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衛星:「艾奧」——木衛一
木星最大的四顆衛星,包括木衛一在內,即這張NASA的「卡西尼」號星際探測器拍攝的照片中,木星前方的金色小點綴,自它們在伽利略早期某次使用望遠鏡的天文觀測中被發現,就深深吸引著地球上的人們。
高緯地區
從這張卡西尼星際探測器攝於2000年12月13日的驚人真彩色照片來看,從低緯、中緯地區到高緯地區,木星為人熟知的條紋狀外表漸漸轉變成一種斑駁混雜的樣貌。
極地地帶所見的複雜結構是由不同化學成分組成的雲,它們處在不同的高度,厚度也各不相同。這些雲是由風組織形成的,在極地地區的那些斑駁混雜的外表實際上意味著更多的渦流運動和高緯的弱風。
木星外表高低緯不同的原因暫時還不明了。一個可能的因素是地轉偏向力的水平分力,它在高緯地區達到最大,又在赤道處消失,它由行星的自轉產生,並造成了地球上彎曲的洋流軌跡和風軌跡。而在木星上,地轉偏向力傾向於在高緯地區造成小而強烈的漩渦。
另一可能因素是,木星總體會發散出大量熱量,幾乎等同於它從太陽那裡得到的量,這種內部熱流很可能在兩極會極大增強。這一條件會加強兩極的熱對流,製造更多的漩渦結構。對卡西尼探測器的進一步分析,包括對一段時間內序列的分析,會幫助我們了解從赤道到極地雲層的組織和進化。
在拍照的當時,卡西尼探測器還靠近了木星,來讓拍攝傳回的照片包含更多在地球上NASA的環地哈勃望遠鏡的行星照相機拍不到的細節。在這樣近的地方,解析度是每像素114公裡(約71英裡)。探測器當時幾乎運行到了木星和太陽之間的連線上,因此照片上太陽在木星上的光照幾乎是滿相。
卡西尼探測器是NASA、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的合作項目。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其中一個部門——噴射推進實驗室,為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宇航局太空科學辦公室掌管卡西尼項目。
資料來源:美國宇航局/噴射推進實驗室/亞利桑那大學
木衛一和大紅斑
這張卡西尼探測器於2000年12月1年拍攝的圖像展現了木星大紅斑的細節,以及一些之前在卡西尼距離較遠處拍攝的照片中不可見的特徵。
這張圖片是彩色合成的,對比度增強,在距離28600萬公裡(約106英裡)處拍攝。解析度為每像素170公裡(約106英裡)。離木星最近的大衛星,木衛一,在圖左部可見。
大紅斑的邊緣比中心處有更多氨霧雲。中心的纖細的結構呈現出一種向邊緣螺旋延展的傾向。此前,NASA的伽利略號太空飛行器觀測到,當大紅斑的內部邊緣順時針弱旋轉時,它的外側邊緣是快速逆時針旋轉的。而現在這個結果將會被卡西尼接近木星且內部的雲的特徵變得更為明顯時揭曉。卡西尼將會在2000年12月30日,距離木星大概1000萬公裡(約600萬英裡)時,達到離木星的最近點。
大紅斑近幾年有了顯著的變化:在NASA的旅行者號和伽利略號太空飛行器所拍攝的圖片中,大紅斑周圍的區域顯得更暗,表明雲層相對更薄。現在一些明亮的白色氨雲已經填入了這些區域。這是在最近二十年來木星雲層整體變亮的特徵之一。
木星有四個大衛星和大量小月亮。在這張圖片中,木衛一清晰可見。木衛一表層的白色和發紅的色彩是由於不同硫磺物質的存在,而黑色的地區則是由於矽酸鹽巖石。和其他大衛星相似,木衛一總是保持一個半球不變面對木星,被稱作副木星半球。而相反的那個半球,也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那半邊,稱作反木星半球。
木衛一有100多個活躍火山噴湧著滾燙的巖漿和滾滾的氣體與灰塵。它最大的煙柱佩萊靠近此處可見的木衛一圓面底部的左邊緣。
卡西尼探測器是NASA、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的合作項目。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其中一個部門——噴射推進實驗室,為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宇航局太空科學辦公室掌管卡西尼項目。
資料來源:美國宇航局/噴射推進實驗室/亞利桑那大學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olarsystem-nas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