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現在地球所面臨的問題,那人們肯定不會忘記提溫室效應。由於溫室效應會導致地球整體氣溫上升,且地球氣溫每升高一點點,都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影響,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霧霾嚴重等。所以這些年來,有不少人越來越擔心地球有一天會「熱爆」了。
不過也有人曾預言,地球或將進入「寒冷期」。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地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不但不會出現「熱爆」了的情況,反倒很有可能會出現「冷爆」了的情況。那麼,這樣的預言到底值得引起人們的關注嗎?還是先來看看專家們就此給出的回應吧!
眾所周知,地球上的人和大部分的生物之所以能夠一直正常存在,跟太陽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諸多能量和適宜的溫度有非常大的關係。一旦太陽有異常情況出現,那就很容易給地球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從很久以前開始,很多科學家就一直致力於研究太陽的「一舉一動」。
當大部分的人還在聚焦溫室效應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卻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太陽的身上。因為他們發現,太陽的某些活動出現了異常情況。而這種異常情況,很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地球的溫度變化。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太陽黑子,它是太陽光球上的臨時現象,因在可見光下能呈現比周圍區域黑的斑點,所以也被稱為日斑。它屬於一種常見的太陽活動,且大小和多少跟太陽活動的強烈程度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若是太陽黑子出現的比較多且大,那太陽釋放的能量就比較大。反之,能量就會比較小。
當太陽釋放的能量變大時,地球能接收到的來自於太陽的能量就會越多。尤其是熱能,接收到的越多,越容易讓地球升溫。不過由於很多人研究發現,近些年太陽黑子逐漸歸於隱匿狀態,太陽活動變得越來越不強烈了。所以,他們才會認為即便地球溫室效應嚴重,地球也即將迎來「寒冷期」。
既然是「寒冷期」,那寒冷的情況肯定不會只出現那麼幾天。而且在這種時期內,地球會出現極端惡劣的天氣。可能不少人對此處出現的極端惡劣天氣沒有太清晰的概念,若是能有相關資料可以了解一下具體情況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
於是,就有人會想到,不如查找一下我國是否曾經經歷過這種「寒冷期」的歷史資料。這樣的話,起碼會有個參考。其實,我國還真的曾經經歷過「寒冷期」。那是在公元1645年到1715年期間,當時太陽的活動強度就非常弱,地球能夠接收到的來自太陽的能量也就比較少了。
那段時間,我國正處於明清時期,所以這個「寒冷期」又被稱為明朝小冰河時期。在此期間,我國夏季出現了極熱的氣候狀況,冬季又出現了極寒的氣候狀況。而受極端惡劣氣候狀況的影響,我國的社會變得動蕩不安,糧食產量大幅下降,人口數量也出現銳減的情況。
正因為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而且還給人類帶來了不小的損失。所以很多人才會表示很擔心,覺得若是不久的將來地球真的會進入「寒冷期」的話,那地球上的生物該如何自處呢?
針對這種預言,相關方面的專家給出了看法:他們認為,這種預言起碼在短時間內出現的機率不大。因為有溫室效應的存在,所以即便太陽活動不強烈,地球無法從太陽獲得平時那麼多的熱量了,地球的氣溫在短時間內也不會出現立即下降到不適宜生物生存的地步。
要知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地球因受溫室效應的影響而出現持續變暖的幅度,可能要比因進入「寒冷期」而出現持續變冷的幅度高很多。在這種情況下,讓地球一下子進入「寒冷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既然專家都給出這樣的結論了,那我們就無須過分擔心什麼了。而且以後再聽到任何預言,都應該注意用科學理論來驗證一下它們出現的可能性。千萬別輕信,更不可因為它們而做出過分極端的舉動來。
當然了,雖然專家都說地球在短時間內不會進入「寒冷期」,但是卻並不代表我們有必要將手頭正在做的環保措施都給停止。希望大家能夠正確區分什麼是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