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寫真:僑鄉大埔美食街展現客家悠久美食文化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梅州11月13日電 題:僑鄉大埔美食街展現客家悠久美食文化

  作者 楊草原 古敏靈 鄧廣敬

  客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有著「客家傳統美食之都」美譽的廣東大埔美食就很好地詮釋了客家飲食文化。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僑每回桑梓,總要品嘗一下家鄉的傳統食品,以慰思念故土之情。

  近日,中新社記者專程來到位於大埔湖寮同仁路的美食街,感受獨特的客家飲食文化的魅力。

  漫步在狹長的美食街,兩邊的美食店飄來陣陣香味,讓人垂涎欲滴。記者發現,這裡的美食及幾乎涵蓋了大埔的各種美味,如百侯薄餅、筍粄、算盤子等客家傳統小吃及釀豆腐、苦筍煲、全豬煲等客家傳統名菜,吸引不少本地人及外來遊客前來品嘗。街邊的古老建築散發著濃濃的歷史氣息,與美食相得益彰。

  據《大埔美食街志》記載,湖寮同仁路老街始建於清初,由本地名流商賈出資興建,全長330米,有店鋪116間,多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距今有300多年歷史。2004年6月,大埔縣委、縣政府把改造老街作為實施「人文興縣」發展思路的舉措之一,斥資300多萬元人民幣對老街全面整飾,恢復其歷史風貌,併集全縣客家美食於此,冠名「大埔美食街」。

  大埔小吃品種繁多、風味獨特,有「客家小吃王國」之稱。在美食街經營「成記薄餅」十幾年的店主蕭建成告訴記者,薄餅是大埔的傳統美食,有二百多年歷史。相傳清乾隆年間,在陝西任按察使的大埔百侯人楊纘緒,回家為母親祝壽,為孝敬母親,帶侍從家廚回百侯擺壽宴,其中有一道點心「薄餅」,不曾想母親頗喜食之。為了讓母親以後能吃到「薄餅」,便叫其家廚留下,把此手藝傳於當地。

  蕭建成說,製作薄餅,首先將麵粉做成薄薄的餅皮,再將肉、豆腐乾、香菇、蝦仁等餡料包入餅皮紮好。2005年,百侯薄餅被評為「廣東客家名小吃」,2009年又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廣東飲食文化研究會專家許名橋曾對大埔小吃作出這樣的評價:大埔小吃繼承和發揚了中原飲食的傳統,同時採擷了遷徙沿途的飲食精華,並吸納了客家贛閩粵大三角當地土著飲食文化以充實自身文化的發展。

  筍粄是大埔的又一著名小吃,據美食街一家筍粄店主黃賽華介紹,筍粄的麵皮以薯粉為原料,內餡以竹筍、豬肉為主,輔以蝦米、魷魚絲、香菇,將麵皮製成薄度小圓形粄塊後,裹住內陷,捏穩封口成半月形即成。

  據了解,客家先民從中原遷移到南方定居後,也帶來了中原的飲食習慣,逢年過節都要包「餃子」,但定居到南方,當地不產小麥,因而弄不到包餃子的麵粉,聰明的客家人便把當地種植的山芋、薯根製成澱粉作麵皮,用當地盛產的竹筍、香菇以及肉料變通製成形似「餃子」的筍粄,而作為節日賀歲食品,這樣,筍粄就形成久負盛名的客家小吃。

  「每年都有不少泰國、香港等地的旅遊團來這裡吃筍粄。」黃賽華笑著說。

  近年來,大埔積極弘揚美食文化、推動菜餚創新、樹立小吃品牌,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2月17日,大埔首屆客家美食節在大埔縣城美食街拉開帷幕,就吸引了1000多名海內外遊客慕名前來。(完)

相關焦點

  • 《臺灣食堂》高清紀錄片:探秘臺灣美食文化 講述臺菜故事
    臺灣美食劇照 鳳梨酥的故事  第十四集.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石門路1-8號/ (08) 883-1086 排灣族料理  馬裡巴廚房/ 溫維倫/ 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村199縣道旁/ 0930733649排灣族料理  彭老師野薑花粽/ 彭老師/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283號/ (03) 584-9060 野薑花粽  大嬸婆私房菜/ 高春桃/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7號/ (03) 584-9093客家料理
  • 廣州有一800年歷史的古鎮,歷史文化氣息濃厚,傳統美食小鎮之一
    廣州沙灣古鎮位於番禺區西部,始建於南宋,是一座具有800年歷史的嶺南文化古鎮,古鎮歷史文化氣息濃厚,深受眾多青年男女的喜愛,他們都喜歡來感受古鎮的歷史痕跡。番禺區沙灣鎮入選「廣東十大傳統美食之鄉」,其中沙灣江扎牛奶、潘堂馬蹄餅等100種小吃入選「傳統特色小吃」,在這裡在濃鬱古雅氣息的古鎮裡慢慢走,棄掉手機,拿起紙質地圖仔細研究,沿著腳下的馬史路走進沙灣古鎮,體驗嶺南文化的縮影沙灣古鎮特色美食推薦:雞絲炒芽菜、沙灣碧姿鵝、豆豉鵝、狗仔粥、奶宴等。
  • 「客家美食」舌尖上的梅州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吃貨一族,ID:Afoodi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舌尖上的梅州梅州古稱「嘉應州」,是中國客家民系最後成熟的地域,也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素有「世界客都」之稱。在梅州,常見的客家美食可分為客家菜餚和客家小吃兩大類。客家菜與潮菜、廣州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
  • 來到成都著名美食街「寬窄巷子」,一定不能錯過的8大特色美食
    不過,最受遊客們讚賞和推薦的要數成都的地方小吃,不需要多麼華麗堂皇的店鋪,只需一桌一椅,品嘗最地道的街攤美味,才不虛一遊。寬窄巷子作為成都的一張名片,已經成為各路遊客到成都必到的景點。寬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清朝古街道,由寬巷子、窄巷子以及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特色的「魚脊骨」形的道路格局,營造著一種悠閒的生活步調。
  • 客家人客家美食味酵粄
    大家好,我是客家中仔,味酵粄是我們廣東客家菜,這是一種風味獨特,可切片,加入其他材料一起炒食,也可單獨作為一種早餐。我們客家人都作為早餐或者下午點心食用,這種便宜而好吃的味酵粄,特別受到我們客家人的歡迎。
  • 泥蟲:廣東僑鄉臺山美食中的天然味精
    泥蟲:廣東僑鄉臺山美食中的天然味精 2019-07-23 14:30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嘉怡   中新社江門7月23日電 題:泥蟲:廣東僑鄉臺山美食中的天然味精
  • 客家非遺美食·紅菌豆腐
    客家非遺美食·紅菌豆腐 紅菌豆腐是用磨製豆腐剩下的豆腐渣,經發酵後製作成的一種味道甘甜的紅色食品,這是粵東和閩西局部客家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名餚
  • 西安永興坊——飽含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美食之坊」
    西安,古稱長安,帝王之都,擁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發展到如今,西安已經成為中國最具有旅遊觀光價值的特色古城之一了。若是來到西安,最不得不去的美食天堂,"永興坊"當之無愧。
  • 廣佛遷徙記:95後青年以為,佛山全是武館和美食街
    是它揭示了生活的真諦人生的意義從來都不是追求更高遠、更宏偉在於認清生活平凡仍保持熱愛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位來自潮汕的小夥他帶著好奇心來到佛山這座城市去體驗一場遠行的同時也讓我們領會到原來,佛山擁有這麼多面···此前對佛山的印象,幾乎來源於影視作品裡:來佛山之前,我以為這兒全是武館和美食街
  • 小陳說美食:一次相遇就是一次徜徉,來廣東江門領略非凡美食魅力
    今天小陳要給大家帶來的是廣東江門的美食分享,小夥伴們快來一起看看吧。說實話,雖然小陳是廣東人,但是小陳對廣東江門並不是特別的熟悉。小陳曾立志一定要走遍廣東各市,而廣東江門就是小陳小本本上必打卡的地點。不為其他,就為江門那傳統的民俗風情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小陳告訴大家,廣東江門還是中國著名的僑都,在粵港澳大灣區體系下具有重要地位。
  • 魔術師走進廣州永慶坊 創新演繹嶺南文化
    ,把嶺南文化與魔術糅合在一起,讓市民可以更好地體會歷史文化街區內極具嶺南傳統文化內涵和非遺手藝的「粵味」。  本次活動由廣州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荔灣區文化商旅發展中心、多寶街道辦事處協辦,活動旨在通過互動式體驗,充分展現荔灣在嶺南文化上的保護和活化,讓大眾能夠走進歷史文化街區,認識嶺南文化。
  • 來天津必去的幾條美食街,味道正宗,好吃不貴!
    說到天津的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吃!津門三絕是外地人了解天津飲食文化的一扇窗戶。所謂的絕三即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如果來天津旅遊,卻沒有吃不到這些著名的小吃,那真可謂是天大的遺憾。那麼哪裡才能吃到正宗的天津美食呢?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 十部頂級美食紀錄片
    上山下海,探索南粵大地深藏的最高食鮮;味蕾冒險,展現嶺南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依天而食,回歸老廣時令節氣的飲食法則;原聲原味,搜尋天間特色環境的自然之味。大道至簡,還原廣東鄉野廚藝的樸素之心;以食養生,揭示南方天地元氣的滋養之謎。非常優秀的紀錄片,是普通話喲!
  • 宗族、族群意識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傑告訴記者,廣東有三大文化板塊:嶺東的潮汕文化板塊、珠三角的廣府文化板塊、梅州的客家文化板塊。此外,粵西的高雷地區按語言歸屬分屬於客家、廣府和閩南等文化分支。  關於嶺南地區客家宗族文化特徵,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劉道超說,該文化隨著客家族群之產生、形成、播遷而成熟、發展,形成了自身特色,以宗祠、宗族組織、族產、族譜(包括族規、族法)「四輪驅動」為結構特徵。這四者有機結合,不可或缺,完整構成了客家宗族文化的架構,維護著客家族群之發展。
  • 週遊記 | 周杰倫在新加坡美食街上演「摩西分紅海」!
    全球戶外生活文化實境秀節目《週遊記》,已於本周六(3月21日)22:00正式登陸浙江衛視與觀眾見面!節目內容涵蓋旅行、魔術、美食、音樂、老友。偽裝成蠟像的JJ眾人在閒話漫談中打卡了F1賽車場、新加坡杜莎夫人蠟像館、夜間動物園等新加坡景點,並在「東道主」林俊傑的帶領下遊逛美食街。
  • 川海一家親——僑鄉·北川特產館開館
    中國山東網12月25日訊 (通訊員 劉潔) 12月25日上午9點58分,伴隨著歡快而喜慶的鑼鼓,「川海一家親」僑鄉·北川特產館開館儀式在僑鄉城市廣場隆重舉行。僑鄉·北川特產館是山東僑鄉集團與北川羌族自治縣電子商務協會共同打造的以北川羌族優質特產為載體、向威海百姓展現北川和羌族文化的交流平臺,進一步延續了「魯川血脈情、川海一家親」的深深援建情。活動儀式上,北川羌族自治縣調研員林川做了精彩發言。他說:「十年前,山東威海千裡援建,重建北川幸福家園,豎起了可歌可泣的大愛豐碑。
  • 天津的特色美食,去天津一定要吃的美食!
    提到天津,大家一定會想起天津人獨有的說話語調,聽天津人說話總有一種自帶快板的效果,聽上去十分幽默,天津市中國的一個直轄市,歷史悠久。除了聞名世界的 快板,京東打鼓以外,天津的特色美食也非常值得品嘗,下面就來跟大家說一下去天津必須要吃的幾大美食吧。
  • 漳州:地標美食與文化符號融合 打造城市新IP
    閩南網7月20日訊(通訊員 薌城宣 閩南網記者 梁政 文/圖)得天獨厚的物候條件和文化積澱,讓漳州這座城市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美食地標資源。近年來,漳州市充分發揮地標帶動效應,形成「一縣一優質地標產業」的特色農業發展格局,構建以地標產品為支撐,從一產延伸到二產連結到三產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努力實現地標產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