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和皇帝說話,口水濺到皇帝臉上,皇帝手一抹說沒事

2021-01-09 流洛之家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

江湖好漢來相助,王朝馬漢在身邊

這是電視劇《包青天》開頭的四句歌詞,想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聽了有點熱血沸騰。「包青天」是北宋名臣包拯在民間正義的化身,他奉公執法,鐵面無私,不畏強權,堅持天子犯法與素民同罪。封建社會的時候,處於上層社會的官員和貴族有天生的「特權」,包拯能毫無顧忌對這些「特權」說不,全因有一個後盾,這個人就是北宋仁宗皇帝趙禎。

包拯劇照

趙禎原本是真宗皇帝和一個妃子所生的,當時皇后和這個妃子同一天生產,皇后生的孩子當時就死了,趙禎就被皇后抱養在宮中,這就是民間「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趙禎十三歲登基,大權掌握在太后手中,直到十多年後太后死去,趙禎才開始親政。趙禎作為皇帝並沒有太多的皇帝架子為人親和,有一次包拯和趙禎爭論,口水都濺到趙禎臉上,趙禎自己抹掉並沒有想別的帝王一樣大發雷霆;有一次趙禎在逛御花園口渴了,見隨從沒有帶水,自己並沒有叫侍從取水,而是堅持回到宮中再喝水;還有一次自己在晚上處理政務的時候餓了,當時就想喝一碗羊肉湯,可是並沒有命御膳房做,他說他不想因為自己是皇帝就開啟某些不好的「行為」。

包拯和仁宗劇照

趙禎不但為人親和,而且特別能聽的進大臣的意見,最有名的當屬包拯「三諫」自己。趙禎特別寵愛一張姓寵妃,便想著提拔她的叔父,前後三次提出提拔,都被作為御史的包拯反對,趙禎最後只好作罷。

宋仁宗劇照

趙禎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死後諡號為「仁宗」皇帝中最名副其實的一個。這期間還出現了很多名臣如鐵面無私的包拯,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還有小時候砸缸的司馬光等。趙禎在位時候,和宿敵遼國的關係相比前幾個皇帝大大的緩和,宋遼幾十年沒有出現戰爭,以至於在趙禎死後,消息傳到遼國,遼國皇帝都留下了感動地淚水。

相關焦點

  • 史上最仁慈的皇帝,被口水噴到臉上不敢說話,死後全國哀悼
    在封建社會,皇帝就是國家權力最大的那個,任何人都要對皇帝畢恭畢敬,可以說掌握著一個國家的生殺大權。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敢當面反駁皇上。但是,有一個皇上卻是當之無愧的史上最仁慈的皇上。他就是宋朝的第四個皇帝宋仁宗,甚至於被臣子的口水噴到都不敢說話,而在他死後,全國所有百姓都為他哀悼。
  • 崇禎皇帝在位的期間,是最窮的一個皇帝,打仗都需要向大臣借錢
    大多數的時候古代都會用富可敵國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非常有錢,但是像這樣富有的人還是非常少的,要說真正的有錢人就只有當時的皇帝了,因為他有國庫。皇帝是整個天下的主宰者,全天下的財產也都是屬於他的,但是卻有一個皇帝例外,他可以說是最窮的一個皇帝了,他打仗要向大臣們借錢,最後窮到直接亡國了。
  • 明代皇帝的「戀獸情結」,身為皇帝的他們,為何痴迷於珍禽異獸?
    在明朝,從皇家到百姓都樂於養珍奇異獸,皇帝更是耗費巨資修建豢養動物的園林。明朝對動物的保護和豢養,更多的是根據皇帝的喜好來決定,服務於政治目的,鞏固國本。但也因此助長腐敗,使得明末財政空虛,無力豢養,珍奇異獸的豢養最後走向終結。
  • 皇帝:雨衣用什麼材料做更好啦?大臣:用瓦做最好,皇帝聽了大賞
    雨衣在古代叫做油衣,和油紙傘一樣是古人們用來遮擋風雨的工具。在古代可沒有什麼合成材料,但古人十分聰明,他們將桐油塗抹在布上製成了油衣。油衣的防雨效果當然比不得現代的雨衣,即便穿上了油衣也難免不會被打溼。唐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曾因為油衣滲雨的問題問過大臣。
  • 從至高無上的皇帝到普通公民,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2021-01-04 09:18:32 來源: 隨遇淺安 舉報   從一個身居九五之位的皇帝再到普普通通的公民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清朝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都是崇尚節儉的皇帝,所以他們日常的膳食種類並沒有這麼多。當然這麼多菜品,皇帝不一定每一道菜都能夠吃得到。吃不完的飯菜有些賞賜給大臣們了,也有一些品相完好的被太監們倒騰到宮外賣掉了。皇帝只管吃飯,並不關心剩菜剩飯的去處。
  • 崇禎皇帝夢到了一個字,大臣一看痛哭不已,說:大明朝這是要亡呀
    在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文化環境裡,解夢與算命的性質類似,都被列入到了風水堪輿的範疇內,這也催生了《周公解夢》等著作的誕生。大明帝國200多年後,江山已滿目瘡痍,陷入危局。16歲登基的崇禎當政時,明朝掌握著內亂、外匯、地方勢力分離、龐大的文官集團掌握著國政。館外有浩浩蕩蕩的萬軍虎視眈眈地注視著明朝的大好河山,館內有侵犯王慈成和張獻忠流向的農民起義大隊。
  • 皇帝的那些時間
    古代的皇帝們大多都在幹什麼? 有人統計過,說雍正皇帝是最勤奮的,一生批改奏章41600餘件,可惜活的歲數並不算大。是不是累死的無從查考,但從他的批改次數來看就知道他遠勝那些普通皇帝,更讓那些不理朝政的昏庸皇帝望塵莫及。即便如此,雍正還要視察,照顧後宮嬪妃,活得並不輕鬆。
  • 大臣:根據天象,國家將有大喪!皇帝:那就讓皇后替我去死吧!
    大臣:根據天象,國家將有大喪!皇帝:那就讓皇后替我去死吧!苻生字長生,十六國時期前秦君主,自幼獨眼,成年後可力舉千斤,手格猛獸,走及奔馬,擊刺騎射,冠絕一時。即位後暴虐至極,獸性畢露,以殘忍手段殺人無數,盡誅顧命大臣。前秦君主苻生,一個獨眼的暴君。小的時候,苻生殘暴的本性就暴露無遺,這個小無賴在祖父苻洪十分討厭他。有一次,苻洪當著僕人的面羞辱苻生,說到:「我聽說瞎子一隻眼流淚,是真的嗎?」
  • 皇帝強佔大臣的妻子,氣死正宮皇后,生下個家喻戶曉的兒子
    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特權,他作為真龍天子九五之尊,全天下都為他所有,而他接受天下人的供養,無論權勢還是地位都是最高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在古代皇帝擁有一切人的生殺大權,就算他看上大臣的妻子,想要強佔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就算大臣們不情願,但是也沒有能力反抗。
  • 明朝這位太監權傾天下,還是皇帝的大伴,盟友死後就被皇帝抄了家
    明朝這位太監權傾天下,還是皇帝的大伴,盟友死後就被皇帝抄了家文│小先生提到太監,我們心目當中大多會浮出一個奸佞或者權臣的形象,因為諸如魏忠賢,王振,劉瑾,十常侍這樣權勢滔天的大太監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的惡劣影響一直流傳到了今天,以至於人們提起太監這個詞語的時候,腦海裡往往都是一些不好的印象
  • 餘靖:敢噴皇帝一臉口水的男人,是如何煉成的?
    餘靖在仁宗天聖二年(1024)中進士,被錄為贛縣縣尉,開始了他的政治生 涯,直至治平元年(1064)死於任上,一共過去了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間,他為國竭智盡忠,三使契丹,兩平蠻寇,在御前多次諫言,為了百姓福祉奮力向皇帝抗爭,噴了皇帝一臉口水還意猶未盡,帶著如此輝煌的「戰績」,他被後人評為「慶曆四諫官
  • 同樣是和皇帝直言不諱,為什麼有人加官進爵,有人卻命喪黃泉?
    要說到「懟」皇帝的大臣中最有名者,肯定是初唐重臣魏徵了。史書記載,魏徵在朝堂上的公開廷諫就有200多次!其中一多半都是直接揭唐太宗李世民的傷疤,不客氣的點評他的過失,讓這位皇帝很沒面子。可到底是有前朝隋煬帝拒諫亡國的例子在,魏徵的每條建議又都頗有道理,他只能「忍著火」去採納其中合理的部分。
  • 他是史上最奇葩的變態皇帝,愛好當乞丐,喜歡看馬交
    今天咱就講一講「史上最奇葩」的皇帝——「五代十國」時期的北齊第五位皇帝高緯。 為啥說這哥們是最奇葩的皇帝?是因為他有奇葩的出身和最奇葩的嗜好。 奇葩出身和繼位 關於高緯的出生,有個挺奇葩玄乎的傳說:傳說高緯的母親胡皇后,有一天夢見自己坐著一隻玉盆在海上漂浮,之後太陽進了她的裙子下,便懷了孕,之後於天保七年(556年)五月初五生下了高緯。有人邊說高緯是「太陽之子」,將來會繼帝位。高緯出生後因容貌俊美,深得其父長廣王高湛的特別愛寵,封為長廣王世子。
  • 這位皇帝沉迷打獵,臣子冒著生命危險勸諫,皇帝終醒悟並開創盛世
    打獵在中國古代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古人的食物來源,不過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的快速發展,人們也不再依賴打獵,而打獵就成了一種休閒娛樂項目。打獵作為一項展示個人武力值的娛樂項目,不僅民間的達官貴人喜歡打獵,就算是皇帝也喜歡打獵,尤其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的皇帝更是喜歡打獵。
  • 此人本是宮廷御廚,竟提菜刀去刺殺皇帝,刺殺原因讓皇帝無語
    皇宮也可以叫宮廷,是帝制時代最尊貴的地方,是身份最尊貴的皇帝所生活的地方。歷朝歷代的皇宮,都有專門的宮廷侍衛保護著皇帝和皇宮的安全,皇帝雖然最尊貴,但也可能是最危險的職業,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所以皇帝通常都有貼身侍衛,時刻警惕皇帝被刺殺。
  • 宋朝皇帝為何動不動就「賞」?這就是治國的「小心機」
    而就在這樣極端的不平衡條件之下,如果皇帝個人意識太過旺盛,那麼底下百姓大臣的奉獻意願也不會強烈,因此做好獎勵和震懾的平衡極為重要,在宋朝皇帝就十分熱衷於給自己的大臣獎賞東西,搞的宋朝皇帝不少人身上都背了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 崇禎皇帝去世前才明白,可惜太晚了
    農民起義軍的確強大,對明王朝造成的破壞和損失遠超邊患,而且最終滅亡明王朝的也是農民起義軍;但其實明王朝是有能力,也有機會徹底消滅起義軍的。明王朝之所以沒能徹底消滅起義軍,其實並不是說明朝皇帝有多仁慈,而是因為朝中大勢,已經不是皇帝所能控制得了;在崇禎皇帝統治時期,朝堂官場的真正統治者其實是「東林黨」。
  • 這個皇帝流連風塵尋花問柳身患梅毒而死,不幸成清朝最短命皇帝
    1861年,鹹豐帝病危,立載淳為太子,即同治皇帝,遺詔八位顧命大臣輔政。鹹豐皇帝自作聰明,既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又密詔兩宮皇后牽制,由此埋下了禍端。鹹豐死後慈禧太后勾結奕訢發動北京政變。1861年十月二十六日,慈安、慈禧兩太后皆恭親王奕訢,趁八顧命大臣不備,迅速將其逮捕並處決,由此掌握了朝廷大局。
  • 寵妃年齡比皇帝大一倍,皇帝反而十分寵她,手段可見一斑
    她因受到憲宗皇帝的寵愛,因而對昊皇后很不服氣,在謁見皇后時,流露出了不滿和怒容,經常表現出傲慢的神氣,吳皇后看不過去,兩人便吵了起來。吳皇后畢竟還年輕,火氣也很旺,對萬貴妃與皇帝的親密關係,她也不十分清楚,見一個貴妃對自己這樣不敬,便命宮監把萬貴妃拖倒,自己拿過木杖,將萬貴妃打了幾下。挨了皇后的打,一向被皇帝寵愛慣了的萬貞兒,怎能受了這種屈辱,怎能咽下這口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