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簡稱福建物構所)由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盧嘉錫院士於1960年創建,是中科院優秀研究所。經過50多年發展,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及中科院科技進步特等獎等230多項重要科技成果和獎勵,已成為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結構化學、新材料與器件集成與應用的綜合研究基地。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海西發展戰略,2010年6月18日,中國科學院、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政府舉行了共建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的籤約、授牌和奠基儀式,海西研究院以福建物構所為基礎和法人依託,下設物質結構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所、先進位造技術集成研究所、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等5個研究所及海峽兩岸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和中科院海西育成中心。2015年5月19日,海西研究院建設順利通過中國科學院和福建省、福州市共建三方組織的驗收。
每年6月在福州舉辦的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這一盛會,集中展示各種最前沿技術,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石墨烯、智慧農業……讓人目不暇接。本號推出《創交會新奇特產品》專欄,為大家介紹在展會中亮相的科技運用。
這是中科院海西創新研究院研發的物流機器人,可以實現自主跟隨,同時具備自適應切換跟隨、與人自然交互、非結構化環境高精度自主定位導航、自動避障(安全)、多機協同等特徵。技術創新性:1.基於貝葉斯框架多模態信息融合技術,克服單傳感器存在感知能力較弱的問題;2.基於深度學習技術,準確識別工作人員並及時跟蹤,與工作人員協同工作;3.採用機械阻抗和人工勢場模型的自動跟隨和控制算法,實現方向和速度的穩健跟隨,同時合理避開障礙物,保障人機共融機器人的安全性能。
福建中科三靜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生物轉盤系列水處理設備,集成了高效生物轉盤技術,能耗低、運行穩定的動力總成。它具有結構簡單、運轉安全、電耗低、抗衝擊負荷能力強,不發生堵塞的優點。目前已廣泛運用到我國的分散型生活汙水處理中。
福建中科三淨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智能淨化罐,是一種小型生活汙水處理設備,主要用於「一家一戶」生活汙水或者類似生活汙水的處理。能夠處理包括化糞池出水在內的廚房、洗浴、洗衣等所有生活汙水或類似的汙水,是智能一體化的分散汙水處理成套設備,在產品標準、工藝流程、罐體結構、電器控制等方面均達到高度一體化。具有完整的產品體系及技術標準,能夠滿足分散性汙水處理的各種市場需求。
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研發的抗紫外老化尼龍薄膜。該產品通過稀土氧化物表面修飾和納米化並與尼龍樹脂複合,通過熔融擠出流延工藝製備厚片再應用雙向拉伸工藝製備抗紫外尼龍薄膜,具有耐紫外老化,性能優異,可見光透過性強的特點。經加速老化測試,耐候時間是普通產品的3倍以上。可廣泛應用於印刷、包裝複合板材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