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允賢,今江蘇無錫人,明代名醫。與晉代的鮑姑、西漢的義妁、宋代的張小娘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位女醫。她寫的《女醫雜言》一書是中醫史上較早成書的個人醫案之一,因主要記載的是婦科病案,故又是我國古代罕見的專科醫案書。
天順五年,她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祖父談復、祖母茹氏都是當時的名醫。父親和伯父都是當官的。祖母見她自小聰穎,於是讓她學醫,親自教導她。祖母去世前,將她畢生所學、收集、編寫的藥方都傳給了允賢。據說,她十來歲時就已經不分晝夜攻讀各種醫學書籍,加上祖母的指導,她擁有了精湛的醫術。
後來,她嫁給了一位姓楊的男子。並非像電視劇《女醫明妃傳》中演的那樣,成為妃子,電視劇為了收視率會改寫歷史,誤導人們。婚後不久患上氣血失調之症,她沒有去看醫生,而是自我診治、試藥。調理下,身體有所好轉,還生下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古代,女子不允許拋頭露面,成婚後更不可能了。
直到祖母去世,依照祖母的遺囑,在外行醫,為人治病。古代講究男女有別,這種思想根深蒂固,影響了不少女性。當她們患病的時候,不願找男大夫診治。允賢的出現,讓這些女性有了地方醫治。允賢在診治女性時,親切地與她們交談,沒有絲毫架子;仔細觀察她們的言行舉止,從而判斷她們的生活和感情狀況。她平易近人的性格,很受女性患者歡迎,很快名聲大噪。
當時,精通醫術的女性漸漸增加,皇上讓衙門選取精英,然後到司儀監御醫處會選,選中的就進入宮中,以備不時之需。宮廷醫婆的身份地位較高,許多民間女醫都以此為榮。醫術高明的談允賢也曾入宮當醫婆,為皇室家眷看病。
不過,不是誰都能當醫婆的,宮中挑選醫婆很嚴格,會派人嚴格檢查。史書記載,懷孕的醫婆是不能入宮的,他們認為醫婆懷孕入宮不吉利,是兇禍的象徵。曾有一位姓彭的醫婆,不想失去進宮的機會,隱瞞了自己懷孕的事,悄悄生下孩子後,將其溺死在糞桶中。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太后知道此事後,將彭氏鞭打出宮。結果不到一年,太后病死在宮中。宮裡人覺得是彭氏害死了太后,之後對醫婆的審查更嚴苛了。
一天,50歲的允賢夢見了自己去世多年的祖母,祖母在夢中說她只能活73歲。醒後,允賢決定將自己畢生所學記載下來,《女醫雜言》就此誕生。這本書中,她記載了31個案例,診治過程清晰明了,皆是成功案例。女子不能隨意外出,所以該書是由她的兒子抄寫付梓的,被後世醫學家參考,流傳數百年。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談允賢病逝,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