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鹽都】童寺嗩吶:四月野麥稈吹奏出地道鄉韻

2021-01-07 騰訊網

遊正富 川報觀察記者 文銘權 秦勇

《太陽出來喜陽陽》、《水落音》、《江南調》……在前不久舉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貢分會場上,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富順童寺嗩吶的演奏,贏得滿堂喝彩。在此之前,「童寺嗩吶」還獲得自貢「我最喜歡的非遺項目」網上人氣評選第一名。

近年來,在自貢市大大小小的文藝調演或大型慶典上,總是少不了童寺的嗩吶隊伍。他們或由一百、或由五十名精壯漢子組成,一個個身著或金黃、或雪白、或翠綠的對襟民族服裝,頭包白毛巾,腳踏七彩鞋,肩扛嗩吶,嗩吶碗上挎一羅篼……上得臺後,將羅篼一翻、一放,各或以羅篼為憑、為座、為軸;或坐、或上蹲、或單腳虛踩,或踱步,或圍繞轉圈....一曲《太陽出來喜洋洋》的變奏調還沒吹完,直吹得聽眾迴腸盪氣,如痴如醉,四座皆驚。掌聲雷動。

自貢市富順縣,自西漢產鹽,富甲一方。經濟富裕,帶來了文化繁榮。早在明代,富順便有了「銀富順」 和「才子之鄉」美譽。2007年,富順被聯合國經社科文組織地名專家組命名為「千年古縣」。

優越的人文環境,厚重的歷史積澱,在距離縣城27公裡的童寺鎮,孕育和催生了童寺嗩吶,吹出了特點,形成了一方風格。2011-2013年度,富順縣榮獲文化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嗩吶)之鄉」殊榮。

童寺因鎮內童家寺得名,被周圍的老寨、清明寨、慄寨三個寨堡拱衛著,故有「九裡三大寨」之稱。「童寺嗩吶」的分布以童寺鎮為中心,輻射代寺、中石、古佛、寶慶、東湖等鄉鎮,可追溯的歷史有數百年。

數百年來,遍及富順童寺及周邊的戲曲班社、鼓樂班、民間社火都將嗩吶作為伴奏和獨奏的主要樂器。「嗩吶一響,停工歇晌」,「寧聽嗩吶一響,不要黃金萬兩」,說的都是民間對童寺嗩吶的熱愛。無論是「吹喜」還是「吹喪」,只要嗩吶一響,便會引得三村五鄰群眾前來觀賞。

「傳統的嗩吶舌簧,多為金屬,以銅者居多,現代也有用塑料材質的。」據富順縣民俗文化專家趙正平介紹,童寺嗩吶器械特殊,舌簧製作獨特。其舌簧是精選富順地區當年四月野麥稈中間的一小段來加工製作的,這在全國絕無僅有。

川報觀察記者了解到,嗩吶的高、中、低分類,是由嗩吶的舌簧(響子)、芯子、杆子、碗(敞子)等各部分的尺寸比例大小決定的:其音質和音色,則與材質有著很大的關係。同樣的一隻嗩吶,完全可以因為舌簧材質的不同,導致音質音色的明顯差異。童寺嗩吶專採春分後麥抽半穗時山野間的野麥子杆,選其不壯不瘦者曬乾,妥善保存。待用時,取草稈中約3公分一段,用溫水浸泡,讓其韌性顯現後再綁紮在管梢上作舌簧,這種具有柔韌性和舒適性的野麥稈舌簧,吹出的聲音更加自然、柔和、清亮、優美、動聽。

童寺嗩吶不僅材質特殊,演奏組合形式也較為固定。通常演奏,是由嗩吶配鼓、銠鈸、銅鑼、二星、二胡。如若規模大些,就再加上海笛(小青)、京胡等。這種的「管」、「弦」、「打擊」的「三組合」,無論是在場面上還是在情緒上,無論是在節奏上還是在氣氛上,均可以兼顧,盡可以根據場合需要的不同來酌情處理,縱情發揮。

在技法上,童寺嗩吶也很講究。在「口法」、「氣息」、「手法」控制這三個要點上,特別注重強調「手法」對吹奏的控制;並強調注重「神」、「氣」、「形」(身形)和嗩吶的「四位一體」,「人器合一」。

在曲牌內容上,童寺嗩吶較為古老而傳統。多為《抱妝檯》、《小開門》、《大開門》 、《吉三腔》、《暗五子》、《普子》、《南吉宮》 、《江音調》、《孟姜女》、《斷針鈴》、 《回平腔》 、《九連環》、 《水落音》、《離娘調》、《莫奈何》 等曲牌。演奏中,樂隊常用這些曲牌為基礎來組織整合,穿插變換。

這些曲牌的內容與情感,基本涵蓋了人的七情,所以特別適合婚、喪、嫁、娶、慶、賀、迎、送等日常農村生活,深受群眾的喜愛和歡迎,佔據著廣闊的農村文化市場。目前,以童寺嗩吶的傳承人「賴吹手」為代表的嗩吶隊伍,在富順地區已發展到30餘支,150餘人,常年活躍在富順城鄉。

關於童寺嗩吶的歷史傳承淵源,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古富順(包括童寺鎮)都屬於古巴國僚人之一支,土著的圖騰祭祀音樂曾盛行於此。二是早在唐宋時期,寺廟已在富順興盛;而童寺也正是因寺廟而得地名,寺廟音樂對此的影響極大。三是因鹽業商賈和多次「湖廣填四川」的人員、人口大流動,受到了南(湖廣江浙等)北(山陝兩河等)嗩吶不同風格的影響。

而童寺嗩吶最直接的傳承淵源,是在博採眾家之長基礎上繼承了川戲的嗩吶風格。清末民初,富順一帶川劇屬於川劇聲腔流派中的資陽河一派,涵蓋著自貢、宜賓、瀘州,童寺嗩吶深受其影響。

上世紀八十年代,童寺人「李五兒」(已故)因嗩吶技藝進入自貢市川劇團,成為該團的首席嗩吶師。正是「李五兒」童寺嗩吶中的川戲味兒,受到了自貢川劇團的垂青;而「李五兒」對家鄉童寺嗩吶的影響,同樣巨大和深遠。

童寺嗩吶目前的領軍人物,是童寺鎮老寨村人賴志能。今年70多歲的賴志能,師承父親賴義登,吹嗩吶已50餘年。

19世紀末期出生的賴義登,自幼喜歡音樂,常忘情地追著鄉間草戲班走村串戶聽吹奏。戲班子裡的一位老藝人看其聰慧執著,便收其為徒學嗩吶。賴義登學習十分刻苦,20歲時已具十分功底,於是辭師自組班子開始嗩吶吹奏生涯,直至85歲辭世。

據賴志能講,父親性格樂觀開朗,辭世時,叫兒子拿來嗩吶,用盡最後的力氣吹奏一曲《抱妝檯》(系迎送曲調)後,抱著嗩吶面帶微笑安然而去。

賴志能受父親影響,酷愛嗩吶吹奏藝術,並潛心鑽研,有所創新。賴氏嗩吶有其獨特的祖傳製作工藝,其舌簧(俗名響子),不是銅鐵所制,其管也採用烏木製作,外形成錐形,管上鑽七孔,音階分明,欲吹出什麼調,全靠手上把握的功夫。

賴志能創造性地在祖傳單一嗩吶吹奏基礎上增配小鼓、二星(似小鈸的樂器)、小銅鑼、二胡等伴樂合奏。演奏隊一般4人組成,一人吹奏,一人拉二胡,一人擊小鼓並帶打小鏘鏘,一人拍二星,以鼓手(俗稱「桶子匠」)為隊指揮掌握節奏;若場面大,要氣氛濃烈,便增至6人,增一人拉京胡,一人吹小青。這種吹打並重,伴以適度形體表演的特點,為賴氏「童寺嗩吶」所獨有。

相傳已4代的賴氏「童寺嗩吶」十分注意新人的培養,賴志能現年近50的兒子賴忠誠,其演奏技巧與活動的構思策劃能力,與父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只有幾歲的孫子賴歡也喜歡上了這一技藝。

新農村,新時代,新風尚。隨著社會的發展,「童寺嗩吶」也與時俱進,更配以電子琴、架子鼓等樂器,演奏效果更佳。新的面孔、新的嗩吶、新的曲調、新的技法、新的組合,新的編排,新的機遇,新的場合,無不催生童寺嗩吶不斷向前發展。

相關焦點

  • 笑到靈魂出竅!山東一大學生看流星時,吹……吹上了嗩吶……
    嗩吶素來被稱為「毀氛圍」高手有網友表示:嗩吶是唯一一個能迎你來也能安排你走的樂器所有音樂經過嗩吶吹出來就換了一番風味近日,一則高校學生在宿舍陽臺等流星雨時吹奏嗩吶的短視頻走紅,播放量超過2千萬。我想著也湊個熱鬧嘛,就吹了兩聲嗩吶,沒想到『火』了。」出生於嗩吶世家的張濤,考上魯東大學後也在學習嗩吶相關專業。他告訴記者,當天晚上吹奏的樂曲,是中國民族器樂十大名曲之一《百鳥朝鳳》。
  • 「混撒拉」不是彝語而是「混淆著吹嗩吶」
    「混撒拉」不是彝語而是「混淆著吹嗩吶」       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有個叫「混撒拉」的村子,名字乍一聽以為是某個少數民族的語言
  • 中國嗩吶十大名曲 原來嗩吶也可以這麼好聽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在中國的音樂史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由於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這種樂器,更多的去學習西方樂器,實則,這種樂器很能體現我們民族的文化,並且吹出來的調調也很好聽,其中也不乏一些名曲。10.
  • 民樂線上課堂 | 中國民族樂器與音樂賞析 嗩吶
    西晉時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金、元時期,傳到中國中原地區。曾譯作「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唆哪」等名。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明代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千年琵笆,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響全劇終,初聞不識嗩吶音,再聽已是棺中人。黃泉路上人消沉,望鄉臺上憶前塵。這是一段關於嗩吶的順口溜,大概的意思就是只要嗩吶一響,就代表著有人去世。嗩吶這個樂器也就成為了喪事的代言詞,殊不知嗩吶是中華民族民樂器的重要成員之一。
  • 被稱為「紅白事專業戶」的嗩吶,為何受到年輕人的熱捧?
    今天來說一說嗩吶。對很多人來說,這玩意兒可以說是陌生又熟悉,只知它是一個「不怎麼招人待見」的傳統樂器,說起,又似乎對它的「形貌」有些概念,甚至能回憶起它那獨特的音色。嗩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長得像喇叭,聲音尖銳刺耳,一吹起來甚至有些吵,總的來說,就是又「土」又吵。
  • 《一枝花》引來《百鳥朝鳳》宋廣順嗩吶獨奏音樂會受追捧
    在大眾印象中,嗩吶這種音色歡快、明亮、穿透力極強的吹奏樂器,似乎總該跟馬褂、長衫和大棉襖聯繫在一起。但是,當站在舞臺上帥氣的宋廣順吹出第一個音符,伴隨著浙江交響樂團流淌出的《百鳥朝鳳》旋律,讓人們聽覺的銳度迅速蓋過了視覺的違和。宋廣順在笛子、笙等樂器的映襯下,手裡的那支嗩吶,開始化身不同的鳥——布穀、畫眉、燕子……一幅「群鳥齊鳴,鳳凰高飛」的畫卷,徐徐在舞臺前鋪陳開來。
  • 《百鳥朝鳳》吹嗩吶的老師傅焦三應當是靈魂人物
    天鳴在天分上比不過藍玉,但是他很踏實,他割麥子就老老實實地割;他也很聽話很忠誠,師父說嗩吶可以離口但絕不能離手,於是在著火後他立馬搶救師弟藍玉的嗩吶,他的嗩吶卻葬身火海,師父不問緣由一巴掌扇在天鳴臉上,他也並不爭辯。所以啊,師父最終還是將天鳴選為接班人,教他吹那「百鳥朝鳳」。
  • 團戰遇「MLZ」發力,一曲嗩吶獨奏《紅日》,阿哲盛讚大衣哥崛起
    而大衣哥也是覺得此時的氣氛有些太過於尷尬,提議自己要來用「嗩吶」吹一曲緩解一下氣氛。隨後,大衣哥拿上自己的成名樂器嗩吶,為在場的幾位主播帶來一曲歡快的加快版《紅日》。阿哲也是伴隨著大衣哥的嗩吶聲,跟著唱了幾句,不過大衣哥吹奏的版本節奏確實是十分歡樂。但是大衣哥這次吹嗩吶也是引發網友熱議,還是「三哥」的嗩吶厲害!
  • 盆栽作鮮花,剪枝作乾花,溫馨家居需要添加一些永恆不變的麥稈菊
    知麥稈菊的趣,懂麥稈菊的好!麥稈菊寓意「永恆不變」,贈送給戀人,表示「永不變心」。地栽的麥稈菊可成片種植在花壇、庭院中;盆栽的麥稈菊,布置在客廳、臥室、兒童房,新鮮可愛;剪取麥稈菊的花枝作為乾花瓶插,點綴臥室餐桌、鏡前,別有一番溫馨浪漫氣氛。麥稈菊的好,在於它的花色鮮豔有光澤,花幹後不凋落,如臘製成,是製作乾花的良好材料。
  • 麥稈怕火
    而「麥稈怕火」也是一種鳥,具體的它長的是什麼樣,是大是小,是黑是白,沒有人能說的清。自從去年回老家聽到了它們的鳴叫後,我多方打聽關於它們的一切,可誰也說不準,我也百度了一下,沒有搜到相關消息。「麥稈怕火」的名字是老百姓根據它的叫聲而命名的,書面上的名字暫時還不知道。也許知道了也沒有用,人們能記著的可能還是這個通俗易懂而又形象的名字。 每年的5月,孕育了一冬的麥子終於由青轉黃了,金色的麥浪在和風的吹拂下盡展出成熟的風姿,近觀之下似乎都能聞到新麥出爐後的特有清香味。此刻的人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醞釀著選擇一個晴朗的日子揮鐮割麥。
  • 家庭怎樣種植出妖豔的麥稈菊,豐滿妖豔花朵很漂亮,美麗動人!
    導語:麥稈菊俗名蠟菊,開出豐滿妖豔的花朵,很招人喜歡的一種植物,看一邊後都還想多看一眼美麗動人的花朵,它晴天花開放,雨天及夜間關閉,有大花型、小花型之分。麥稈菊俗名蠟菊,開出的花朵要比別的菊花漂亮多了,尤其是那豐滿妖豔的花朵,非常招人喜歡,看一遍後還想多看一眼美麗動人的花朵,一起來認識一下,豐滿妖豔的麥稈菊花吧!麥稈菊喜歡生活在向陽處,是一種怕酷暑的植物,夏季生長將會停止,基本不會開花,家庭種植應使用肥沃溼潤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即可,花期在7~9月份左右。
  • 《百鳥朝鳳》一曲嗩吶,吹出一個逝去的時代
    嗩吶已成為即將丟失的傳統藝術,現在我們很難看到吹嗩吶的人了,導演拍攝電影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門逐漸退出舞臺的技術。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嗩吶隨著時間從德高望重的地位變得無人問津,嗩吶人之前被人尊敬,而現在生存生活已是困難。
  • 泗涇居民化腐朽為神奇 廢棄麥稈成為藝術品
    記者在他的工作室裡見到他時,他正在專注地製作一幅麥稈畫,工作檯上除了一條條加工整齊的麥稈外,還擺放著幾件工具,有小刀、剪刀、刻刀、筆等。卞兆龍身形消瘦,常年幹活的雙手看起來粗糙而有力,手背上還有幾處細小的傷口,但正是這雙巧手,創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麥稈藝術品。在他身後,一幅幅梅蘭竹菊圖、花鳥圖精美卓絕,栩栩如生,如果不仔細觀察,你很難想到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清一色的麥稈製成的。
  • 能吹奏的葫蘆——葫蘆絲
    葫蘆絲葫蘆絲的演奏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了,月光下那種朦朧的意境之美,也演奏出了鳳尾竹在風的吹動下發出的沙沙聲那種有規律有韻律的節奏感」就是葫蘆的意思,所以整個意思就是直接進行吹奏的葫蘆。葫蘆絲是由葫蘆笙演變而來的一種樂器,至於後面為什麼取「絲」這個字,就是因為葫蘆絲所吹奏出來的顫音就像抖動的絲綢一樣給人一種非常順滑的感覺。
  • 雛菊和麥稈菊的養殖方法和技巧,教你養出漂亮的花朵
    長出4~5片葉子時移植,十二月至次年一月定植於花壇或盆中。實生苗花瓣稀少,後期花心袒露,影響觀賞,故一般不採用播種。栽培管理:雛菊性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用一般園土均可栽培。定植後即可施用加5倍水的人畜糞尿液一次,以後每隔二至三周施一次,到三月不必再施。雛菊不耐高溫乾燥,夏季遇乾旱容易枯死若移至陰涼處養護,到秋季仍能再度開花。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下和雛菊類似的麥稈菊。
  • 《百鳥朝鳳》吹得不是嗩吶,而是一代人的傳承
    男主角遊天鳴的父親從小就有學習吹嗩吶的願望,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如願,所以把所以的寄託都房子兒子的身上,同樣在那個年代,家裡的紅白喜事都要請嗩吶班子來表演,在當時吹嗩吶這門手藝還是挺吃香的,在辦白事的時候,孝子全家都要跪在嗩吶師傅前,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演奏,那是何等的威風啊,同時錢賺的也不少,這樣又能賺錢又收人尊重的手藝也理解父為了讓兒子去跟著學習嚴厲的又打又罵
  • 劉雯雯:將中國的嗩吶推向世界
    她是最優秀、最年輕、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青年嗩吶演奏家之一她是中國首位嗩吶博士也是上海音樂學院嗩吶教師她師從「中國現代嗩吶第一人」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劉英教授她也是劉氏嗩吶第十三代傳人這樣一位山東地區又是嗩吶最大的流派之一,匯聚了眾多嗩吶表演藝術家,誕生了眾多嗩吶經典名曲和代表人物。嗩吶種類繁多,陝北的叫大嗩吶、東北的叫東北嗩吶,劉雯雯的家鄉魯西南的濟寧叫小銅嗩吶,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城市人「抗拒」吃的野菜,野莧菜上榜,全部愛吃的算地道農村人
    城市的生活是變得越來越好了,很多城市人對食物的也變得更挑剔,總會想著去試試吃一些不錯的食物,他們就不喜歡吃農村的野菜,他們就會誤以為這些菜的味道很好,吃在嘴裡就會有許多的奇怪的味道,其實,在農村人眼中,這些野菜倒是非常好吃,吃起來就會有很多的不一樣,野味的味道並不熟市場上買的菜,味道是很好,而城市人「抗拒」吃的野菜,野莧菜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