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嘮嘮叨叨的小春有話說~
2020年我們見證了太多的歷史:美股一個月內熔斷4次嚇傻巴菲特;新冠肺炎蔓延全球,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陪伴大家成長的科比也不幸離世,中國的高考延期舉行。然而有一件事情,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再也無法見證的事情,那便是人類登月。
在1969的今天也就是7月20日,阿波羅11號帶著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以及另外兩名太空人代表全人類在月球放上1969年7月成功登月紀念牌,此後美國5次登月,直到1972年12月11日,美國最後一次登陸月球,也是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最後一次登陸月球,合計6次。中國人對月亮的感情最深,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戶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類有關月亮的詩句比比皆是,我們有月亮節中秋節,我們製作月餅,但是那時候的我們還在進行文化大革命,至今我們也沒能在月球上插上五星紅旗,但人類也從未放棄探索,試問真的值得嗎?
自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除去科學研究之外,更多的是美蘇兩國的太空爭霸賽。美國為實現登月投入阿波羅計劃254億美元,折合現在1000多億,然而只是送上了一面美國的星條旗。在《登月第一人》電影中,側重表現了一名太空人為實現登月所做的家庭犧牲。女兒早早就離開了,在成功登月的那次,他要親口告訴孩子們自己有可能回不來的事實,妻子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成功登月可能是人類的偉大壯舉,但也可能是幾個家庭的支離破碎,幾名偉大太空人的犧牲,而他們明明可以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月球中富含大量氦3資源,這也是人類不斷探索的原因之一。地球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但是在沒有做到人人都能節約資源的時候,就想著退路也不是長久之計,最大可能節約資源保護地球才是燃眉之急。宇宙讓我們嚮往,但也值得我們敬畏,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病毒隨時來襲,我們防不勝防,不是要阻止人類登月,但我覺得在不能確保萬無一失,能夠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真得不值得。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學姐在朋友圈轉發的一個軟文,最後的介紹她已經是中土馬來西亞的財務部副經理了,僅僅大我一屆,而她是一個放棄保研的學生,可以說十分優秀了。學習這東西,有人適合,有人不適合,當然我不是說不適合的就乾脆不學習了,而是你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不能盲目從眾,如果學姐當時選擇讀研,我覺得不一定能發展得比現在好。
薇婭是在一次次不斷轉彎、不斷放棄的路上,變得越來越成功。沒有名校學歷的她曾在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開服裝小店,也因為從小的音樂夢籤約唱片公司,甚至進軍娛樂圈,但是有人傳她不喜歡娛樂圈的氛圍退圈,我想可能也有在娛樂圈打拼不起來或者考慮年老之後的原因吧。直至後來,她認識到流量的重要性,做了淘寶主播。她為了創業賣房子,她成為帶貨女王忍受了無數非議。她一次次放棄,成為了那個最有錢的人。有的人看不起網紅,看不起主播,但想想你憑什麼?因為她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她可以投身公益主播,帶動農民脫貧,使得貧困地區農產品銷量近3000萬。孟子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我們連自己都泥菩薩過河時候,如何兼濟天下?
在很多公司裡會有一種現象:有的產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帶來的收益卻是微乎其微,但他們仍然不肯放棄,把資源投向效益好的產品。這是一種很錯誤的經營戰略,這種狀態下,各個產品經理之間已經失去了一種良性競爭,有的因為自己的產品根本看不到出路而漸漸頹廢,開始混日子;有的因為沒有公平的績效考核而使真正銷路好的產品經理被薅羊毛。我認為在適當時候,放棄那些性價比不好的產品策略十分可取,畢竟中國有句古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柏拉圖曾說: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卻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我覺得有時候放棄也不是一種懦弱,而是為了長遠發展的一種智慧,放棄不難,但勇於放棄卻很難,希望我們不論對人也好,對事也罷,都能在適當時候敢於選擇放棄,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你覺得你還能還看到人類登月嗎?你認為人類登月值不值得,求同存異,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