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線上課堂 | 中國民族樂器與音樂賞析 嗩吶

2020-12-04 澎湃新聞

嗩吶 為中國民樂類中的管樂類。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一、歷史

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

西晉時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金、元時期,傳到中國中原地區。曾譯作「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唆哪」等名。

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明代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什麼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

到了清代,嗩吶稱為「蘇爾奈」,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到了近現代,嗩吶成為中國各族人民使用頗廣的樂器之一。

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基本構造

嗩吶由哨、氣牌、芯子、杆和碗五部分構成。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嗩吶雖有八孔,但第七孔音與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與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1993年,由著名管樂演奏家郭雅志先生發明了嗩吶「活芯」裝置,令傳統嗩吶奏出半音階、十二音體系,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傳統的芯子為單管式,沒有活芯靈活可伸縮的優勢,演奏半音階十分不便,已不能滿足現代音樂發展的需求。而活芯為活動套式,可以伸縮改變長度,復位靠彈簧的作用。

演奏時,通過雙手向上壓進活芯,便能奏出臨時變化半音或半音階。如果把活芯推進、卡定,即可做高半音的移調樂器使用,指法不變。推進後所產生的音程關係上的徽小偏差,可通過控制嘴勁而調整,演奏者很容易適應和進行有效的修正。活芯共有3種規格,由於其伸縮長度可以調節,因此解決了大、中、小各種調子嗩吶的應用問題。活芯的出現不僅為演奏者演奏半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便捷,同時也推動了嗩吶事業的快速發展。

三、嗩吶種類

1、傳統嗩吶:傳統嗩吶管身為木質,上有八個孔,芯子與嗩吶碗都是是金屬的,哨片是用蘆葦做的,經常用於各類大小舞臺演出。例如:戲曲伴奏、歌曲伴奏、民樂團國內外演出、獨奏等。常見的嗩吶有小嗩吶、海笛、中音嗩吶、大嗩吶。

2、加鍵嗩吶:20世紀60年代研製成功,是中國傳統嗩吶的改良樂器。杆上的音孔按十二平均律開列,健全了半音,轉調方便。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種,較傳統嗩吶音色豐富、音量增大,並擴展了音域。加鍵嗩吶模仿西方單簧管和雙簧管的機械裝置對傳統嗩吶進行了加鍵改良,主要應用在現代民族管弦樂隊中,常見的改革品種主要有加鍵高音、加鍵中音、加鍵次中音、加鍵低音嗩吶等,擴大了嗩吶演奏的音域,可以成功演奏十二平均律各音,方便轉調,音色更具有融合性,增強了樂隊嗩吶組的表現力。但是音色有些偏向於西洋樂器中的薩克斯,許多傳統嗩吶的技法無法運用,而且專門的加鍵嗩吶的獨奏曲猶如鳳毛麟角,因此在民間普及度比較差。

四、樂曲欣賞

1、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嗩吶獨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

1953年春,由山東省荷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吶獨奏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舞蹈會演演出時,受到熱烈歡迎。後來嗩吶名家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並設計了一個華彩樂句,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的長音演奏技巧,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2、全家福

嗩吶曲獨奏曲,用豫北安陽地區的民間戲曲唱腔、板式、曲牌組合起來的吹奏樂曲。

該曲的旋律走向、調式色彩及吹奏特點,都給人一種古樸、灑脫、強進之意,使你揮之不去、難以忘懷。該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飛板組成,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板式結構,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趨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敘述到激越,又給人以思慮、解脫、圓滿之感。

3、一枝花

一枝花,嗩吶獨奏曲,任同樣於1959年春根據山東的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

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採用山東梆子「哭腔」音調,悽楚悲壯,接著是敘述性的慢板,柔婉動人。最後慢起而漸快轉入中板,採取《小桃紅》為素材,節奏活潑,音樂輕快。

之後,出現「穗子」特點的展開段落,短小音型的重複,相間出現「放輪」的長音,渲染了一種熾烈而歡騰的氣氛。

4、豫西二八板

嗩吶曲《二八板》在上個世紀80年初由於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時值上由兩分多鐘發展為4分半鐘,由高音嗩吶改為中音嗩吶,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兩個字即《豫西二八板》。《豫西二八板》劉文金先生執筆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過中音嗩吶細緻入微的模擬,使得吹腔在飄動中透著剛氣,在深厚古樸中透著柔美,如同吟頌、如同哼腔;這裡如青蜒點水般的氣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在第三段快板中,在豫劇快流水板的發展變化中,花腔跳動跌宕粉繁,給人們以歡快愉悅之感。

5、懷鄉曲

《懷鄉曲》是王國潼先生採用臺灣地方戲曲《歌仔戲》的曲牌「哭調子」、「七字調」為素材創作而成的。作者在樂曲的演奏藝術要求中寫道:「臺灣《歌仔戲》與福建《薌劇》屬於同一劇種,都起源於福建的民間歌舞《錦歌》、《鋪地掃》,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故此曲最初曾取名為『懷薌曲』,意用『薌』『鄉』二字同音,以表達臺灣同胞借懷念昔日薌曲之音而抒發今朝懷鄉思親之情。現在恢復原曲名的同時將『薌』字改為『鄉』字,以使其含義更為確切。」

《懷鄉曲》原曲分為三段。第一段:表現臺灣同胞對祖國及親人深切懷念的心情。這段緩慢而悠長的旋律,感情深沉而真摯,如同臺灣骨肉同胞在殷切地訴說著自己的心願:「謠望家千裡,骨肉各西東,倚欄懷薌曲,無限故鄉情。」第二段:表現臺灣同胞看到祖國欣欣向榮景象時的激動心情,以及他們對祖國的讚頌與嚮往。第三段:情緒更加激動,表現臺灣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迫切心情和堅定信念。賈鵬芳改編並演奏的《懷鄉曲》,宿略了第二、第三段,變化發展了第一段;少了許多興奮與激動,多了一些憂傷與思念,悽美的旋律使人思緒萬千,這也是中國二胡最能感動人的一面。

親愛的朋友們 我們下期再見

原標題:《民樂線上課堂 | 中國民族樂器與音樂賞析 嗩吶》

相關焦點

  • 被稱為「紅白事專業戶」的嗩吶,為何受到年輕人的熱捧?
    作為一個傳統樂器,相比古箏古琴那樣的「陽春白雪」,出身平凡的嗩吶可很少讓人有好感,現在的孩子學樂器,大都選擇西洋樂器,哪怕選民樂,也大都是古箏古琴,哪怕是二胡,也幾乎輪不到嗩吶,學嗩吶的人越來越少,一度有嗩吶藝人發出後繼無人的感嘆。
  • 劉雯雯:將中國的嗩吶推向世界
    她是最優秀、最年輕、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青年嗩吶演奏家之一她是中國首位嗩吶博士也是上海音樂學院嗩吶教師她師從「中國現代嗩吶第一人」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劉英教授她也是劉氏嗩吶第十三代傳人這樣一位劉英老師,也成為了她心目中的偶像…著名嗩吶藝術家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劉英然而,從民間教學到專業院校學習,看似一步之遙,卻相差十萬八千裡,等於經歷了一場徹頭徹尾的轉變。「如果說上大學前學習吹嗩吶, 是聽從父母的教誨,是家學的必然,而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才使我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痴迷,才真正地愛上了嗩吶。」
  • 這裡有五種最適合孩子學習的民族樂器!
    「好看」在於古箏的造型具備民族樂器特有的流線美和古韻美,彈奏時姿態優美。「好聽」是指古箏音質上和手法上的出色表現力,不論是慢板的古典悠揚還是快板的氣勢磅礴,古箏都能用21根琴弦完美呈現。1通過學習民族樂器來學習音樂學習音樂的方法很多,舞蹈,聲樂,器樂都是學習音樂的好辦法,而選擇學習民族樂器,不僅可以學習音樂,更多地能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國家、民族的音樂特點,以及相應文化知識。
  • 快手的線上音樂實驗:數百萬人直播間看坂本龍一演奏
    鏡頭掃過樂器吊鈸的幾秒,帶著劃痕的「中國武漢製造」字樣令人驚喜。2月29日晚,在快手良樂線上音樂會上,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給中國觀眾帶來了一場特別的演奏,數百萬人在線觀看。武漢製造的吊鈸、搭著用回收醫用橡膠製作成的黑色馬林巴槌,是他這場即興演奏中眾多樂器中的一種,也更是他對此時的中國關懷的含蓄表達。沒有固定旋律的音樂聲伴著直播間裡無數 「武漢加油「浮起。
  • 《一枝花》引來《百鳥朝鳳》宋廣順嗩吶獨奏音樂會受追捧
    前半段運用模擬人笑聲的「氣拱音」, 以及「氣頂音」技巧,使旋律優美如歌;後半段運用單、雙吐技巧奏出類似三弦聲音的「三弦音」技巧,宋廣順將短促而富有彈性的樂音與輕快的節奏相結合,讓樂曲情緒活潑歡快,使音樂具有對比,表現更加生動,贏得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嗩吶,來源於民間,歷史悠久,在中國民族樂器中是一種舉足輕重、響徹大江南北的一件樂器,隨著民族樂器的發展而發展。
  • 《流水飛韻江南風》樂器仿生 嗩吶「念」唱詞
    亞運文藝演出系列「廣州上海演藝文化展示月」,前晚在星海音樂廳迎來第二場演出——由上海文廣民族樂團奉獻的音樂會《流水飛韻江南風》。  《流水飛韻江南風》此次來廣州參加亞運會文藝演出,除展現江南特色的曲目外,還特別加入了京劇、樣板戲等更廣泛的題材。
  • 與電聲搖滾跨界,嗩吶也可以吹《菊次郎的夏天》
    人們對嗩吶的傳統印象來自婚喪嫁娶,沒想到,嗩吶還能吹《菊次郎的夏天》這樣洋派的曲子。11月28日晚,由上海民族樂團嗩吶演奏家姜峰、閆晉龍等領銜的「嗩吶也搖滾」在上海思南公館登場,一場嗩吶與電聲搖滾的跨界,為2020「思南賞藝會」完美收官。
  • 學樂器的女生別小瞧學這些樂器的男生,分分鐘打敗你!
    專屬你的仙女樂器連結,321,來嘍!男同學們就坐不住了,不禁問道,有適合我們學的樂器嗎,其實啊,還真有,說不定有很多你們已經學過了!民族樂器民樂中,很多大神級別的人物都是男生,看看咱們王中山老師古箏登峰造極的水平和表演瀟灑的姿勢,鎖了鎖了!
  • 搖滾的夏天結束了,抖音裡的民樂燥起來!
    給中國民樂一個舞臺,同樣能讓你「燥起來」。在抖音,我們看到一些中國傳統民樂的樂手們,緣起於記錄生活,卻無形中影響了網友對傳統民樂的看法,讓國粹發光發熱。|嗩吶的高亢,從來都讓人心潮澎湃豆瓣評分8.1分的《百鳥朝鳳》,是一部口碑炸裂的國產電影。
  • 高雅藝術走進園區星浦學校 學子零距離感受民族音樂魅力
    民族音樂,走進現代園區;古風今韻,奏響青青校園。杜麗娘的經典唱段「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獲得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現場學生們沉浸在演奏的唯美意境中,感受著民族音樂所帶來的獨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會還特別設置了互動環節,樂團的青年演奏家為學生介紹了中國民族音樂的
  • 中國嗩吶十大名曲 原來嗩吶也可以這麼好聽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在中國的音樂史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由於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這種樂器,更多的去學習西方樂器,實則,這種樂器很能體現我們民族的文化,並且吹出來的調調也很好聽,其中也不乏一些名曲。10.
  • 中國民族樂器——雙簧氣鳴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雙簧氣鳴樂器!雙簧氣鳴樂器的發聲原理是管體圓錐型,直吹,激振器是固定在樂器上端的兩片葦制簧片,氣流通過哨子進入管體, 使管中空氣柱振動發音。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雙簧氣鳴樂器都有哪些?
  • 《流淌的歌聲2》:中國唯一一位2次獲格萊美音樂大獎者,太牛了!
    輪迴樂隊的成員均來自音樂專業院校,由主唱吳彤、貝斯手周旭、吉他手趙衛、李強和鼓手焦全傑5人組成。他們非常善於把中國民族音樂與搖滾音樂進行巧妙結合,在當時國內的搖滾界獨樹一幟,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只是,令人遺憾的是,2004年,因樂隊與主唱吳彤在音樂理念上產生分歧,最終導致分道揚鑣,各奔東西。
  • 《閃光少女》:被邊緣化的民樂與二次元亞文化如何相互成就
    民樂系的鬥琴陣容。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多次出現的合奏曲目《春節序曲》,在創作之初也就是一首「中西結合」的交響曲,其交響樂總譜的配器是由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共同組成的。更進一步說,所謂的「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本就沒有截然二分的固定界限。
  • 審美力·藝術微課堂︱帶你聆聽中國民族打擊樂名作《老虎磨牙》
    「審美力,是一個人是核心競爭力」,近日來,新華網文化頻道聯合國家大劇院共同推出的【審美力·藝術微課堂】將為您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由藝術名家給為您奉上一堂堂妙趣橫生的文藝欣賞課。中國民族打擊樂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可用於演奏的樂器品種繁多,演奏技巧也十分豐富。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千年琵笆,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響全劇終,初聞不識嗩吶音,再聽已是棺中人。黃泉路上人消沉,望鄉臺上憶前塵。這是一段關於嗩吶的順口溜,大概的意思就是只要嗩吶一響,就代表著有人去世。嗩吶這個樂器也就成為了喪事的代言詞,殊不知嗩吶是中華民族民樂器的重要成員之一。
  • 音樂製作中音軌分布問題
    1.音軌數量對音樂的影響音軌的數量是由歌曲的風格決定的,在寫流行歌曲伴奏的時候,配器上必備的編曲四大件:鍵盤、鼓、吉他、貝斯,這時候音軌的數量不會太多,而且在寫的時候也是非常快的,在編寫流行歌曲的時候很顯然僅僅編曲「四大件」是不夠的,雖然運用這個
  • 山東一大學生看流星時,吹……吹上了嗩吶……
    嗩吶素來被稱為「毀氛圍」高手有網友表示:嗩吶是唯一一個能迎你來也能安排你走的樂器所有音樂經過嗩吶吹出來就換了一番風味近日,一則高校學生在宿舍陽臺等流星雨時吹奏嗩吶的短視頻走紅,播放量超過2千萬。我想著也湊個熱鬧嘛,就吹了兩聲嗩吶,沒想到『火』了。」出生於嗩吶世家的張濤,考上魯東大學後也在學習嗩吶相關專業。他告訴記者,當天晚上吹奏的樂曲,是中國民族器樂十大名曲之一《百鳥朝鳳》。
  • 淺談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及特徵,真是長見識了
    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民族各有不同的文化特點,同時各個民族又都有著自己本民族、本國家不同的音樂特點。中國的民族音樂富有極強的地域性和風俗性,民族音樂以它特殊的優越形象及特點展示了自己的理想空間。
  • 李春華:葫蘆絲是個令人開心的樂器
    出生於雲南昆明,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考級評委、上海音樂學院葫蘆絲巴烏考級評委。出版發行多部教學專著及專輯。長期以來,李春華先生為了葫蘆絲的推廣普及,在全國各地義務演出、作講座上百場。      12月8日、9日,李春華應寧波「金葫蘆樂坊」的邀請來到寧波作題為《「甬情絲語」李春華葫蘆絲演奏藝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