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土星系:怪異的62顆衛星和表面平靜內部恐怖的土星環!

2020-12-05 宇宙萬物說

土星是太陽系中最令人好奇的行星之一,它擁有多個太陽系之最:最多的衛星,目前發現的已有62顆;最大最明顯的星環,寬度達到20萬千米,可以並排放下十多個地球,且閃閃發亮。土星的衛星個個稀奇古怪,人們戲稱土星的衛星像是一群freak show(JI,形秀)。先來認識一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土星的衛星們吧。

先從正常一點的開始,土衛四,跟月球看起來很相似,表面布滿了隕石坑,不同的是它的表面不是巖石,而是被冷凍到像巖石般堅硬的水冰。這顆衛星3分之2都是水,氣溫低至零下190度。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四照片,來源:NASA

「陰陽星」土衛八,一面是純淨的水冰,另一面卻布滿了黝黑色的沉積物,像是一個被弄髒的雪球,讓人有想把它丟到洗衣機裡去洗一洗的衝動。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八照片,來源:NASA

土衛七,像一個馬蜂窩,表面布滿深且密的坑洞,形狀奇特,仿佛隨時會有一群馬蜂從裡面鑽出來,有點嚇人。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七照片,來源:NASA

土衛一,像一顆裸露的眼球,靜靜的注視著太空。眼球的「瞳孔」部分,是一個巨大的隕石坑,這次撞擊差點毀掉整顆衛星。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一照片,來源:NASA

太空「水餃」土衛十八,又名「PAN潘」。像極了一個餃子,周圍扁平的邊緣,是衛星的吸積盤在引力的長時間作用之後形成的,行星有吸積盤,星系有吸積盤,衛星同樣也有吸積盤。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十八照片,來源:NASA

「飛碟狀」的土衛十七阿特拉斯,形狀跟上面的木衛十八的太空餃子有點類似,形成這樣形狀的原因也是一樣。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十七照片,來源:NASA

非常漂亮的著名的土衛六「泰坦」星,泰坦是僅次於木衛三的太陽系第二大衛星,直徑比水星的直徑還要大一些,是月球的1.5倍。它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大氣層的衛星,並且大氣密度竟然是地球的4倍之多,土衛六的大氣主要由氮構成,其地表還具有豐富的甲烷乙烷等有機化合物,因此,長時間以來,土衛六一直被認為是太陽系中除地球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之一。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六照片,來源:NASA

土衛六濃密的大氣層,來源:NASA

土衛六上發現了數百個湖泊,有著名的「安大略衛星湖」,其大小和加拿大的安大略湖差不多,不過裡面不是水而主要是液態乙烷和甲烷。

土衛六安大略衛星湖,來源:NASA

還有許多的河道,其中一條長約400公裡形狀很像尼羅河,裡面流淌的是液態烴。

土衛六地表河道,來源:NASA

還有堆滿「鵝卵石」的廣闊平原

卡西尼號發射的「惠更斯」探測器在土衛六表面拍攝的平原,布滿石塊和冰塊。來源:NASA

因為太陽對土衛六大氣的電離作用,從土衛六地表看上去,它的天空是橙色的,令人著迷。

土衛六天空效果圖

除此之外,土衛六上還有巖漿從地底上湧的現象,證明它有豐富的地質活動,大氣中也頻繁發生閃電雷暴。除了沒有地磁場之外,木衛六上其餘自然條件和45億年前的地球非常相似,就像是一個穿越回了45億年前的地球。因此,土衛六上被認為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但因為沒有磁場防禦太陽風輻射,且表面溫度低至﹣180℃,這就限制了類地生命的形成,但科學家認為,土衛六的甲烷海洋裡,可能會存在一些奇特的生物,這些生物通過甲烷獲得能量,可以抵禦土衛六上極低的溫度而生存。

土衛六地面模擬圖

除了土衛六,土星還有另一顆大名鼎鼎的衛星,土衛二,土衛二同樣是一顆被認為很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衛星。它雖然沒有大氣層,但是在它的表面冰層下,有一個深達幾百公裡的液態海洋,這個海洋中存在形成生命所需的基本元素,且海洋中存在豐富的地質活動,為生命的形成提供必需的能量。土衛二很漂亮,像一個純白的雪精靈。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二,來源:NASA

非常奇怪的是,土衛二的北極區域布滿了數十億年來形成的隕石坑,而它的南極區域,卻異常光滑,這證明,土衛二南極區域的地表是「新鮮」形成的。在土衛二的南極區域,我們可以看到四條非常明顯的「虎皮條紋」,這四條條紋,長約130公裡,深約幾百米。

土衛二上的「虎皮條紋」

這些條紋,像極了地球上的地殼斷層線,其形成原因也跟地球上的地表裂縫一樣,是由於地底熱液湧上地表,推開地表地殼而成。

圖一:土衛二虎皮條紋

圖二:地表地殼裂縫

圖一跟圖一如出一轍。通過「卡西尼號」傳回的數據,我們驚奇的發現土衛二虎皮條紋下方的地層深處,發生著劇烈的地質運動,產生大量的熱量。

因為土衛二地表冰層下是大片的海洋,因此這些熱量,促成了太陽系中一大奇觀的形成,土衛二的超級宇宙噴泉,這是土衛二獨有的大奇觀,太陽系中獨一無二。

土衛二地表噴泉動圖,由NASA卡西尼號提供的多張照片合成。

它的形成原理與地球上的間歇性噴泉一樣,是因為地底的熱能噴發,使得液體噴湧而出。不同的是,地球上的間歇性噴泉噴出的是水,而這個噴泉噴出的是冰粒,地球上的噴泉通常只能噴幾米高,而土衛二上的噴泉,因為引力束縛小,它的高度沒有限制,可以達到幾百甚至幾千幾萬千米,可以噴到土星表面上去。而且地球上的間歇泉幾分鐘才噴發一次,而土衛二上的噴泉,卻一直持續不斷的在噴發!這說明,土衛二地心中溫度很高,具有非常多的能量。這就非常奇怪了,土衛二離太陽那麼遠,它本來應該是一顆冷冰冰的石頭,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能量,是什麼在一直給土衛二加熱?

原來土衛二圍繞土星旋轉的軌道是橢圓形,這導致土衛二受到土星的引力作用時大時小,在離土星近時受力比較大,在離土星遠時受力比較小,正是這種引力差異,使得土衛二不斷被揉捏擠壓,就像你手裡拿著一個橡皮球,假如你不斷的揉捏它,它的內部就會產生熱量。因為有這些地質活動,土衛二的海底應該也存在像原始地球海底一樣的熱液噴口,而形成地球原始生命的基石胺基酸正是在這些熱液噴口形成的,所以,土衛二的地底海洋裡,是有可能存在類地生命的。

土衛二海底熱液噴口示意圖,來源:維基百科

地球海底熱液噴口「黑煙囪」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土星目前發現的衛星共有62顆,而這62顆衛星像太空中的建築師一樣,利用各自的引力所形成的軌道共振,「修築」起了太陽系中最美麗的奇觀,土星環。

土星環在太空中極為醒目,美麗壯觀,雖然太陽系中除了土星之外也有其他行星有光環,但是跟土星環比起來就不值一提了。比如木星的光環和天王星海王星的光環。

土星光環的寬度達20萬千米,但是厚度卻只有30米左右!30米,這麼薄如蟬翼的一個環,是如何能在太空中穩固的維持它的形狀的,是不是很神奇?這都要歸功於土星的大大小小的衛星群,其他行星沒有土星這樣的光環,也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土星的這樣的衛星群。土星的衛星就像是「牧羊犬」,他們利用自身的引力,把土星環中的物質,固定在他們應該在的範圍內,一旦有「羊」跑出來,就把它們趕回去。

土星環按區域,分為ABCDEFG共7環,最大最明亮的是B環,其次是A環;D環和C環在最內側,EFG環在外側。

我們可以看到A環和B環之間,有一條明顯的「裂縫」,被稱為「卡西尼縫」,這條縫的形成是因為距離它很遠的土衛一的軌道共振導致的。而在A環之上,還有一條明顯的縫,比卡西尼縫細一些,這條縫叫恩克縫,他是被體積極小的土衛18(就是前面提到的太空餃子)推出來的,土衛18就在恩克縫中運行。

卡西尼縫和恩克縫,紅箭頭指向卡西尼縫,黃箭頭指向恩克縫

除了這些明顯的縫隙外,我們發現土星環上還有許多深淺不一密密麻麻像唱片一樣的分界線,這些現象,全部都是由於土星的龐大衛星群的軌道共振而引起的。衛星在經過土星環時,會把土星環推出細小的漣漪。

卡西尼號拍攝的衛星經過土星環時激起的漣漪,來源:NASA

這些衛星引力造成的漣漪,形成了螺旋狀,由卡西尼號拍攝,來源:NASA

表面上看,土星環安靜精緻又美麗,但其實,它的內部是十分混亂的。土星環的質量約1.54億億噸,由數十億個獨立的碎片組成,成分主要是冰,他們繞土星以8萬公裡/小時的速度運動,而因為內外運動速度的差異,這些碎片之間無時無刻不發生著碰撞。所以不要被土星環表面的安靜所蒙蔽了,它的內部可以用狂躁恐怖來形容。

土星環內部模擬圖

土星環內部和地球上冰島的浮冰原很像,只不過一個是漂浮在太空中的冰群,一個是漂浮在水上。

冰島的漂浮冰原,來源:維基百科

土星環中的冰群不斷相互碰撞,分裂,這使得不斷有新鮮的冰產生,所以土星環可以一直維持著閃閃發亮的狀態,而不像太空中其他物體,時間久了就會被灰濛濛的星際塵埃所遮蔽。而這些碰撞分裂的碎片,一旦脫離原先的範圍,就會在不久後衛星「牧羊犬」經過時,被老老實實的趕回羊圈裡去。

不斷碰撞產生的新鮮的冰,使得土星環可以長久保持光鮮明亮。

土星環的物質99%是冰,有1%的星際塵埃滲透其中,因此我們只要知道了土星環的準確質量,就可以推算出那1%的物質質量,就能知道這些物質用了多久的時間滲透到這些冰裡面去,繼而就可以推算出土星環形成的時間。在2017年卡西尼號燃料用盡之前,它圍繞土星,做了20圈從觀光點到土星環內的循環運動,通過這種運動軌跡所產生的電磁波的紅移和藍移效應(都卜勒效應),我們測得土星環的質量應是1.54億億噸。從而,有科學家推測,土星環的形成時間應該在距今1000萬到1億年之間。恐龍誕生於2.5億年前,滅絕於6500萬年前,假如對於土星環年齡的推測正確,那麼它甚至比某些恐龍化石還要年輕。

卡西尼號2017年「犧牲」前,繞土星運行軌道示意圖。

我們對土星的好奇,不僅僅因為它有太陽系最多的衛星和獨一無二的星環,更重要的是,它現在的狀態,像極了太陽系誕生之初的樣子,土星就像那時的太陽,土星環就像星際氣體塵埃雲,衛星就像行星。土星系就是一個初始太陽系的絕佳模型。因此研究土星環和土星衛星的運動規律和模式,對於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上圖是計算機生成的太陽系早期背景模擬圖,是不是像極了土星和土星環?通過對土星系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太陽系是如何從最初的一片混沌中建立起如今的秩序。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支持,歡迎大家多多留言評論,還沒有關注小編的,記得點關注噢,小編專註解說人文天文科學小知識,每日更新。

本文由小編【宇宙萬物說】原創,轉載註明出處,謝謝!拒絕剽竊,發現必究!

相關焦點

  • 天文冷知識:土星衛星的十大未解之謎
    2005年5月22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卡尼西號宇宙飛船拍攝的圖片展示了,土星冰冷的衛星土衛四狄俄涅(Dione)漂浮在巨大行星之前。圖片來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太空科學研究所。土星的神秘遠不止它那雄偉的光環。這顆行星擁有62顆奇異的衛星。
  • 木星甘拜下風:土星周圍發現20顆新衛星,破木星的衛星數記錄
    土星已經取代木星成為太陽系的衛星之王。 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20顆以前不為人知的土星衛星,這使得土星的衛星總數達到了82顆,比木星多了3顆。還有更令人興奮的消息:你可以幫這些新發現的物體命名。
  • 土星3顆衛星異常明亮,「卡西尼號」揭開謎底,土衛二是個噴雪機
    筆者:三體-小遙 地球是太陽系內已知的為數不多的只有一顆天然衛星的星球,地球只有月球這一顆天然衛星,而太陽系中的大型行星大都有數顆衛星,土星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作為八大行星中的一員,土星擁有美麗的光環,在西方神話傳說中還有獨特的地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為了更好的探索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分別製造了不同種類的探測器,針對土星系進行空間探測的「卡西尼號」也應運而生。在探索土星的過程中,「卡西尼號」向地球傳來大量的數據,除了土星之外,還有它衛星的相關信息。
  • 誰是太陽系衛星最多的行星?新增20顆,土星的衛星總數已超越木星
    圖解:土星系(合成照片)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斯科特·謝潑德(Scott Sheppard)領導了最新發現背後的研究小組,他描述了他如何研究在2004年、2006年和2007年收集到的原始數據。通過最新開發的計算機算法,謝潑德得以證明衛星的確在圍繞土星公轉。
  • 土星新增20顆衛星,衛星總數達到了82顆,超越木星的72顆衛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宜居帶內的行星有三顆,金星,地球和火星。而在火星的外側則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它是太陽系行星老大,其它七大行星加起來也沒有木星大。除了木星太陽系第二大的行星是土星。木星和土星都是氣態巨行星,木星由於質量老大哥的地位,使它的引力也最大,依靠引力強大的魅力,吸引了不少的小天體姐姐圍繞它運行,這樣木星的衛星數量達到了79顆,是太陽系衛星數量最多的行星,相比之下地球才只有一顆衛星,實在是悽慘了點。木星在太陽系先後奪得了兩個第一,最大的行星和最多的衛星。
  • 天文學家剛剛在土星周圍 發現了20個新的衛星
    圖片來自:圖片:美國宇航局/加州理工學院/空間科學研究所通過對土星外圍區域的勘測發現了20顆新衛星。土星擁有82顆已知的天然衛星,是太陽系中擁有衛星最多的行星,超過了木星的79顆已知衛星。圖解:土星系(合成照片)你可能還記得去年,謝帕德參與了在木星周圍又發現了12顆衛星,使這個木星巨人的衛星總數達到79顆。這一新發現使土星的衛星總數從62顆上升到82顆——成為太陽系中擁有衛星最多的一顆行星。
  • 土星上的一天有多長?利用土星環這個「地震儀」,這一謎團終被解開
    土星獨特的磁場和無地標的地表長期以來一直阻礙著科學家確定其自轉速率的能力。但是,多虧了卡西尼號的數據,他們現在已經解開了這個謎團。土星環上的粒子捕捉到的振動第一次為了解土星內部的運動提供了一個窗口,揭示了這顆冰冷行星上的一天只持續10小時33分38秒。
  • 土星3問:土星有多少顆衛星?離太陽又有多遠?又是由什麼構成的
    這就是土星和木星被稱為氣態巨行星的原因。所以如果你希望有一天飛去土星並且在土星表面行走,那你可能要失望了。可能看起來很奇怪,土星並沒有像地球那樣你可以行走在上面的堅硬表面。相反,它的外層表面由一層又一層的氣體構成。儘管土星離太陽大約8.86億英裡(平均),土星仍然是肉眼可觀測到的最遠的行星。
  • 美麗的土星環到底是什麼?
    土星是太陽的第六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它是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離地球最遠的行星,但是通過望遠鏡可以更好地觀察行星最突出的特徵 - 它的環。雖然太陽系中的其它氣體巨星 - 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也有環,但土星的環特別突出,因此獲得了「環形星球」的綽號。
  • 作為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存在哪些奇妙現象?
    如果對太陽系中存在的種種行星進行了解的話,就可以發現土星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這個天體有著很特殊的一面就是行星環,也是這個天體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在科學家們對於這顆星球展開研究的過程中,就發現了在它的周圍存在這樣一個行星環,而這種行星環是可以通過望遠鏡直接觀測到的。
  • 土星環有多少年的歷史?爭論還在繼續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關係到致力於理解行星環和重建太陽系歷史的科學家;這可能會給天體生物學家們帶來令人眼花繚亂的啟示,他們想知道外星生命是否會在土衛二冰冷的外殼下茁壯成長。土衛二是土星的一顆內部小衛星,被認為是尋找地球以外生物的最佳地點之一。
  • 土星新添二十顆新衛星,超越木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數量最多的行星
    在太陽系中最為常見的天體有三類,分別是恆星、行星和衛星,太陽系中恆星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內部核聚變反應不斷向外釋放能量的「太陽」。太陽系中的行星有八顆,我們稱為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此外還有許多矮行星和小行星。
  • 「太陽系漫遊」土星 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 密度比水還小
    土星有非常熱的內部,核心的溫度高達11700 ℃。輻射至太空中的能量,是它接受來自太陽的能量的2.5倍。如果我們通過紅外線觀測土星,我們會看到土星美麗的光芒。土星因為它美麗的行星環而出名,它也是人類最早發現具有光環的行星。土星環非常古老,極有可能是一顆遠古衛星被土星引力撕碎所形成。
  • 天文知識——土星(Saturn)
    在這些美麗的外表下則是狂暴的天氣,狂風、雷暴包裹著這顆星球。土星的自轉速度非常快,僅次於木星,所以它看去也是扁球狀的。土星的體積是740倍,質量是地球的95倍。由於土星的密度比較小,所以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差不多。土星的大氣稠密,主要成分是:氫、氦、甲烷和氨等。
  • 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並非木星,土星新發現20顆衛星17顆逆行
    根據此前截止至2019年的數據,木星已發現了79顆衛星,而土星發現了62顆衛星,木星是擁有衛星最多的行星。太陽系形成的初期,木星引力巨大,導致眾多物質形成了木星環,木星環中也產生了很多大質量的衛星,然而衛星運動過程中會發生碰撞減緩速度,最後它們無法抵抗木星的引力,許多衛星就被木星吞噬了;另外木星的運動也在放緩,引潮力也在改變衛星的軌道,使它們逐漸遠離木星。
  • 科學家發現了20顆新衛星,土星衛星數量達到82顆,超越了木星衛星
    太陽系中,能夠跟木星質量一較長短的,那一定是土星,它同樣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過去的衛星數量約為62顆,僅次於木星。可是在去年,科學家通過斯巴魯望遠鏡在土星附近又新發現了20顆衛星,從此土星的衛星數量提升到82顆,超越了木星,奪得了太陽系衛星數量最多的桂冠。
  • 土星有62個衛星,還有水資源比地球適合居住?
    在2016年4月份,圖像揭示了土星北半球夏至的情況。日益增加的陽光導致上升的陰霾模糊了與地球的一些旋轉特徵相似。科學家第一次機會從地球上的軌道研究土星環的溫度和組成,主要由大小從微米到米的冰塊組成。這幅圖像是從土星表面以外的約120萬公裡拍攝的。
  • 土星失散多年的「兄弟」?首顆擁有行星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
    八大行星中,有四顆行星擁有行星環,分別是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要以土星的行星環最為壯觀美麗。2012年,一個美國和荷蘭聯合組織的研究團隊,在距離地球大約430光年遠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同樣擁有行星環的星球,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J1407b。
  • 土星:兩項研究增加了其神秘感,土星的光環和衛星是如何形成的?
    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宇宙飛船在最終墜入土星前的幾個月裡進行了一系列的飛行,發現土星最深處的五顆衛星與土星環自身是由同樣的物質構成的。並且它還發現,這些衛星非常輕且疏鬆多孔,以至於如果把其中最小的衛星扔入太平洋,它會像一個巨大的沙灘球一樣漂浮在水面上,只有小部分在海面以下。
  • 「卡西尼號」近距離與土星打招呼 它留下了什麼?
    卡西尼-惠更斯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的一個合作項目,主要任務是對土星系進行空間探測。我們經常說機器是為人類工作的,機器是沒有生命的,機器的最終命運是損壞,最後徹底消失。但是機器往往又是最能震撼我們的內心。卡西尼號於2017年9月15日墜入土星大氣,宣告其使命的終結。但是在它墜毀之前它最後一次拍攝了一張土星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