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市場 2011~2017年複合增速高達 56%
由於居民消費能力的增長、有種植牙經驗的合格牙醫數量增加以及學術推廣力度的提高, 我國種植牙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期。2011年時我國年種植牙顆數僅為 12 萬顆左右, 2013年增長至 30 萬顆, 2016年已超過百萬顆,2017年接近 200 萬顆, 2011~2017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56%,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種植牙市場之一。
隨著醫生培訓和患者教育的不斷加強,種植牙的滲透率未來將繼續提高。近年來中國市 場已成為齒科企業最重要的業績增量來源,相關國內外企業紛紛加強在國內的學術推廣 力度,極大的提高了種植牙在普通患者中的普及程度。牙科醫生資源的不足也是限制我 國種植牙市場發展的重要原因,通過口腔醫師協會和齒科企業的合作培訓、海外醫生引 進等手段,情況有望大幅改善。預計未來幾年內,種植牙市場仍將保持 30%以上的較 快增速。
保守估計,植牙的潛在存量市場需求達到 4000 億元
據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 35~44 歲的中青年人群中,缺牙率大約為 36.4%,平均牙量為每人 29 顆,缺牙已修複比例 82.8%;65 歲~74 歲老人當中,86% 存在牙缺失,全口無牙的比例為 4.5%,平均牙量 22 顆,缺牙已修複比例為 63.2%。
我們非常保守地估計城市中年缺牙群體的種植牙滲透率 20%,農村中年群體的滲透率 5%,老年人群的滲透率 0.1%,那麼按照我國最新的人口數據,則種植牙市場的潛在存 量需求數量約為 4000 萬顆,理論存量市場需求金額達到 4000 億元以上。
我們對未來植牙量的預測:未來 8 年複合增速 28%
從 2011年~2017年,植牙量複合增長了 56%,我們估計 2017年種植牙數量 196 萬顆 左右,種植牙佔假牙比例僅 1.61%。我們假設到 2025 年,這一比例將提升到 10%。預 測數據如下表:
我們測算,到 2025 年,全國種植牙數量 1450 萬顆,即約每萬人 100 顆,與其他國家 相比,也就與現在的美國差不多,低於現在的多數歐洲國家,也低於現在的巴西、阿根 廷等南美國家,因此,我們認為預測結果處於合理範圍內。
一、口腔醫療需求強盛,供給還不充足
1、我國居民口腔健康水平較低,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將推動牙齒 健康關注度上升
根據 2017年 9 月衛計委公布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從數據來看:
對牙齒的重視度在上升,但水平仍然很低。我國 5 歲兒童、12 歲兒童和成人的每天兩 次刷牙率分別為 24.1%、31.9%和 36.1%,比十年前分別上升了 9.5、13.9、12.8 個百 分點;含氟牙膏使用率分別為 42.1%、55%和 61%,比十年前分別上升了 7.9、19.6、 和 56.4 個百分點。
中年人口腔健康亟待提升。35~44 歲居民中,口腔內牙石檢出率 96.7%,與十年前變 化不大;牙齦出血檢出率 87.4%,比十年前上升了 10.1 個百分點。
兒童齲患率呈上升態勢。12 歲兒童恆牙齲患率 34.5%,比十年前上升 7.8 個百分點;5 歲兒童乳牙齲患率 70.9%,比十年前上升 5.8 個百分點。
老年人缺牙治療率大幅上升。65-74 歲老年人中,存留牙數為 22.5 顆,比十年前增加 1.5 顆;全口無牙比例是 4.5%,比十年前下降 33.8 個百分點;缺牙已修復治療比例為 63.2%,比十年前上升 29.5 個百分點。
隨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醫療健康和口腔健康。我國目前人均可支 配金額達 25974 元,2016年個人醫療支出已經佔可支配收入的 14%。口腔疾病就診人數隨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提高。
中國口腔市場體現出:患病率高、就診率低,這一特點將長期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 2016年我國口腔疾病患者人數為 68734 萬人,口腔醫院的就診人數為 3211 萬人,就 診患者佔口腔患者的比列僅為 4.67%。
2、中國的口腔人均花費遠低於美國
據統計,美國人均每年醫療保健支出 8497 美元,口腔醫療支出佔 4.01%,即 341 美元; 而中國人均每年醫療保健支出僅 280 美元,口腔醫療支出僅 9 美元,遠低於美國水平。
3、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5600 美元時,口腔開始快速增長
對牙齒的重視程度,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 隊伍已經成型,對於口腔醫療的需求將繼續快速發展。人均 GDP 與我國相近的馬來西 亞和巴西,其居民年人均口腔醫療支出分別為 39.8 美元、46 美元,比我國高出 4 倍。
從美國近代口腔醫療市場的發展經驗上看,其增速最快的時候在上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而美國 1975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5645 美元。
中國 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已經達到 5600 美元,進入小康社會,中產階級逐漸成 為社會主力,與美國 1975 年時的狀況相近。參照美國市場的發展軌跡,我國的口腔醫 療市場也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4、我國口腔醫療市場規模已達到 850 億元
經濟條件和生活觀念曾是長期制約我國口腔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自古有「牙 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老掉牙」等傳統觀念,對口腔健康不夠重視,造成的後果 主要有兩點:
一是口腔疾病患者數量高但就診率低,我國目前口腔患者超過六億,發病率接近 50%, 但就診率不到 5%,絕大部分患者未得到有效診療;
二是口腔患者的人均診療費用不高,多數患者是因疼痛難忍選擇去口腔醫院進行拔牙、 補牙等費用便宜、附加值較低、重複性不高的治療。
2017年我國口腔市場規模約為 850 億元以上,近十年來市場規模增速高於患者數量增 速。2008 年時我國口腔市場規模剛剛達到 200 億元,至 2017年已接近 1000 億元,十 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18%。同一時期內,我國口腔患者的數量一直維持穩定小幅上升的 態勢,由 2008 年的 6.64 億提高至 2017年的 6.94 億。
我們認為口腔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在於人均治療費用的提升和診療率的提高,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規模增速高於患者數量增速。我們用市場規模、口腔患者數、診療率 三個數據進行測算後得出,2008 年時每位接受口腔醫療的患者平均花費 1212 元,到 2017年時平均花費則上升至 2613 元,增長 115%。同時,口腔患者治療率由 08 年的 不足 3%提升至 17 年的接近 5%。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潛在需求不 斷釋放,口腔醫療機構的覆蓋率也隨之不斷提高。另外,由於消費觀念的升級,口腔醫 療機構的客戶群體由拔牙、補牙的低淨值一次性客戶,升級為潔牙美白、缺牙修復、牙 周疾病防治的高淨值高黏性客戶,單客價值大幅提升也是市場擴容的重要原因。
5、目前我國口腔醫生處於供不應求的格局
我國每百萬人對應的牙醫數量為 100 名,而歐美發達國家每百萬人對應的牙醫數量為 500-1000 名。
我國的口腔醫師還存在著整體學歷水平較低,高水平口腔醫師非常稀缺的問題。2012年我國共有口腔執業醫師 11.6 萬人,其中僅有 34%的醫師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大專 學歷醫師佔 38%,學歷水平相對較低;僅 35%醫師擁有正高或副高職稱,整體技術水平較低。
二、口腔醫療機構快速發展
1、口腔醫療機構利潤可觀,政策鼓勵民營資本介入
我國口腔醫療機構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口腔專科醫院,基本代表當地最好的口腔品牌;2015年有 501 家,2016年有 587 家;
第二類是綜合型醫院口腔科,在缺少口腔專科的地區,佔據主導地位;
第三類是口腔診所,包括連鎖門診和個體門診。其中又主要是個體門診,數量高達 6.5 萬家以上。
口腔專科醫院雖然數量只有 500 多家,數量佔比僅 1%,但診療人次佔比達到 15%;綜 合性醫院口腔科也佔了診療人次的 50%左右;剩餘 36%的診療人次則由數萬家口腔診所承擔。
2、資本市場主推民營口腔醫療機構發展
2016年我國大健康行業規模約 5.6 萬億元,同比增加了 12.2%。但口腔醫療行業產值 僅千億左右,佔比約 2%,還大有發展的空間。
資本市場正是看到了口腔醫療市場巨大的商機,開始投資口腔醫療機構。據統計自 2014年以來,口腔醫療行業共發生 15 起數萬美元以上融資行為,僅 2017年就有 5 起 5000 萬美元以上融資行為發生。
拿到融資款後幾乎所有口腔連鎖都走向了快速擴張之路,以儘快搶佔空白市場。2014年 7 月,聯想控股 10 億元注資拜博口腔,此後兩年時間,拜博口腔連鎖店由 75 家猛 增到 200 餘家。
2014484ee8edc3" onerror="javascript: this.parentNode.style.display='none';" onload="javascript:this.parentNode.className='img-pWrapper';"/>
3、口腔醫療機構經營模式:連鎖經營與個體經營的探討
在數萬家口腔診所中,個體診所佔比超過 95%,連鎖門診僅 5%左右。
口腔診所的連鎖化率遠遠低於眼科,原因在於:
因此,一般牙科醫生如果脫離體制或多點執業,會更願意自己開診所,經營更靈活。
口腔連鎖門診的優勢是,有品牌,靠品牌吸引中高端患者,收費可以較高。口腔連鎖門 診只有建立了品牌,能夠帶來穩定的客流,才能吸引牙科醫生的加入。
將來口腔診所的發展模式,到底是連鎖化還是繼續個體化?我們的觀點是:個體診所仍 佔大頭;但連鎖門診份額將持續提升。
第一,從國外經驗來看,連鎖份額在上升,但個體仍是大頭。美國的口腔診所市場,1992 年,微型牙科診所佔 89.3%,小型和中型診所分別佔 9.0%和 1.2%,大型連鎖診所僅佔 0.5%;到了 2012年,微型佔 80.7%,小型和中型分別佔 13.1%和 2.3%,大型連鎖佔 3.9%。
第二,連鎖口腔診所的規模效應還是能從品牌和採購上體現出來。有規模效應的行業才 適合連鎖化經營。口腔診所以單店固定資產投資為主,規模效應確實不算太強,但還是 有一定的規模效應:一方面,在品牌運營上,連鎖化和集中廣告投放形成的品牌效應, 能夠更好吸引患者;另一方面,在固定資產和耗材採購上,連鎖診所也更有優勢。
第三,從現實角度,近年資本市場對連鎖口腔診所的投資,也會加快連鎖的布局。拜博 口腔、瑞爾齒科等布局全國的大型牙科連鎖品牌,多數已獲得了數億至十億以上級別的 融資,紛紛開始大規模擴張。以拜博口腔為例,其2015年在全國擁有門店 135 家, 2017年底已增長至 212 家。
三、種植牙:行業快速發展,耗材需求量大增
1、我國口腔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現狀
2015年我國的口腔醫療器械市場已達 1346 億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 2020 年 相關領域產品及服務的市場規模將突破 4000 億元,CAGR 達到 24.34%。
口腔醫療設備和耗材中,增長最快的領域是正畸和植牙。
正畸即對牙齒排列不齊,牙齒形態異常進行修整。傳統矯正器是金屬牙箍,但增長最快 的是隱形矯正器。
由於正畸耗材涉及的上市公司較少,我們本篇報告暫不討論。
2、我國種植牙市場滲透率低,牙科材料發展空間廣闊
2.1、植牙手術介紹
缺牙修複目前主要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活動假牙,簡單、便宜,但舒適度、美觀度、咀嚼效率都非常差;
第二種是烤瓷牙,在種植牙出現之前,烤瓷牙是比較好的修複方式,但缺點在於:一旦 缺了一顆牙齒,就要把兩邊的健康牙磨除。而且烤瓷牙沒有牙根刺激作用,牙槽骨會慢慢萎縮。
第三種就是種植牙,是目前兼具美觀和功能性最好的牙列缺損修複方式之一。
作為一種與天然牙功能、結構以及美觀效果十分相似的修複方式,種植牙自二十世紀八 十年代以來迅速發展成熟,目前已成為國際上公認的齒科修復首選。據美國口腔醫學會 統計,2017年美國共有約 1500 萬例牙搭橋修復或假牙植入,而同期內種植牙植入量 約為 500 萬顆,種植牙在整個齒科修復的佔比約 25%。
隨著學科建設的發展,目前種植牙治療已有較為完善的全套規範,標準操作大致可細分 為五步:
國內種植牙手術費用差別較大,根據所選用的種植體品牌、牙冠材質的不同,價格 會有明顯差異。
根據美國口腔醫學會數據顯示,目前口腔種植牙手術的平均成功率已達到 95%左右, 與其他口腔修復術的成功率相當。在僅植入一顆種植體的單顆植入情況下,種植牙手術 的成功率可達到 97%,在所有口腔修復術中位居第一。
2.2、橫向比較:中國市場植牙滲透率低於大多數國家
按植牙數量佔人口的比例,最高的是以色列和韓國,達到 600 顆/萬人,我們判斷可能 與這些國家的報銷政策有關,例如:韓國從 2014年開始,植牙對於部分高端人群也逐 漸納入到報銷裡。
當然,在其他國家,植牙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能報銷的。也可以看到,歐洲國家、巴西、 阿根廷等,都有 100 顆/萬人的滲透率,美國接近這一數據。發達國家裡滲透率較低的 是日本,大概 46 顆/萬人。
而中國目前僅 7 顆/萬人左右,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原因可能一方面是中國植牙醫生數 量仍然太少,另一方面則是對牙齒健康的意識還在逐漸提升的過程中。
2.3、影響植牙滲透率的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國產化、植牙資質醫生數量
植牙滲透率的高低,其實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植牙價格。而植牙價 格,我們認為國產化仿製廠家是一個主要原因。另外,有植牙資格的醫師數量,也是決 定植牙滲透率的因素。
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植牙滲透率的關係,可以參考下表。可以明顯看到,如果剔除 韓國、以色列、巴西、阿根廷這些國家(這些國家植牙價格較低,韓國甚至醫保覆蓋部 分人群,因此,是價格原因使他們的滲透率較高),那麼,大體上,人均支配收入較低 的國家,植牙滲透率一般也比較低,反之亦然。
另外,參考韓國來看,韓國的植牙量是從 2000 年左右發展起來的。而 2000 年時候, 韓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9000 美元。
中國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 5600 美元,但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 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在 9000 美元左右。因此,在我國一二線城市,植牙量正處於 快速發展階段。
第二,植牙手術價格也是影響滲透率的核心因素。例如,韓國、以色列、巴西和俄羅斯, 植牙手術費用都是相對較低的國家,這些國家的滲透率也顯著高於相同經濟狀況的其他 國家。
決定植牙手術價格,我們判斷國產化廠家是一個核心因素。植牙手術最重要的成本是種 植體,種植體生產廠家可以劃分為溢價品牌(走高端路線)和低端品牌(走低價路線), 種植體前 5 大企業基本都是瑞士和美國企業,但是,在韓國、以色列、巴西等植牙滲透 率比較高的國家,都有本土的種植體企業,或者是龍頭企業在當地收購的低端品牌。這 些本土化產品,增長速度遠遠高於溢價品牌,推動了這些國家植牙價格的下行,也就提 升了植牙滲透率。
第三、有植牙資質的醫生數量對滲透率也有影響,主要原因是,買入植牙器械耗材的是 牙醫,因此,有植牙資格的牙醫數量增長,就意味著植牙器械耗材的增長。
在韓國,有 80%的牙醫有植入資格,在巴西,有植牙資格的牙醫數量是全球最多。
美國只有 22%的牙醫有植牙資格,因此,美國和德國雖然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不大, 但植牙滲透率的差距比較大。
中國只有 11%的牙醫有植牙資格,當然,中國並沒有官方頒發的植牙資質認證(做植牙 的醫療機構需要牌照),牙醫只要學習,都是能夠掌握植牙手術,所以,我們認為,隨 著植牙量的上升,會推動植牙資格的牙醫數量上升,這又反過來推動植牙量的上升。
2.3、種植牙市場 2011~2017年複合增速高達 56%
由於居民消費能力的增長、有種植牙經驗的合格牙醫數量增加以及學術推廣力度的提高, 我國種植牙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期。2011年時我國年種植牙顆數僅為 12 萬顆左右, 2013年增長至 30 萬顆, 2016年已超過百萬顆,2017年接近 200 萬顆, 2011~2017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56%,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種植牙市場之一。
隨著醫生培訓和患者教育的不斷加強,種植牙的滲透率未來將繼續提高。近年來中國市 場已成為齒科企業最重要的業績增量來源,相關國內外企業紛紛加強在國內的學術推廣 力度,極大的提高了種植牙在普通患者中的普及程度。牙科醫生資源的不足也是限制我 國種植牙市場發展的重要原因,通過口腔醫師協會和齒科企業的合作培訓、海外醫生引進等手段,情況有望大幅改善。預計未來幾年內,種植牙市場仍將保持 30%以上的較 快增速。
2.4、保守估計,植牙的潛在存量市場需求達到 4000 億元
據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 35~44 歲的中青年人群中,缺牙率大約為 36.4%,平均牙量為每人 29 顆,缺牙已修複比例 82.8%;65 歲~74 歲老人當中,86% 存在牙缺失,全口無牙的比例為 4.5%,平均牙量 22 顆,缺牙已修複比例為 63.2%。
我們非常保守地估計城市中年缺牙群體的種植牙滲透率 20%,農村中年群體的滲透率 5%,老年人群的滲透率 0.1%,那麼按照我國最新的人口數據,則種植牙市場的潛在存 量需求數量約為 4000 萬顆,理論存量市場需求金額達到 4000 億元以上。
2.5、我們對未來植牙量的預測:未來 8 年複合增速 28%
從 2011年~2017年,植牙量複合增長了 56%,我們估計 2017年種植牙數量 196 萬顆 左右,種植牙佔假牙比例僅 1.61%。我們假設到 2025 年,這一比例將提升到 10%。預 測數據如下表:
我們測算,到 2025 年,全國種植牙數量 1450 萬顆,即約每萬人 100 顆,與其他國家 相比,也就與現在的美國差不多,低於現在的多數歐洲國家,也低於現在的巴西、阿根 廷等南美國家,因此,我們認為預測結果處於合理範圍內。
3、種植體是種植牙核心耗材
種植牙手術的主要耗材包括種植體、種植基臺、牙冠、修復材料。種植體是植入牙槽骨 中,為整個種植系統提供支持、固位作用,是種植牙的核心部件。種植基臺是種植體裸 露在牙床黏膜外的部分,主要功能為連接、固定安裝在其之上的牙冠,牙冠即我們日常 所說的「假牙」、「義齒」。修復材料一般包括口腔修復膜和骨粉,用於創口修復,二者 既可聯合使用,也可單用口腔修復膜,視患者的頜骨缺損情況而定。
全球種植體和假牙市場規模在 2017年達到 89.8 億美元,預計未來 6 年複合增速 6.5%, 2023 年達到 130.1 億美元。全球主要種植體企業包括瑞士 Straumann,美國 DENTSPLY,美國 Zimmer Biomet,美國 Danaher (收購瑞典 Nobel 種植牙),西班 牙 AVINENT Implant System,美國 Henry Schein,韓國 Osstem,韓國 DIO,德國Merz,美國 BICON,日本 Shofu Dental,瑞士 Thommen Mecial 和南非 Southern Implant 等。
種植體的價格是決定種植牙成本的最重要因素。我們對口腔醫療機構的種植牙價格進行 了調研,目前市場上單顆牙種植的總體費用約為 8000-22000 元,收費項目主要包括種 植體、種植基臺、牙冠、修復材料和手術費用。種植體依據材質、工藝和來源,價格在 一顆 3500 元至 12000 元左右。種植基臺的價格一般在 1500 元以上。目前主流的全烤 瓷牙冠一顆的價格約為 2500 元。修復材料方面瑞士蓋氏的 Bio-Gide 修復膜和 Bio-Oss 骨粉的組合價格在 2500 元以上,國產代表正海生物(300653)的海奧口腔膜和骨粉的組合價格約 為 1000-1500 元。
國產種植體替代進口的空間非常大
進口種植體在國內佔有率超過 90%。目前我國口腔醫療機構所使用的人工種植牙系統 基本全部為外資佔據,我們估計外資在國內的佔有率超過 90%。進口產品價格昂貴也 是種植牙成本居高不下,市場開發難以進一步加快的主要原因。
我們判斷,國產種植體佔有率不高的原因:
第一,在技術上,國產和進口的表面處理工藝可能存在一定差別,但參考關節骨科等耗 材,我們認為國產的表面處理技術追上進口的難度並不大;
第二,目前多數植牙患者的收入水平較高,而且患者和醫生都較為迷信進口產品,特別 是對於需要長期留在體內的種植體耗材,不少患者更願意多花幾千元而使用進口材料;
第三,即使面對價格敏感的人群,一些韓國種植牙系統的價格也不高,使國產的價格優 勢不明顯。
目前我國共有 10 款國產種植系統獲批上市,其中安聯和天璽來自中國臺灣地區。大陸 地區的 8 款牙科種植系統中,僅有華西的 CDIC 和萊頓的 BLB 被業界公認為達到了國 際水平,但 CDIC 主要供華西口腔醫院自用,在其他醫療機構中使用比例較低;萊頓的 BLB 定位於中低端,其高端產品線實際是代理的義大利 B&B 系統。
4、口腔修復膜與骨修復材料:進口替代空間較大
4.1、口腔修復膜與骨材料簡介
口腔修復膜屬於生物再生材料,在口腔科臨床治療中主要用於口腔內軟組織淺層缺損的 修復和腮腺手術中預防味覺出汗(Frey’s)症候群,系採用組織工程學技術,對動物源 性的特定組織和器官進行脫細胞、病毒及病原體滅活等一系列處理後,得到具有天然組 織空間結構的支架材料。
口腔修復膜要求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無免疫排斥反應,在修復病變組織或器官功能 的同時,能夠誘導組織再生,目前在口腔醫療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種植牙領域, 另外在頜面外科手術中也得到一定應用。
口腔修復膜可以與骨粉等骨修復材料合用,用於口腔手術後牙頜骨缺損(或骨量不足) 的填充和修復,可使種植體更好得與周邊牙槽骨質結合,提升創口恢復效果。
4.2、口腔修復膜:估計目前市場規模 20 億~30 億元
由於口腔修復膜與骨修復材料主要應用在種植牙領域,因此其市場規模與我國的種植牙 市場直接相關。2017年我國種植牙數量接近 200 萬顆,按照理論上每顆種植牙需使用 一張口腔修復膜和一份骨修復材料(骨粉)的標準,以目前一臺種植牙手術中膜+骨粉 平均 2000 元的價格水平進行測算,則口腔修復材料在種植牙領域的終端市場的理論規 模可達到 40 億元。
由於口腔修復膜和骨修復材料的終端價格基本在 1:1 到 1.5:1 的水平,我們認為目前 口腔修復膜在種植牙領域的市場空間在 20-30億元之間,骨修復材料最多約為 10億元。
口腔修復材料在手術成本中的佔比不大,如果均採用中值進行測算,則目前一臺種植牙 手術的費用為 15000 元,其中包括 6800 元左右的種植體,1800 元的基臺,2500 元的 牙冠,1500 元的修復材料,其餘 2400 元則為手術及設備費用。
4.3、瑞士蓋氏一家獨大,國產正海生物正在崛起
目前國內口腔修復材料市場較為集中,外資佔據絕對優勢,瑞士企業蓋氏一家獨大,獨 享約 70%的市場份額。國內企業中正海生物名列第一,市場份額在 10%左右。另外 20% 的市場相當分散,除了其它的正規獲批產品外,還存在大量的通過其它途徑進入我國的 品牌,主要在個體私人診所中使用。
蓋氏等外資企業進入我國市場的時間較早,具備先發優勢,且具有良好口碑。但近年來 以正海生物為代表的國產企業逐漸成熟,市場佔比快速上升,且在產品質量上已無顯著 差距,同時價格僅為蓋氏的二分之一左右,未來進口替代的空間十分龐大。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l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