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奧陌陌正在解體嗎?兩個神秘的星際穿越者有啥不同?

2020-12-05 騰訊網

去年秋,被確認為「跨星際天體」的鮑裡索夫彗星(2I /Borisov),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至今,一直不斷出現破碎現象。

問題來了——很快會解體嗎?是否會葬身於我們太陽系?這是個既神秘又有趣的問題。

先來看看天文學家都有哪些最新觀測發現:

鮑裡索夫彗星從2019年12月8日通過近日點算起,至今已經5個多月,最近天文學家觀測發現,這顆跨星際彗星似乎正在四分五裂。

▲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最近(3月3日、23日、28日、30日)多次觀測影像顯示,彗星核心從一個亮點逐漸被拉長。

其中兩個碎塊距離彗星約有180公裡(上圖右側兩個粉紅點),相對於彗星本身的飛離速度達0.3米/秒。根據4月6日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從彗星分離出去的小塊碎片已經逐漸消失。

▲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布萊斯·博林(Bryce Bolin)團隊利用特殊影像處理技術,將哈勃影像中彗核與彗發之間的對比度增強後,發現在距離彗核約540公裡的位置還發現一個碎塊(上圖橙色圈內),飛離速度更快,至少0.5米/秒。

根據模型推算,這個碎片可能是在3月7日彗星爆發期間分裂出去的,當時彗星亮度增加了0.7等。

問題來了,這顆彗星為何破碎分裂?

天文學界普遍認為,一方面這顆彗星通過近地點時儘管距離太陽遠至2AU(兩倍於地日距離),但它在距離太陽3AU範圍內長達6個月,太陽光足以讓彗星表面的冰體開始融化、分裂。就像太陽系內很多彗星距離近日點前後都會破碎分裂一樣。另一方面,天文學家估計這顆彗星核心很小,直徑只有0.4~1公裡,冰在蒸發過程中造成的彗星本身旋轉,有可能已經超出自身引力束縛的極限,導致破碎分裂。

它會徹底解體嗎?

是否等不到飛出去太陽系就已四分五裂、灰飛煙滅?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文學家大衛·傑維特(David Jewitt)發表論文表示不會,這些碎塊質量不到整個彗星的1%。這就像一輛車的後視鏡掉了,但並不等於整輛車都會解體。除非發生意外,造成彗核災難性瓦解。

另一組天文學家在《自然·天文學》期刊發表文章稱,這顆彗星距離太陽2AU範圍內會產生2千克/秒的塵埃,並且損失掉60千克/秒的水,但徹底解體的機率僅有10%。

事實上,目前正在逐漸遠離太陽的鮑裡索夫彗星吸引太陽光還會越來越少,冰體融化程度也會越來越小,再加上自身引力能夠束縛住絕大部分冰體。儘管彗核直徑最多只有1公裡寬,但整個彗星卻是地球大小的14倍。

不過,此前曾出現過一個反例:一顆跟鮑裡索夫彗星差不多大小的太陽系彗星(編號C/2019 J2),2019年5月在距離太陽1.9AU時徹底解體。

為什麼將鮑裡索夫彗星稱為「第二個奧陌陌」?

我們知道,2017年10月人類發現第一個來自太陽系之外的跨星際天體奧陌陌Oumuamua,轟動一時。2019年8月30日,克裡米亞業餘天文學家傑納迪·鮑裡索夫(Gennady Borisov)利用瑪爾戈私人天文臺最先發現了這顆新彗星,幾天後得到確認同樣來自太陽系外。按照彗星命名法,最初編號為C/2019 Q4 (Borisov),後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給了正式名稱:2I / Borisov(I代表Interstellar Object星際天體,2代表第二個,第一個就是奧陌陌)。

同時以發現者命名:鮑裡索夫彗星(Comet Borisov)。正因為這是人類已知的第二個跨星際訪客,於是有時候也被稱為「第二個奧陌陌」,簡單好記。

兩個奧陌陌相比較,都有哪些不同點?

儘管都屬於天外來客,來自太陽系外的跨星際天體,星際闖入者,但兩個奧陌陌還是差異很大。

天體屬性不同:

奧陌陌至今尚未確定天體屬性。2018年10月,一些天文學家提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它既不是彗星,也不是小行星。目前天文學界只能稱其為「星際天體」(Interstellar Object)。

第二個奧陌陌(鮑裡索夫彗星)已被天文學界公認為是一顆跨星際彗星,並且是人類已知的第一顆星際彗星、系外彗星。

外貌相差很大:

▲奧陌陌外形奇異:渾身深紅色,重金屬含量很高。身型尺寸約為:230×35×35米,貌似一根遊蕩在太空中的雪茄,有人暱稱為「上帝的雪茄」。

▲第二個奧陌陌(鮑裡索夫彗星)就是一顆彗星長相,彗核直徑0.4~1公裡,整個彗星卻有地球14倍大。

飛行方式速度不盡相同:

▲奧陌陌最弔詭的是飛行方式,按照NASA給出的研究結論,以翻滾狀態進行星際穿越。而且,天文學家們也從來沒有看見過像它這樣的橢圓軌道,它還是當時已知的所有天體中具有最大的離心率/偏心率(1.18)。目前飛行速度26.33公裡/秒,或者5.55AU/年,這相當於人類最快飛機北美X-15火箭動力飛機的13倍。2017年9月9日到達近日點時,最高速度達87.71公裡/秒,已超過太陽神號探測器的最高速度70.22公裡/秒,成為人類已知在太陽系內飛行速度最快的天體。

▲第二個奧陌陌(鮑裡索夫彗星)屬於典型的彗星飛行姿態,但飛行軌跡卻令人咂舌,雙曲線軌跡極其誇張,軌道偏心率遠高於目前已知300多顆彗星,高達3.36!一舉超過第一個奧陌陌,成為人類已知具有最大偏心率的天體。目前飛行速度同樣驚人,高達32.2公裡/秒或者6.79AU/年。同樣超過第一個奧陌陌目前速度26.33公裡/秒或者5.55AU/年。這相當於人類最快飛機北美X-15火箭動力飛機的15倍。

(因三體引力波微信訂閱號開啟付費功能,閱讀全文請轉至以下連結,謹請讀友理解,期待您的支持與鼓勵。)

相關焦點

  • 神秘星際訪客「奧陌陌」,並非一座氫冰山
    太陽系的神秘星際訪客「奧陌陌」。2017年,星際訪客「奧陌陌」(Oumuamua)以每小時19.6萬英裡的驚人速度飛過太陽系時,人們首先將它歸類為小行星。而當它後來加速時,人們又認為它更具有類似於彗星的特徵。然而,這個半徑為0.2千米的天體也不屬於後者——它的起源仍然是個謎。
  • 神秘星際訪客「奧陌陌」並非一座氫冰山
    太陽系的神秘星際訪客「奧陌陌」。2017年,星際訪客「奧陌陌」(Oumuamua)以每小時19.6萬英裡的驚人速度飛過太陽系時,人們首先將它歸類為小行星。而當它後來加速時,人們又認為它更具有類似於彗星的特徵。然而,這個半徑為0.2千米的天體也不屬於後者——它的起源仍然是個謎。
  • 首個星際訪客「奧陌陌」其實是彗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7年10月底宣布,「奧陌陌」是人類檢測到的「拜訪」太陽系的星際天體,也是迄今所發現的第一個此類天體。該星由夏威夷哈雷阿卡拉天文臺首次發現,隨後歐空局(ESA)也進行了證實。它體形細長,直徑約400米,表面呈深紅色,移動速度很快,運行軌跡不同於普通太陽系小行星或彗星——沿雙曲線軌跡運行,不受太陽系束縛,也就是說它來自太陽系之外。
  • 新形成理論解釋神秘星際天體「奧陌陌」
    自從2017年被發現以來,神秘的氣氛圍繞著第一個已知的訪問我們太陽系的星際物體,一個細長的雪茄形狀的天體,名為Oumuamua(夏威夷語中「來自遠方的信使最先到達」的意思)。它是怎麼形成的,又是從哪裡來的?4月13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項新研究首次全面回答了這些問題。
  • 他非常神秘「奧陌陌」,現在科學家有了新的解釋
    浩瀚的星空是神秘的,美麗總是讓人嚮往;美麗的一次意外可以讓天文學家無窮無盡地研究他。有那麼多神秘的天體,為什麼「奧陌陌」如此吸引人?1、「奧陌陌」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的一個從其他地方闖入太陽系的小天體,由於第一次的發現引起轟動,這是不可避免的。
  • 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星際天體「奧陌陌」身世被「公開」
    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星際天體的起源剛剛被揭曉了。4月13日,《自然-天文》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後張韻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教授林潮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顆叫做奧陌陌的星際天體的形成機制和成為星際天體的過程。
  • 太陽系神秘訪客「奧陌陌」可能是外星技術
    根據最近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一篇論文,兩年前我們看到的穿越太陽系的神秘星際旅行者「奧陌陌」可能是外星技術。2018年,一個星際物體穿過我們的太陽系。它被稱為「奧陌陌」,有著一種非傳統的形狀,又長又細,就像太空中的一根巨大的雪茄,像足球一樣在我們的行星周圍翻滾。當科學家們仔細觀察時,他們發現它正在加速,就像施加了外力一樣,這讓所有人都感到困惑。
  • 太陽系首個星際訪客「奧陌陌」,不是外星人飛船,而是行星碎片!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那個第一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奧陌陌(Oumuamua)」,這個雪茄形狀的外來天體給整個天文界引起了不小轟動。所以很多科學家做出了不同的解釋,爭論也由此而來。來自法國國家科研中心、拉格朗日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張韻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天文學家林潮領導的團隊利用計算機模擬、觀察各種軌道上的天體近距離經過太陽時會發生什麼情況,解釋了為什麼「奧陌陌」奇怪的軌跡和突然加速的原因。
  • 「奧陌陌」:一個神秘的物體,是外星飛船?還是自然天體?
    一項研究否定了針對「奧陌陌」的超自然猜測,該研究聚焦於首個訪問我們太陽系的星際物體。 2017年10月19日,當太陽系首個星際來客被發現時,科學家們立馬觀測起這個奇怪的物體。這位「旅客」造型奇異,健步如飛,被從自家太陽系驅逐出境。它可能是彗星或者小行星,甚至有可能是行星的一塊碎片。更加離譜的是,一些科學家猜測這是一艘外星人的宇宙飛船。
  • 星際訪客「奧陌陌」或是一團宇宙「塵兔」
    2020-09-11 05:59:25 來源:科技日報星際訪客「奧陌陌」或是一團宇宙「塵兔」可能由一顆彗星脫落塵埃組成科技日報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劉霞)2017年,「奧陌陌」(Oumuamua)成為首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在天文學界引發一陣喧譁與騷動。
  • 星際訪問者「奧陌陌」仍可能是外星人技術
    「兩年前,一個神秘的星際物體撞毀了我們的太陽系,它實際上可能是外星技術。正如一項新研究指出的那樣,這是因為另一種解釋可能存在致命缺陷。但是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我們在太陽系中發現外星技術的想法是長期的。在2018年,我們的太陽系遇到了星際空間中丟失的物體。
  • 神秘的星際訪客
    最近,天文學家交出了最新答卷:這位星際訪客,很可能是一個行星天體的碎塊。給出這一結論的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後張韻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教授林潮,他們把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上,其中提到他們通過數值模擬,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復現了奧陌陌的所有特徵。有關奧陌陌的身世之謎,就此完全揭開了嗎?
  • 星際來客「奧陌陌」或是宇宙「塵兔」!什麼是塵兔?
    」(Oumuamua)成為首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在天文學界引發一陣喧譁與騷動。有研究人員提出,也許「奧陌陌」由固體氫組成,當接近恆星時,固體氫會變成氣體並推動「奧陌陌」向前移動;另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奧陌陌」實際上更像盤狀;還有一些人懷疑,「奧陌陌」可能是外星飛船等等,不一而足。
  • 星際訪客奧陌陌或是一團宇宙「塵兔」,由彗星脫落而成
    「奧陌陌」是首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2017年,「奧陌陌」(Oumuamua)成為首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在天文學界引發一陣喧譁與騷動。對於其身份,科學家眾說紛紜,包括外星人的飛船、小行星等,迄今仍未有定論。據美國太空網9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奧陌陌」可能是一團宇宙「塵兔」,給其「身世之謎」再添疑雲。
  • 星際訪客奧陌陌或是一團宇宙「塵兔」,由彗星脫落而成
    「奧陌陌」是首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2017年,「奧陌陌」(Oumuamua)成為首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在天文學界引發一陣喧譁與騷動。對於其身份,科學家眾說紛紜,包括外星人的飛船、小行星等,迄今仍未有定論。據美國太空網9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奧陌陌」可能是一團宇宙「塵兔」,給其「身世之謎」再添疑雲。
  • 星際來客奧陌陌,神秘面紗的背後,是一座巨大的氫冰山?
    它是外星來客的星際飛船?是太陽帆?或者只是宇宙中平平無奇的巖石塊?說法莫衷一是。隨著科學家們深入的觀察研究,奧陌陌的身世之謎也愈加撲朔迷離。說它是彗星吧,它又沒有慧發,因此有科學家猜想它是彗星剝落的一塊或者是系外彗星。那它是行星嗎?雖然其自傳速率等符合行星的部分特徵,但相比於行星普遍的圓潤身材,形似雪茄的奧陌陌過於苗條了些。
  • 天文學家揭示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博士後張韻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教授林潮共同研究發現,太陽系內探測到的首個系外到訪的星際天體「奧陌陌」,很可能是一個行星天體的碎塊,他們由此揭開了其起源奧秘。
  • 新理論解釋了星際物體「奧陌陌」怪異形狀的由來
    自「奧陌陌」造訪我們的太陽系以來,這三年科學家們致力於解釋關於它的一些更神秘的特徵,例如它那雪茄一樣的外形。最先進的計算機模型提供了一些吸引人的新線索,展示了「奧陌陌」可能的形成過程以及它是如何成為星際造訪者的。基於新提出的設想,藝術家給「奧陌陌」作的插圖:北京天文館,於景川。
  • 天文學家揭示太陽系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天文學家揭示太陽系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2020-04-14 10:28:50 國家天文臺 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太陽系內探測到的首個系外到訪的星際天體「奧陌陌」(『Oumuamua)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學家最新研究表明,這個「星際訪客」或是一個行星天體的碎塊——可能是被原行星系統中恆星的潮汐作用撕碎並甩出的碎片。藝術家描繪的奧陌陌(來源:ESO/M.
  • 星際訪客「奧陌陌」,可能由一顆彗星脫落塵埃組成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2017年,「奧陌陌」(Oumuamua)成為首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在天文學界引發一陣喧譁與騷動。對於其身份,科學家眾說紛紜,包括外星人的飛船、小行星等,迄今仍未有定論。據美國太空網9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奧陌陌」可能是一團宇宙「塵兔」,給其「身世之謎」再添疑雲。在地球上,「塵兔」(dust bunnies)是指由靜電聚集在一起的一團塵土和碎屑,微風吹過,這些「塵兔」會在房間飄蕩。由挪威奧斯陸大學天文學家盧珍妮(音譯)領導的新研究指出,「奧陌陌」(基本上)可能是一個加大版的「塵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