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靈魂出竅!山東一大學生看流星時,吹……吹上了嗩吶……

2020-12-05 海報新聞

嗩吶素來被稱為「毀氛圍」高手

有網友表示:

嗩吶是唯一一個能迎你來

也能安排你走的樂器

所有音樂經過嗩吶吹出來

就換了一番風味

近日,一則高校學生在宿舍陽臺

等流星雨時吹奏嗩吶的短視頻走紅,

播放量超過2千萬。

這則視頻的主人公就在山東,

他是魯東大學藝術學院大二學生張濤。

14日晚,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雙子座流星雨光臨地球,引不少市民圍觀。「那天晚上我在宿舍裡打遊戲,聽著外面挺熱鬧的,去陽臺一看才知道大家在等雙子座流星雨。我想著也湊個熱鬧嘛,就吹了兩聲嗩吶,沒想到『火』了。」出生於嗩吶世家的張濤,考上魯東大學後也在學習嗩吶相關專業。

他告訴記者,當天晚上吹奏的樂曲,是中國民族器樂十大名曲之一《百鳥朝鳳》

點擊視頻,收穫今日份快樂源泉

↓↓↓

網友紛紛在視頻下留言

「絕了」「不由自主躺平」

……

「一開始我就試探著吹兩聲,同學們特給面子,好多人鼓掌叫好,喊『再來一個』,我就又吹了一小段。」對於意外的「走紅」,張濤笑言「是件好事」,他說:「如果能通過我的努力,讓大家熟悉並喜歡嗩吶和更多民間樂器,那就太好了。」

吹嗩吶走紅視頻主人公張濤

11月17日,張濤隨魯東大學巡演藝術團一同遠赴法國交流演出,將民族文化帶出國門,受到了當地市民的熱烈歡迎。「我小的時候,覺得學嗩吶一點也不『酷』,還羨慕其他小朋友學鋼琴、小提琴。現在當演出完好多聽眾來合影留念時,我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覺得我們國家的民族樂器和民族音樂受認可度越來越高了,很開心。」張濤說。

張濤隨魯東大學巡演藝術團赴法國交流演出

張濤在法國與孩子們合影

看完視頻

你的靈魂被嗩吶徵服了嗎?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蔡雲飛 剪輯 屈晨晨

編輯:葉開

相關焦點

  • 《百鳥朝鳳》吹嗩吶的老師傅焦三應當是靈魂人物
    《百鳥朝鳳》其實故事很簡單,大概就是少年跟隨師父學習吹嗩吶,見證了嗩吶樂隊從興盛到迅速衰敗的過程。天鳴和藍玉在河邊跟著師父練習的時候,總讓我想起《霸王別姬》裡面一群漢子對著河水唱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鏡頭。
  • 《百鳥朝鳳》吹得不是嗩吶,而是一代人的傳承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具有時代韻味的情感電影,影片描述了新老兩代嗩吶匠為了堅守信念,迸發出了一系列的故事和情感。其實剛看到電影的簡介中很多人是不會花兩個小時去看它,但是經典的影片是要開靜心的觀看,和細細的品味。
  • 《百鳥朝鳳》一曲嗩吶,吹出一個逝去的時代
    《百鳥朝鳳》上映時導演已經去世,成為一部遺作,經過很多的波折最終才上映,但拍片量很小,有些人不願意看這種題材的電影,有些人想看卻看不到。嗩吶已成為即將丟失的傳統藝術,現在我們很難看到吹嗩吶的人了,導演拍攝電影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門逐漸退出舞臺的技術。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
  • 《百鳥朝鳳》: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不是吹給別人聽的
    見到焦師傅,天鳴爸爸激動地拿了一包煙走到坐在躺椅上的師傅,他不小心踩空摔倒在有水池的地上,天鳴心疼地流出眼淚,想扶著爹爹起來,可是他爸爸不管自己疼不疼,趕緊拿起手裡的煙才發現原來煙溼了,師傅說:「他不喜歡那種煙,他喜歡吃菸葉捲起來的煙」,師傅想看天鳴的呼吸的氣力還有聲音是否有天分,他爸爸便打他讓他喊,最後師傅收留了他!
  • 《百鳥朝鳳》:嗩吶不是吹給別人的,而是吹給「自己」的!
    就在前段時間一首嗩吶版的《安和橋》在某音上突然走紅,在那段時間裡某音上的視頻的背景音樂幾乎被嗩吶的聲音刷屏了!源於網絡今天星星就為大家說到一部關於嗩吶的電影《百鳥朝鳳》,初看電影這個名字,如果不是吹嗩吶的人
  • 能從滿月吹到頭七!嗩吶子,C位出道!
    嗩吶的來源有許多說法,一說它是由波斯一帶傳入中國,到明代時,嗩吶已經被普遍運用,戚繼光曾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朝天子·詠喇叭》也寫道:「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   除了宮廷與軍中之樂,嗩吶更廣闊的天地還是在民間。
  • 「混撒拉」不是彝語而是「混淆著吹嗩吶」
    「混撒拉」不是彝語而是「混淆著吹嗩吶」       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有個叫「混撒拉」的村子,名字乍一聽以為是某個少數民族的語言
  • 與電聲搖滾跨界,嗩吶也可以吹《菊次郎的夏天》
    人們對嗩吶的傳統印象來自婚喪嫁娶,沒想到,嗩吶還能吹《菊次郎的夏天》這樣洋派的曲子。11月28日晚,由上海民族樂團嗩吶演奏家姜峰、閆晉龍等領銜的「嗩吶也搖滾」在上海思南公館登場,一場嗩吶與電聲搖滾的跨界,為2020「思南賞藝會」完美收官。
  • 豁得出:戲弄蔡少芬,嗩吶吹小星星,為了紅使出渾身解數
    李藝彤自我介紹的一段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她竟然吹起了嗩吶,說自己要給大家吹一曲歐洲古典世界名曲,結果吹得和放屁一樣的一閃一閃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作為一個偶像團體出身的女演員,如此豁得出,不是李藝彤上頭條那還有誰呢。
  • 攝影師去世15分鐘後復活,畫出死後的世界:一具骷髏吹著嗩吶
    雖然如今世界的科技水平已經發展到十分發達的程度,但仍有許多的未解之謎依舊困擾著我們,比如生死之謎—人死後究竟有沒有靈魂?他的意識又去了哪裡?這些都是無法探知的事情。然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這樣一個人,就經歷了死後的世界—他死亡15分鐘又被搶救回來,在甦醒後用畫作畫出了他見到的世界,他就是被稱為「去過地獄的畫家」的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基。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基在一次出外景拍攝時(他是一名攝影師)遭遇了車禍,被撞成了植物人。
  • 靈魂出竅事件是真的嗎?
    這位24歲的女學生成了可以自行達到「靈魂出竅」的研究目標,梅西耶教授從大腦異常活動進行研究。他對女學生進行採訪和使用磁共振成像觀察她的大腦活動。女學生第一次發現她的這種「能力」是在幼兒園的午睡時間,她透露她會在自己的身上「漂浮」度過時間。
  • 為吹好一首《百鳥朝鳳》,他觀察鳥鳴20多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郭聞「我不認識你的臉,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只看見你與親人的擁抱……」還記得這首名為《白衣上的名字》的歌嗎?這場富有傳承意味地民樂音樂會由杜竹松和他的10位學生共同完成。除了《白衣上的名字》,作為著名嗩吶演奏家,杜竹松還演奏了嗩吶名曲《百鳥朝鳳》,這首曲子是他的老師嗩吶名家任同祥於1953年創編的。杜竹松說, 「師生音樂會」不應該僅僅只是和自己學生同臺演出,也要有自己老師的作品,這才真正體現了藝術的傳承關係。
  • 科學解釋「靈魂出竅」,通過實驗感知「靈魂出竅」,實現記憶控制
    一直以來,世界各地有關「靈魂出竅」的報導層出不窮。許多人表示看到自己的身體躺在病床上,而自己漂浮在身體的上方。那麼「靈魂出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靈魂出竅是否可以用科學數據解釋清楚?那麼小孩子昏迷不小心真的是「靈魂出竅」嗎?不然為何「叫魂」能讓孩子退燒?其實關於叫魂退燒這裡面也不是沒有科學道理,有學者從聲音治病的角度嘗試作科學解釋如下:叫魂時,由他人呼叫被叫者的姓名,被叫人回答:回來咧。
  • 被稱為「紅白事專業戶」的嗩吶,為何受到年輕人的熱捧?
    甚至在某些地方,為了整頓婚喪陋俗,有明令禁止街頭吹嗩吶,在課堂上少見,在民間又被禁,嗩吶的處境可謂是尷尬至極,而更戲謔的是,在山東某地,嗩吶剛被納入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後腳就被禁。有人說,嗩吶終將「沉默」,但從它自己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脾氣」來說,它顯然不會就此沉默,它不甘於在民間發聲,開始走向藝術殿堂。
  • 靈魂何以出竅?
    他在1971年的經典著作《靈魂出竅體驗錄》(Journeys out of the Body)中回憶了這些經歷,「靈魂出竅體驗」(out-of-body experiences)這個短語首次進入大眾的視野。1995年,雖然門羅與世長辭,但人們對出竅體驗的迷戀仍在繼續。靈魂出竅可能會因人而異,但這種體驗往往都會有種浮在身體之上向下俯瞰的感覺。
  • 《一枝花》引來《百鳥朝鳳》宋廣順嗩吶獨奏音樂會受追捧
    在大眾印象中,嗩吶這種音色歡快、明亮、穿透力極強的吹奏樂器,似乎總該跟馬褂、長衫和大棉襖聯繫在一起。但是,當站在舞臺上帥氣的宋廣順吹出第一個音符,伴隨著浙江交響樂團流淌出的《百鳥朝鳳》旋律,讓人們聽覺的銳度迅速蓋過了視覺的違和。宋廣順在笛子、笙等樂器的映襯下,手裡的那支嗩吶,開始化身不同的鳥——布穀、畫眉、燕子……一幅「群鳥齊鳴,鳳凰高飛」的畫卷,徐徐在舞臺前鋪陳開來。
  • 人真的會靈魂出竅嗎
    而發生在人類自己身上的真實體驗,也同樣很多用現代科學解釋不了,其中就有靈魂出竅。 而對這一觀點持反對意見的科學家則認為,靈魂出竅並不能如此簡單地解釋,他們認為靈魂出竅這種意識扭曲現象,而且認為人類的意識可以不依賴於大腦而存在。 為了探清靈魂出竅的真相,各國研究者進行了無數次實驗。2002年,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員們發現一些重要線索。
  • 「靈魂出竅秘籍」熱銷網絡 「開天眼」僅需1元
    顯然,靈魂出竅這種橋段都是影視編劇虛構出來的。不過,在某電商網站上,有人公然在賣特異功能書籍,號稱靈魂出竅只要30天就能學會,開天眼7天就能速成。這兩天,網絡上竟還掀起了學習「熱潮」,當然,沒有人學成。對此記者諮詢了多位各領域專家,專家們均表示,特異功能都是無稽之談。不少網友認為,網站允許這些特異功能「騙術」銷售,不太合適。
  • 民樂線上課堂 | 中國民族樂器與音樂賞析 嗩吶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什麼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
  • 【趣說鹽都】童寺嗩吶:四月野麥稈吹奏出地道鄉韻
    他們或由一百、或由五十名精壯漢子組成,一個個身著或金黃、或雪白、或翠綠的對襟民族服裝,頭包白毛巾,腳踏七彩鞋,肩扛嗩吶,嗩吶碗上挎一羅篼……上得臺後,將羅篼一翻、一放,各或以羅篼為憑、為座、為軸;或坐、或上蹲、或單腳虛踩,或踱步,或圍繞轉圈....一曲《太陽出來喜洋洋》的變奏調還沒吹完,直吹得聽眾迴腸盪氣,如痴如醉,四座皆驚。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