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螳螂放大到大象那麼大,它有多厲害?實際上昆蟲放大必死無疑

2020-12-03 朝辭小學僧

把螳螂的體型放大到象那麼大,它要麼憋死,那麼熱死,要麼癱在地上動彈不得。昆蟲作為低等動物,僅靠放大體型就敢和哺乳動物PK,簡直是開玩笑。

在網上經常看見一些人說把「昆蟲放大到老虎獅子那麼大可以秒殺它們」、「把昆蟲放大1萬倍就能稱霸自然」、「同體型昆蟲無敵」等等,這些言論我稱為「昆蟲放大無敵論」。到處宣揚這些言論的人對昆蟲的特性一竅不通,單純的認為「螞蟻能舉起自身幾十倍重的物體、蜣螂能推動自身幾十倍重的糞球,所以將昆蟲放大,它們就是無敵的。」這種言論都是極為片面的,只看見了體型和力量的對比,卻忽視了昆蟲的身體特性。

簡單來講,昆蟲的特性決定它們只能微型化,無法大型化,將昆蟲體型放大到巨型哺乳動物那麼大,只有死路一條。昆蟲作為低等動物,缺陷很多。

昆蟲的呼吸方式是硬傷,放大後會迅速窒息而死。

昆蟲擁有特殊的呼吸方式,螳螂就是一種昆蟲,昆蟲的呼吸循環系統是開放式循環系統,昆蟲在體側壁有氣門,與空氣接觸,通過氣管直接將空氣送入細胞間隙為細胞供氧,而不是通過血液運輸。較高等的脊椎動物是閉管式循環系統。

昆蟲的呼吸系統對氧氣利用率極低,如果昆蟲體型增大而空氣含氧量不增加,昆蟲就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維持生存。所以將螳螂放大到大象那麼大之後,它的呼吸系統無法快速將氧氣輸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會因全身缺氧而死。

昆蟲最輝煌的時期是3億年前的石炭紀末期,那時候的大氣含氧量為史上最高值,達到了35%,整個石炭紀的平均大氣含氧量為32.3%,所以當時出現了地球史上最大的昆蟲(「大氣含氧量越高體型越大」只適用於節肢動物),翼展75釐米的巨脈蜻蜓(體長70釐米的普莫諾蠍和3米長的巨型馬陸不是昆蟲)。

儘管巨脈蜻蜓是昆蟲的極限,但它體重還不如一隻鴿子,所以昆蟲一直沒有大型化,因為大氣含氧量不支持,強行增大昆蟲體型,它們的呼吸系統跟不上,會被憋死。

僅憑這一點,就足以推翻「昆蟲放大無敵論」。

昆蟲的散熱能力也很低,放大後會熱死。

昆蟲不是恆溫動物,它們沒有成熟的體溫調節技術,渾身覆蓋的幾丁質外骨骼也阻礙了熱量散發,無法像哺乳動物一樣出汗來降低體溫,昆蟲調節體溫主要依靠簡單方式,比如晝伏夜出,哪裡涼快待在哪。比較高級的昆蟲會將熱量引導到腹部,把腹部當作散熱器。還有些昆蟲會將體液或排洩物留在體表,靠蒸發來散熱。總之,昆蟲的散熱方式非常簡陋。

我們都知道,隨著體型的增大,物體的相對表面積(體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就會相應減小,導致體表發散比率變小,熱量流失的速度就會變慢,因此體型越大的動物越不容易散熱。

如果把螳螂的體型變成大象那麼大,它無法快速排熱,導致核心溫度過高,會被活活熱死。

外骨骼只適合微型動物,不適合大型動物。

昆蟲體表有角質層,主要成分為幾丁質,角質層除了能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和保護內部構造外,還能與內壁所附著的肌肉共同完成各種運動,跟脊椎動物體內的骨骼有相似作用,因此被叫做外骨骼。

外骨骼對於昆蟲和所有節肢動物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因為它們體型不大,體重很輕,所以外骨骼非常給力。但如果將它們體型放大了,外骨骼的承重就是個大問題。把螞蟻放大到人類那麼大,它們的細腿就無法承載它們的體重,會癱在地上。螳螂放大到大象那麼大,它們走路都很困難。

昆蟲的神經系統也很差。

節肢動物的神經衝動傳導速度約為1-2m/s,所以昆蟲體型越小反應速度越快,這就限制了它們的體型發展,否則會死於反射弧過長,如果螳螂有大象那麼大,你踢它屁股一腳,它要好幾秒才能反應過來。相比之下,脊椎動物神經衝動傳導速度至少是100m/s,你踢大象屁股一腳,它能立即做出反應。

總之,昆蟲的進化水平是很低的,哺乳動物在各方面都對昆蟲具有碾壓般的優勢,這是幾億年的代差,昆蟲僅靠放大體型就想和哺乳動物PK簡直是異想天開。如果昆蟲變大了就是無敵的,那它們為何不努力演化出巨大的體型呢?因為它們的身體特性不支持,註定它們只能微型化,不能大型化。

所以,鼓吹「昆蟲放大無敵論」的還是歇歇吧。

相關焦點

  • 如果螳螂和獅子的體型一樣大,它的戰鬥力會如何?答案出乎人意料
    螳螂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昆蟲,可以說是昆蟲中的王者了,鋒利的兩隻前肢可以讓它很輕易的捕殺很多的昆蟲,那麼如果把螳螂放大幾千倍,和獅子一樣大的體型,它的戰鬥力會是怎麼樣呢?就這麼說吧,就算是現在這樣體型的螳螂,也能輕易的捕殺蛇、青蛙、蜥蜴這樣的體型比它大的多的動物,要是再放大的話,秒殺獅子和老虎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吧,大家覺得呢?
  • 同重量的螳螂和老虎對戰,誰會贏?網友:鐮刀3米長,割虎如割草
    記得小時候好奇就有過這想法,把昆蟲放大到和老虎一樣大,到底誰會更厲害,因此研究過大量的昆蟲類動物,當然螳螂也不例外,小編個人感覺,螳螂會贏,前提是,長到400斤的螳螂速度不變
  • 是不是螳螂體內都有鐵線蟲?沒有螳螂就無法存活嗎?
    如果每一隻螳螂的體內都有一根鐵線蟲的話,那麼,螳螂就離滅絕不遠了。所以,螳螂體內有鐵線蟲是機率性的。不過作為鐵線蟲主要的寄主之一,螳螂體內有鐵線蟲的概率稍大一些而已。那麼,鐵線蟲是如何進入螳螂體內的呢?如果鐵線蟲離開了螳螂會發生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幾個有意思的問題。
  • 昆蟲皇后: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是一種昆蟲,它的美,超出了人的想像力,恐怕連造物主自己也未層想像到蘭花螳螂的優雅芳容。有幸遇到蘭花螳螂,親自觀賞這種優雅的精靈的人必定是幸福的,無福相遇而可以坐在電腦前閱讀此文,觀賞圖片者無疑也是十分幸運的。據有限的資料記載,蘭花螳螂主要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因外貌酷似蘭花,因而得名蘭花螳螂。
  • 齊白石把草蟲畫成了照片,把畫面放大20倍,看螳螂的這個小動作!
    草蟲畫在宋代的時候就有很多畫了,一直到清代的畫壇,草蟲畫還是一些文人雅士樂於刻畫的題材,但是這些草蟲畫都是以草蟲作為配角出現,並沒有真正地把草蟲畫放在視覺的中心,直到齊白石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齊白石草蟲畫放大局部看上去似乎是一幅平常的畫,但是放大之後你會發現蟬和螳螂的細節,下方的螳螂微張前肢,似乎在找著力點
  • 為什麼螳螂體內會有鐵線蟲?它對螳螂有什麼危害?
    鐵線蟲是許多節肢動物最大的「殺手」,而且它能夠殺蟲於無形。相信許多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在小時候大都見過螳螂從尾部出來一條黑色的條形狀物質,年少的我們還以為那是螳螂的便便,實際上,那個就是鐵線蟲。那麼,為什麼螳螂體內會有鐵線蟲呢?鐵線蟲對於螳螂有什麼影響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攝影師拍攝百萬倍放大率的高清3D昆蟲照(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些圖像如同山莓呈現在照相機前,但實際上這是蒼蠅等昆蟲的高清放大照片。來自英國貝德福德市的科學攝影師克蒂夫-格斯徹梅斯涅(Steve Gschmeissner)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這些昆蟲樣本放大了100萬倍。
  • 母螳螂在交配時,會殘忍的吃掉雄螳螂,它為什麼會這樣做?
    然而欣賞昆蟲的人並不多,很多時候還是和它們的殘忍習性有關,給人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例如螳螂,雌螳螂在交配後,會吃掉愛上自己的雄螳螂,那麼它為什麼會這樣做?螳螂交配大多數昆蟲的生命一般都很短暫,不會超過一年,有些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螳螂就是如此,據稱它們的生命只有半年到8個月的壽命。也正是因為這樣,它們的生活節奏就不得不以快進的方式進行。
  • 甴曱,必死無疑!
    蟑螂或稱蜚蠊,俗稱茶婆子、偷油婆、貨郎、灶螞子等;在古書《爾雅》上,稱蟑螂為蜚、香娘子、負盤;《本草》上則稱它為石姜、滑蟲。在昆蟲中,蟑螂是最古老的種類之一,遠在3.5億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由於它們適應性強,早已從發源地非洲大陸通過海運商船、貨物等,被帶到南美、東歐和南亞的港口城市,以後逐步擴散,傳入溫帶地區,甚至到北方寒冷地區,現已遍布全世界,成為當今重要的城市害蟲。
  • 用了那麼多年的顯微鏡,卻被一家中國企業顛覆,手機可放大1000倍
    用了那麼多年的顯微鏡,卻被一家中國企業顛覆,手機可放大1000倍我早就想去體驗一把「蟻人」的生活了。一摁按鈕「嗖」地縮小,小指粗細的野草瞬間變成「參天大樹」,而自己就騎乘在飛蟲的後背,放大了無數倍的世界讓我目瞪口呆。麗藻嫩綠色的細胞質在眼前像小溪般流淌。
  • 齊白石畫小蟲子讓人嘆服,簡直就是活物,專家:放大10倍後看
    其實齊白石大師的畫看似很簡單,實則暗藏玄機,他最注重的是寫意的風格,這點可能和我們當代超寫實派畫家冷軍有所區別,人家冷軍注重的就是寫實,畫出的東西和照相機拍出來的一模一樣,甚至許多細節連照相機都拍不出來,而唯有冷軍的畫才可以體現出,這無疑是讓人震驚的
  • 電晶體放大器與電子管放大器有什麼區別?
    在國內外,電子管放大器有時甚至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電晶體放大器,顧名思義是用來放大功率,電壓或電流信號的,有共發射極放大器,共集電極放大器,共基極放大器,這是最基礎的!還有差分,推挽等。音響實際上就是一個功率(電晶體)放大器。
  • 鐵線蟲為什麼經常控制螳螂跳水自殺?看完你就清楚了
    不過鐵線蟲的兇殘程度可比它的外表更甚。韓國有部電影叫鐵線蟲入侵,講的就是人類遭遇鐵線蟲寄生引發的一系列危機故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下。當然,電影中誇大了鐵線蟲的寄生能力,現實生活中人類感染鐵線蟲概率極低,感染後症狀是腹部疼痛、尿痛、尿急等症狀,可以通過服藥或者手術方式排出鐵線蟲,並不會像電影中的那樣得了鐵線蟲病會驅使人跳水自殺。
  • 哆啦A夢的放大縮小燈實際上是個坑?
    因為那些道具一旦效果顯現,無論基於哪種原理或許都會給人帶來相當大的危險!不過,說到這些危險,大家都有想到過為什麼嗎?比如放大縮小燈。那麼,人體放大或者縮小几十倍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首先,如果把人放大到和巨人一樣,身高增長十倍的話,那麼人體首先會因為受不了自己的自重而垮掉,因為身高增加十倍的時候,其實體重是增加了一千倍,1米8體重80公斤的人在18米高的時候重量要達到80噸,在這種情況下,人是完全無法維持現在的形體的,會在瞬間被自重壓垮。
  • 《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把昆蟲放大數千倍後你看到的世界
    《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把昆蟲放大數千倍後你看到的世界 澎湃訊 2019-09-10 09:57 來源:澎湃新聞
  • 把原子放大到公交車那麼大,拿工具刮原子壁,能刮出什麼?
    原子半徑一般在0.1nm以內,也就是10^-10m , 其中原子核的半徑大約是10^-15m,電子更小,它的尺寸大約是10^-22m。如果你將原子一直放大,放到標準足球場那麼大,就會發現原子核就是足球場中心的一粒綠豆那麼大,然後就什麼都看不見了。你肯定會說了,不對呀!不是還有電子嗎?初中課本就介紹了,電子是圍繞著原子核運轉的。
  • 兩大肉食性昆蟲,大刀螳螂對決金環胡蜂,被胡蜂落地刺殺!
    在大自然中,昆蟲在動物界中是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但昆蟲體型一般比較小,如蝴蝶、蜜蜂等都是昆蟲。而在昆蟲中,螳螂和胡蜂是昆蟲界兩大獵食者,經常捕食其它昆蟲,它們對決又會如何?有攝影師曾拍到到:兩大肉食性昆蟲的對決,大刀螳螂對決金環胡蜂。螳螂是善於偽裝的生物,這隻體色為灰色的大刀螳螂並沒有選擇在綠樹上,綠色和和體色不符合,而是在灰色地面爬行,一般獵食者難於發現其蹤跡,有利於大刀螳螂的偽裝。
  • 奇聞:綠巨螳螂vs巨人蜈蚣 巨型昆蟲的對決 到底誰贏誰厲害
    綠巨螳螂人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昆蟲,頂多不會超過15釐米,但是你能想像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也能長到40釐米以上嗎?而它和非洲綠巨螳螂一較高下,到底誰厲害呢?產於非洲的綠巨螳螂性情十分兇猛,原產地的平均體長就有9釐米,最大可以達到10釐米以上,由於體型巨大,具有寬大的腹部,據說實力強悍到可以捕食相對體型的鳥類,老鼠和蛇等大型動物,也吃蠍子蜈蚣等昆蟲。
  • 如果地球上所有動物體型變得同樣大,哪一種的單挑能力最強?
    我們熟知都動物小到螞蟻,大到鯨魚,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動物界中,往往體型的大小決定能力的強弱,肉搏戰中,體型就是力量的代表,體型越大力量往往越大。海中的藍鯨,身長超過了20米,它們就是海洋的霸主;陸地上的大象體重也超過了2噸,一群獅子都不敢輕易招惹它。
  • 神奇美麗的昆蟲螳螂
    螳螂是大家都很熟悉最為常見的昆蟲,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在世界上還有很多長相奇特的螳螂種類。這些優美的螳螂看起來異常冷豔,甚至令人毛骨悚然。此外,它更是一種危險的捕食者,吃其他昆蟲和節肢動物。螳螂是優秀的偽裝大師,它們還具有出色的視力和前肢的不尋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