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期的出現有規律嗎
五千年來
中國經歷了四次冷暖交替
距離現在最近的小冰期發生在什麼時候,關於這一點,專家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從16世紀開始,例如1550年;有人認為,從13世紀開始,例如1250年。而結束時間則幾乎所有作者都同意在1850年前後。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通過不同高分辨記錄研究,專家認為小冰期並非持續幾個世紀的連續冷期,其內部還明顯存在次級的冷暖波動,並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而實際上,就地球的歷史而言,已經歷了無數個小冰期。早在20世紀70年代,竺可楨就曾經對我國5000年來的氣候做過研究,發現我國近5000年來,就有四次溫暖期和四次寒冷期交替出現。
在溫暖的唐代,喜熱喜溼的竹子在長安隨處可見(資料圖片)
明清小冰期到來之前,大象從河南「撤退」
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前左右,這個時期我國大部分時間的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2℃。由於氣候溫暖,此時,在今天的河南一帶,生活著很多大象。從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有一個短暫的寒冷期,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又進入一個新的溫暖時期。從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即東漢、三國到六朝時代,又進入第二個寒冷時期,在當時的南京,冬天溫度比現在要低,結冰是很常見的。
從公元600到1000年,即隋唐五代時期,是第三個溫暖期,當時在中國的首都長安,廣泛種植著喜熱喜雨的竹子。從公元1000到1200年,即宋朝是第三個寒冷期,溫度比現在要低1℃左右。
從公元1200到1300年,即宋末元初,是第四個溫暖期,但這次不如隋唐時那樣溫暖,表現在大象生存的北方限,逐漸由淮河流域移到長江流域以南,退到廣東、雲南等地。公元1300年以後,即明清時代,是第四個寒冷期,溫度比現代低1-2℃。
自從1850年上一個小冰期結束以來,人類已經度過了相對溫暖的1個多世紀。而最近,科學家們又發出了小冰期到來的預言。是危言聳聽,還是有根有據?如果新的小冰期真的到來,地球和人類將經歷些什麼?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