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萜類化合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萜類化合物是數量最多的一類植物天然產物,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功效,在醫藥、食品、化工等領域應用廣泛。
-
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關鍵酶改造和調控研究等系列學術報告
主要研究方向是代謝工程和合成生物學,已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第一作者/通訊作者SCI論文20餘篇。主持及參與國家或省部級項目10餘項,獲批或申請發明專利8項。
-
研究揭示植物次生代謝調控新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研究員陳曉亞帶領的課題組,研究發現植物揮發性萜類的生物合成通過
-
2013國際植物次生代謝與代謝工程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發起並主辦的2013國際植物次生代謝與代謝工程研討會於7月5日至7日在武漢召開。植物的次生物質在維護植物自身的生存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抗逆,抗病等,而這些次生代謝物質大多數是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抗癌、抗氧化、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等作用的有效成分,與人類的健康密切相關。
-
Metabolic Engineering: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萜類化合物是數量最多的一類植物天然產物,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功效,在醫藥、食品、化工等領域應用廣泛萜類化合物的傳統生產方式為植物種植提取,對野生植物資源、土壤和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生產萜類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生產模式,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類胡蘿蔔素是一類代表性的萜類化合物,包括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蝦青素等。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萜類化學防禦與形成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萜類化合物是天然產物中最大的類群,結構多樣、活性廣泛,具有重要的藥用和經濟價值。植物合成萜類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認為是調節其自身生長發育(如植物激素赤黴素、脫落酸和獨腳金內酯)以及抵禦各種生物脅迫(如昆蟲拒食劑印楝素和除蟲菊酯)。倍半萜為萜類化合物中的一個重要家族,具有豐富的化學結構和生物功能雙重多樣性。
-
陳曉亞院士小組研究揭示植物次生代謝調控新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研究員陳曉亞帶領的課題組,研究發現植物揮發性萜類的生物合成通過
-
昆明植物所非傳統次生代謝產物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沈月毛主持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非傳統次生代謝產物的生物學功能及生物合成研究」通過了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的結題驗收。專家組在評審後認為,該項研究從菌株篩選、化合物分離、結構確定到生物合成途徑探索及生物活性評價等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為探索和利用內生菌資源,開展其生物學活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該項目以天然產物化學為基礎,以生理活性為導向,系統開展了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的製備,生物學功能及作用機制探討,生物合成及合成機制研究等工作。
-
萜類代謝組、生物鹼代謝組和次生代謝組隆重上線!!!
植物次生代謝物通路研究植物抗病蟲害研究藥用植物活性成分鑑定植物藥用功能與作用機制研究Six enzymes from mayapple that complete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to the etoposide aglycone
-
第13屆三螺旋國際會議在清華經管召開
第13屆三螺旋國際會議在清華經管召開來源:新華網 2015-8-31 近日,由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和三螺旋協會聯合主辦的第13屆三螺旋國際會議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舉行。這是該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本屆大會主題為「學術-產業-政府三螺旋模型——服務於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
-
青藏高原所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態區表層土壤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
特徵生物標誌物萜類化合物具有指示生態系統和植被多樣性的潛力。為理解和應用萜類生物標誌物,需通過普查、鑑定和分析工作,明確不同生態系統中現代植物和表土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及其對應關係。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白豔與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團隊博士周友平合作,選取青藏高原周緣兩個具有明顯垂直地帶性的高度斷面,對其土壤和植被中的萜類化合物進行分析。
-
植物澀味化合物代謝 關鍵基因首次被發現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安徽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夏濤課題組,首次從植物體內發現並鑑定了參與植物單寧化合物降解的單寧醯基水解酶(Tannase,TA)基因。該項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權威學術期刊《新植物學家》上。
-
一萜類化合物具顯著抗炎作用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上海交大瑞金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Eriocalyxin B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by suppressing Th1 and Th17 cells」的文章,發現了一種萜類化合物
-
清華主辦第九屆國際煤燃燒會議
構建多能互補煤炭基礎能源的未來清華主辦第九屆國際煤燃燒會議清華新聞網7月30日電(通訊員 李水清 宋民航)7月21日至7月24日,由清華大學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的國際煤燃燒領域重要學術會議——第九屆國際煤燃燒學術會議(The 9th International
-
第十八屆離子源國際會議在蘭州召開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秦娜)9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辦的第十八屆離子源國際會議在蘭州開幕,來自北美、歐洲、亞洲60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的20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入交流探討離子源技術、物理、應用及其相關領域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
我校聯合主辦第十五屆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學(XAFS15)國際會議
我校聯合主辦第十五屆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學(XAFS15)國際會議 在中國科學院、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資助下,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
-
中國植物學會第十六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
中國植物學會第十六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藥食同源與植物代謝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9-12-12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第12屆國際立體化學動力學會議在大連召開
第12屆國際立體化學動力學會議於10月13日在大連星海假日酒店開幕。本次會議由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並得到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大連化物所以及國際著名科技出版機構Taylor & Francis Group, ACS PUBLICATIONS 和PCCP期刊的資助。
-
ISH2018 | 第27屆國際高血壓學會科學會議招商及媒體發布會順利召開
2018年1月5日 13:00~14:30,第27屆國際高血壓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ISH)科學會議招商及媒體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高血壓聯盟副秘書長、ISH 2018大會秘書長張宇清教授主持會議,中國高血壓聯盟前任主席、ISH 2018大會主席吳兆蘇教授,中國高血壓聯盟主席、ISH 2018大會執行主席王繼光教授,ISH 2018組委會主席Thomas Unger教授,ISH 2018組委會委員Lars Lindholm教授等出席發布會。
-
改造植物P450酶功能的高效方法
植物中大約有1%的基因編碼P450酶,是植物天然產物結構多樣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鑑於目前只有少部分植物P450酶的功能被解析,改造植物P450酶的功能可進一步擴大植物P450酶的應用範圍。P450酶功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