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養動物,養狗、養貓、小白鼠、小豬仔、還有人養蛇。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養動物可以減少人的孤獨感,還可以給人帶來很多的快樂,對人類來說這些動物就是家中一員。有些珍稀動物法律規定不許捕殺不許私下豢養,為的就是保護稀有珍貴的物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明朝,從皇家到百姓都樂於養珍奇異獸,皇帝更是耗費巨資修建豢養動物的園林。明朝對動物的保護和豢養,更多的是根據皇帝的喜好來決定,服務於政治目的,鞏固國本。但也因此助長腐敗,使得明末財政空虛,無力豢養,珍奇異獸的豢養最後走向終結。
一、珍奇異獸的豢養始於周朝,明朝由於政治的需求,得以大力發展
中國古代,從周朝開始有專職人員豢養奇珍異獸,這些動物往往有著不一樣的神話傳說。它們象徵祥瑞和帝王權威,同時供君主玩樂之用。
秦統一天下後,就有了皇家御用園林,專門豢養奇珍異獸。明朝時期,外邦帶來大量朝貢,其中不乏珍稀名貴的稀有動物。
明朝對這些稀有動物的需求量,比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多。明朝對動物的豢養,有它自己的系統的豢養機制。這主要是因為明朝統制都,經常需要祥瑞動物鞏固國本。
《明太宗實錄》「周王難來朝,且獻U虞,百僚稱賀,以為皇上至仁格天所至」。
然明朝皇帝大多喜歡玩鷹犬,玩物喪志,荒廢政業,留下歷史罵名。宣德皇帝管理大明朝時有突出的貢獻,他喜歡有事沒事就鬥蟋蟀,「促織天子」的罵名蓋過了他對明朝的貢獻。
宣德皇帝一天不玩蟋蟀,心裡十分惦念,犯蟋蟀癮。於是假公濟私,私自派官員去抓蟋蟀供自己玩樂。皇帝喜歡的,百姓會相繼跟風,一時間玩蟋蟀成為一股潮流,想要得到一隻好的蟋蟀,需要付出好多金錢。
揚州的蟋蟀是全國最好的蟋蟀,當地百姓有著蟋蟀上供朝廷的任務,百姓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用一隻馬換一隻蟋蟀。
二、明朝珍奇異獸的豢養,幾百年的歷史中,皇帝對動物不同的喜好,進貢的流程,以及完善的豢養機制
宣德皇帝還喜歡海青,一種鷹,海青本是一種極難抓捕的鳥類動物。曾經有使者進貢的海青,在半路就死了。
宣德皇帝不但沒有怪罪,還安穩說:人可以說話,也可以吃藥,但仍然有治不好的病,更何況是動物。你們沒有必要太擔心。海青很難抓獲,能得到是萬幸。
宣德皇帝對於獵豹的喜歡,容不得任何人勸戒。丙午年,宣德皇帝帶領百官去打獵豹,忠臣主諫言:身為人皇,萬不可以獵殺野獸。宣德皇帝聽聞爆怒:你叫我不要獵殺野獸,那就把你拿去餵野獸,要是沒死,就拉去斬首。
此外武宗對獵豹的喜歡有過之而無不及,僅豢養的獵豹就有90隻。「豹房公麟」就是他耗費24萬兩白銀修建的,只是為了可以每天跟他的豹兄呆在一起,一起吃喝玩樂。政務中心也轉到了豹房附近,「豹房」從此成了明朝腐敗的象徵。
明朝歷代皇帝皆喜歡珍奇異獸,在享受它們帶來的好處時,也傳承了祖輩們對珍奇異獸的喜歡。只是把公務帶到了豹房,並沒有懈怠政務。
由於官員為討皇帝喜歡,跟風豢養珍奇異獸,需要大量錢財,私下開始斂財腐敗,來借給珍奇異獸的吃喝拉撒睡,還有人工管理費。
朝廷官通過虛報民謊報,弄虛作假的行為,搜刮民脂民膏。沈德府尖銳批評: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豢養的動物太多,種類太多,導致百姓苦役增多,稅費繁重,百姓繳納的稅費無法核查,是否到了國庫,難免官官相護,中飽私囊。
《萬曆野獲編》「此外則有鷹房、豹房、百鳥房、御花房、蟲蟻房之屬,其名目最多,其役日多,其費日繁,莫可稽核。蓋中官相承,窟穴深固,雖以世廟初年,新都相之肅清,今上初年,江陵相之嚴刻,亦無所措手。國計之匱,此第一漏之也。」
他的諫言觸犯了絕大多數官員的利益,哪怕皇帝下詔減動物的數量,遭百官阻擾,說是先祖遺傳下來的規矩制度,到今天已經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希望皇帝不要辜負老祖宗制定的規矩。
嘉靖帝面對他們也是無可奈何,只能退而求其次,要去以後不能再進貢。估計是大臣能撈到的油水太肥了,哪怕得罪皇上,也要維護這樣的利益 。
這些珍奇異獸,不僅能讓大臣撈到豐厚的油水。還能通過進獻祥瑞異獸,獲得加官進爵的機會。鄭王朱厚烷就是進獻了兩隻白色的喜鵲給皇帝,皇帝十分喜歡,龍顏大悅,於是得到重用和提拔。其他官員看到了,心裏面羨慕嫉妒恨,也開始效仿,到處搜羅奇珍異獸討皇帝的開心。
為浙直總督胡宗憲找來了兩隻白鹿,耗費巨資,運送到宮內,派道士專門看管,並且觀看天象,預測國運。正當時,胡正將軍擊退倭寇,大獲全勝,更是證明了白鹿能帶來祥瑞。這跟嘉靖皇帝,重視道教,凡是聽道士的話,有很大的關係。
明朝對於進貢的珍奇異獸,有嚴格的流程,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貢的。珍奇異獸被帶到都城,首先會被安排到指定的地方,檢查消毒,以免不必要的疫情帶入園林內,影響其它動物的生命健康。
檢查完畢沒有任何問題,上報禮部,禮部清點數量和品種,登記在冊,再上報內府,內府會根據具體的情況,安排具體的時間,在大殿之內向皇帝展示。展示結束之後,會有人將這些珍奇異獸帶回去好生照料。
四夷番王進貢珍奇異獸,也不是白白的進貢,朝廷有規定,進貢物品,同等價值的補償,有進貢就有賞賜。回饋的賞賜有:獅子、金錢豹、上好的馬匹,每樣東西都十分珍貴,價值不菲,由此可以看出,藩王進貢的珍奇異獸,也是世間難得。
對於數量龐大的珍奇異獸,主要由內府負責飼養和管理。設有馬房、象房、駝房、牲口房、羊房、百獸房、豹房、獅子房、鷹房、狗房、貓兒房、天鵝房、蟲蟻房等等。
負責人有主管人員,提督太監一名,飼養員若干名。他們負責每天給不同的動物,按照一定的標準餵養,確保它們生命健康。
這些動物可半點都不能怠慢,尤其是皇帝喜歡的那些動物,它們可比飼養員的身份尊貴。因為它們很多都有官爵在身,享受相應的俸祿待遇。
西苑的獅子,每天都要吃掉一頭羊,西苑的豹房,就一隻土豹子,圈地10頃來讓它單獨行動,還配備了240名勇士,這些勇士的俸祿開支,以及土地租金,都是政府巨大的開支。
朱元璋建立明朝,為了使百姓休養生息,將上貢的動物全部放歸森林,減稅免役。到了朱棣當皇帝,欲望開始膨脹,想要萬民臣服,而進獻珍奇異獸,是政治上鄰國臣服的表現。
直到崇禎年間,殺老虎來賞賜有功的大臣,其它的都放生。明代持續百年的豢養政策,才開始走向了消亡。
能讓持續百年的豢養政策終結,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明末,朝廷國庫空虛,沒有錢再豢養這些動物了,加上崇禎皇帝更喜歡詩詞書畫,不喜歡花裡胡哨的動物。
三、明代豢養珍奇異獸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珍奇異獸的豢養不僅給明朝帶來積極的影響,同樣有著消極的影響。
積極的影響就是,它間接的參與政治活動,祥瑞之獸的出現,可以鞏固皇權,預示國富民安,天下太平。珍奇異獸的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震懾著外邦不敢輕易入侵。
一定程度上對稀有動物起到保護的作用,不至於種族滅亡,雖然政府發巨資請人照看他們,但是帶動了勞動就業,使得一部分人有經濟收入。
《明代政治史》「自是蠻邦絕域,前代所不賓者,亦皆奉表獻琛,接踵中國。或躬率妻孥,梯航數 萬裡,面謁闕廷。殊方珍異之寶,麒麟、獅、犀、天馬、神鹿、白象、火雞諸奇畜,鹹充廷實。天子顧而樂之,益泛海通使不絕。」
消極的影響主要是勞民傷財,使得貪官無利可圖,腐敗滋生。尤其是皇帝對動物的寵愛,導致民間跟風效仿,導致某些動物價格極其貴,最禍害的,一條蛇,一隻蟋蟀都比人命更貴重。尤其是一些,沒有多大能力,靠著進獻動物來獲得提升的機會,敗壞朝綱動搖國本。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