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傳統造影或被取代:市一醫院啟用華東地區首個「零X線導管室」
近日,華東地區首個標準化X Ray-Free綠色電生理導管室(以下簡稱「零X線導管室」)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正式啟用,並順利完成一臺「綠色」電生理射頻消融手術。據了解,全國目前僅有4家醫院配備了「零X線導管室」,市一醫院啟用的「零X線導管室」為華東地區首家。(新民晚報)
多原發性肺癌還做不了手術,怎麼辦?運用CT引導下經胸壁射頻消融技術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早期肺癌的發現率不斷上升,外科手術是首選治療方案。但是,那些肺上同時長出多個結節,或高齡、心肺功能差而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該如何是好?
「國際肺癌日」來臨之際,上海市胸科醫院傳來了「利好」消息:運用CT引導下經胸壁射頻消融技術,就能讓這些「特殊」的多原發性肺癌患者不再苦惱。這項技術也是胸科醫院呼吸內科正在承擔的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於國產電磁導航系統的早期肺癌精準診療技術集成解決方案研究」的內容之一,為加強肺癌早診早治,提供新的選擇。(上觀新聞)
國婦嬰網際網路醫院: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專家提醒把握「出生第一年」
在「世界早產兒日」,為了讓更多早產兒家庭得到關愛與重視,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正式開通早產兒隨訪和諮詢網上平臺,早產兒家屬僅需關注「國婦嬰掌上醫院」公眾號,進入「網際網路醫院」菜單目錄即可諮詢。據悉,這也是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門診。(上觀新聞)
從「心」出發,市六醫院舉行「CTOCC中國行·上海六院站」暨DSA啟動儀式
11月20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舉行「CTOCC中國行·上海六院站」暨DSA啟動儀式。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心臟中心是我國最早設立心血管病專科的大型臨床醫學中心,六院心血管病專科是國內具有學術影響力的學科之一,也是最早開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診斷治療的專業學科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沉澱,六院心臟中心正在蓬勃發展,努力對標國內、放眼國際,積極引進先進醫療設備,擴大導管室的規模建制,提升介入治療水平,幫助臨床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複雜手術。(新民晚報)
這個胸痛中心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聯盟認證 填補靜安北部地區無胸痛規範化診治空白
靜安區市北醫院作為2020年度第二批次中國胸痛中心及中國基層胸痛中心,已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聯盟的認證。這標誌著該胸痛中心的建立,填補了靜安北部地區無胸痛規範化診治的空白,轄區近50萬居民如患胸痛等疾病,有望就近得到規範化診治。(新民晚報)
上海九院5項科技成果完成轉化籤約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5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完成籤約。據了解,此次籤約的項目涵蓋多個醫學專業方向和工程技術領域,分別是骨科戴尅戎院士團隊的「自體骨髓幹細胞快速篩選-富集-複合生物材料循環系統」、眼科範先群教授團隊的「眼眶外科智能3D顯微內鏡系統」、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吳皓教授團隊的「遲發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麻醉科姜虹教授團隊的「一種經鼻氣管插管的導管固定裝置」、骨科趙傑教授團隊的「成纖維細胞誘導退變髓核分化治療椎間盤退行性疾病」。(新民晚報)
上海醫改推出兒童特色服務,打造就醫付費「上海方案」
11月17日,國務院醫改小組舉辦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海衛健委介紹,在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方面採取了醫改措施,打造就醫付費「上海方案」,推出兒童特色服務。鑑於1到18歲很難建立醫保電子憑證,實施和親屬連起來,就同步激活了他的電子憑證,挖掘「隨申碼·親屬隨申碼」功能,首創兒童醫保電子憑證,並針對限額不足或無信用卡的患者,陸續上線信用卡提額、在線數字信用卡申請等服務。(中國網)
江蘇
國內首例3D「鷹眼系統」輔助兒童脊柱截骨矯形術在南京鼓樓醫院順利完成
11月18日上午,國內首例3D顯微鏡下低齡兒童脊柱截骨矯形術在南京鼓樓醫院順利完成。在3D「鷹眼」外視顯微鏡的輔助下,醫生只需要戴上一個非常輕的眼鏡,整個視野就是一個非常真實的3D操作,手術視野放大接近40倍,並投放到高清屏幕上,顯示的組織神經血管都能清晰呈現,層次分明。這一技術的使用,使得醫生可直立操作,降低醫生疲勞度的同時,極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中國江蘇網)
分級診療新探索:重點專科下沉 聯合查房提升基層能力
11月17日是國際肺癌日,國家重點臨床專科——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醫護團隊走進小行醫院,開展針對肺癌患者的醫護聯合查房。據悉,這種國家重點專科下沉基層、專科化緊密型聯動是江蘇分級診療的又一新探索。分級診療制度是新醫改以來推行的一項重大制度。這些年來,江蘇以居民健康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的薄弱環節,推動基層醫療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能力,突出服務特色,改進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提升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利用率和獲得感。據悉,南京目前組建不同類型醫聯體52個,共建聯合病房97個。而像這種國家重點專科下沉基層、專科化緊密型聯動的模式還將進一步拓展推廣。(中國江蘇網)
南京4家醫院進入全國百強
日前,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公布了《2019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和《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南京地區共有4家醫院進入「全國百強榜」。
在《2019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上,南京地區上榜百強醫院的有4家,分別為:江蘇省人民醫院(22位)、南京鼓樓醫院(37位)、東部戰區總醫院(43位)、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52位)。
在專科聲譽排行榜中,南京地區多家醫院進入前十。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均排名全國第二;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研究所)皮膚科、東部戰區總醫院腎臟科排名全國第三;南京鼓樓醫院風溼科排名全國第四;江蘇省人民醫院健康管理排名全國第五;南京鼓樓醫院生殖醫學、南京腦科醫院精神醫學排名全國第六;東部戰區總醫院放射科、江蘇省人民醫院變態反應排名全國第七;南醫大附屬口腔醫院(江蘇省口腔醫院)口腔科排名全國第八;江蘇省人民醫院生殖醫學、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科、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排名全國第九;東部戰區總醫院重症醫學科、南京市口腔醫院口腔科排名全國第十。(南京日報)
張家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規範醫療器械網絡銷售行為
為強化醫療器械網絡銷售監督管理,提升醫療器械網絡監管效能,張家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線上線下」一致的原則,開展醫療器械「清網」行動,規範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網絡銷售行為。
該局針對醫療器械網絡銷售面廣、量大的特點,以網絡巡查與現場檢查相結合,重點檢查三項內容:一是資質是否齊全。檢查企業「線下」是否取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線上」是否辦理網絡銷售備案。二是產品是否合法。抽查產品是否取得註冊證或備案憑證,產品標籤、說明書是否與註冊備案信息相符。三是發布信息是否規範。檢查 「線上」展示的產品信息與「線下」註冊或備案的信息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誇大宣傳等行為。(張家港市場監管局)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錫分中心在市婦幼院掛牌成立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錫分中心揭牌儀式在無錫市婦幼保健院舉行。這標誌著南醫大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落戶無錫市婦幼保健院,填補了無錫市在該領域的空白。
市婦幼院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錫分中心掛牌落戶,將對市婦幼院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研創新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健全並完善基礎、臨床和預防三位一體的生殖醫學相關科學研究體系,使醫院的基礎科研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無錫觀察)
浙江
早發現早幹預!杭州積極推進基層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幹預能力提升項目
2020年,杭州公共衛生體系得到了一次全方位的「體檢」,積極推進基層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幹預能力提升項目,內容主要包含:
1、硬體配置 落實中央財政和省財政補助資金,為5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肺功能儀,使其普遍具備開展肺功能檢查的硬體條件。
2、人員培訓 組織配備肺功能儀的基層醫療機構參加肺功能檢測技術、常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篩查幹預管理策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監測等實用技能培訓。(健康杭州)
椒江:跨越2000多公裡的醫療扶貧
迄今為止,椒江共計派出30多批次、120多人次的高質量衛技人才隊伍對口幫扶支援峨邊。 近四年來,椒江不僅幫助峨邊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醫院設置胃腸外科、婦產科、呼吸內科、中醫骨科、中醫護理門診、消化內科、兒科等7個科室專家團隊工作室,還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90項,填補婦產科、消化內科等多項技術空白。
椒江還重視基層衛生的醫療幫扶, 投錢添置DR等醫療設備;改建兩家鄉鎮衛生院;加速實施峨邊尿毒症患者醫療扶貧項目;捐贈61.5萬元醫療設備開展「紅十字光明行」活動......同時,在椒江幫扶組的牽線下,浙江省一醫療集團向峨邊縣人民醫院及中醫醫院捐贈兩臺價值700萬元的24排32層螺旋CT及配套設備,助推峨邊提升醫療診斷水平。椒江醫療幫扶強化「包教會」三步走,著力在幫助峨邊醫生隊伍梯隊培養上下功夫。(健康浙江)
臨海:大力推進 「健康融萬策」
2020年,臨海市被列為省級公共政策健康審查試點市,並在代表台州接受「健康浙江」的考核中連續兩年取得優秀等次。具體工作經驗如下:強化頂層設計,「一盤棋」統籌推進。優化制度建設,「兩先後」深入落實。一是先審查後發布。二是先會診後決議。「網上辦、聯合審、專家評、不見面」,簡化行政步驟、縮短工作流程,確保部門健康會商、專家健康會診同步進行,將健康委員會審查期縮短至1-3個工作日。細化環節把控,「三個不」兜底保障。明確「三個不」工作原則,即所有行政規範性文件不疏漏、審查時間不超時、已發文件不放鬆。(臨海市衛生健康局)
浙江省在京介紹醫改經驗
11月17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北京舉行「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新聞發布會。浙江省醫改聯席會議辦公室、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孫黎明介紹了我省開展綜合醫改試點典型經驗以及亮點做法。目前,浙江抓住「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和政府數位化轉型契機,以數位化轉型賦能為支撐,大力推進醫院內部和部門間業務協同、數據共享和流程再造。(浙江日報)
安徽
第三批國家集採藥品在安徽省落地:藥品降價不降質
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於11月20日起在安徽省落地執行,全省所有公立醫療機構、軍隊醫療機構全面實施中選藥品的採購和使用工作。
與前兩批相比,此次集中採購的藥品種類進一步擴大,涉及55種藥品、89個品規,覆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抗感染、腫瘤、精神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價格平均降幅為53%,最高降幅達95%。按首年約定採購量測算,預計年可節約藥品費用4.1億元。按患者個人自付40%計算,大約能節省1.6億元。一些老百姓的常用藥降價明顯,以替格瑞洛片(90mg、14片/盒)為例,此前掛網價格為118.3元/盒,國家集採中選後價格為17.92元/盒,降幅超過85%,僅此一種藥每年就可減輕患者藥費負擔約1273萬元。
下一步,醫保部門將繼續發揮搭平臺、促對接、保供應、強監管的作用,落實好未中選藥品價格聯動、醫保基金預付、醫保支付標準協同等政策,加強中選藥品的採購、配送、使用、回款全過程的指導和監管,切實讓老百姓用上質優價廉的藥品。(安徽醫保局)
異地就醫備案年底前「掌上辦」
省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針對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備案程序繁雜、辦理業務來回跑等「堵點」問題,省醫療保障局優化業務流程,精簡備案手續。今年初,國家醫療保障局推出「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小程序,經主動對接、聯調測試,省直職工醫保在全省率先正式接入全國統一跨省異地就醫備案服務平臺。
據介紹,對符合條件的異地安置退休人員,只需攜帶社會保障卡到經辦窗口登記備案;同時,採取網上申報辦理備案手續,實現備案手續「不見面、零跑腿」。省直參保人員通過微信小程序完成人臉識別及註冊,上傳相關資料,即可進行異地就醫或異地安置備案。省醫保中心工作人員收到備案申請2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將審核結果通過簡訊發送至申請人,備案成功即可跨省就醫住院直接結算。目前,省直醫保已有百餘名退休人員實現異地就醫「掌上」備案。(安徽醫保局)
合肥龍川路以北將添大型三甲醫院!
近日,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新區、合肥市中醫院項目同步啟動招標,即將開工。此外,肥西最大的綜合性醫院預計2022年建成。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新區項目擬選址於祁門路以南、龍川路以北、江村路以東、上海路以西,佔地約139.8畝,總建築面積約113546平方米。合肥市中醫院項目位於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新區內西地塊上,佔地63.3畝,總建築面積約82000平方米。
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新區目標定位是集預防、醫療、教學、科研等為一體的區域性大型三級甲等醫院。項目將通過一條長廊,與合肥市中醫院串聯在一起,兩個醫院可以實現空中互通,完善淝河片區和高鐵片區的醫療基礎設施條件。(安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