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Faye
2020Fall完成金融工程專業申請,斬獲CMU MSCF, MIT Mfin, Columbia MFE, Cornell ORIE FE Track,Chicago FinMath
大家晚上好。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faye。本科背景是某top985,很高興能在這次講座裡給大家分享一些對金融工程申請的經驗和看法~希望能幫到學弟學妹們。
我目前是正在20Fall的金工申請季中,完成進度大概是80%。我的申請方向只有金融工程,沒有輔申DS和統計之類的項目,拿到的offer有CMU MSCF, MIT Mfin, Columbia MFE, Cornell ORIE FE Track,Chicago FinMath,目前還在等一些其他學校的結果。BA申請和金工申請有一定重合度,BA的同學們也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大家也可以從這次講座中獲益~
我們這次講座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金工的申請季做總結性陳述,第二部分是從金工申請的各個方面逐個切入來做介紹,第三部分我會分別針對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學去說一說現在應該做的是什麼。
考慮到這是個講座,常規的東西我相信大家經常聽到,我會總結性帶過,具體的會挑重點在各個方面給大家說一些可以少走彎路的經驗。
01 總結性陳述
一個MFE申請者的競爭力主要由幾個方面組成:本專業GPA+課程+GT+實習(科研)+交換+推薦信。僅從我的角度給這幾點排序是本專業GPA=實習(科研)>課程>交換>GT。推薦信在這裡沒有參與排列是因為,推薦信要麼非常有用要麼沒什麼用,這個後面會提到。
MFE申請說的不好聽一點是一個暴力堆砌材料的過程,這意味著越早開始準備你就越是走在了別人前面。尤其是我對比近幾年各大項目官網上錄取學生的簡歷,大家背景越來越優秀。由於人也越來越多,金工申請已經越來越激烈。所以如果是主申金工的同學,一定要努力追求我上面提到的所有方面的均衡。
據我所知今年申請結果很好的同學,一般在上述2-3個方面特別優秀,且其他方面沒有明顯的短板。當然大家也不用太緊張,一般來說如果你的各方面很均衡,或者有1個方面比較突出,也是會有不錯項目的offer的。
02申請環節分述
(1)本專業的GPA。
GPA非常重要,尤其是群裡如果有大一大二的同學,要把你們的績點放在第一位去考慮。這裡有一個例子,各大項目一般來說會在每個學校甚至每個系控制錄取的人數,這個人數一部分取決於上一屆錄取學生的表現。
今年就出現了同一個系兩個背景很相似的人因為GPA差了一點的原因錄取結果差別很大。而且同一個系的同學可能是比較容易卡你的那一個。
我覺得至少百分制要85+,90+是一個不錯的線,讓你的GPA到達一個比較穩的地步。我的GPA正好是這個線。這裡提一句。如果大家本專業GPA本來就不是太好的話,就不要花心思去搞二專之類的,很有可能適得其反。GPA基本就是這個情況。主要靠大家自己。
(2)實習
可能也是拉開很多人背景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實習是金工申請中的重中之重。一般來說比較理想的背景是大二暑假,大三暑假,大四上這三個時間段內分別完成三段實習。當然根據不同學校課業壓力不同大家可以做適當調整。我個人是認為追求時間要放在追求數量的前面。可能你有5段實習每段1個月,不如兩段實習每段3個月來的有效果。
實習的內容我建議是最好和量化相關,也就是QuantitativeResearch Intern/Quantitative Trading Intern。很多同學說國內的量化實習很難找。這裡就給大家提一下,一般來說最有競爭力的是一些外資的買方和bank,但是都是非常難進的。
bank比如Goldman Sachs, Morgan Stanley, BAML, UBS這幾個公司每個暑期都會在Shanghai或者HK有Quantitative Summer Intern的崗,一般是每年9月份開始招明年的summer。
而且從能力培養的角度來看,建議的話是大三剛開學準備找大三暑假的實習~但是要在不影響課程的前提下哦。然後除了這些外資銀行。大家也要有善於搜集信息的能力。國內有一些很有名的外資買方,比如worldquant, akuna capital, optiver, jump trading等這種更難進的買方如果能得到實習的機會能讓你的背景看上去比很多申請者都優秀。
如果是target這些buyside的話,大家可能就要有很紮實的數理基礎,像面試時,比如green book, heard on the street都要勤刷,leetcode也要多刷一刷。比如optiver 2019 summer trading program是只招了6個人的,貌似都是很優秀很厲害的同學。
除了這些外資的就是一些國內的私募和券商,這個大家只要在知乎查一下或者看一下排名榜都投一投就行。國內私募和券商的話可能也是大家比較共通的背景,這個時候你和別人的區別可能就是做的內容夠不夠好~非外資的相對來說並沒有那麼難進,所以大家儘可能找能學到東西的一些fund。在選擇公司之前要問清楚老闆會讓你做什麼內容。
一般來說實習是一個big name和實習內容的trade-off。
big name的公司就是指公司的牌子有多大,一般來說如果公司特別有名是比較難學到東西的,你在裡面可能是一個螺絲釘。而那些剛起步的公司,可能有很多事情去你做,比如讓你負責協助一整個project自己調model。我認為不能一味追求big name,因為本科期間的實習對之後找工作的第一份崗位幫助很大。最好是三段實習既有big name又有能學到東西的經歷,如果很幸運的有兩者兼顧的崗位大家就可以去爭取。
實習這裡如果展開講的話可以單獨開一個講座了。我就不多說。但是如果大家有做Quant的心,就要主動去獲取相關的機會和資源。我有兩段實習的獲得都是比較偶然的,但是回想起來自己也是當時沒有放棄一些機會才得到的,我個人看我的實習是申請結果的一個很重要的deciding factor.
科研相比實習對MFE申請幫助沒有那麼大,幫助不是很大的原因是大部分同學都做不出太大的成果,但是如果你的科研經歷非常硬核,比如深度學習預測股票收益並且還發了頂刊,那肯定是比一般實習作用要大得多。
03課程介紹
這裡如果是金融背景的同學建議儘可能修足夠的數學課,並且要在C++和Python兩門語言裡任選其一修課或者熟練。如果是數學或者統計背景的同學可以適當修幾門金融課,沒有時間就不用刻意追求,但是同樣的要掌握一門及以上的計算機語言。
數學課裡重要的有微積分*2,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隨機過程,ODE/PDE,數值分析,運籌學,總之多上當然是最好,但是複變函數這種可能就沒有太大必要。
計算機課裡建議有空就最好都上一下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尤其Berkeley這種項目的先修課程中就有機器學習。
金融的話上一些重要的課程比如金融經濟學,公司金融學,金融計量學就夠了,像國貿或者營銷這種是不太有幫助的。課程的話數學系的同學不用刻意去補很多金融的課,但是金融的同學可能有意識地要去補一下數學。比如Baruch這種項目經常因為數學先修課達不到要求就無面,rej一些績點很高的人。
04交換經歷
交換我認為是比較重要的。不只是因為交換可以彌補本科的GPA,證明你有在美國學習和生活的能力,你也可以通過交換得到國外老師的推薦信。
這裡講到推薦信這個部分就提一下,如果是國內推薦信的話我覺得作用不是特別大,但是國外大牛的一封強推很可能就能起到扭轉局勢的作用。就算不是大牛,如果是一封positive推也能拉開你和其他申請者的差距。在交換期間要到推薦信的方法有:多去office hour纏著老師問問題(沒問題也可以找問題),或者找老師做一段research。
不管是國內要推薦信還是國外。推薦信都要說清楚自己的contribution。比如國外的推薦信可以給科研老師寫一個summary,指出自己做了什麼,這樣方便老師總結你的成就。如果實習推薦信的話,能夠拿到return offer,也要在推薦信裡指出來。
如果對於有合作項目的學校,大家可以利用學校的資源。如果沒有可以自己去搜一些學校的學期交換,比如哥大和賓大應該是有的,麻省從去年開始已經取消了。其實經歷和選課都是差不多的。除了PKU的光華和Warton有特定合作選課會比較有優勢,其他學校應該選課都比較自由。
我不太推薦上暑校,尤其是對申請金工的同學,如果你實習經歷已經很豐富了多一個暑校也無妨。但是如果實習本來就不多建議還是把暑假時間留給實習~
05標化考試
英語也沒啥好說的,就是越早考越好。拖到越後面只會讓你在找實習和申請季裡被壓的喘不過氣來。最好的GT是考到110+、330+就可以不用盲目去刷。如果沒有足夠的精力105+、325+也是夠的,因為MFE申請中英語是一個過線即可的項(當然確實是越高越好),這也是建議大家早考的原因。
考慮到GRE和TOEFL難度不同,建議先G後T,間隔不超過三周,G的閱讀攻下來了T的閱讀就很簡單了。GT如果是英語基礎不太好的同學建議早考哦(多考幾次真的還挺有幫助。
06給學弟學妹的建議
(1)大三
對於大三的同學還有幾個月就要進入申請季了,如果英語還沒考出來的建議要抓緊時間準備,最晚也要在10月之前完成。這裡確實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可能是比較人心惶惶,但是也不用太過焦慮了,有焦慮的時間不如用來好好準備爭取到時候一次過。而且確實也有同學12月 1月這時候還在刷託的,所以如果實在考不出來也不要影響心情,因為大家都是在一個疫情底下的螞蚱。接著上面的話說,大三的同學可以在即將到來的這個暑假找到一份實習/科研。8月份確定選校並且開始準備文書,9月份定初稿,10-11月反覆修改五次以上,12月1日就是康村第一個DDL了。當我提到的上述方面你都準備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文書就變得比較重要。文書我建議最好是自己寫然後找對MFE了解的人幫忙改語言和提供思路上的建議,因為只有你最了解你自己,也最上心。
我的申請季因為前期準備還算充足,沒有非常的匆忙。文書找了Prowrite的Anthony來幫忙修改,我個人覺得改的比市面上很多機構都要好很多,因為Anthony也是在MFE申請這塊相對有經驗的。
提一下有經驗真的相當相當重要,我身邊因為找了比較糟糕的文書老師改出來結果不好的人不在少數。當然大家自己也要對文書上心,認真想想自己怎麼把自己的故事串在一起。比如有些同學發現自己的實習不夠是全部都量化,可以從diversity角度切入,說自己嘗試了很多不同的領域。比如曾經在某網際網路start-up有coding的技能之後轉而在金融領域做專,開始做了一份量化實習。文書很忌諱堆砌材料,最重要的是自洽。
有些機構可能會用相同的模版。大家這點還是要留意,比如MIT就真的很雷這個。對於會規劃的同學我倒是覺得文書的修改才是申請季的重要之處,所以大家要上心,文書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申請季的心態上,申請季的時候放低內心的期待,無論背景多好總有人比你更好,而且申請是玄學,可能你背景很好但就是不fit。可以提一下我自己在申請季的前期連收兩封拒信,可能專排都是不如CMU MSCF這樣的,但是結果目前看來也是挺好的,所以大家保持良好心態。拒信是常事。
(2)大二
對於大二的同學,檢查自己的課程看看數學課是不是足夠,如果不夠,計劃開始選修;GPA是不是過了線,如果沒有過90+建議在後面一年努力提升。大二暑假開始找自己的第一份實習,第一份實習盡力找但是也不一定要那麼量化,但是我還是建議量化,找一些剛開始做的小私募,老闆如果看你有誠意願意學,會給你很多事情做,讓你在經過大二一段時間就有很大的進步,為大三的實習做鋪墊。
這裡提一下大家不要隨便去花錢買實習機會,可能有些機構會把實習機會拿出來賣,比如和JP Morgan導師遠程科研一個月拿推薦信。這個顯然是沒有走HR正規流程的,像我接的MIT的offer就是有背景調查的,查到公司系統裡沒有錄過你的話可能就會撤銷offer。(尤其CMU背調是出了名的嚴)同時大二的同學可以開始規劃著在大三某一個課比較少的學期參加交換,比如大三秋季的交換可能在大二春季,也就是現在就要開始申請了。交換學校的重要性低於你選到課程的重要性。交換最好是缺什麼補什麼,我交換期間主要選了CS和研究生金工的課,所以正好補自己CS背景。
(3)大一
對於大一的同學,你們可能性非常大,既然你們有心參加講座說明你們已經是有意識規劃自己未來的人,而且走在很多人前面。只要按照上面的步驟一步一步合理規劃,就會有很好的結果了。
當然提一嘴,大一的話還是要認真想清楚自己是不是喜歡這一行,多找做這一行的學長學姐去聊,我大一就是聽了無數的講座過來的,Quant的路雖然賺的多但是也沒有那麼容易走,如果不是喜歡的話可能做的比較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