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神舟十號」面對的空間天氣威脅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首席預報員 薛炳森

  宇宙看似一片黑暗與虛空,實際上卻也存在著複雜多變的「天氣現象」,由太陽活動引發的太陽風暴等空間天氣事件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太空飛行器的運轉。對「神舟十號」而言,提前獲知空間天氣預報,對於其安全運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高能帶電粒子、沉降粒子、高層大氣、電離層和空間碎片是影響「神舟十號」安全運行的幾種空間天氣要素,它們造成的有害效應包括:單粒子事件、表面和深層充電效應、總劑量效應、軌道衰變、姿態改變、定軌誤差、通信異常和碎片撞擊。因此,在飛船的發射和運行期間,應當對這些空間天氣要素進行連續監測和預報,對可能發生的嚴重空間天氣擾動事件做出警報,保障飛船及航天員的安全。

  

  致命子彈——高能帶電粒子

  高能帶電粒子通過轟擊器件或人體,在其徑跡上傳遞其能量,引起微觀變化。如果高能帶電粒子擊中電子晶片的敏感區,則有可能改變器件中的信息,造成設備的運行異常。此外,高能帶電粒子還有可能擊中人體細胞的DNA,引起病變,如果這種粒子通量過大,它造成的影響類似輻射損傷,直接威脅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這種影響稱為總劑量效應。

  

  沉默殺手——沉降粒子

  沉降粒子是指在衛星軌道上的中低能帶電粒子。與高能帶電粒子的直接轟擊不同,沉降粒子「溫柔」卻依舊致命,它們通過在飛船表面的沉積,使得飛船表面淺層帶有一定電荷。在空間天氣擾動期間,電荷的積累會比較嚴重,飛船不同部位形成較高的電壓,會導致放電現象,所形成的電脈衝可能形成偽信號,幹擾電子設備的運行。另外,沉降粒子會起到導體作用,影響太陽電池帆板放電,降低電池功率,影響飛船正常供電。

  

  隱形路障——高層大氣阻力

  通常人們認為,太空是真空的。其實大氣層一直延伸到幾百公裡以上,高度越高,密度越低。在六、七百公裡以下的高度,大氣對於太空飛行器都是有影響的。而「神舟十號」的運行軌道正處於這個範圍以內。在這樣的高度下,大氣會產生一定的阻力。由於阻力作用,飛船軌道每天都會下降幾米到幾十米。

  在「神舟十號」運行過程中,將有多次交會對接的試驗,對飛船軌道的控制和預報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軌道上大氣的阻力使得「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的軌道不斷發生變化,如果發生大的空間天氣擾動,這種變動將更顯著,地面控制系統將不得不對它們的軌道進行修正。如果能夠針對軌道大氣的改變及其可能對飛船軌道造成的影響進行預判,提前設計軌道,交會對接過程將會變得更加順利。

  

  危險訪客——空間碎片

  空間碎片也被稱為空間垃圾,是廢棄衛星及其他航天設施殘骸的統稱,這些失效的物體會長期滯留在空間中,在圍繞地球的軌道上運行。它們不受控制地在空間橫衝直撞,有可能闖入飛船的軌道範圍,威脅著飛船和航天員的安全。

  空間碎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它們圍繞著地球,以每秒10公裡左右的速度飛行。即便是一次不經意的碰撞,也足以徹底毀掉與之相遇的飛船和衛星。廢棄的空間站、人造衛星和火箭爆炸後的碎片,甚至是螺栓、推進器、電池板、絕緣材料、塗層片,都是空間碎片的來源。

  

  電波屏障——電離層

  「神舟十號」的測控信號是高頻電磁波。電離層對於它們,就像水對於光線一樣,也會形成折射。也就是說,如果在測控作業中沒有考慮電離層的影響,那麼,所得到的飛船的測量位置將不是飛船的真實位置,會在交會對接過程中產生不利影響。

  飛船傳送數據、執行軟體程序,航天員與地面聯繫,都離不開通信。就像前面說的那樣,電離層會影響電磁波的波動和傳播方向,從而導致通信不暢或中斷。因此根據空間天氣預報,挑選電離層活動較少的時機進行船地通信。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3年6月14日第四版 責任編輯:徐毅)

相關焦點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升起了中國夢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熟的標誌,就像小孩子成長在標記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國航天的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飛船十次升空,載著夢想出發。
  • 神舟十號飛船有四大任務
    -sse>  昨日上午,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號飛船和長二F火箭神舟十號船箭組合體從垂直測試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sse>!-sse>  據新華社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3日宣布,我國將於6月中旬擇機發射神舟十號飛船,3名航天員將再次訪問天宮一號。  當天,神舟十號飛船、長徵二F遙十火箭組合體,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這標誌著神舟十號飛船發射進入最後準備階段。
  • 神舟十號航天員離開天宮一號
    今天,是神舟十號航天員離開天宮一號的日子。  截至25日,神十航天員已在天宮一號工作生活了12天。從凌晨開始,航天員們就同地面科技人員天地協同開展工作,撤收放置在天宮一號艙內的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  撤收完畢,3名航天員站成一列,通過話音和手語同時向地面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表達他們的感謝和敬意。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來源: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6月26日訊 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導,經過15天的在軌運行,搭乘三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今天順利返回地面。
  • 2013年神舟十號什麼時候發射?(具體時間)
    【導語】:神舟十號在哪裡發射?神舟十號什麼時候發射?神舟十號最新消息:昨日,記者從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獲悉,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船箭塔組合體的聯合測試正在有序進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將於6月11日17時37分零窗口發射。
  • 習近平與神舟十號航天員天地通話
    6月24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飛行進入第13天。此前,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23日13時09分,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再次成功進駐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並按計劃繼續開展相關科學實驗。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家」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現場。昨天(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今後,返回艙將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陳。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徵太空,15天後,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自動交會對接、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此次交接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陳。
  • 神舟十號及其任務簡介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的第十一次任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五次任務,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共載三名太空人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別進行無人和有人的交會對接,成功對接後三名太空人(兩男一女)將入駐天宮一號,進行為時12天的短期的有人照管實驗。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韶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韶山12月20日電 (付敬懿)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經過兩天的運輸,順利從北京運抵湖南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2016-11-19 20:02:18   中新網廈門11月19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中國航天60周年成就主題展19日在廈門開展,曾於2013年6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的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等珍貴航天實物
  • 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簡介
    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號飛船將搭載首位女航天員擇機發射升空,王亞平就是候選人之一。2013年3月31日,神州十號飛船搭乘伊爾-76運輸機出徵,到達酒泉發射場,王亞平為唯一候選女航天員。  人物生平  王亞平老家在山東煙臺福山區張格莊鎮張格莊村,是地地道道的煙臺人,父母都是種地為生的農民,福山家中還有一些櫻桃樹,是主要經濟來源。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是2噸多。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對接 連接形成組合體
    新華網北京6月13日電(記者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第54集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
    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這個飛船標誌著我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一座裡程碑。  時至今日,神州載人飛船在新時期也被賦予了新任務。「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標誌著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對後續的天宮二號,也就是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神舟十號發射-新聞專題-科學網
    6月北京時間6月13日13時18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詳細】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 厲害了我的臺媒,竟然說「神舟七號是水下拍攝,神舟九號十號都造假」
    17日晚,三立新聞臺政論節目《54新觀點》也關注了神舟十一的發射,稱時隔三年,中國大陸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這次發射在大陸建造太空站上,扮演關鍵角色。剛想說三立終於客觀了一回,但隨後立馬話風一轉,稱儘管大陸官方積極展示太空實力,伴隨出現的愛國主義總是讓外界摸不著頭緒。隨後,這檔節目又開始了抹黑造謠大陸模式,表示大陸從神舟七號到神舟九號、十號都有造假。
  • 遠望號測量船隊圓滿完成神舟十號海上任務
    在海上測控神舟十號的接力賽場上,遠望號測量船隊的船員們用忠誠和熱血挑戰自然,在海天間追星攬箭奏響盪氣迴腸的讚歌。  搏風鬥浪,他們以剛毅和果敢戰勝艱險  海上氣象瞬息萬變。6月9日,距神舟十號飛船發射還剩兩天。
  • 神舟九號飛船
    ,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      技術改進    被稱為「改進型」飛船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與之前的神舟飛船相比,主要變化是配備了交會對接相關設備,飛船的軌道艙增加了前艙門,數據管理和控制的計算機功能更強大,太陽能帆板發電效率更高,回收艙進行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再設計。此外,飛船內部的環境設計也更為人性化,更好。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向大眾展陳
    今天(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