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的「戀獸情結」,身為皇帝的他們,為何痴迷於珍禽異獸?

2021-01-22 網易

  很多人都喜歡養動物,養狗、養貓、小白鼠、小豬仔、還有人養蛇。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養動物可以減少人的孤獨感,還可以給人帶來很多的快樂,對人類來說這些動物就是家中一員。有些珍稀動物法律規定不許捕殺不許私下豢養,為的就是保護稀有珍貴的物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明朝,從皇家到百姓都樂於養珍奇異獸,皇帝更是耗費巨資修建豢養動物的園林。明朝對動物的保護和豢養,更多的是根據皇帝的喜好來決定,服務於政治目的,鞏固國本。但也因此助長腐敗,使得明末財政空虛,無力豢養,珍奇異獸的豢養最後走向終結。

  

  一、珍奇異獸的豢養始於周朝,明朝由於政治的需求,得以大力發展

  中國古代,從周朝開始有專職人員豢養奇珍異獸,這些動物往往有著不一樣的神話傳說。它們象徵祥瑞和帝王權威,同時供君主玩樂之用。

  秦統一天下後,就有了皇家御用園林,專門豢養奇珍異獸。明朝時期,外邦帶來大量朝貢,其中不乏珍稀名貴的稀有動物。

  明朝對這些稀有動物的需求量,比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多。明朝對動物的豢養,有它自己的系統的豢養機制。這主要是因為明朝統制都,經常需要祥瑞動物鞏固國本。

  

《明太宗實錄》「周王難來朝,且獻U虞,百僚稱賀,以為皇上至仁格天所至」。

  然明朝皇帝大多喜歡玩鷹犬,玩物喪志,荒廢政業,留下歷史罵名。宣德皇帝管理大明朝時有突出的貢獻,他喜歡有事沒事就鬥蟋蟀,「促織天子」的罵名蓋過了他對明朝的貢獻。

  宣德皇帝一天不玩蟋蟀,心裡十分惦念,犯蟋蟀癮。於是假公濟私,私自派官員去抓蟋蟀供自己玩樂。皇帝喜歡的,百姓會相繼跟風,一時間玩蟋蟀成為一股潮流,想要得到一隻好的蟋蟀,需要付出好多金錢。

  

  揚州的蟋蟀是全國最好的蟋蟀,當地百姓有著蟋蟀上供朝廷的任務,百姓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用一隻馬換一隻蟋蟀。

  二、明朝珍奇異獸的豢養,幾百年的歷史中,皇帝對動物不同的喜好,進貢的流程,以及完善的豢養機制

  宣德皇帝還喜歡海青,一種鷹,海青本是一種極難抓捕的鳥類動物。曾經有使者進貢的海青,在半路就死了。

  宣德皇帝不但沒有怪罪,還安穩說:人可以說話,也可以吃藥,但仍然有治不好的病,更何況是動物。你們沒有必要太擔心。海青很難抓獲,能得到是萬幸。

  宣德皇帝對於獵豹的喜歡,容不得任何人勸戒。丙午年,宣德皇帝帶領百官去打獵豹,忠臣主諫言:身為人皇,萬不可以獵殺野獸。宣德皇帝聽聞爆怒:你叫我不要獵殺野獸,那就把你拿去餵野獸,要是沒死,就拉去斬首。

  此外武宗對獵豹的喜歡有過之而無不及,僅豢養的獵豹就有90隻。「豹房公麟」就是他耗費24萬兩白銀修建的,只是為了可以每天跟他的豹兄呆在一起,一起吃喝玩樂。政務中心也轉到了豹房附近,「豹房」從此成了明朝腐敗的象徵。

  

  明朝歷代皇帝皆喜歡珍奇異獸,在享受它們帶來的好處時,也傳承了祖輩們對珍奇異獸的喜歡。只是把公務帶到了豹房,並沒有懈怠政務。

  由於官員為討皇帝喜歡,跟風豢養珍奇異獸,需要大量錢財,私下開始斂財腐敗,來借給珍奇異獸的吃喝拉撒睡,還有人工管理費。

  朝廷官通過虛報民謊報,弄虛作假的行為,搜刮民脂民膏。沈德府尖銳批評: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豢養的動物太多,種類太多,導致百姓苦役增多,稅費繁重,百姓繳納的稅費無法核查,是否到了國庫,難免官官相護,中飽私囊。

  

《萬曆野獲編》「此外則有鷹房、豹房、百鳥房、御花房、蟲蟻房之屬,其名目最多,其役日多,其費日繁,莫可稽核。蓋中官相承,窟穴深固,雖以世廟初年,新都相之肅清,今上初年,江陵相之嚴刻,亦無所措手。國計之匱,此第一漏之也。」

  他的諫言觸犯了絕大多數官員的利益,哪怕皇帝下詔減動物的數量,遭百官阻擾,說是先祖遺傳下來的規矩制度,到今天已經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希望皇帝不要辜負老祖宗制定的規矩。

  嘉靖帝面對他們也是無可奈何,只能退而求其次,要去以後不能再進貢。估計是大臣能撈到的油水太肥了,哪怕得罪皇上,也要維護這樣的利益 。

  

  這些珍奇異獸,不僅能讓大臣撈到豐厚的油水。還能通過進獻祥瑞異獸,獲得加官進爵的機會。鄭王朱厚烷就是進獻了兩隻白色的喜鵲給皇帝,皇帝十分喜歡,龍顏大悅,於是得到重用和提拔。其他官員看到了,心裏面羨慕嫉妒恨,也開始效仿,到處搜羅奇珍異獸討皇帝的開心。

  為浙直總督胡宗憲找來了兩隻白鹿,耗費巨資,運送到宮內,派道士專門看管,並且觀看天象,預測國運。正當時,胡正將軍擊退倭寇,大獲全勝,更是證明了白鹿能帶來祥瑞。這跟嘉靖皇帝,重視道教,凡是聽道士的話,有很大的關係。

  明朝對於進貢的珍奇異獸,有嚴格的流程,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貢的。珍奇異獸被帶到都城,首先會被安排到指定的地方,檢查消毒,以免不必要的疫情帶入園林內,影響其它動物的生命健康。

  檢查完畢沒有任何問題,上報禮部,禮部清點數量和品種,登記在冊,再上報內府,內府會根據具體的情況,安排具體的時間,在大殿之內向皇帝展示。展示結束之後,會有人將這些珍奇異獸帶回去好生照料。

  

  四夷番王進貢珍奇異獸,也不是白白的進貢,朝廷有規定,進貢物品,同等價值的補償,有進貢就有賞賜。回饋的賞賜有:獅子、金錢豹、上好的馬匹,每樣東西都十分珍貴,價值不菲,由此可以看出,藩王進貢的珍奇異獸,也是世間難得。

  對於數量龐大的珍奇異獸,主要由內府負責飼養和管理。設有馬房、象房、駝房、牲口房、羊房、百獸房、豹房、獅子房、鷹房、狗房、貓兒房、天鵝房、蟲蟻房等等。

  負責人有主管人員,提督太監一名,飼養員若干名。他們負責每天給不同的動物,按照一定的標準餵養,確保它們生命健康。

  這些動物可半點都不能怠慢,尤其是皇帝喜歡的那些動物,它們可比飼養員的身份尊貴。因為它們很多都有官爵在身,享受相應的俸祿待遇。

  西苑的獅子,每天都要吃掉一頭羊,西苑的豹房,就一隻土豹子,圈地10頃來讓它單獨行動,還配備了240名勇士,這些勇士的俸祿開支,以及土地租金,都是政府巨大的開支。

  朱元璋建立明朝,為了使百姓休養生息,將上貢的動物全部放歸森林,減稅免役。到了朱棣當皇帝,欲望開始膨脹,想要萬民臣服,而進獻珍奇異獸,是政治上鄰國臣服的表現。

  

  直到崇禎年間,殺老虎來賞賜有功的大臣,其它的都放生。明代持續百年的豢養政策,才開始走向了消亡。

  能讓持續百年的豢養政策終結,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明末,朝廷國庫空虛,沒有錢再豢養這些動物了,加上崇禎皇帝更喜歡詩詞書畫,不喜歡花裡胡哨的動物。

  三、明代豢養珍奇異獸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珍奇異獸的豢養不僅給明朝帶來積極的影響,同樣有著消極的影響。

  積極的影響就是,它間接的參與政治活動,祥瑞之獸的出現,可以鞏固皇權,預示國富民安,天下太平。珍奇異獸的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震懾著外邦不敢輕易入侵。

  一定程度上對稀有動物起到保護的作用,不至於種族滅亡,雖然政府發巨資請人照看他們,但是帶動了勞動就業,使得一部分人有經濟收入。

  

《明代政治史》「自是蠻邦絕域,前代所不賓者,亦皆奉表獻琛,接踵中國。或躬率妻孥,梯航數 萬裡,面謁闕廷。殊方珍異之寶,麒麟、獅、犀、天馬、神鹿、白象、火雞諸奇畜,鹹充廷實。天子顧而樂之,益泛海通使不絕。」

  消極的影響主要是勞民傷財,使得貪官無利可圖,腐敗滋生。尤其是皇帝對動物的寵愛,導致民間跟風效仿,導致某些動物價格極其貴,最禍害的,一條蛇,一隻蟋蟀都比人命更貴重。尤其是一些,沒有多大能力,靠著進獻動物來獲得提升的機會,敗壞朝綱動搖國本。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身為皇帝卻成為戰俘,終得釋放後,為何卻又有家歸不得?
    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夢落晚的安,專門為大家寫一些原創作品皇帝,這是一個代表著無上權力而且令無數人所嚮往的稱謂。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這個皇帝的稱謂而打的頭破血流,無數父子兄弟能夠在這個名詞面前翻臉無情,更有無數將領為了保衛名為皇帝的這個人而浴血沙場。
  • 他與朱厚照並稱為明代最荒誕的皇帝,一生不理朝政,只想做木匠
    朱由校就是一位被太子身份拘束了一輩子的皇帝,他與朱厚照並稱為明代最荒誕的皇帝,一生不理朝政,對做皇帝毫無興趣,反而想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夢想。據史書記載,朱由校從當政以來就鮮少批閱奏章,原因很簡單,朱由校不識字,根本看不懂大臣寫的東西,更別提治國安邦平天下了。
  • 【歷史學堂】明代宮廷服飾系列(四)皇帝戎服
    明代皇帝在狩獵、騎馬出行以及重要的戎事活動中穿著戎服。但明代服飾制度中並未專門列出皇帝戎服,因此具體的種類、形制、功能等均缺乏詳細的記載。定陵出土的明神宗盔甲,是目前所知唯一的明代皇帝戎服實物。此外,像臺北故宮收藏的《出警入蹕圖》、北京故宮收藏的《宣宗出獵圖》、《明宣宗射獵圖》等明代繪畫中也記錄了皇帝身著戎服的形象。通過這些形象與實物,結合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對明代皇帝的戎服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 清朝皇帝為了得到一隻海東青一擲千金,明朝皇帝為何白給都不要
    古代的東北先民很早就掌握了馴化海東青的成熟技巧,並把它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海東青的雄俊姿態和高超的捕獵既能,很快使得它成為帝王將相們最鍾愛的寵物。早在唐朝時,皇帝們就設置了專門的「五坊」,包括雕坊、鶻坊、鷂坊、鷹坊和狗坊,其中的鶻坊專門馴養海東青。
  • 明萬曆皇帝「北鬥七星」葬式揭秘(組圖)
    明定陵1956年5月開始挖掘,1957年打開地下玄宮,至今已過了半個世紀,但是萬曆皇帝的葬式為何採用「仰面朝天,右手扶著自己的面頰」的怪異姿勢,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北京明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王秀玲女士的一篇論文,首次揭開了萬曆皇帝的葬式之謎,並大膽推斷出明代帝王均為身體側臥,雙腿微曲如睡眠狀的「北鬥七星」葬式。
  • 《大明風華》:明朝皇帝何以恁多短命鬼?
    明孝宗死時三十六歲,明武宗朱厚照三十出頭就死了,而天啟皇帝去世時更是只有二十多歲。數來數去,大明朝十六個皇帝中,活過六十歲的居然只有三人:朱元璋、朱棣,以及剛滿六十就去世的嘉靖皇帝。 按理說,明朝的皇帝,享受著整個明朝最好的生活條件,工作壓力也不算最大,為何壽命卻都不長?有這樣一個數據,同樣是270多年的時間,清朝一共只有11位皇帝,而明朝卻多達15位皇帝。
  • 明代的開國皇帝對此是怎麼回答的?
    明代的開國皇帝太祖對這兩個問題都有自己的回答,顯然更有利於我們了解明代的諸神崇拜。明太祖曾說:「夫嶽鎮海瀆皆高山廣水,自天地開闢以至於今,英靈之氣萃而為。神,必皆受命於上帝,幽微莫測。」可見,這個時候對所謂神的認知,不過是英靈之氣的所聚、薈萃。關於有無鬼神的問題,按照一般儒家的觀點,人的精神所在,不過是魂魄而已。人稟天地之氣而生,故人形於世,少而壯,壯而老,老而衰,衰而死。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做皇帝聽起來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每天只要批奏摺,看看書,想吃什麼山珍海味都有。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
  • 問吧精選 | 古代王朝那麼多,為何明朝的皇帝多"奇葩"?
    在明代,垂死與方生並存,腐朽與神奇共生,有機遇,更有挑戰。本期話題:明代充滿專制獨裁還是活潑開放?彭勇,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學習和研究明史近30年。明代的歷史和文化,異彩紛呈、多姿多彩。關於明代的歷史與文化,你有何疑問和想法,歡迎與我交流!▍為什麼明朝皇帝奇葩較多?
  • 大皇帝17歲的她,得到憲宗一生專寵,看傳奇女性萬氏
    我們講明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特別的朝代,這個朝代出現了以往從未出現的事情,比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又比如歷史上最嚴重的宦官專權、亦或者一生只娶一個老婆的皇帝、再者就是花樣百出愛好廣泛就是不上朝的皇帝等等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是在中國歷史上算得上是頭一份。
  • 這部電影拍的是中國皇帝,為何是外國導演英文臺詞?
    這部電影拍的是中國皇帝,為何是外國導演英文臺詞?大家最近看多了宮鬥劇,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很經典的電影《末代皇帝》。我小時候看的時候,還很奇怪為什麼拍中國皇帝的電影,卻是英文呢?《末代皇帝》是講的溥儀的一生,前半生作為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後半生卻是一個顛沛流離的普通人。這樣極其差異的人生,會造就溥儀一個什麼樣子的性格呢?而執導的是一位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這位導演為什麼會拍攝這樣的一個題材呢?
  • 為什麼歷史上皇帝大多信奉道教,而平民大多信奉佛教
    嘉靖對道教達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不穿龍袍,改穿道服,對道士更是言聽計從。因為道士藍道行不喜歡首輔嚴嵩,在扶乩的時候,說「嚴嵩是小人」,這竟讓嘉靖逐漸冷落了服侍自己二十多年的嚴嵩。他還相信道士說的「二龍不能相見」理論。因此,他竟長期不立太子,也不和自己的兒子見面。
  • 皇帝都是至高無上的?他們是皇帝卻有一把辛酸淚,數嘉慶最倒黴
    他們是皇帝卻有一把辛酸淚,數嘉慶最倒黴在中國的歷史上面,皇帝一直是最尊貴最至高無上的身份,但是總有那麼一些比較不幸的皇帝有些不是那麼幸運,你可能要想到清朝的皇帝,因為在這個朝代的後期,皇帝並不是那麼的有權利,特別是慈禧太后開始逐漸掌權的時候,後期的皇帝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傀儡,那麼你能想到的都是有誰呢?他們是最倒黴的皇帝嗎?
  • 為啥秦始皇穿黑龍袍,而後世皇帝卻穿黃龍袍?他們不敢穿!
    導語:為啥秦始皇穿黑龍袍,而後世皇帝卻穿黃龍袍?他們不敢穿!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龍袍絕對是民間對皇帝衣服的一種刻板印象,皇帝自稱為天子,是「受命於天」的統治者,而最早開創這個名號的則是秦始皇,兼併六國,一統天下,為了記錄自己的偉大功績,取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來稱呼自己,而皇家所用的一切,都具備有了一種壟斷、專制的色彩。
  • 明清實錄對皇帝形象塑造之比較
    (二)美化  明清實錄基本上都將所記載的皇帝,塑造成相貌不凡、舉止得體的形象。這是對皇帝形象所做的美化處理。明代皇帝中,不乏長相不俗之人,但由於朱元璋的獨特基因,使得後嗣帝王不少都長相奇怪;清朝皇室愛新覺羅家族的基因,雖然有削瘦苗條的特點,但在當時卻缺乏皇帝所應有的奇偉特徵,然而,在實錄中,他們均被塑造成相貌奇傑的美男子。
  • 只因一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西遊記在明朝被列為禁書?
    而《西遊記》裡面有一個最經典的橋段:孫悟空大鬧天宮,跟如來佛祖打賭時,說了一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如果如來輸了,那麼玉帝的位置就要給他!「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是出自《西遊記》原本,而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明代人。明代依舊是帝制,如此大逆不道的話出現在文學書籍上,流傳於學者、坊間,對皇室皇權肯定是有影響的。
  • 皇帝也怕挨雷劈,清朝嘉慶皇帝真是被雷劈死的嗎?
    嘉慶皇帝是乾隆的第15個孩子,在他在位期間也做出了許多卓越的成就。例如,對於和珅這樣一個大貪官,他就用強硬的手段將和珅伏法,對於朝廷的一些貪官也進行了治理。除此之外,他還鎮壓了白蓮教亂。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畢竟李自成的叛變不是一天兩天,眼看支撐不住為何不跑?
  • 紫禁城有座斷魂橋,犯人路過此橋必死無疑,連皇帝都害怕
    這座橋連皇帝都因為害怕而不敢走。那些犯下罪責的犯人走過這座橋,則代表他們已經命不久矣了。這座橋的名字叫做斷魂橋。名字聽上去就很是滲人。這座橋在紫禁城的內金水河上,長18米,寬9米,橋面採用的是昂貴的漢白玉巨石堆砌的,從建立之初到現在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斷魂橋為何令宮中的人如此害怕?
  • 古代皇帝至高無上,為何大多壽命短?最後一個原因讓人唏噓
    於是,他們選擇了所謂的「仙丹」。現在眾所周知,煉「仙丹」和鍊金術相似,主要以丹砂為原料,而丹砂就是硫化汞,除此之外還有雄黃,白礬,曾青,慈石等有毒物質。由這些物質煉成的丹藥,長期服用,怎麼能不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創開明盛世,治江山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