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
這裡的趙宋,開端就是仁宗盛世。儘管隔了千年,宋仁宗也必然會對陳寅恪此話大表贊同,而後,才會愁眉苦臉地告訴他:「你說的沒錯,可有些文化從我這裡開始就斷了!」
作為一國之皇帝,萬世之楷模,宋仁宗到底忍受過哪些委屈,竟讓他如此悵然呢?
愛吃螃蟹被皇后禁絕,他忍了
論起中國人對「口腹文化」的研究,我們稱第二,這世界上還沒哪個國家敢稱第一。作為舌尖上的國度,國人對美食的熱愛,就如同對尊嚴的保護,甚至大於對生命的珍惜。
太子趙禎沒即位前就愛吃螃蟹,什麼香辣蟹、清蒸蟹、油炸蟹、蟹黃湯包,只要跟螃蟹有關的河鮮,他一律不放過,一律不節制。
就在他12歲那年,即位前夕,趙禎吃多螃蟹的後遺症出現了:四肢發麻,咳嗽痰多還便秘。
螃蟹性寒,現代人吃多海鮮會得「風痰症」,可那時的太醫只知道給趙禎亂補。
眼看未來的皇帝躺在床上像個病秧子,即將升級太后的劉娥又慌又怒,下懿旨給採辦大臣,「此後蝦蟹海物不得禁御!」
這下子倒好,趙禎不僅吃不到螃蟹,連蝦也吃不到了。
小小年紀已晉級「資深吃貨」的趙禎,在太后面前撒潑打滾絕食,一概沒用。
皇后劉娥出身貧寒,深知做皇帝的必須戒絕嗜好,才能潔身自好,鐵了心不給吃。可是,趙禎一頓不吃螃蟹就無精打採,很快被楊淑妃知道了。
趙禎本是皇后劉娥侍女李宸妃之子,被劉娥抱來撫養,但大部分時間都是楊淑妃在照顧趙禎。
楊淑妃和劉娥情同姐妹,牽著趙禎就來找劉娥,指著委屈癟嘴的趙禎就問:「皇后何苦虐我兒如此?」
劉娥無奈,只好說:「妹妹,禎兒體弱,太醫叮囑不宜進河海之寒物。」
楊淑妃一聽就明白了,「不宜」不是堅決杜絕,而是適可而止。此後,她便常常從秘密渠道給趙禎弄來螃蟹,「長藏而食之」。
不過,宋仁宗畢竟還是聽話的孩子,日後漸漸竟戒了螃蟹,忍功初成!
看女子相撲被大臣痛斥,繼續忍
趙禎終於當了皇帝,劉太后也垂簾聽政,但對他的約束卻鬆弛了許多。終於放飛自我的趙禎,在大部分時間還是循規蹈矩的,除非脫了太后劉娥的視線。
在一個日斜西山、春風駘蕩的下午,沐休的官員都沉浸在假日的喜慶,宋仁宗趙禎也像春天裡覓完食的小狗,撒著歡在汴梁城到處遊玩。
至少在程氏兄弟的理學體系沒建立起來之前,北宋的風氣還是很開放的。
仁宗帶著太監妃子,來到久負盛名的市井樂園。這裡人山人海,美食琳琅滿目,遊玩的把戲新鮮多樣,可仁宗卻一直向裡面鑽,在太監的帶領下來到一個叫 「瓦子」的地方。
趙禎好奇地睜大眼,只見舞臺中央兩位健壯的「女飈」正在向臺下的觀眾秀肌肉、比胳膊粗細,兩人皆輕裝上陣。至於「輕」到什麼程度,反正趙禎看得是目不轉睛。
「女飈」就是女相撲手,在北宋已經職業化、規模化,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的吳國。
吳國後主吳皓有嬪妃5000,為了讓這些女子有事可做,吳皓就在後宮裡經常舉辦「角牴」大賽,贏者重獎。唐朝時傳入日本,宋朝時正式命名為「相撲」,是標準的民間行為藝術。
宋仁宗出宮看女子相撲,這一爆炸性消息馬上被朝野都知曉了。結果可想而知,他被皇太后劉娥禁足了,直到太后去世多年,他都沒敢再去。
不過,人的天性是壓制不住的!
公元1057年,已經即位36年的宋仁宗終於又瘋狂了一把。他又偷偷出宮了,還是去看女子相撲!
巾幗力士的行為藝術讓第二天上朝的宋仁宗還意猶未盡,卻不料被司馬光上了一道 《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的摺子,並在庭上大聲宣讀。
在摺子中,司馬光老先生對仁宗的 「不檢點」提出公開批評,並強烈建議有司加強環境治理,取締傷風敗俗演出,並嚴令 「今後婦人不得於街市以此聚眾為戲」。
宋仁宗端坐在高高的皇帝位上,陣陣冷風「嗖嗖」吹過,面無表情地「享受」著臣子的體貼。這「忍者」之功,即將無敵!
忍無可忍,為愛情瘋狂一把
唐玄宗早年間英明神武,終於賺來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把唐玄宗也薰陶地文氣十足。你以為我們「仁德澤被天下」的仁宗皇帝就不想嗎?
想當初,柳永扛著仁宗的牌子到處「奉旨填詞」,風流過江南,詞名滿天下。那是沾了誰的光?當然是宋仁宗!可惜,仁宗的文名只在青樓女子口中流傳,登不了大雅之堂。
所以,生平略微有點「好色」的仁宗,也不自覺地步上了唐玄宗的後塵,試圖譜一曲北宋版《長恨歌》。
情竇初開的時候,趙禎喜歡上了小宮女王氏,卻被劉娥太后包辦婚姻。剛把包辦婚姻的郭太后貶逐後,不苟言笑的曹皇后又來了。好不容易和尚、楊兩位美人打得熱乎,曹皇后又把人家給打發了。一生婚姻不自由的宋仁宗在中年之際決定瘋狂一把,終於遇見了張美人!
公元1040年,30歲的趙禎在宮廷宴會上遇到16歲的張妼晗。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續初戀情人王氏之後,宋仁宗趙禎又戀愛了!
張妼晗在入宮前,於齊國長公主府內學習了10年宮廷禮儀、詩詞書畫。
對重美貌和才情的宋仁宗來說,張美人簡直是天賜的「楊貴妃」。再次迎來春天的宋仁宗,把餘生的愛都給了張美人。
宋仁宗對張美人,就像唐玄宗對待楊貴妃一樣,大肆封賞、任用張氏家族,提拔她為貴妃,讓她做皇后的鳳輦,甚至提拔她那個無用的叔叔做「三司使」!
可惜,鐵麵包拯當庭臭罵了宋仁宗一頓,硬生生把皇帝的授命給罵回去了。
除此之外,只要張貴妃想要的,宋仁宗能辦到的,絕對不拒絕,也不捨得拒絕。
可惜,僅僅過了14年琴瑟和合的好日子,張貴妃就因病去世了。宋仁宗悲傷欲絕,想要親自去祭奠她,卻被大臣攔住;想要在她死後封皇后,又被群臣拒絕。
忍無可忍的宋仁宗親自下詔:「近臣宗室皆到皇儀殿憑弔,殯溫成皇后於皇儀殿西階,宰臣梁適奉溫成皇后諡冊於皇儀殿。」 是日,諸宮之親,朝夕聚眾,裳千人,號泣逾月。--《宋史》
張貴妃去世後,宋仁宗大病一場。為了寄託對張貴妃的哀思,他不僅保留了張貴妃的住所—溫成閣,而且每年節日,他都會要求大臣們為溫成閣寫詞
可惜,仁宗朝的臣子詩詞水平都不高,最出色的僅有歐陽修八首流傳於世,即至和元年《溫成皇后閣四首》、嘉祐四年《溫成閣四首》。
未譜成的《長恨歌》,是宋仁宗心中永遠的痛!但為了愛情,終於「自我」了一把!
妃子出牆,這怎麼忍?
張貴妃逝後,和絕大多數老人一樣,晚年的宋仁宗也迫切需要青春氣息的安慰。他親自挑選了10個女子作為妃子,史稱「十閣娘」。
朝廷大臣每日對著宋仁宗嚷嚷,批評他好色誤國。可是,心如死灰的宋仁宗置之不理,今天被噴了一臉唾沫,擦乾淨,明天大家一起繼續來上班。
縱情聲色,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宋仁宗漸漸老了,身體也不復強盛時期。「十閣娘」中有一個劉姓的妃子,因長期得不到慰籍,竟然偷偷勾搭了一個經常進宮的神秘男子。
宋朝御史的偵探本領絕對不是吹得,特別是在包拯坐鎮御史臺的時候,幾乎無孔不入。
劉妃的秘密被御史韓絳偵知了,宋仁宗也就知道了。那一刻,一向溫柔善良的宋仁宗怒不可遏,這頂「碧帽」戴在頭上,誰能忍得住?!!
他憤筆寫下「休書」,錯了,是判決書!
劉妃不守宮內規矩,驅逐出宮,貶於洞真宮為法正虛妙大師,賜號「道一」。
作為一個男人、一國皇帝,宋仁宗想來想去,還是忍了:劉氏不是喜歡那點兒事兒嗎?那你就在庵裡天天想著那些「虛妙」的事吧,大道三千,給你一條!
這就是北宋朝最早的「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的離異文化。
經歷過這次「碧帽」風波,宋仁宗有了賈寶玉一樣的覺悟:這世上並不是每個女子都喜歡自己的!
於是,他送走了「十閣娘」,又把200多個不願意呆在宮中的女子送回家。至此,趙禎更加孤苦伶仃了!
後記
公元1063年,在位42年的宋仁宗與世長辭,留下無數佳話。
宋仁宗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仁德之君」,他賜柳永「奉旨填詞」,赦蘇轍「誹謗」之罪,面對司馬光和包拯的唾沫星子,也只是輕輕擦過,繼續靜聽。
對宮人,他不忍斥罵;對大臣,他寬容忍讓;對非親生的太后,恭敬有禮;對不愛的皇后,相敬如賓;碧帽幽幽,他繼續忍耐;唯獨在面對愛情的時候,他忍無可忍放縱了一把!
這樣的宋仁宗,還有什麼是他不能忍的?
不過,忍耐是「仁」的基石,宋朝民間的舌尖文化、相撲民粹因他消失,可他又開創了皇帝釋放出軌妃子的先例,一切因「仁」而止,一切又因「仁」而生。
北遼40年不動刀兵,西夏20年不起狼煙,這也是宋仁宗主政的功勞。以至於他駕崩的消息傳到兩國,號泣載道。
這樣的好皇帝,這樣的盛世,怎能不讓人哪怕隔著千古也緬懷嘆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