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號」數據顯示,木星的一些衛星在其極光中留下了「足跡」

2020-12-01 網易新聞

2020-11-29 10:23:13 來源: 天文在線

舉報

  自從「朱諾號」探測器於2016年7月進入木星軌道以來,就一直在發回關於這顆氣態巨行星的大氣、磁場和天氣模式的重要信息。「朱諾號」探測器每53天進行一次環繞木星運行,通過這樣的運行,它向科學家傳遞了木星的一些信息,科學家們將依靠這些信息來了解木星的形成和演化。

  

  近來,「朱諾號」探測器傳回的一些最新信息涉及它的兩顆衛星如何影響木星最有趣的大氣現象之一。正如他們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透露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木衛一和木衛三是如何在行星的極光中留下「腳印」的。這些發現可以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這顆行星及其衛星。

  

  這項研究名為「朱諾號對木星的極光中由木衛一引起的光斑結構和裂尾的觀察」,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這項研究是由國際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的穆拉領導的,團隊成員來自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義大利航天局(ASI)、西南研究所(SwRI)、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JHUAPL)和其他多所大學。

  

  卡西尼號探測器獲得的紅外圖像顯示了木衛一和木衛三對木星極光造成的幹擾。來源:《科學》(2018)

  同地球上的極光一樣,木星的極光是在高層大氣中高能電子與其強大的磁場相互作用時產生的。然而,「朱諾」號探測器最近使用紫外光譜儀(UVS)和木星高能粒子探測器(JEDI)收集的數據證明,木星的磁場比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任何極光都要強大得多。

  

  除了能達到比地球上更高的10到30倍的能量水平(高達40萬電子伏)之外,每當木衛一和木衛三靠近木星時,木星北部和南部的極光風暴也會產生橢圓形的擾動。正如學者們在研究中解釋的那樣:「可以看到北部和南部的主極光橢圓形,周圍環繞著與伽利略衛星相關的小規模發射特徵。由朱諾飛船獲得的紅外觀測結果顯示在木衛一的情況下,這種發射呈現出的漩渦模式,在外觀上類似於馮·卡門渦街。」

  

  馮·卡門渦街是流體動力學中的一個概念,基本上是由擾動引起的重複的旋渦模式。在這個例子中,研究小組發現了木衛一在接近木星時出現了長達數百公裡的渦流的證據,但隨後隨著這個衛星離該行星越來越遠,渦流消失了。

  

  2016年12月11日,「朱諾」號探測器「紫外成像攝譜儀的濾光片重新拍攝了木星的北極光。當時「朱諾」號正向木星靠近,飛過木星的兩極,並向赤道俯衝。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加州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博爾特蘭德·邦伏德

  

  研究小組還在由木衛三創造的極光帶中發現了兩個光點,這兩個極光光點延伸的尾巴最終分裂成兩個。雖然研究小組不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分裂,但他們猜測可能是由於木衛三和木星磁場相互作用造成的(因為木衛三是木星唯一擁有自己磁場的衛星)。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特徵表明木星和木衛三之間的磁場相互作用比之前認為的更加複雜。他們還指出,這兩個「足跡」都不在他們預期發現的地方,這意味著木星與其衛星的磁場相互作用模型可能需要修改。

  

  研究木星的磁暴是「朱諾號」任務的主要目標之一,因為科學家要更多地了解木星的內部結構以及它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的。通過這些,天文學家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NASA最近還將任務延長到2021年,給了它三年時間來收集關於這些謎團的數據。

  作者: universetoday

  FY: Lindsey07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木星衛星旋轉著錯綜複雜的極光
    新研究顯示了木星的旋轉極光,揭示了木星衛星木衛一和木衛三留下的複雜足跡。當木星的衛星圍繞著這顆氣態巨行星運行時,它們與它強大的磁場相互作用,影響著形成於行星兩極的電子極光。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四顆伽利略衛星經過時留下的亮點和軌跡——最遠的衛星木衛四足跡今年終於被確定下來。
  • 朱諾號再立功,木星這顆衛星有罕見結構的冰,暗示著一個理論
    到今年7月5日,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已經繞木星探測整整4年了。在4年的時間裡,朱諾號探測器向人類傳回了大量精美的圖片和重要的信息,讓我們對這顆巨大的氣體行星及其衛星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些木星風暴在震撼我們心靈的同時,也向我們訴說著大量木星的秘密。
  • 「朱諾號」捕捉到木星衛星「火山噴發」畫面(組圖)
    2019年1月6日訊,一組太空科學家在木星衛星木衛一第17次飛越木星時捕捉到了火山羽狀物的新圖像。12月21日冬至期間,朱諾號的四個相機捕捉到了木星衛星伊俄(Io)圖像。伊俄是太陽系中火山最多的天體。朱諾卡姆,恆星參考單位(SRU),木星紅外極光繪圖儀(JIRAM)和紫外成像光譜儀(uv成像光譜儀)觀察木衛一超過一個小時,提供了月球極地區域的一瞥以及活躍噴發證據。「朱諾號」任務的首席研究員、西南研究院空間科學與工程部副主任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說:我們知道,通過多光譜觀測木衛一極地區域,我們正在開闢新局面,但沒人料到我們會如此幸運,能看到活躍的火山煙羽從衛星表面噴發出來。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再次發生故障:進入保護性「安全模式」
    目前,「朱諾號」位於木星附近。NASA官員表示,「朱諾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19日凌晨1:47進入了保護性的「安全模式」,導致無法收集任何數據。「朱諾號」於10月19日第二次接近木星。「朱諾號」項目經理裡克·尼巴肯(Rick Nybakken)在公告中表示:「在進入安全模式時,太空飛船距離接近木星的最近點還有超過13個小時。
  • 真奇怪,木星的南北極光是彼此獨立的
    這一點在木星強大的極光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它在某些方面與地球上的極光相似。近年來,天文學家試圖研究木星大氣和磁氣圈的模式,以解釋木星上的極光活動是如何運作的。x射線觀測相結合,以發現有關木星南北極光的一些有趣現象。
  • 4年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發現了什麼?4K
    ,並能測量其大氣成分並觀察行星超美的極光.它能夠承受木星周圍苛刻的環境,例如微弱的陽光、極端的溫度和致命的輻射.在2016年1月朱諾號(Juno)拍攝了,木星及伽利略衛星的延時視頻,它是人類歷史上跑得最快的物體,速度達到每小時28萬公裡.朱諾號減速並進行了精細的調整,最終進入精心設計的橢圓軌道,使太空飛行器能夠仔細觀測木星.同時儘量減少與有害輻射的接觸,還要確保它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完全暴露在陽光下.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明亮的行星,這與其衛星一和三有極大關係
    木星作為太陽系中最大一個行星,也擁有最大的磁場,這是讓眾人驚嘆的一個星球。木星擁有太陽系中最美麗的極光,有一個最大的原因便是擁有超過地球二十來倍的磁場。它覆蓋的極光區域比地球還要大,因此極光現象面積大,現象是最美麗的,當然也是美過地球上的。
  • 5個關於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木星任務的壯舉
    朱諾號攜帶的科學儀器能適應木星惡略的環境。它的這次拜訪,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木星的起源演變和結構。5個關於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木星任務的壯舉。當朱諾號進入木星軌道時,發動機工作了35分鐘,將其減速至每小時130000英裡。這才讓木星引力捕獲,稍有不慎就跑過了。朱諾號不僅是歷史上最快的人造物體,還是有史以來最快進入地球軌道的太空飛行器。
  • 探測器登陸:讓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的神秘面紗
    地球是從地核產生磁場,但是由於木星表面磁場的區域性,即某些區域要比其他區域磁場強所以這顆氣態巨星的磁場可能會產生於它的金屬氫層。朱諾號的第一次數據顯示木星磁場的產生比我們想像更接近於表面,它可能產生於金屬氫層。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未來幾個月內,朱諾號的任務及科學團隊將對探測器上的子系統進行最終的檢測,對科學設備進行最終調試,並開始採集一些科學數據。木星探測史朱諾號並不是第一個抵達木星的探測器。在此之前,已經有好幾個太空飛行器從木星附近路過,最早的一個是1973年飛掠木星的先驅者10號。甚至,朱諾號也並非第一個環繞木星的太空飛行器。
  • 發現全新的木星——朱諾號公布首批成果!
    這是由朱諾號上的JunoCam在3次不同飛越過程中拍攝的照片合成的,圖片經過了色彩增強和球極平面投影處理。這些發現來自於8月27日首次採集科學數據的那次飛越,當時朱諾號從木星打著旋兒的雲頂層上空大約4200千米處飛過。兩篇描述這些發現的論文即將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科學》雜誌上,還有另外44篇論文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我們知道,木星會給我們準備一些意想不到發現。」
  • 「朱諾號」的新圖像揭示了木衛三(加尼米德)的北極
    這是迄今為止由太空飛行器拍攝的木衛三(加尼米德)北極的第一張圖片,木衛三(加尼米德)——木星最大的衛星。美國宇航局的正在繞木星飛行的「朱諾號」探測器獲取了這些信息。2019年12月26日,「朱諾號」拍攝的紅外照片顯示了木衛三(加尼米德)的北極。
  • 朱諾號探測器在木衛三北極地區發現玻璃狀冰層
    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公布了其朱諾號深空探測器拍攝的木星最大衛星-木衛三(蓋尼米得,Ganymede)北極的首批圖像。
  • 「朱諾號」看見木星閃電現象
    NASA亮點追蹤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朱諾號」探測器對木星的最新研究結果。在這個太陽系最大行星的大氣上層,出現閃電現象,如「精靈」在跳舞。此前,科學家曾預測這些明亮的、超快的閃光也應該存在於木星巨大的旋轉大氣層中,但其存在仍然僅限於理論中。在2019年夏天,研究人員利用「朱諾號」上紫外線光譜儀(UVS)的數據,意外發現一條明亮、狹窄的紫外線輻射條紋在瞬間消失。該論文的主要作者賈爾斯說:「紫外線光譜儀是用來觀測木星南北極美麗極光的。
  • 美國「朱諾號」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 用於探索太陽系形成
    圖為NASA提供的「朱諾號」探測器示意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時事通信社7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約5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當地時間4日進入了環繞木星軌道。「朱諾號」將在此後的1年零8個月期間環繞木星37周,實施各項觀測,為探索木星及太陽系的形成採集數據。
  • 朱諾號在8億公裡外有新發現,紅外圖像顯示,木衛三在下等離子雨
    在過去四年時間裡,美國價值數億美元的朱諾號飛船一直圍繞8億公裡外木星飛行,不僅對木星進行了多次低空飛掠,還對數十顆木星衛星進行了觀測,而現在朱諾號飛船對準木衛三(Ganymede)成像,有新發現,紅外圖像顯示,木衛三北極地區正下著大量等離子雨。
  • 朱諾號在8億公裡外有新發現,紅外圖像顯示,木衛三在下等離子雨
    在過去四年時間裡,美國價值數億美元的朱諾號飛船一直圍繞8億公裡外木星飛行,不僅對木星進行了多次低空飛掠,還對數十顆木星衛星進行了觀測,而現在朱諾號飛船對準木衛三(Ganymede)成像,有新發現,紅外圖像顯示,木衛三北極地區正下著大量等離子雨。
  • NASA更新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圖像,這顆行星越來越讓人著迷!
    朱諾號探測器是NASA在2011年8月發射升空的木星探測器,對於地球而言木星強大的磁場有很重要的保護作用,然而人類對於這顆距離地球有27億公裡的行星了解並不多,朱諾號探測器飛行了五年時間才到達木星上空,讓人們首次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木星世界,目前已經在木星周圍發現了72顆衛星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究竟強在哪裡?
    其詭譎難測之程度甚至超過最近的另一項壯舉——新視野號(New Horizons)的冥王星探測任務。 為什麼呢? 首先:為何要探測木星? 雖然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但科學家們對它仍然知之甚少。 科學家想要解答的基本問題包括: ·木星有沒有固態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