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之家註:前不久,蘋果收購了美國App Store排行榜當中排名第一的天氣應用Dark Sky引發了不少關注(對Dark Sky不熟悉的話,可以理解為國外版的「彩雲天氣」)。Dark Sky不僅提供溫度、體感溫度和雲層等傳統天氣數據,還提供短期精確氣象變化預測,詳細告知用戶未來一兩個小時天氣情況。
有趣的是,這款應用是由毫無氣象學背景的團隊打造的,最後還被蘋果相中了。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Dark Sky的背後的故事。
嫌棄天氣預報太不準確,在kickstarter發起眾籌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Grossman和女朋友開車回去看望家人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只能被迫在一個休息區停下來。當時Grossman拿起手中的iPhone查看天氣預報,卻發現沒有報導雨什麼時候會停。回去之後,Grossman用戶筆記本電腦上試圖找出如何獲取國家氣象局的雷達數據,看看是否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並跟Turner分享了這個想法。
Adam Grossman(中),Jack Turner(右)
當時,Jack Turner和Adam Grossman覺得的天氣預報太不準確了,於是打算自己做一個可以精準預報到分鐘級別的天氣預報APP,這也是Dark Sky的起點。
2011 年 10 月 27 日,他們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為Dark Sky發起了眾籌,最終籌集到了39, 376 美元資金,以及 1203 名支持者。
從眾籌中獲得資本之後, 2012 年這倆哥們在紐約創立了公司 ,並在App Store 正式推出 Dark Sky在 1.0 版本,售價3. 99 美元。
另闢蹊徑,採用大數據分析提供精準預報
這兩個半路出家,毫無氣象學知識基礎的人怎麼開發出一款短期預報相當準確天氣應用呢?這裡要注意的是,Dark Sky並不是基於氣象學方法做出天氣預測,而是採用了大數據分析模型。
Dark Sky使用的雷達數據均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這些數據對美國公民是免費開放,可自行下載。當然獲得數據之後並不能直接使用,還需要進一步處理。
由於雷達網絡還會收集到一些噪聲,Dark Sky團隊入了AI技術,使用人工神經網絡庫(FANN)模型分離噪聲和非噪聲。然後,他們使用數學預測算法和OpenCV,進行雷達圖像繪製。為了保證預測的準確性,Dark Sky團隊會對每一次預測進行誤碼監測。
好評如潮,被蘋果相中
Dark Sky正是應用大數據分析實現了的精準預測,滿足了眾多用戶對短時間內天氣預測的需求,加上簡單UI設計成為國外最受歡迎的的APP也就不足為其了。
2015 年,這款應用在蘋果頒布的 Apple Watch 最佳應用中奪魁,而到了 2016 年 4 月,這款應用入選iPhone十佳App。
數據顯示,Dark Sky目前在Google Play上下載量超過 100 萬,獲得兩萬多個評價,評分超過4. 4 分;而在App Store上表現更為不俗,收穫了7. 2 萬個評價和評分超過4. 6 分。
被蘋果收購成為了這款天氣應用的高光時刻,未來Dark Sky iOS 版本將繼續維持運營,不過Android 和 WearOS 平臺上的應用將不再提供下載。這對安卓用戶來說可以說是一種損失吧。
Dark Sky的成功給創業者帶來了怎麼的啟示呢?或許從日常生活不起眼的基本訴求出發,將一個垂直領域的產品做到極致,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本文資料參考來源:
inc:This App Predicts the Weather--Down to the Minute
kickstarter:Dark Sky - Weather Prediction, Reinv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