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不少人曬「人臉合成」的照片——通過軟體,將自己的臉與另一半的臉拼湊在一起。
網友們曬出來的照片:
於是,人們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越是生活得久的夫妻,長得越來越像,不僅僅是外貌上相似,連行為舉止、氣質等都有相通的地方,給人一種和諧的感覺。
這就是傳說中的「夫妻相」!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兩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會越來越像?
可能性1——「擇偶基因論」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一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大家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我們在選擇朋友、戀人時,可能會更傾向於各方面與自己相似的人。
有科學家認為,基因對擇偶起了三分之一的作用,人們不僅會被長相相似的人吸引,還會無意中選擇身體其他部位與自己相似的人,如手臂的粗細、手指等等。
事實上,早就有不少科學家、心理學家做過相關的研究了。英國聖安祖大學心理學院的普頓 沃克教授做過這麼一個實驗:
他們把受試者的照片,用電腦修圖成異性的外貌,再把這些修改過的圖片混在一堆異性照片裡,讓受試者去評定這些異性的吸引力。
結果顯示,有幾張被修過的照片是所有照片中,被受測者評為「最具吸引力」的照片,即人們容易被與自己神似的對象吸引。
西安大略大學的心理學家Philippe Rushton教授認為,人們在無意識中選擇與自己基因相似的人作為伴侶,這是在潛意識裡保護自己基因的一種方式。
按照「擇偶相似論」的說法,那麼「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會更大吧!
可能性2——「後天模仿論」
有些夫妻在一起之前,渾身上下好像也找不到特別相似的地方,但他們卻變得越來越像。這一種「夫妻相」與後天模仿有關,即變色龍效應。
「變色龍效應」是指人們經常無意識的模仿其他人(包括交際中)的姿勢、怪癖和面部表情等心理學現象。
當然,這個模仿行為是不需要經過大腦的判斷,是下意識產生的。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容易模仿。
比如,在一起生活很多年的夫妻會相互模仿,飲食結構、作息時間、動作行為、神態、氣質等都會漸漸趨向統一,久而久之,夫妻便會變得相似。
心理學家巴奇和查特朗還發現,如果有人模仿了你的手勢或者身體姿勢,你會更喜歡他們。
注意:這種「變色龍效應」還會發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父母的某些行為、做法會不自覺地影響著孩子,並被模仿。
可能3——「環境相似論」
相信大家都知道「潛移默化」,在「夫妻相」這方面來說,即兩個人共同生活的時間久了,他們的所處的環境會影響著雙方的變化。
婚姻生活本來就為夫妻塑造了一個新的環境,需要雙方融入進來。喜怒哀樂的情緒、習慣都需要兩個人一起面對,而這一個過程,使兩個人在心理、生理上越發相似。
共同的情緒變化,會影響著面部肌肉,造就了相似的皺紋、面部曲線和神態。加之,隨著年紀的衰老,人的很多鮮明的外貌特徵會消失,如皮下肌肉、頭髮等,外貌更多顯示出骨骼特徵。
所以,年紀稍大的夫妻更容易有「夫妻相」。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夫妻接吻10秒時,大概可交換8000萬個菌群。菌落環境是人體內的細菌微生態系統,它們逐漸變得相似便意味著夫妻的性格、氣質、習慣更相近。
不過,有「夫妻相」的夫妻不一定是更幸福的,畢竟美滿的婚姻需要靠兩個人共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