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地球是冷是暖 專家詮釋"氣候大轉型"

2020-12-06 搜狐網

  曾乘坐"雪龍號"前往北極考察的我國科學家稱,根據最新綜合研究結果,全球環境正在發生大的變化,目前處於一個大轉型期,在轉型期內,以年計到10年計的短周期氣候變化幅度增大,災害性氣候可能有所增加。未來人類生存的氣候環境究竟怎樣?記者就此採訪了氣象科學研究所有關專家。

  據介紹,對冰川、黃土和深海沉積記錄的研究表明,地球上氣候變化規律是以10萬年為一個周期,其中一萬年為溫暖期,九萬年為寒冷期。現在地球正處於一萬年的溫暖期將結束,逐漸向寒冷期過渡的階段。從速度上看,地球由冷期轉暖期的變化較快,而由暖期到冷期的變化比較慢。

  科學家們認為,全球近期仍有變暖之勢,這主要與生物圈中人為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有關。數據表明,地球上近150年來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已超過了地球以往近10萬年的變化。這主要是工業革命後的人為因素造成的。所以在氣候轉型期內,如果地球自然因素使氣溫向寒冷轉變,就會與人為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等因素相抵;氣溫不會明顯下降,甚至還繼續小幅上升。70年代就有專家預言地球的寒冷期到了,結果氣溫不降反升。

  地球近10年來氣候變化十分顯著,高緯度地區冬季大幅度增暖,大旱大澇等災害性天氣頻率明顯加快,厄爾尼諾現象明顯。在變溫的過程中,由於另一些自然或人為機制的影響,也出現了變數,像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夏季高溫係數反而相對減少,大幅變暖變冷和頻繁的災害性天氣,對原有的農作物格局和人體適應度都有不小的有害影響。科學家們發現,我國的氣候變化與北極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北極變化在前,我國變化在後,其間究竟有什麼相關連,也是這次"雪龍號"要研究的問題之一。

  專家介紹說,在氣候的轉型期,地球以10年為周期的氣候變化幅度會加倍,因此不排除在幾年的高溫後低溫期突然降臨的可能性。所以轉型期內人們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要提高警惕預防各種變數氣候的產生。

(責任編輯:史少晨)

相關焦點

  • 應對氣候變化做好科研轉型
    日前,在「中國國情與發展」論壇與「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聯合專題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要將局部變化與局部問題置於大範圍平臺上分析,考慮可能帶來的全局影響,為此,科學界要隨時做好研究轉型和合作的準備。祝從文介紹,北冰洋對氣候變化具有放大效應。伴隨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北極地區平均溫度和日最低氣溫最小值將一致變暖,且變暖速度將高於全球平均,增暖幅度可達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據統計,最近10年,北極大部分地區的增暖已經超過1.5℃,部分地區已超過3℃。
  • 科學家推翻南北極氣候相反成因說 蹺蹺板理論獲得新詮釋
    原標題:科學家推翻南北極氣候相反成因說 蹺蹺板理論獲得新詮釋   央廣網北京3月13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南北極好像是安裝在地球南北兩端的「冷凝器」,在全球氣候變化中起著極其重要作用。
  • 今年冬天「冷」還是「暖」?別再爭議,專家說出最新說法
    一年四季變化萬千,春夏秋冬來得快,走得也快,轉眼間2020年已經走過春、夏、秋,即將來臨的就是不知冷暖的冬季,今年冬天寒冷來得比較早,但是由於全球變暖的影響,溫度也有所上升,那今年冬天究竟是「冷」還是「暖」呢?別再爭議,專家給出新說法。
  • 今冬是「60年來最冷冬天」?聽聽四川氣候中心專家怎麼說
    ��此前,網上盛傳「60年來最冷冬天」的說法,讓不少人信以為真,而如今從北暖到南的局面,又讓大家有些懵了: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記者就此採訪了四川省氣候中心。十一月來全國大暖 多地冬天「遲到」不少人都感覺,今年的秋冬,來得很猛,後勁兒不足。
  • 全球氣候變暖真假仍莫辨? 「挺暖派」信心漸足
    儘管氣候預測有不確定性,但還是有一定的科學基礎。有關氣候預測的結果是:未來人類可能要進入一個更暖的世界。有科學家預測,到了2050年前後,在夏天,像巴黎那樣超過35℃的溫度就是一個經常出現的溫度,現在的高溫可能就是未來幾十年後的正常溫度。
  • 今年冬天格外冷?專家:恰是全球變暖所致
    今年冬天格外冷?專家:恰是全球變暖所致  ◎趙曉妮 本報記者 付麗麗  今年冬天格外冷。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
  • 巴西氣候觀察組織:烤肉是地球暖化殺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1月4日報導,巴西氣候觀察組織今天在裡約熱內盧發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估系統」數據指出,巴西民眾酷愛的烤肉,正成為氣候暖化的殺手。數據顯示,從飼養牲畜到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肉類」製成過程排放大量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所以氣候觀察組織建議減少牛肉的消費量和提高生產效率。巴西環保署氣候農牧部門督導皮亞託指出,農牧業造成的衝擊佔巴西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69%,包括牲口消化、施肥、運輸和伐林等程序產生的汙染物質;巴西牲口數目約達2億,數量在全球數一數二,幾乎和巴西人口相當,致使問題惡化。
  • 地質地球所揭示近百年氣候變暖疊加在500年周期暖相位上
    然而,目前全球氣候變化的格局,是在地質時期氣候長期演變背景下形成的。由於自然氣候系統的複雜性和模擬預估的不確定性,以及人類器測溫度記錄也僅有近百年的歷史,因此要客觀地認識百年來氣候變化的過程和規律,需要從更長時間尺度的自然氣候變化歷史中去了解:數千年來的氣候冷、暖變化,是否存在百年尺度的自然周期?今天的氣候變暖,是否疊加了自然周期的變暖過程?
  • 地球上的氣候經歷了多次冷暖乾濕的變遷 有人類歷史以來總體變冷
    現代氣候和歷史氣候的形成及其演變,可視為氣候系統(包括大氣、海洋、大陸、冰雪、生物圈等)內部振動的結果,太陽活動的11年周期、22年周期和80~90年周期等是其重要的外因。地質時期氣候形成及其演變的原因尚無定論。南斯拉夫M.米蘭科維奇利用地球天文參數(地軸傾斜、地球軌道的偏心率、歲差)的變化同第四紀氣候變遷進行對比,認為地球天文參數變化是氣候變遷的重要原因之一。
  • 氣候專家解析嚴寒天氣寒潮頻發將終結全球變暖?(圖)
    有觀點認為,這表明,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發生改變,氣候將由「暖」轉「寒」。  什麼原因導致最近頻繁出現寒流和暴風雪?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已經改變了嗎?本報記者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氣候專家丁一匯,就人們普遍關注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析。
  • 「冷哭了」!都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何寒潮還來得這麼兇猛?
    新華社發近日,寒潮成為了網友高度關注的話題,不少人也拋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新聞裡不是常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寒潮還這麼兇猛?」對此,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接受採訪時表示,「並不是氣候變暖,就沒有寒潮了。」專家聲音氣候變暖導致氣候更加不穩定實際上,氣候變暖導致了氣候更加不穩定,暴雨洪澇、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
  • 地球氣候變了!2020年大洪水將爆發,專家:一團糟
    在這一年裡頻繁發生的火災、地震、火山噴發等現象雖然看似都是自然災害,但是有專家認為地球在2020年出現的這一系列的極端現象,都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所導致的,因此有專家擔心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全球暖化並非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二黑,據相關資料顯示,北極已經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那麼全球暖化的現象也已經不是未來的事情了,而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也將會遠遠提前,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看一下。,儘管這對於海洋運輸可能是件好事,因為這讓大西洋與太平洋間出現新的航線,但是北極冰川的融化也可能引發加拿大與美國的領土爭議,根據聯合國與加拿大政府專家的說法,北極附近氣溫上升的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區快兩倍,到2050年前,船隻在夏季可以在加拿大北部航行。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全球暖化並非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二黑,據相關資料顯示,北極已經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那麼全球暖化的現象也已經不是未來的事情了,而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也將會遠遠提前,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看一下。
  • 今冬是「60年來最冷冬天」?四川省氣候中心預測:幾乎不可能!
    此前,網上盛傳「60年來最冷冬天」的說法,讓不少人信以為真,而如今從北暖到南的局面,又讓大家有些懵了: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四川省氣候中心。十一月來全國大暖多地冬天「遲到」不少人都感覺,今年的秋冬,來得很猛,後勁兒不足。
  • 今冬"60年來最冷冬天"?四川省氣候中心預測:幾乎不可能
    此前,網上盛傳「60年來最冷冬天」的說法,讓不少人信以為真,而如今從北暖到南的局面,又讓大家有些懵了: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四川省氣候中心。十一月來全國大暖多地冬天「遲到」不少人都感覺,今年的秋冬,來得很猛,後勁兒不足。
  • 變冷!誰在忽悠地球?
    「氣候變暖」  邊緣話題幾乎變為信條  到目前為止,「氣候變暖」無疑是最廣為傳播的觀點。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一份針對10個國家的民調顯示,60%受訪者認為全球暖化是一個「緊急威脅」,需要加緊應對。在南非德班世界氣候大會召開前夕,歐盟專門對氣候變化做的民調顯示,68%的人認為氣候變暖問題「非常嚴重」。
  • 巴西專家稱烤肉是地球暖化殺手 建議減少消費
    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導 臺媒稱,巴西氣候觀察組織3日在裡約熱內盧發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估系統」數據指出,巴西民眾酷愛的烤肉,正成為氣候暖化的殺手。據臺灣「中央社」11月3日報導,數據顯示,從飼養牲畜到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肉類」製成過程排放大量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所以氣候觀察組織建議減少牛肉的消費量和提高生產效率。
  • 全球氣候變暖停止,地球大範圍降溫是好事嗎?科學家:冷的離譜!
    地球的環境問題一直以來都讓科學家感到頭大,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地球資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的,但是人類對於資源的不斷開採使地球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地球資源越來越匱乏,溫室氣體的不斷排放,使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不斷加劇,並且也將越來越難以控制。
  • 今年韓國天氣極端異常,專家警告,朝鮮半島還將遭遇更為惡劣氣候
    中韓通訊社 韓國金禪子 今年韓國天氣氣候極端異常。全國範圍內長達54天的梅雨季和接連而來的5個颱風,直接影響到人們的餐桌,白菜蘋果等日常果蔬價格暴漲。但這僅僅是開始,專家們警告,韓半島還將很快遭遇更為惡劣的極端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