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是一種古老的遊禽,全世界共有18種,大多數分布於南半球,一般其主要特徵為背部黑色、腹部白色、不能飛翔、身姿直立、趾間有蹼、前肢成鰭狀、羽毛較短,可以減少摩擦,羽毛中間存有一層空氣用來保溫。企鵝性情憨厚,主要以磷蝦、烏賊、小魚為食。
今天要聊一下麥哲倫企鵝,麥哲倫企鵝屬於環企鵝屬,為溫帶企鵝中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是航海家麥哲倫於1519年發現,並得名麥哲倫企鵝。麥哲倫企鵝頭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條白色的寬帶從眼後過耳一直延伸至下頜附近。它們可以直接引用海水,通過體內腺體將海水鹽分排出體外。
野生環境中企鵝以磷蝦、烏賊為食,人工圈養下通常只飼餵冷凍海魚。一般以多春魚、黃花魚為多,大型企鵝每日飼料約佔體重2%-3%,小型企鵝則佔10%-14%。麥哲倫企鵝的飼料比較固定,為方便其吞咽,以不超過10公分的黃花魚、多春魚為主。
選擇冰凍飼料投餵前,需要用水解凍,剔除破損的劣質魚,要選擇完整、肉質有彈性的魚。要注意食用的飼料要在餵食前處理,不要過早處理,以免影響新鮮度。
麥哲倫企鵝是溫帶企鵝,所以最適宜它們的生存溫度並不是極寒天氣,反而在10℃-25℃最適宜。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使麥哲倫企鵝感到不適。
麥哲倫企鵝每年換羽一次,在長達3周的換羽期,企鵝的食量會變大,這時它們消耗的能量是平常的2倍。一般在動物園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即將換羽的企鵝,這時的企鵝羽毛會喪失光澤,末端變為棕色,看起來羽毛會比平常更加彭松。換羽期企鵝的鰭肢會充血過多,所以飼養員要經常觀察,及時鬆開標記帶,讓它們血液更好的循環。
麥哲倫企鵝在交配期會異常興奮,雄性會搜集石頭,並用石頭搭建巢穴。企鵝是一夫一妻制的,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了,怎麼去分辨它們誰是「老夫妻」誰是「新情侶」其實很簡單,在動物園看到兩隻企鵝,如果它們不認識它們會做出安靜的展示,而如果它們是相熟的伴侶它們就會做出吵鬧的展示。
在交配後企鵝就會相繼產卵,人工飼養的企鵝孵化期會較野生環境下的企鵝孵化期要短,一般為39-41天。在育雛期成年企鵝會交替餵養幼雛,這時要給成年企鵝增加餵食量與餵食次數確保小企鵝有充足的食物。
人工飼養的麥哲倫企鵝,一定要做好消毒、防疫工作,這可以極好的防止企鵝的呼吸道疾病與腳部的細菌感染,每年2次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