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下來,才有可能定下來,處於靜定不亂的境界

2021-01-15 無上樂養心

有時,我們突然發覺,人生實在太複雜,而且經常處於兩難境地、兩難選擇

當遇到較大的挑戰,心可能失去了秩序,迷失了方向

有時,我們試圖通過學習或研究心理學來獲得答案

也有時,可能會向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

而我們在討論的,不是這些

或者說,焦點不放在「心理治療」領域或層面

我們關注的是生命的真相是什麼,「我」的真相是什麼

這其中,關鍵就是獲得「心的穩定」,或者說駕馭自己的心

而了解、探索,乃至獲得解脫,毫無疑問,第一步就是靜下來,也就是「靜心」

靜下來,才有可能定下來,也就是內在處於靜定不亂的境界,而定下來,才有可能直接看到自己的生命真相

所以,我們在討論的是「意識的覺醒」,而「禪」最接近這個意思

那麼,意識的覺醒,會不會引起心理治療的效果呢?

肯定會,但往往也不是一步到位的

那麼,我們到底能不能改變過來呢?到底能不能轉變過來呢?

肯定可以

也許,過程比較起伏,甚至很不容易,但一定可以

我們最需要的是勇氣,成為生活的勇者

然後,真正懂得寬容,寬容他人,寬容過去,寬容生命

我們經常放不下過去,各個方面,比如放不下對他人的懷恨之心,放不下過去自己的愚蠢,放不下過去的傷痛

是的,我們其實生活在「心智」當中,實際上被大腦控制著

那麼,想過沒有?

我們能不能徹底戰勝心智?能不能擺脫大腦的控制?能不能成為人生的主人?

如果非常認真、嚴肅、仔細的探索,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對「自我」的認知

還有就是對「思緒」的認知

真正的覺悟者,他有種品質,也就是時時能夠真正地深入當下,毫無妄念

當絕對地臨在當下的時候,毫無妄想妄念的時候,他一定是無所畏懼的,所以即便遇到天塌下來的大事,也保持心的不動

當然,我們肯定做不到

但是,這種境界,這種品質,只要有心,完全可以達到的啊

所以,我們要往這個方向努力

總之,我們不去討論心理治療那些東西,我們關注「意識的覺醒」和「心的穩定」

我相信,若解決了生計問題,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宗教修學中為什麼強調靜定功夫?
    靜定功夫靜定功夫,無論對於哪一種宗教都是重要的。以佛教為例,在戒定慧三學中,定是樞紐。為什麼說定是樞紐呢?我們看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能夠如實了解一切事物本源的般若智慧,是離不開禪定的。
  • 物體系統的平衡靜定與靜不定問題
    1)靜定與靜不定問題對每一種力系而言,若未知量的數目等於獨立平衡方程的數目.則應用剛體靜力學的理論,就可以求得全部未知量,這樣的問題稱為靜定問題.(理力)若未知量的數目超過獨立平衡方程的數目.則單獨應用剛體靜力學的理論,就不能求出全部未知量,這樣的問題稱為靜不定問題.(材力)(結力)(2)物體系統的平衡物體系統是指由若干個物體通過適當的約 束相互連接而組成的系統.解靜定物體系統平衡問題的一般步驟:(a)分析系統由幾個物體組成.
  • 如何進入「真靜」
    求靜的法門,雖不可取,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它在眾多的念頭中又增加一個球的念頭。 一般初學靜功的人,由於心理和生理均趨向於動,故而很難入靜。常有人說:讓我動起來容易,讓我靜下來卻是打死我也靜不下來的。在心理上,意識、思維、知覺、情感等,如「求靜」的法門,雖不可取,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它在眾多的念頭中又增加一個「求」的念頭。一般初學靜功的人,由於心理和生理均趨向於「動」,故而很難入靜。常有人說:讓我動起來容易,讓我靜下來卻是打死我也靜不下來的。
  • 靜心的三方面:關於靜定,關於當下,關於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或臨在當下的時候,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靜定」心不亂,心不動,心不變佛家講「心」與「性」心,有時也分為兩種,真心與幻心,真心就是菩提心,也就是真實本心;幻心就是凡夫心,妄心其實,沒有必要進行分類而進行分類,主要在於方便學習者的理解要點在於:性即不動者,見境而動念者即心這一點,非常重要
  • 天眼境界(開啟松果體的注意事項)
    我的師父披霞道長對我說:「天眼——實際上該叫「淨眼」、「心眼」、或「光明之眼」才對!當你的心靈超越了世間理念的執著,當你的心靈與虛空融為一體,你內在的道性(佛性)就會以光明的形式顯現出來,你的眼前會生起光明,你才能看見常人看不見的「天眼境界!」 天眼在何處?
  • 只有老師先「靜下來」,學生才會「靜下來」
    按照熊芳的課堂安排,3位同學播報完後,同組的其他5位同學分別說出自己的標題:「保護自然環境意識,保護我們自己」「環境帶動經濟,責任決定意識」「守衛淨土,並育萬物」「當斷則斷,改革重生,不向生態欠帳,增加生命厚度」「青少年使用短視頻普遍,科學合理才最重要」。接下來,是這一組同學對當天新聞播報的自由評點。
  • 王陽明:先學會靜,後才能得「慧」!靜坐3步,教你把心靜下來
    有個好環境,這個環境應該不受外界幹擾,非常安靜,如此才能比較容易靜下來;2.將身體安放好,也就是靜坐的姿勢。坐姿可有很多種,盤坐、立坐皆可。佛家和道家喜歡用盤坐。立坐就是「正襟危坐」:雙手平放膝上,背挺直,全身放鬆。王陽明心學用的是此法。3.調整呼吸。不能張著嘴,應純用鼻呼吸,一面呼吸,一面數呼吸的次數,最後讓呼吸平穩。
  • 如果沒有靜下來聆聽雨滴聲,就不可能完全體察藏在心中的旋律
    我是個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興趣和使命,不被欲望左右,由著自己的心性去認知這個世界,日子過得簡的生活,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美妙的音樂,浩瀚的文字,鬆軟的泥土。還有這清涼的小雨,走在這繁花似錦的季節裡堅定而富裕。如果說五月的小雨像情竇初開的少女,那麼五月的風則像懷揣夢想的浪子,狂傲,不羈。從窗臺望去,被風吹亂的樹木,很愜意地搖來搖去。
  • 道家境界:心靜則清,心清則明
    人們常說『每臨大事有靜氣』,不動聲色的靜,其實是一種高智慧的淡定。只有不急不躁的理性的靜,才能靜觀其變,搞清楚變的動因,把握住動的趨向,最終達到以靜制動、「於無聲處聽驚雷」的目的。梁啓超說:「每天靜坐一兩個小時,求其放心,常使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夢劇不亂,寵辱不驚。他日一切成就都基本上是這樣。」所以,不論你想幹什麼或在幹什麼,只要你想有所作為、有所成就,首先就必須培養自己清靜淡定的良好素質和能力。
  • 交易之道:行情變化多端, 靜下心來有利於看清走勢, 才能不妄動、 不妄為
    , 才能不妄動、 不妄為歸來偶過梅道下,春在枝頭已十分  某日,與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同行,看到以下幾句話: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知道何種情形該離場,以此確定頭寸並管理風險,交易起來就更有信心,進而可靜下來安心思考權衡市場之多空因素,並終有所得。在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投資公司都強調靜,辦公室裡也多布置成能讓人「靜」下來的文化氛圍。其中,有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一進門,撲面而來的是濃鬱的禪與道的氣息,空氣中瀰漫著逍遙與自在。我喜歡這家公司辦公室的意境,尤其是牆上掛的三幅字畫令人印象深刻。
  • 停不下來的大腦饒舌
    那時候,我們才不到1歲,我們用「球球」「車車」來代表:我要拿那個很遠拿不到的球或者車。18個月,我們可以掌握50個詞彙。我對語言最早的記憶是,有一次大人們在講話,我聽著他們的話,然後模仿著說這句話,並且不斷地在腦袋裡重複這句話,當時覺得很有趣。誰又會想到,這就慢慢入了坑。後來有一段時間,我意識裡出現了兩個我,一個我說要這樣,另一個我說不要這樣。從此,我的心靈再無寧靜。
  • 山的顏色是很深的,大自然真的很厲害,讓人的心都靜下來了
    在這張照片當中的山峰看起來已經有一些破舊了,但仍然很漂亮,大自然真的很厲害,鬼斧神刀般的技術美極了,大自然很神奇,能夠創造出這樣多舉世無雙的景色,世上有著許許多多的景色,但是純天然的自然景色才是最讓人喜歡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芸芸眾生,藏龍臥虎。
  • 南懷瑾老師:不要把昏沉當作入定,不昏沉、不散亂,這才叫「定」
    南師答:這是禪定會經過的一個境界。甚至你太注意用它,會發各種神通,能夠知道人家心裡想什麼、能夠知道未來的事。但用久了不好,自己的進步會受限。等於一個東西分兩面,一個體、一個用。你現在講的是心性的,靜定境界在禪定、修禪時會發生的;還有更大的功能、神通,都會起來。這條路是不宜走的,一定會偏差的。
  • 冥獄門請來的那些殺手,不可能會有通靈境界的人!
    也不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麼,自己知道了他們的存在,恐怕背後之人也不會輕易的放過自己,很有可能會對自己殺人滅口。仿佛是那些引動他的源頭離開這裡。不過輸進去還是不能夠放心下來,眼下那一群人不知道跑到了什麼地方,他們的目的不明確出現,根本就不敢在這裡呆多久,你自己現在的武道修為還是太弱了,面對這種事情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你是說他們被現了?」
  • 期貨交易的至高境界:破繭成蝶,靜等風來
    以一顆榮辱不驚的心,靜等市場出現有利的時機。2心即是佛,對心靈的追求就是對投機之「道」的追求,古人語:「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看來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不在於知道,而在於做到。
  • 如何專心睡眠:當我們的思維停不下來的時候
    你為什麼不睡?你知道自己不睡覺時將發生些什麼。好吧,只想著睡覺吧。我的意思是,等一下,別再想睡覺這件事啦!甚至連這個詞也別去想。10:05:一切都毀了,全毀了。12:30:有人在用真空吸塵器打掃衛生嗎?我確定有人在這麼做。我一定要把他們找到,拽出來痛打一頓。
  • 鄭中華:擁有一件天塌下來都能賺錢的事,那該多麼幸福!
    擁有一件天塌下來都能賺錢的事, 那該多麼幸福!巴菲特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可以,我希望持有一隻永遠不用賣出的股票。我也希望我能擁有一個永遠不需要更換的項目。大疫之下,可有賺錢之道。可能以前過的太順利了,現在過過寒冬,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人每當遇到屏障,就必須靜下心來,審視過去,審視現在。最終醒悟到一點——手裡的事情必須要做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