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部分大學是不是越來越難申請了?據消息顯示,2019年在英國讀本科的中國學生比去年增長30%,可以說留學英國的中國學生的競爭壓力是陡增的情況。
不光如此,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藝術與設計專業排行前三名之中,英國佔據前兩位,皇藝穩居第一,倫藝排名第二。
但是也不必失去信心,優秀的作品集永遠都是名校的敲門磚。
今天,我們就採訪到了成功拿到了UAL下面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offer的ACG吳學員!我們可以從他在ACG學習作品集創作的過程中尋找一下創作和院校申請的經驗。
吳同學
From長沙校區
錄取院校: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
錄取專業:industrial design MA
打動聖馬丁面試官的作品集該如何創作?
在創作過程中,遇到過有哪些有挑戰性的問題,是如何克服的?
在我看來,靈感大概算是項目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特別是在方案構想階段。很難說我告訴自己今天要確定想法,我就一定能在晚上十二點前找到靈感。通常,我的做法就是儘可能多地去發現,就像是給自己裝上了天線似的,不斷地在自己的腦子裡搜尋靈感,想到什麼就馬上記到手機的備忘錄裡。
前期想得充分了,那麼之後和老師的討論也就更有針對性和更高效,並且討論之中會激發出更多的靈感,就像發生連鎖反應一樣。
圖源網絡
作品集中比較滿意的項目是?
第二和第四個項目。我覺得這兩個項目比較能體現我的設計偏好和特點。其中,一個涉及社會焦慮和孤獨感,另一個涉及消費主義和幸福感。這兩個項目都聚焦於社會性議題,而設計的切入點則是社會個體。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樣的項目——設計主題有廣闊和深入的討論空間,而產品本身又能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和自我思考。這些項目總是促使我進一步地去思考其中包含的問題,項目最後的結果即是現階段的結論,而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可以對這些問題有進一步的探索。
吳同學在創作期間
最喜歡的藝術大師有哪些?他們的作品對你的創作產生了哪些影響?
菲利普·斯塔克、黑川雅之、喬納森·艾維……就設計風格而言,我更喜歡菲利普·斯塔克。有別於現在泛濫成災的極簡設計,菲利普·斯塔克的作品往往簡潔而極具辨識度,怪誕而又幽默。想像一下,當Juicy Salif(外星人榨汁機)出現在廚房時,生活中的單調和沉悶絕對會被一掃而空,而它則會成為日常與非日常的交界點。他成功地將思想和情感外化成作品,使之兼具功能性與象徵性,而這點我在第二和第四個項目中都有所嘗試,並且得到了比較不錯的效果。
Juicy Salif 外星人榨汁機
設計改變生活,作品集技能和潛能要兼備
你對該專業的理解是什麼?
就最終目的而言,我認為工業設計通過創造性的方式,改善人與生活之間的關係。那些劃時代的設計總是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例如,iPhone改變了人們使用網際網路的方式,Walkman改變了人們聽音樂的方式。設計改變生活,這真是想想就會讓人很激動的事!
你覺得一套完整的作品集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認為作品集應該充分展現專業技能以及發展潛力。專業技能包括調研、草圖和建模等一系列基本技能,一定要把自己擅長的展現出來。發展潛力則反映於作品集中所關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選題的決定十分關鍵。
對於海外留學生活,有哪些計劃呢?
我想讀研期間要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和平臺,積極地參與到實際的項目之中,在學習和合作的過程中,使自己具備更多元化和更開闊的設計思維,並培養自己對設計趨勢的敏銳嗅覺。
有沒有想對學弟學妹們說的話或者建議?
·上課前做好準備,這樣和老師討論時才會更有效率,激發出更多的靈感;
·選題很關鍵,而老師的經驗會提供很大幫助,有助於糾正思路上的偏差;
·靈感的來源要多元化,有的時候意想不到的地方,卻會蹦出絕妙的點子。
在ACG學習創作,是感性與理性的互博
是什麼原因選擇ACG來助力你的申請?
選擇ACG的主要原因是身邊有在ACG學習的同學,他們對ACG的評價和他們平時學習的狀態讓我覺得選擇在ACG學習應該是比較靠譜,所以整個過程沒有特別的糾結就很快地做出了決定。
在ACG發生過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往往是靈感突發的時候讓人印象深刻。例如,洗澡洗著洗著突然被靈感擊中,又或是走路走著走著突然來了靈感,這都會讓人很激動。然後就等不及想馬上跟老師說說我的想法,但同時又理性地意識到一時頭腦發熱的判斷可能存在偏差,於是馬上有逼迫自己去想想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之後腦漿在腦殼裡翻來覆去……可以說是理性與感性互搏。
對哪位老師的印象最為深刻?
我覺得兩位任課老師都很有特點。田老師上課節奏明快,姜老師上課腦洞大開。我個人挺喜歡兩個老師交替的上課方式,除了這樣可以吸納兩個老師的優點讓作品集的風格更多元化之外,這樣的上課方式也是相當有趣,我也覺得很有幸能遇到兩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