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導語 香港大埔工業村,安靜的長富街,一面別致的金屬色牆上,掛著一個綠樹圖案的公司標徽,醒目而不張揚。這家公司看起來戒備森嚴,大門上方有一個監視鏡,訪客必須站在門外回答從揚聲器中傳出的問話,核實來訪目的及身份等,方可進入。
院子裡是一座獨立的辦公樓,一層大堂只有10平方米左右,除了接待臺和兩個單人沙發,別無他物。 這是隸屬於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旗下2002年7月最新上市公司長江生命科技(8222.HK)的長江生命科技研究所。而研究所所長張令玉,同時還是長科的首席科學家和第三大股東。
在長科招股說明書列舉的大股東中,長江實業佔股44.02%,李嘉誠本人佔股29.34%,而第三大股東就是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內地科學家——張令玉,佔6.24%的股份。
在李嘉誠手下得力幹將、長科行政總裁甘慶林口中,張令玉是「天才科學家」。從香港媒體的採訪報導看,長科將欲成為全球涉足產品最廣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信心也押在這位天價買來的「新袁隆平」身上。李嘉誠曾誇下「海口」說:長科已建立一個CSA2(即細胞甄選、激活及馴化技術)平臺,並針對生態農業、環境處理、護膚、保健及醫療等五個行業進行應用研究,他預計這五個行業的整個市場價值達200億美元。而這個CSA2技術平臺,正是張令玉帶領長科科學家開發的技術。
但是,本刊記者飛赴香港、廣州、南京等地,對十多位科學家和知情人的採訪,發現的卻是一個孰是孰非迷霧重重的故事…
網上訂閱 欲查看商務周刊更多精彩內容,請網上訂閱>>
發行指南
主管--廈門經濟特區 研究所
主辦--廈門經濟特區 研究所
--廈門信息一信 達公司
協辦--廈門誠毅商務 信息傳播公司
總顧問--王庚南
執行顧問--張宗緒
出版人兼總編輯--藍戊
主編--高昱
副主編--靳麗萍
廣告總監--謝文昌
社址--廈門市湖裡信 息大廈二樓東側
電話--0529-6021666 北京分社--北京市阜外大街7號國投大廈7層711室
電話--010-68096006 徵訂熱線--8610-68096006-808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1009-4865
國內統一刊號
CN 35-1242/F
郵發代號
2-831
廣告經營許可證
廈工商200056
定價--人民幣10:00
記者/王曉玲 文曄(發自北京)吳佩霜(發自廣州)虞立琪(發自香港)吳金勇(發自南京)
李嘉誠點石成金
長科(長江生命科技集團),原來是李嘉誠長實(長江實業集團)旗下的一個生化科技子公司。截至2001年年底,這家公司還虧損5793萬港元,營業額只有區區14.82萬港元,公司高管對外表示:至少未來數年裡,虧損局面不會改變。而另一方面,據長實管理層透露,到2002年5月,長實投入長科的金額已達4.2億港元之巨。
就是這樣一間看起來投資巨大、短期內又盈利困難的公司,李嘉誠卻有本事上演一出「點石成金」的好戲>>詳細 生物神話曇花一現
從上市第二天起,長科就不升反跌,從此一路停停走走、低迷不振。當初熱烈追捧的投資者,如果沒有在上市之初就拋出股票的話,現在大多成為套牢一族。 到2002年10月10日,長科股價更下跌至其最低點1.2港元/每股,股價縮水幅度達46%以上…>>詳細
重要科學家備受質疑
2002年7月11日,長科上市前5天,香港一家媒體封面文章在講述李嘉誠1億變200億財富故事的同時,首次對張令玉的身份和教育程度提出了質疑。
文章陳述了有關張令玉的兩個說法不一的版本:一家張曾工作過的公司(GP Holdings)網站介紹說,張令玉是西安人…>>詳細
核心產品宣傳有假
我們的調查從長科上市後惟一成功市場化的產品——也是張令玉發明的一種名叫「穩得高」的生態化肥開始,結果更讓我們疑竇叢生…>>詳細
[查看全文] [我要點評]
「牢獄生涯」並非無中生有
張令玉公開否認的「牢獄生涯」,被證明並非無中生有。
記者拿到的一份黑龍江富裕縣(現改為嫩江市)法院提供的案情材料,記錄了張1975年被判刑的經過…>>詳細
從勤雜工到科學家
曾與張令玉有過合作關係的廣州商人嚴澤鋒,向本刊講述了張在離開黑龍江後,到北京發展,從一個小小勤雜工白手起家,直到成為所謂知名「科學家」的故事…>>詳細 田力寶科學大辯論
此後,張令玉提出:用化肥標準檢測「微生物肥」本身就不合理,因此要求繼續為「田力寶」做檢測…>>詳細
靠「田力寶」成億萬富翁?
然而,就在多項檢測均對「田力寶」做出不利評價,而農業部的69號文件已明確「『田力寶』本身不具備作為商品肥料進入市場的條件」的同時,「田力寶」已經以驚人的速度在全國蔓延開來…>>詳細
噩夢般的肥效試驗
從張令玉的家室來看,他並非有淵源背景之人,但是張的社會公關能力被認為是一流的。「他是一個聰明人」,「他很擅長處理人際關係,」記者採訪過認識張令玉的人,對他的評價都大致如此…>>詳細
張令玉的脫險神功
奇怪的是,如此大規模實驗的最終結果,對張令玉似乎並沒有帶來多少影響。他的「寶貝產品」雖然始終得不到「科學認可」,但1988年-1996年的8年中,卻一直在市場上存在著,而且多次化險為夷…>>詳細
[查看全文] [我要點評]
「田力寶」以驚人的速度在全國蔓延開來
長科正式掛牌當日,高層全體出馬,但張令玉依然沒有現身。
美國專利的真實價值
1998年,本應是張令玉十分鬱悶的一年——「田力寶」的破綻越來越大,肥料生產廠家紛紛倒閉,昔日盟友在廣州狀告自己欺詐,廣州公安局兩度北京追捕,真是禍不單行…>>詳細
在香港成為「香餑餑」
張令玉在美國奔波的同時,也已經在香港伸展了自己的觸角。 據記者調查,張令玉在香港的一位重要夥伴是香港信用卡防盜系統(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黃金富…>>詳細
「穩得高」&「田力寶」翻版疑雲
從表面上看,GP與長科本是井水不犯河水,前者的主打產品是微生物肥「田力寶」——儘管其在內地已聲名狼藉;後者的核心產品是——生態肥「穩得高…>>詳細
長科為何相中張令玉?
張令玉和長科如何結緣,不得而知。 據香港媒體報導,有兩種說法,一是由於搞生物科技如燒銀紙,星光生物極度缺水,黃金富當時約見不少香港大佬,遊說他們入股,身為副主席的張令玉自然在場,張因此與李氏家族相識…>>詳細
[查看全文] [我要點評]
長科原是長江實業(0001.HK)旗下的一個生化科技子公司,按當時上市文件的資料,截至2001年年底,長科虧損5793萬港元,而營業額僅有14.82萬港元。另一邊,長實管理層亦曾透露,截止到2002年5月為止,長實投入長科的資金已高達4.2億港元。
明眼人一看便知它是一間投資巨大、短期內又盈利困難的公司。奇怪的是,投資者仍對其追捧有加。剖析箇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
1. 超人效應:作為香港超級首富的李嘉誠,光靠其「金漆招牌」,便足以令仍然處於虧損階段的長科在市場上賣個滿堂紅。一向被喻為「無寶不落」的李嘉誠,在香港股票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他罕有地以私人名義持有長科的舉動,對投資者而言無疑是注了一支強心針。
2. 生命科技熱潮:香港股票市場自2000年科技網絡股後,一直缺乏新的資金出路。2001年至2002年間,市場一度掀起民企熱…>>詳細
[查看全文] [我要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