對世界的糧食生產和供應構成威脅。
  • 許佳琪這是什麼氣場,穿露臍上衣+牛仔褲,大步流星霸氣得像女王
    8年之中,不知許佳琪流了多少汗水,最終成為了國內頂級女團成員,這下算是熬出頭了!許佳琪留著一頭短髮,在《青你2》中展示的就是又A又颯的帥氣風格,而其也一直將這種style保持下來,這不,一組許佳琪的私服照在網絡上曝光,網友們再次見識到了許佳琪的風採,紛紛點評道,許佳琪這是什麼氣場,穿露臍上衣+牛仔褲,大步流星霸氣得像女王。
  • 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劉亦菲、吳亦凡、王一博,中國明星在海外火嗎?
    所謂「中輸」,也就是中國粉絲的貢獻。而美國女歌手Taylor Swift,去年的新專輯在中國銷量超過百萬,目前微博粉絲也達到989萬。海外明星在中國賺的盆滿缽滿,中國藝人在海外也是同樣火爆嗎?事實令人尷尬。前段時間《花木蘭》讓劉亦菲在國際上「刷屏」,然而她的「出海」之路卻是一波三折——2006年,劉亦菲在國內熱度正高漲時,選擇去日本培訓做歌手,籤約日本索尼音樂娛樂公司。
  • 海外看中國 | 「又是'世界首個',中國再破自己的紀錄!」
    ▲2016年8月16日中國在酒泉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中國的量子通信總控中心。新華社報導截圖經過兩年多的穩定性、安全性測試,這一成果1月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南華早報》在最新的報導中這樣評價其意義: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創建是一座裡程碑,這對於中國建立不受「黑客攻擊」侵擾的安全通信網絡,以及在國際量子技術領域發揮主導作用都有重大意義。
  • 美國工程師:中國技術又開啟「反人類」操作,先進得不像人類科技
    在很久以前,就有人模仿鳥的翅膀進行飛行,但是他失敗了,還有人在椅子上綁上小火箭準備升空,而後他也失敗了,人類對於世界的探索一直在前進著,直到如今的世界,人類甚至能達到月球,造出的飛行器能夠達到火星,科技大步進展
  • 中國日報網評:看,這就是中國人
    而在中國,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人們開始有序復工復產,逐漸開始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在這場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的抗疫鬥爭中,經受考驗的不僅是各國的公共衛生系統,更是每個國家的每一個人。回顧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鬥爭,中國人自律、奉獻、團結一致的精神為世界矚目。
  • 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軌道車輛憑啥在海外生了根?
    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中國軌道車輛憑啥在海外生了根?  中車出口南非的電力機車正在行駛。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印度居民乘坐由中車生產的孟買地鐵一號線列車。
  •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