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萬年來,地球食物鏈上的物種不斷上演更新迭代。而這個過程是非常緩慢的,而且通常都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進行廝殺。但是人類改變了這一切——物種入侵,它們可以搭著人類的順風車到達它們從未涉足的地方,所以目前全球出現物種入侵的現象愈發普遍。
據外媒日前報導,美國華盛頓州發現一種侵略性巨大、號稱「殺人蜂」的亞洲大黃蜂入侵,由於它們能危害人畜,尤其會攻擊獵食當地常見的歐洲蜜蜂,引發了眾多養蜂人的恐慌。加上美國近年蜂群出現銳減,不少科學家表示亞洲大黃蜂的襲擊或會使其滅絕。
根據華盛頓農業部(WSDA)的說法,華盛頓州兩個西北部城市在2019年12月就出現4起亞洲大黃蜂目擊報告,同時也是該物種首次現身北美。到了今年4月,已接獲數百起目擊報告。目前這些亞洲大黃蜂因要為蜂后尋找食物(蜂后冬眠醒來)而變得更加活躍,開始築巢落戶,甚至當地的養蜂人近日紛紛發現大批被扯掉頭死亡的蜜蜂。顯而易見,這是亞洲大黃蜂的傑作。
目前尚不清楚生活在亞洲大黃蜂究竟是如何跨海到達北美,但它們已經傳播得如此之廣泛,以至於在加拿大邊境以北都有發現。WSDA建議任何人發現亞洲大黃蜂,請立即通報當局並附上照片。
亞洲大黃蜂,綽號「殺人蜂」,一分鐘內可以毒死一隻老鼠!
亞洲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即大虎頭蜂,在我國被稱為「中華大虎頭蜂」,江湖稱「金環大魔王」(俗稱大馬蜂),屬於膜翅目胡蜂科物種,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胡蜂、世界五大毒蜂之一。ps:這種胡蜂在日本被稱為日本大黃蜂,和我國的大虎頭蜂屬於一個物種的不同亞種。
大虎頭蜂的原產地是東亞和東南亞的森林和低山地區,以各種昆蟲為食,其中最喜歡的食物就是蜜蜂。它們的體長約3.8-5釐米,大小是蜜蜂的2倍,翼展超過7.5釐米。在外形上,大虎頭蜂的頭部呈明顯的橙黃色、黑色的眼睛突出和呈黑色、黃色條紋的腹部。
最恐怖的是,大虎頭蜂的尾巴有近0.6釐米長的毒刺(只有雌蜂才有),可以連續攻擊,而不像蜜蜂那『一次性』的毒刺。裡面充滿含有「蛋白質、肽類和生物胺」組成的毒液。根據研究指出,大虎頭蜂毒液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肽類和生物胺,毒性相當於毒蛇,能給人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礙症(MODS)、心臟驟停和過敏性休克,因此被套上「殺人蜂」的稱號。
如果一個成年人被5隻大虎頭蜂攻擊,就有可能引發腎衰竭。不僅是毒性強,而且毒液的量也大。蜜蜂的毒液為0.6微升,大虎頭蜂的毒液為4.1微升。
曾有視頻顯示,一隻大虎頭蜂在人行道上襲擊一隻老鼠。可以清楚地看到,老鼠一直在掙扎,而大虎頭蜂在老鼠背上持續用毒刺攻擊老鼠。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老鼠掛了。
蜜蜂奇葩的防禦方式:抱團發熱,熱死它!
從大虎頭蜂的面相看,就不是什麼好惹的主。若是蜜蜂被碰上,基本上毫無招架之力,只有被屠殺的份。那大虎頭蜂究竟有多強?
研究指出,1隻大虎頭蜂在14秒內就可殺死1隻蜜蜂,而成千上萬的蜜蜂被它擰下腦袋,大虎頭蜂的外殼都沒有一點破損痕跡。在BBC的紀錄片《自然生態精選》有一集是講日本大黃蜂和歐洲蜜蜂的,可以直觀地看到日本大黃蜂是怎樣屠殺歐洲蜜蜂,簡直是摧枯拉朽呀——30隻日本大黃蜂向3萬隻歐洲蜜蜂發起全面進攻,結果是蜜蜂不到3個小時被屠殺殆盡,歐洲蜜蜂一敗塗地。
歐洲蜜蜂因產蜜能力極為出眾,所以被世界各國引進。而歐洲蜜蜂之所以對大虎頭蜂沒有明顯有效的防禦策略,可能是缺少胡蜂的生存環境有關。但長期和胡蜂相處一個環境的東方蜜蜂(土蜂)就不同了,它們發明了一個奇葩的防禦招數:抱團發熱。
由於大虎頭蜂的外殼比較硬,蜜蜂根本無法咬穿。但蜜蜂比大虎頭蜂可以承受更高的極限溫度。
當土蜂蜂巢遇到大虎頭蜂入侵時,會一起抱成一個團把大虎頭蜂死死的圍在裡面形成一個「蜂團」,然後扇動翅膀使溫度加速升高。被困在裡面的大虎頭蜂即使能一口就咬斷一個蜜蜂,但其他土蜂源源不斷湧上來,不讓其突出重圍。大概5分鐘左右,「蜂團」中心溫度升到47℃,大虎頭蜂一陣痙攣、掛了。不過它們在熱死大虎頭蜂的時候,不少同伴也會被熱死,可謂是「殺敵一隻自損一百」呀。
據說土蜂承受的極限溫度是48℃至50℃,而大虎頭蜂的極限溫度是44℃至46℃。研究上將這種技能稱為「振翅擺動」,至於這絕招是歪打正著還是自然選擇,就不知道了。
富有侵略性、攻擊性,源於使命使然!
雖說大虎頭蜂經常對蜜蜂蜂巢的資源進行掠奪,將蜂巢內的幼蟲拿來餵養自己的下一代,妥妥的一個大反派角色,但其實是食性所致。
一般情況下,大虎頭蜂的生命周期約45-120天(除了蜂后)。每年秋季,蜂后在交配後選擇合適地點過冬,而原本蜂群內的成員大部分會因寒冷、飢餓等原因死亡。蜂后在次年春季醒來,重新建立族群,蜂群再次重出江湖。由於胡蜂的消化能力不強,其能量來源主要是幼蟲消化食物後分泌的白色液體。所以在有限壽命裡,胡蜂大肆捕獵,對蜜蜂大開殺戒,將食物帶回去。
所以這是胡蜂的使命,就像蜜蜂裡的工蜂,「自殺式殺敵」刻在了基因了。
其中,大虎頭蜂早在幾年前就已進入歐洲,其中法國、英國本土蜜蜂遭到重創,每年造成數百萬美元的災損。儘管還未有證據表明大虎頭蜂已在美國落戶,但昆蟲學家克裡斯·盧尼(Chris Looney)表示,所有大虎頭蜂需要在未來兩年內滅絕,否則情況可能會失控。而美國蜜蜂對與大虎頭蜂的戰鬥毫無經驗,所有目前當地養蜂人已聯合起來試圖通過設陷阱捕捉蜂后,阻止其大量繁殖。
如果你碰到大虎頭蜂,應該立即遠離,不要試圖攻擊它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