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且也是預示疾病的窗戶!
身體發生問題的時候,一般都不會直接發病,而是通過身體的其他表現來發出警告,但是往往大家都不會在意,拖到最後一刻,小問題卻變成了無藥可救……
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預防疾病,比如眼睛若出現1種顏色,或許是肝晚期正到來。
眼睛出現1種顏色,小心是肝在「求救」
正常人的眼睛是黑白分明,而有些人的眼睛卻晦暗發黃,這種情況是慢性肝病的人中常見的表現之一。
眼睛發黃是黃疸症狀,黃疸症狀表現為皮膚黃、尿黃和眼睛黃,這往往是病情惡化的徵兆。主要是因為肝臟受損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偏高,所以就會出現黃疸症狀。
眼珠黃也有可能是大量食用一些帶有自然色素的水果或蔬菜如胡蘿蔔、南瓜、柑橘等引起的,不過一般會自動恢復。
如果一段時間出現眼睛皮膚發黃的情況,建議去查查肝。
除了眼睛,早起的3大表現也是肝在預警
1、晨起小便氣味重
當肝臟出現異常的時候,上廁所會有一種非常難以忍受的氣味,類似爛蘋果或者臭雞蛋的混合氣體,同時還帶有魚腥味,這幾種複雜的味道組合就形成了肝臭味。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肝臟是排毒解毒的器官,一旦肝臟異常毒素子在身體中堆積,就會表現為尿液,汗液異味很重。
2、晨起眼睛乾澀發紅,眼屎多
早上起來後,眼睛得到一個晚上的休息,應該是沒有什麼異樣感覺的。
但如果早上起來眼睛乾澀發紅,並且眼屎比較多的話,那麼有可能是你的肝臟出現問題了,通常是肝火過旺,需要注意調理和保護肝臟健康了。
畢竟「肝開竅於目」,肝臟出現問題會反應到眼睛上面來,如果置之不理,可能會使得肝臟病情繼續發展。
3、晨起口乾、口臭、口苦
早上起床,會感覺口乾、口苦、口臭,那麼,是因為肝氣不通暢、瘀滯引起的。
惡臭的毒素在體內積累往往會讓呼吸中都帶有黴味和臭味,這個時候說明肝臟「藏毒」較深,需要排毒了!
肝毒最怕「1種水」,經常喝點,肝毒一點點排出
喝水是一種很好的養生保健方式,不僅可以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還有利於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在中醫看來,應該如何養肝護肝呢?其實,老祖宗早給出了養肝護肝的配方。
下面先從配方的幾種食材說起:
1、金銀花
金銀花能清熱解毒以及降肝火,同時也能緩解藥物以及其他物質對肝臟所帶來的傷害,金銀花特別適合於祛除肝毒。
其中含有有大量的綠原酸可利膽,能保護受到損傷的肝臟,而黃褐毛忍冬皂苷能減輕藥物對肝臟帶來的損傷作用,所以喝金銀花茶能保護肝臟。
2、胎菊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治諸風頭眩,明目祛風,搜肝氣,益血潤容"。
其中含有豐富的揮髮油、黃酮類、胺基酸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等,可以增強免疫力。胎菊中的菊甙物質提高細胞活性,抑制自由基的生產,滿足大家對肝臟的養護。
金銀花和胎菊對肝臟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毒作用,但是兩物都偏寒性,長時間飲用對腸胃會有刺激,所以就需要加入一些溫補的食材,如:
枸杞子:性溫熱,入心、肝、腎經,為滋補強壯肝臟、養心益智的佳果,具有補肝益腎、清腸排毒、補氣補血等功效。
牛蒡根:可與人參媲美,有「東洋參」的美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各種營養物質,對腸胃很好。
橘皮:《黃帝內經》中提到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橘皮有理氣緩燥的作用,可以讓肝氣保持順暢,保護肝臟健康。
桂花:古人認為桂為「百藥之長」,也是戰國時期的「貢品」,是藥食同源的佳品,用途多,功效齊全,可養陰、潤燥、去火。有舒肝氣,散寒氣,滋養肝血,安心養神,潤腸通便的功效。
金銀花、菊花、決明子、牛蒡根、桂花、橘皮,6味食材搭配在一起,既能去肝火又能滋養肝臟,涼熱互補,在不刺激其他器官的同時,養肝的效果也翻倍!
最後,還要注意「少做2件事」
少熬夜
專家建議每天晚上10點左右應該準備上床休息,不建議深夜進行太耗損腦力的工作,用力過度容易影響睡眠質量。除了晚上的休息足夠之外,白天適當結合「子午覺」是最好的方式。
少生氣
人的情緒對肝臟的影響非常大,肝臟喜疏惡鬱,生氣發怒生悶氣等不良情緒都會導致肝臟氣血瘀滯不暢。所以養肝一定要注意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經常無故生氣、發火,即使是生氣也要控制時間,不宜超過3分鐘。
日常要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的心態,讓肝氣正常的生發順調,肝臟更加的健康。
碼字不易,如果覺得有用麻煩順手點個讚支持一下,也可以分享給愛你的人,大家一起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