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中央氣象臺多次發布暴雪預警。21日凌晨,北京如期迎來今年冬天第一場雪,但未見暴雪。當日上午,中國氣象臺官方微博為此向市民道歉,請求市民原諒,並發布溫馨提醒,稱雪是好雪但「風不正經」,提醒市民不要穿裙子,以防被風撩起。(11月21日澎湃新聞網)
天氣預報中的雪雖然來了,但是暴雪卻未如期而至,網友紛紛開啟曬圖模式,並發出疑問「北京初雪沒有失約,但說好的暴雪在哪裡呢?」相必,有很多的公眾期待著能夠看到白茫茫雪景,甚至備足了防寒、防滑,還有拍攝雪景的準備,遺憾的是,預報中的「有」,變成了現實中的「無」。
公眾的疑慮,被氣象臺的「重要通知」化解——因半路氣溫過於熱情,把「白茫茫」變成了「溼漉漉」,並請求市民原諒,「老天爺不容易,氣象臺就更難了!」「具體情況等下完後氣象臺會向市民匯報」,而且文末還加上了一個網上聊天的圖符。如此詼諧的「鄭重」警告,看後讓人忍俊不禁。
如此高大上的部門,為網友及時釋疑答惑,又如此的詼諧幽默,難怪好評如潮。如網友的評論:「這臭不要臉的賣萌方式頗得朕歡心,恕你無罪,跪安吧!」「有趣,有人味。」「氣象臺也開始這麼不正經的做正經事了」「這個通知牛,風會不會說這個鍋我不背?」儘管天氣預報不準,但是憑「此」卻贏得了網友的良性互動與好評。
實際上,天氣預報本就是個預報,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在裡面,一場突如其來的空氣流就有可能使原先的預報翻盤。而網民或者說是公眾,儘管對天氣預報充滿著期望,但是也知道其中的不易,更何況老天爺「說翻臉就翻臉」,不準是正常。而不準或者不太準,也並非「罪不可恕」。畢竟,現有的科技手段還不能確保天氣預報百分之一百準確。
值得高興的是,氣象臺能夠通過此種「調侃」的方式告知公眾,並且進行善意的勸告和提醒。這是正規部門與網民良好互動的體現。毋庸置疑,網絡與網民並非是「洪水猛獸」,他們的言論固然可以影響事態的發展,但只要因勢利導、及時介入,好多看似被動的工作,並非是「無藥可解」。如同此事,天氣預報不準,遭到的不是「吐糟」,而是贏得的「歡心」。
「雪是好雪,但風不正經」可「朕喜歡」。由此言之,端莊正坐的「部門」不妨學學,放低姿態,處處為公眾著想,並學會說「不正經的話」,贏得的或許就是「朕喜歡」。
(責任編輯:範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