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一場車禍讓四肢健全的潘俊帆變成了「獨腳潘」。
但是,只剩一條腿沒有讓他失去生活的希望,正相反,他開始用一條腿奔跑,擁有了比以前更多的人生可能。
他說:「人是永遠不會殘疾的,就算身體不完整,只要你堅定信念,照樣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一條腿的探險家
Be More Able With One Leg
劉德華的新片《拆彈專家2》應該是近期最火的電影之一了,在港片已死的噓聲中,票房已經破了8億。
在這部電影裡,華仔演一個因為意外失去右腿的拆彈專家潘乘風。
在大家感慨「劉德華真的不會老嗎」、「劉德華60歲還腹肌健碩」、「打戲太拼「的同時,也有人調侃,潘乘風這個角色怕是開外掛了吧!
不信你看,
他不但戴著假肢練深蹲
還戴著假肢練跑步,
一不小心就超出了警員標準
他還靠著一條腿,
玩槍戰打巷戰,
甚至和別人近身肉搏,
最後順利逃出警方追捕。
真的有人能只剩一條腿還做到這些事嗎?
其實現實中還真有人這樣「單腿開掛」的勇士,他叫潘俊帆,江湖人稱獨腳潘。
就在2020年9月,他穿著義肢,用一條腿從青海起跑,到達甘肅的戈壁清泉。
10天時間,穿越513公裡戈壁無人區,他創造了腿部截肢者越野的世界紀錄。
雖然失去了一條腿,但他熱愛行走、奔跑。
這樣的極限挑戰,他已經堅持了5年。
5年前,潘俊帆還是個為了工作和生活忙得焦頭爛額的苦逼創業者。
他身材瘦弱,從來沒接觸過戶外運動,當然,他也沒有精力和時間。
事業上,每天開會,見客戶,為資金周轉發愁,根本不敢停下來。
生活上,忙於工作讓他很少有時間陪伴妻兒,甚至連兒子的家長會都沒有時間參加,家庭已經危機四伏。
就在這樣一個充滿無力感的瓶頸期,意外發生了。
那是2015年的3月18日凌晨5點,連續工作了兩個通宵,他開車時撞上了高速路的護欄。
雖然保住了性命,但那次意外,讓他失去一條右腿。
對一個健全生活了35年的正常人,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來說,這樣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
他還記得第一次穿上假肢時,那種鑽心的疼痛。
還記得妻子正式和自己分居時,才四歲的兒子不知所措的神情。
可是,公司還需要自己撐下去,孩子和父母還需要自己照顧,他沒空多想,只想儘管復健,恢復行動能力。
一開始,穿著假肢只能堅持10秒;5個小時後,能連續站立10分鐘,到後來,他可以如常走路,甚至奔跑……
有一次,他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到醫院樓下散步,外面坐著一群坐著輪椅的截癱病人,在他背後說了句:「如果我能像他一樣該多好。」
他說的很小聲,但潘俊帆聽得清清楚楚,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一般震醒了他。
他只看到自己失去了什麼,卻沒想過自己還擁有什麼。在那些再也無法行走的人眼裡,潘俊帆的缺陷卻是他們求不來的完整。
豁然開朗的潘俊帆,復健更積極,人也不再渾渾噩噩。
面對自己的斷肢,他更加坦然,因為兒子喜歡變形金剛,他就告訴兒子,之所以原來的腳不見了,是因為他準備裝一隻機器人的腳。
年紀還小的兒子很開心,還會很驕傲地把爸爸介紹給幼兒園的老師同學。
復健期間,潘俊帆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一項戈壁挑戰賽,從此心馳神往。
當他有兩條腿的時候,並沒有感受到行走是一件多麼愉悅且珍貴的事,出事之後,他反而愛上了行走的感覺。
於是他也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他也要參加一次戈壁徒步穿越。
他積極復健、健身,把身體調整到最好的狀態,一年後,在敦煌如願以償完成了108公裡的戈壁穿越。
每隔幾公裡,他都要停下來,把假肢取下來重新按摩調整,然後再繼續前進,不然斷肢末端腫脹磨破,會讓他每一步都像踩在鋼針上一樣。
他是這個比賽有史以來第一位成功的截肢者,當走到終點的那一瞬間,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從未如此圓滿。
從此,獨腳潘不再陷於生活的泥淖,反而找回了生活的熱情,找回了內心的嚮往,也徹底愛上了戶外徒步這項運動。
穿越戈壁之後,他還去了黃山徒步越野。
在完全看不到盡頭的「絕望坡」上,完成連續1000多米的爬升。
後來,他每年都會完成一項挑戰。
呼倫貝爾一望無際的藍天和草原、西雙版納泥濘的雨林……都留下了他徒步的足跡。
他還體驗了臺灣公路的最高點,
海拔3275米的武嶺,
一路攀升,氣溫驟降,
他從t恤穿到羽絨服,
一天就把春夏秋冬經歷個遍。
獨腳潘的挑戰之路沒有終點,
他參加斯巴達勇士賽,
翻牆、攀爬、在泥地裡打滾。
2018年他第一次參加鐵人三項,
成了唯一一個爬著上岸的選手,
要知道報名的時候,
他還不會遊泳呢!
第二年挑戰升級,
他參加了IRONMAN最高級別賽事,
3.8公里海泳+180公裡騎行+42公裡跑步,
成為全球首位腿部截肢完成比賽的中國人。
今年3月,
他又登上了巴哈雪山,
完成了雙人速攀+滑翔傘的挑戰,
不設限的人生無所畏懼,
讓獨腳潘做到了很多以前想像不到的事。
今年他本來打算參加著名的「八百流沙」越野,是中國首個超長距離極限賽,在國內外極限越野愛好者中屬於殿堂級榮譽,每年全世界只有50位左右選手參加。
可是由於疫情的關係,賽事取消了。
不想就此放棄的獨腳潘,自己一個人完成了這次「逐日」挑戰。他穿越了513公裡,比「八百流沙」更長,相當於12個馬拉松的距離。
挑戰期間,他每天只睡4個小時,以不同的方式運動12到16個小時,中間補給休息數小時。
這次挑戰沿途經過了戈壁、雅丹、俄博梁、黑山、高山草甸、雪山、峽谷、沙漠、河谷等西北地貌。
這次挑戰當然存在風險,出發前,他給自己列了一張風險表格,整整100項,其中與假肢有關的就有24項。而實際上總共發生了40項。
有人會說,為什麼非得要做這麼危險的事,安安穩穩地生活不好嗎?
其實,獨腳潘內心非常清楚,運動從來不是追求刺激,也不是一味追求冒險。
他所追求的,是不斷拓寬人生邊界,實現自我的成長和突破。
失去右腿之後,比起殘疾,他更願意用殘障這個詞來形容他以及像他一樣的人,因為他覺得,「人永遠不會殘疾。」
就算身體不完整,只要你內心健全,有強大的信念,也能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就算是現在,身邊總會有聲音說:「老潘,你這腿可惜了…」,「要是沒有那場意外就好了…」
但獨腳潘自己,早已不會陷入這樣的想法中。
失去健全的肢體固然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但如果你一味沉浸在這種懊悔和痛苦的情緒裡,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
正相反,對於這段車禍截肢的回憶,他始終銘記,但不是記住痛苦,而是銘記重生。
他的微博生日設置為2015年3月18日,是他截肢的那一天。
每年3月18日,他都會過一次「生日」,因為從這天以後,他成為了全新的自己。
以前的獨腳潘,從未想到自己能在戶外奔跑到那麼遠,也未曾想能擁有健碩的身材。
現在的獨腳潘,生活更從容更自信,也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比起別人,他沒有缺少什麼,相反,他現在能幫助更多人。
出門在外,他從來不把義肢隱藏起來,經常會有人來諮詢他復健相關的問題,他希望那些和他有一樣遭遇的人,能從他這裡,獲得重生的勇氣。
「人們總有苦惱,因為大家太傾向於計算自己丟失的東西,相比於此,不妨來計算一下我們還擁有的東西,只要你還擁有,人生就還有無數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