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雯:將中國的嗩吶推向世界

2021-01-10 澎湃新聞

她是最優秀、最年輕、

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青年嗩吶演奏家之一

她是中國首位嗩吶博士

也是上海音樂學院嗩吶教師

她師從「中國現代嗩吶第一人」

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劉英教授

她也是劉氏嗩吶第十三代傳人

這樣一位90後的女孩,為何會選擇嗩吶並傳承下去?如今社會飛速的發展,嗩吶又應該以怎樣的形象、形式面對觀眾?

出生於嗩吶世家,成長於齊魯大地

劉雯雯出生於嗩吶世家,地處儒家文化源遠流長的齊魯大地,咔戲嫡傳的家學淵源(咔戲:以樂器演奏模擬人聲歌唱、動物鳴叫)讓她形成了具有儒家風範的嗩吶演奏風格。山東地區又是嗩吶最大的流派之一,匯聚了眾多嗩吶表演藝術家,誕生了眾多嗩吶經典名曲和代表人物。

嗩吶種類繁多,陝北的叫大嗩吶、東北的叫東北嗩吶,劉雯雯的家鄉魯西南的濟寧叫小銅嗩吶,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劉雯雯的父親劉寶斌是「小銅嗩吶」的第七代傳人,母親劉紅梅在當時嗩吶藝術傳男不傳女的背景下,憑藉「咔戲」的嗩吶絕活,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擁有這樣的家庭藝術背景,劉雯雯生來骨子裡便凝聚了嗩吶的藝術天賦,但她能夠達到今日的成就、不斷突破並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青年嗩吶演奏家,這個過程並不簡單。

前排:劉寶斌(左)、任同祥(中間)、劉紅梅和劉雯雯(右)

童年時期,小雯雯經常隨著父母在舞臺下觀看表演,很早就對舞蹈產生了興趣,「我不想吹嗩吶,就想學舞蹈! 」父母被女兒執拗不過,只得答應她學跳舞,這一學就是六年,最後由於雯雯身體不適的原因才作罷。

最終把劉雯雯引上嗩吶之路的還是大名鼎鼎的嗩吶藝術家任同祥,他創編並演奏的嗩吶名曲《百鳥朝鳳》、《一枝花》、《抬花轎》、《慶豐收》等至今仍然被廣大聽眾所迷戀和追捧。任爺爺的耐心引領著小雯雯走上了嗩吶之路。劉雯雯從此在嗩吶的世界裡,耳濡目染, 朝日浸潤,不斷克服按孔、嘴型、指法、音階、哨片、氣息、循環換氣等各種難題,風雨無阻、日復一日地在學習嗩吶的道路上前行。

雯雯除了上學和練琴外,唯一的樂趣就是收集各種嗩吶的磁帶和錄音,直到聽到著名作曲家朱踐耳與「中國現代嗩吶第一人」劉英合作錄製的嗩吶專輯,讓她聽得入迷,就這樣抱著複讀機不停地重複播放,每天陪著她吃飯、入睡。

上海,變成她夢寐以求的地方。劉英老師,也成為了她心目中的偶像…

著名嗩吶藝術家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劉英

然而,從民間教學到專業院校學習,看似一步之遙,卻相差十萬八千裡,等於經歷了一場徹頭徹尾的轉變。「如果說上大學前學習吹嗩吶, 是聽從父母的教誨,是家學的必然,而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才使我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痴迷,才真正地愛上了嗩吶。」 大學期間,劉雯雯克服了種種困難,不斷參加比賽、突破自我,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19年上海音樂學院新年音樂會在上海大劇院舉行,劉雯雯接棒了她的老師,如今上音副院長、嗩吶演奏家劉英教授演繹了《百鳥朝鳳》。就這樣,任同祥、劉英、劉雯雯三代嗩吶演奏家的《百鳥朝鳳》,刻上了不同時代的印記。

民樂是要「走心」的,要「洋為中用」

2017年,劉雯雯應邀赴雪梨歌劇院和墨爾本藝術中心,作為特邀獨奏家與譚盾執棒的雪梨交響樂團和墨爾本交響樂團合作,她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登上雪梨歌劇院獨奏的嗩吶演奏家,CCTV央視新聞全程跟蹤報導。

譚盾執棒墨爾本交響樂團攜手劉雯雯演繹《百鳥朝鳳》

同年,劉雯雯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參演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新年音樂會,演奏中國交響樂團團長關峽先生的嗩吶協奏曲。

2018年,劉雯雯委約了青年作曲家孔志軒為她量身創作了嗩吶協奏曲《麒麟頌》,並在2019年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中成功首演,借歌頌麒麟來表達我們中國淳樸民風和人民對於祥和、幸福、平安的美好憧憬。

2019年,劉雯雯跟隨由余隆先生擔任藝術總監的廣州交響樂團赴歐洲巡演,擔任特邀獨奏嘉賓,參加瑞士米格羅藝術節、以及由中國駐歐盟使團主辦的第五屆中歐藝術節開幕式音樂會等。

正如劉雯雯的恩師劉英教授所言,民樂是要「走心」的,要「洋為中用」。「我們的民族樂器歷史都很長,有文化的積澱。嗩吶絕對不是小眾的音樂,而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很多人甚至一天不聽到嗩吶的聲音,就像白活一樣,覺得很空虛。吸收西方音樂的技術、含金量高的藝術精華的最終目的,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為我們自己本民族音樂服務,去打動人心。」

劉雯雯以自身的廣闊視野以及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在繼承優秀傳統音樂的同時與國際接軌,將創新活力注入傳統,為民族音樂的與時俱進做出不懈努力,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新生代優秀藝術家。

撰文:小鈴

原標題:《直播預告 | 劉雯雯:將中國的嗩吶推向世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枝花》引來《百鳥朝鳳》宋廣順嗩吶獨奏音樂會受追捧
    6月15日晚,「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海喚天宋廣順嗩吶獨奏音樂會」在浙江音樂廳上演。浙江歌舞劇院青年演奏家宋廣順特邀了青年指揮家歐陽汪劍、上海音樂學院嗩吶演奏家劉雯雯、浙江音樂學院國樂系笙演奏家楊磊與浙江交響樂團同臺,聯袂獻演了《百鳥朝鳳》《打虎上山》《六字開門》《迎親》《一枝花》《黃河謠》《海喚天》等經典曲目。
  • 中國嗩吶十大名曲 原來嗩吶也可以這麼好聽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在中國的音樂史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由於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這種樂器,更多的去學習西方樂器,實則,這種樂器很能體現我們民族的文化,並且吹出來的調調也很好聽,其中也不乏一些名曲。10.
  • 民樂線上課堂 | 中國民族樂器與音樂賞析 嗩吶
    嗩吶 為中國民樂類中的管樂類。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
  • 被稱為「紅白事專業戶」的嗩吶,為何受到年輕人的熱捧?
    2001年,著名青年嗩吶演奏家朱穎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奏一曲《百鳥朝鳳》,引起不小轟動。越來越多嗩吶演奏家和專業民族樂隊甚至是西洋樂團合作,草根樂器完成了逆襲夢想;越來越多的音樂高校開設了嗩吶專業,將嗩吶推至民樂器王座。在樂器教材中說,一支嗩吶,能與整個樂隊抗衡。在民樂器界,嗩吶被稱為「流氓」。
  • 《百鳥朝鳳》吹嗩吶的老師傅焦三應當是靈魂人物
    天鳴在天分上比不過藍玉,但是他很踏實,他割麥子就老老實實地割;他也很聽話很忠誠,師父說嗩吶可以離口但絕不能離手,於是在著火後他立馬搶救師弟藍玉的嗩吶,他的嗩吶卻葬身火海,師父不問緣由一巴掌扇在天鳴臉上,他也並不爭辯。所以啊,師父最終還是將天鳴選為接班人,教他吹那「百鳥朝鳳」。
  • 與電聲搖滾跨界,嗩吶也可以吹《菊次郎的夏天》
    人們對嗩吶的傳統印象來自婚喪嫁娶,沒想到,嗩吶還能吹《菊次郎的夏天》這樣洋派的曲子。11月28日晚,由上海民族樂團嗩吶演奏家姜峰、閆晉龍等領銜的「嗩吶也搖滾」在上海思南公館登場,一場嗩吶與電聲搖滾的跨界,為2020「思南賞藝會」完美收官。
  • 《百鳥朝鳳》:嗩吶不是吹給別人的,而是吹給「自己」的!
    現在也是網際網路的時代,很多人都喜歡將自己的大部分空閒時間交給網路。就在前段時間一首嗩吶版的《安和橋》在某音上突然走紅,在那段時間裡某音上的視頻的背景音樂幾乎被嗩吶的聲音刷屏了!,可能會認為這部電影是玄幻題材的,但其實不然,這部電影是一部文藝電影,一部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樂器嗩吶的電影。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民樂器漸漸被西洋樂器所取代,而嗩吶的意義也被時代所扭曲。嗩吶的歷史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西晉時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金、元時期,傳到中國中原地區。
  • 「嗩吶一響全劇終」是啥意思?有些地方為何要禁止使用嗩吶?
    什麼場合會使用嗩吶?可能城裡人不懂,但咱農村人應該人人都知道,絕大多數的場合,都是在辦理白事的場所,才會動用嗩吶,所以這才有了「嗩吶一響全劇終」這句農村調侃語言。而我們人生也是這樣,當壽終正寢之時,嗩吶就要派上用場,當嗩吶之聲響起,那就意味著整個人生就算是玩完了。由此可見,嗩吶在白事中的重要作用!可是一些地方為什麼不讓吹嗩吶了呢?我個人認為這是很不人性的做法,是想簡單地動用強制手段來,避免嗩吶聲音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
  • 《百鳥朝鳳》: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不是吹給別人聽的
    《百鳥朝鳳》是講述了焦家班因為嗩吶從榮耀走到衰敗,因為時代的更替有了中西文化的撞擊,讓嗩吶文化難以走下去,導致焦家班走的走散的散,最後因為文化局上門尋找才讓嗩吶文化用政府的力量才保護了下來,裡面演繹了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讓人感動!
  • 攝影師去世15分鐘後復活,畫出死後的世界:一具骷髏吹著嗩吶
    雖然如今世界的科技水平已經發展到十分發達的程度,但仍有許多的未解之謎依舊困擾著我們,比如生死之謎—人死後究竟有沒有靈魂?他的意識又去了哪裡?這些都是無法探知的事情。然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這樣一個人,就經歷了死後的世界—他死亡15分鐘又被搶救回來,在甦醒後用畫作畫出了他見到的世界,他就是被稱為「去過地獄的畫家」的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基。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基在一次出外景拍攝時(他是一名攝影師)遭遇了車禍,被撞成了植物人。
  • 《百鳥朝鳳》一曲嗩吶,吹出一個逝去的時代
    《百鳥朝鳳》是導演吳天明的遺作,吳天明導演作品不多,但每次拍攝都是精品,更多的描述中國的鄉村傳統,為中國的電影事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嗩吶已成為即將丟失的傳統藝術,現在我們很難看到吹嗩吶的人了,導演拍攝電影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門逐漸退出舞臺的技術。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
  • 【趣說鹽都】童寺嗩吶:四月野麥稈吹奏出地道鄉韻
    他們或由一百、或由五十名精壯漢子組成,一個個身著或金黃、或雪白、或翠綠的對襟民族服裝,頭包白毛巾,腳踏七彩鞋,肩扛嗩吶,嗩吶碗上挎一羅篼……上得臺後,將羅篼一翻、一放,各或以羅篼為憑、為座、為軸;或坐、或上蹲、或單腳虛踩,或踱步,或圍繞轉圈....一曲《太陽出來喜洋洋》的變奏調還沒吹完,直吹得聽眾迴腸盪氣,如痴如醉,四座皆驚。掌聲雷動。
  • 《流水飛韻江南風》樂器仿生 嗩吶「念」唱詞
    而隨後出場的嗩吶演奏《打虎上山》更是令人叫絕,這位年輕的嗩吶演奏者竟能用嗩吶將唱詞和韻味通過一支小小的嗩吶生動地傳遞給觀眾。星海音樂學院李復斌教授對演奏者所展示出的「仿生」功效大為讚賞。  (責任編輯:崔延)
  • 《百鳥朝鳳》吹得不是嗩吶,而是一代人的傳承
    男主角遊天鳴的父親從小就有學習吹嗩吶的願望,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如願,所以把所以的寄託都房子兒子的身上,同樣在那個年代,家裡的紅白喜事都要請嗩吶班子來表演,在當時吹嗩吶這門手藝還是挺吃香的,在辦白事的時候,孝子全家都要跪在嗩吶師傅前,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演奏,那是何等的威風啊,同時錢賺的也不少,這樣又能賺錢又收人尊重的手藝也理解父為了讓兒子去跟著學習嚴厲的又打又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