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期間,各地出行人群對共享單車的熱情格外高漲。摩拜單車大數據平臺顯示,清明節期間,全國35個主要城市的共享單車騎行量均大幅增長、日訂單量和新增用戶量創下歷史新高。在這樣的利好消息背景下,摩拜卻不走尋常路地開始響應「長勺理論」。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原理事長楊培芳,曾就共享經濟的實質發表一番言論:「牛耕生產力時代人們只能靠自己吃飯,機器生產力時代人們要靠少數掌握權力或者資本的人們來餵飯,那麼信息生產力時代人們必須學會互相餵飯,而網際網路分享經濟就是人們相互餵飯的長勺。」摩拜單車,將這種理論應用於品牌推進,恰好切中了共享經濟的根本。
想要達成高效的共享,一定的技術支撐是必不可少的。在共享單車市場鏖戰的激揚中,摩拜的研發團隊始終保持著一顆安靜的心。其GPS定位技術精益求精,應用於產品便成就了「智能鎖」的一馬當先。所謂智能鎖,不僅本身具備精準定位功能,還可與雲計算平臺有
效連結,為企業運維提供源源不絕的精準數據。
藉助這樣的精準大數據,摩拜單車可以對自身運營進行有效調整。3月23日,摩拜單車推出了一項奪寶「騎」兵活動,通過「紅包車」的概念吸引民眾參與其中。「紅包車」大都分布在比較偏僻的角落,但其位置卻都可以呈現在手機上。將這些紅包車騎行到比較熱門的區域,用戶就可以獲得1-100元的現金紅包。當然,並非所有紅包車都在冷門區域,只不過這些區域內的紅包車確實數量較多。通過這種方式,摩拜充分調動了民眾的積極性,讓「潮汐車」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引入、分享、發散、匯聚,基於GPS精準定位的大數據運維,讓摩拜單車率先進入了移動互聯的時尚前沿。其不斷改進自身雲計算技術,或將為民眾出行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