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晶片後的大腦,還是你的腦嗎?

2020-09-11 神經現實Neureality

北京時間今天早上6:40,埃隆·馬斯克帶著他的「賽博豬」亮相發布會,向世界直播了Neuralink在腦機接口技術方面的進展。

馬斯克展示了他的小豬有多活潑健康。其中一隻曾經植入過設備,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它快樂地吮吸著奶瓶。馬斯克說這隻小豬現在的狀態,證明了整個移植的過程是可逆的。另一隻被植入了晶片的小豬,聞了聞臭臭,連接到電腦屏幕上的腦電信號圖標馬上出現了一個峰值。



曾經植入過設備的一隻小豬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快樂地吮吸著奶瓶。—Neuralink發布會實況 / YouTube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神經科學研究人員格萊美·莫法(Graeme Moffa)認為,這一技術的突破點在於新型晶片的尺寸(Neuralink的晶片直徑約為23毫米)、可移植性、儲存信息的能力和無線傳輸的功能。

Neuralink曾在2019年推出了植入在耳後的第一代腦機接口設備,今天公布的第二代設備更加微型,且無需露在外面——它只有硬幣大小,帶有密集的微型線路,可以置於頭骨下方,只在頭皮留下很小的創口。除了晶片上的改進,他們還使用了外科手術機器人來實現晶片植入過程的自動化操作:在局部麻醉的條件下,一臺帶有外科醫生提前設置好的絲線和微型針頭的「縫紉機」,避開血管,把你的頭骨打開一小塊,然後快速、精準地植入到正確的位置上,整個過程只需要一臺近視矯正手術的時間。



Neuralink用來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外科手術機器人。—Afshin Mehin

目前這一技術有望被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比如癱瘓、抑鬱、失憶等腦部或脊髓受損的病症。但Neuralink公司的野心不止於此:他們希望在未來開發出更具普及性的人機連接設備,實現多種外部操縱功能,比如召喚你的特斯拉,玩虛擬遊戲,甚至讀取記憶等。未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技術支持。這場發布會目的在於招募工作者加入Neuralink,而非為了籌資。

由於今年的疫情,原本馬斯克許諾在今年年底於人體上完成的臨床試驗面臨推遲。該公司的首席外科醫生馬修·麥克杜格爾(Matthew MacDougall)說,Neuralink的第一組臨床試驗旨在治療少數癱瘓或截癱患者。

埃隆·馬斯克宣稱他們獲得了由FDA(美國食藥監局)批准的特殊授權,主要是關於減緩危及生命的病症的醫療設備研發許可,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得到了FDA的完全支持。在發布會上,馬斯克也並未展示設備和小豬的相關科學數據。有四名從Neuralink離職的前員工表示,他們的領導急著爭分奪秒,這種速度對於緩慢遞增的醫療設備研發過程來說,顯得很奇怪。

但他們的腦機接口技術仍不失為一項突破性的成就,也是人類歷史上極具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這需要我們去理解以下這兩個問題:

一:腦機接口技術的實現有多難?

腦機接口的疑難之處在於:它是針對我們人體最複雜精密的器官——大腦展開的。粗略來說,就我們對大腦的認識而言,現階段我們還不能得知大腦是如何工作的,也無法找到構成自我、靈魂之類的東西在大腦之中的所在。Neuralink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弗利普·薩布斯(Flip Sabes)則認為,要實現工程學上的問題,我們無需理解大腦。只要能夠讓神經元和計算機之間進行交流就可以了,其他的問題機器學習會幫我們解決。



而腦機接口需要克服的障礙主要包括兩點:一是信息處理的問題,二是植入的問題。[見文末參考1-3]

大腦的神經活動信息非常複雜,它需要更高計算能力的計算機來處理這些數據。Neuralink團隊認為至少需要一百萬個同時記錄的神經元,才能算實現成功的腦機接口。這就意味著要在一個小小的晶片上集成上百萬個電極,而這一技術至少到本世紀末也無法實現(有生之年系列)。

要植入大腦,需要打開頭骨,而光是頭骨和頭皮之間大概就有19層的東西,頭骨和大腦之間還有三層薄膜包圍著。重要的是,如何穿透這些組織而不引起出血等損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Neuralink公司今天展示的這臺外科手術機器人,其目標在於無創、無需麻醉、自動化地完成植入過程。

而無線傳輸(包括信號擴增、模擬-數位訊號轉化、數據壓縮)、感應式充電等技術也是需要突破的障礙。還有生物相容性的問題: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自動識別侵入物,並立即派出免疫細胞把它包圍起來形成疤痕組織,我們該如何騙取免疫細胞的信任,讓晶片能夠正常存留在腦中持續起作用呢?或者說,晶片的使用周期有多長?我們需要頻繁的開顱手術嗎?



最後,大腦的可塑性也在暗示一個問題:如果植入了晶片,那麼你的腦還會是你的腦嗎?

二:人機共生的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腦機接口得到廣泛應用已有20至30年的歷史,例如,已有數萬人在使用神經植入物,治療帕金森症等神經系統疾病。它通過埋置在大腦內部的深腦刺激來減緩震顫等症狀,但與外部沒有連接。還有人工耳蝸、視網膜假體等應用,但由於電極數量較少(人工耳蝸只有十幾個電極,視網膜假體有六十個),與真實的耳朵(3500個神經元)、眼睛(百萬級的神經元)帶來的效果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醫療領域 ,則是通過接入大腦的運動皮質,來實現遠程遙控,使得癱瘓患者可以通過意念來移動屏幕上的光標。比如,2015年,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使用了實驗性的腦機接口,通過外科手術植入微晶片,使得癱瘓的人能夠駕駛模擬飛機。這一技術也可以被用於駕駛無人機。同樣的道理,利用100個電極就能夠確定光標的移動位置,也能夠用它來讀取手臂、腿部等身體其他區域的動作,並發出指令。在巴西,一位癱瘓少年身穿特別設計的外骨骼為世界盃開球。



在巴西,一位癱瘓少年身穿特別設計的外骨骼為世界盃開球。—巴西世界盃實況轉播 / 優酷網

在軍事領域,腦機接口技術也被專家認為在戰場上有效。在野戰中,士兵可以通過將大腦皮層連接到機器,在AI協助下測量評估戰場上的數據。並能通過分析神經信號,在戰場上進行虛擬交流,實現「心靈感應」。



科幻作品中的機械人。—《戰鬥天使阿麗塔》官方電影劇照

網際網路領域的腦機接口應用更接地氣一些。Facebook公司的「腦機接口」成果之一,則解放雙手,直接讓大腦和計算機交流——它是一種可穿戴在胳膊上的設備,能夠通過測量神經元活動的技術來控制數字活動。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在臉書上用意念互關、點讚。

但也存在許多擔憂,在未來,我們會被腦機接口設備控制嗎?我們是否會形成電子設備依賴症?就連最隱秘的角落——我們大腦裡的信息也無處可藏,隱私和信任的邊界在哪裡?

編譯參考自

1.Neuralink與大腦的神奇未來|第三部分:腦機接口

2.Neuralink與大腦的神奇未來|第四部分:Neuralink的挑戰

3.Neuralink與大腦的神奇未來|第六部分:大融合


編譯:兵書|封面:COCO

編輯:EON

排版:小葵花


相關焦點

  • 你願意在大腦植入晶片嗎?
    編輯:常樂校對:百味據多家外媒報導,8月29日,擁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的埃隆·馬斯克在發布會上,向全世界展示了旗下Neuralink公司開發的接口晶片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腦機接口,就是一種通過大腦(人或者動物的)與外部設備直接連接而實現大腦與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這個概念已經存在許久,但是卻不曾被人們熱議,一直到20世紀九十年代後,才慢慢開始出現階段性成果。在2008年,神經學家發現猴子可以操縱機械臂餵食的技能,這代表著人將動物大腦與設備相連的實現已成為可能。
  • 你會在大腦當中植入高性能的晶片嗎?
    如果你能夠選擇,你會在大腦當中植入一個能極大地提高大腦性能的晶片嗎?計算機大腦接口:BCI能提高大腦性能的晶片似乎是科幻作品的產物,然而,在未來,這種晶片很有可能被發明出來。如今,類似的科技已經發展一段時間了,它叫做計算機大腦接口,英文簡稱:BCI,它始於1970年。
  • 人腦植入晶片的危害有多大?大腦晶片植入技術路線的探討
    馬斯克造出了特斯拉,發射了SpaceX載人飛船,打造了超級隧道,上天入地的埃隆·馬斯克如今又想把晶片植入人類大腦。   給人的腦殼開一個「洞」,把一塊硬幣大小的、帶有傳感器的「晶片」植入進去,到底可以幫人類做什麼?
  • 你想要超能力嗎?15年內大腦可植入晶片
    你想要超能力嗎?15年內大腦可植入晶片(圖片來自於baidu)       Kernel的創建者Bryan Johnson近期出席了在裡斯本召開的網絡峰會,會上他表示解鎖大腦的全部潛能是人類能夠獲得的最偉大成就,而大腦晶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一個好辦法。Johnson預計15到20年之間就可以研發出這種大腦晶片,屆時人們對於記憶的管理就會更加的隨心所欲。
  • 學習累,想給大腦植入記憶晶片?
    學習累,想給大腦植入記憶晶片?    本期專家:劉鐵軍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    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腦機接口)    學習累,想給大腦植入記憶晶片?
  • 大腦植入技術:晶片讓你進入科幻世界
    實際上,大腦植入技術的應用遠不止我們所想的那麼單調,除了幫助盲人恢復視覺、幫助聽障人士恢復聽覺,還能用於集中注意力、增加美好回憶,甚至是通過晶片完成如科幻電影中那樣的快速學習,讓眼睛具備夜視、變焦的能力。  大腦植入物屬於神經義肢技術(neuroprosthetics)範疇,這類技術的發展具備了相當廣闊的空間。
  • 科學網—當大腦植入晶片,奇蹟發生
    不過其在兩年前接受了大腦晶片植入手術,現今24歲的他終於又能自由控制右手臂和右手腕了,為全球首例通過大腦晶片植入「復活」癱瘓肢體的人。 在人類大腦中植入晶片,是不少科幻電影中為觀眾所熟悉的橋段。而這一「黑科技」,目前正在從大熒幕上來到真實的人類生活中。
  • 大腦晶片「黑科技」,已有上萬人在身體植入
    眾所周知,隨著晶片越來越發展,大家都相信未來人類或在自己的身體中植入晶片。其實這並不是天方夜談,據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上萬人在身體中植入了晶片。這些傳感器會安裝在大腦顱骨表面,而後將信息傳遞給位於耳後的可穿戴計算機「Link」。採用這種方式,大腦就可以通過APP連接到iPhone上。「腦機接口」如何實現馬斯克希望人們可以像做微創眼科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植入腦機接口晶片,整個方法,才3個核心部分。第一部分是「線」。
  • 腦機接口專家觀點:大腦植入晶片能否實現心靈感應?
    EDN曾經連續報導過腦機接口方面的技術,譬如《大腦植入晶片,馬斯克的 Neuralink 腦機接口距離佩戴還有多遠?》,《又一腦機接口(BCI)與癱瘓患者成功實現交互學習》等等,那麼,在大腦中植入晶片除了能進行神經方面的控制外,能否實現傳說中的心靈感應嗎?我們來看看專家的觀點。
  • 人腦植入電腦晶片好嗎?
    人腦植入電腦晶片有人設想,把電腦晶片植入大腦,人直接和電腦通過大腦意識和電腦交流當你需要某一資料或考試卷答案時,馬上會有資料或試題答案出現在你的腦中。如能這樣,學生們將再也不害怕考試了,個個都是學霸了。目前,美國的科學家已完成了電腦晶片植入人體的理論研究,正研製一種新的非常微小的電腦晶片,並使這種晶片能夠與人頸部後面的大腦神經連接。科學家們已經掌握了使電腦晶片與神經末端相融合的方法,並且能使晶片在人體內壽命達一年多。
  • 植入晶片讀取大腦信號 「腦控」技術讓人類腦洞大開
    腦控,這個略帶神秘色彩的黑科技,離人們的日常生活似乎不再遙遠。在近日舉行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上,腦控打字,腦控識圖,腦控無人機起飛、降落、旋轉、前進等近乎科幻式的情節紛紛在現場上演。儘管體驗者興奮之餘給出諸如「控制精度不高」「原來只是大腦控制機器」「應用還比較低級」等吐槽,但這足以讓人們近距離感受並期待腦控 「未來的樣子」。一個有趣的巧合是,就在這次世界機器人大賽舉辦前夕,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發布了讓人「腦洞大開」的最新技術:機器人向大腦快速植入晶片,隨即讀取大腦信號。
  • 大腦植入晶片,人體冷凍技術?人類未來30年的發展趨勢
    晶片植入法植入技術在未來還有可能用到的地方就是晶片植入。這個晶片就像一粒米一樣大,通過高速噴射的方式植入到我們的皮膚裡,一般是在手臂上,因為速度比較快,所以你根本感覺不到疼痛。而晶片裡面會儲存我們的全部個人信息,比如你的身份證電話銀行卡駕照護照等等。其實晶片植入的技術在我們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現在我們用的手機就有晶片,公交卡護照也都有晶片。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也有科學團隊將信號傳感器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成功送到了人類的腦內,目前對身體暫無影響。人類對腦機接口的探索終於邁出了一小步,大腦人造衛星開始上天。那麼,人類能否通過大腦植入的這些裝置實現「隔空探物」的意念操控,也就是所謂「心靈感應」嗎?答案是可能實現,但問題是要實現哪一種?
  • DARPA:腦部植入晶片技術,解決大腦如何編碼記憶的謎題是第一步
    打開APP DARPA:腦部植入晶片技術,解決大腦如何編碼記憶的謎題是第一步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6-20 15:37:00
  • 植入體內控制大腦的AI晶片已完成人體試驗
    希望通過向人體內植入能夠控制大腦的AI晶片,從而治癒某些大腦疾病。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與我們的生活還有點遠,但事實卻是,就在上周的時候,科學家對外表示已經完成了初步的人體試驗。目前這項研究成果還僅僅用在治療疾病方面,比如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 "阿凡達"異體操控成真:大腦中植入晶片(圖)
    原標題:"阿凡達"異體操控成真:大腦中植入晶片(圖) 未來,癱瘓者有望重新控制自己的身體   在實驗中,一隻猴子成功用其他猴子的手,上下移動光標   研究人員先在「主體」猴子的大腦中植入一個晶片,對多達100個神經元的電活動進行監控,記錄它支配每個身體動作時的大腦神經元電活動。而猴子「阿凡達」脊髓中則植入了36個電極,並嘗試刺激不同的電極組合以研究對肢體運動有何影響。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儀器將這兩隻猴子身上的裝置相連接,並給「阿凡達」服用了鎮靜劑,使它的身體動作完全由「主體」的腦活動所控制。
  • 馬斯克展示「腦機接口」晶片植入豬腦,未來將知識儲存在大腦裡
    Neuralink晶片無損植入豬腦,並能讀取大腦活動,離植入人腦還有多遠?Neuralink公司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2016年夏天,Neuralink悄然成立。而直到一年後,人們才發現「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這家公司是做啥的?Neuralink以可植入的腦機接口為主要開發目標,實現人類與AI共生。
  • 馬斯克的Neuralink 真的要把腦機接口植入你的大腦了?
    推特用戶 @Pranay Pathole 提問:「Neuralink 可以用來重新訓練大腦中與成癮或抑鬱有關的部分嗎?」  安裝晶片的過程類似於 Lasik 雷射眼科手術,其中一部分需要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完成,該機器人可將一根柔韌的「線」與已經接入微型可植入計算機晶片的大腦相連。
  • 馬斯克稱要在大腦中植入晶片,你怎麼看?
    目前該公司已經證實的技術成果是在大腦中植入一顆晶片,能夠讓人類聽到以前耳朵無法聽到的聲音。此外埃隆·馬斯克還透露,腦機晶片將能夠控制人類的激素水平,這將有助於緩解人類的焦慮等情緒。有可能解決幾種與大腦有關的疾病。
  • 從火星移民,到將晶片植入大腦,讀寫意識,馬斯克要控制人類嗎?
    硬幣大小的晶片連接到超細的柔性電線,每根電線的直徑約為5微米,比人的頭髮細20倍。晶片總共包含1,024個電極,並在腦內呈扇形散開。這些電極可以通過感應或刺激神經元來讀取或理論上記錄大腦的活動,同時可以通過類似藍牙的無線電波無線傳輸數據,研究人員可以對其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