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為了得到一隻海東青一擲千金,明朝皇帝為何白給都不要

2020-12-05 歷史小火鍋

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性秉金靈含火德,異材上映瑤光星」。這首詩的作者是清朝康熙皇帝,內容是在讚美一隻雄姿英發的海東青。海東青,是生活在北方的一種著名的猛禽,經過馴化之後,它憑藉閃電般的飛行速度和兇悍的捕殺技巧,可以成為人類很好的捕獵助手。中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馴化海東青的歷史極為悠久。

海東青學名矛隼,是隼類中體型較大的一種猛禽。成年海東青體長約有50到60公分,體重約1.5公斤到2公斤,翼展可達1米到1.5米左右。海東青具有鳥類中罕見的飛行速度,高空平飛時速可以突破140公裡,俯衝時速甚至可以突破200公裡,飛行高度也可達5000米以上。絕大多數鳥類和一些小型獸類都被囊括在它的攻擊範圍之內。

海東青生性適應寒涼氣候,畏懼酷熱,中國的東北三省是它們的最主要棲息地之一。古代的東北先民很早就掌握了馴化海東青的成熟技巧,並把它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海東青的雄俊姿態和高超的捕獵既能,很快使得它成為帝王將相們最鍾愛的寵物。

早在唐朝時,皇帝們就設置了專門的「五坊」,包括雕坊、鶻坊、鷂坊、鷹坊和狗坊,其中的鶻坊專門馴養海東青。遼國皇帝出身遊牧漁獵部族,天性喜歡打獵,海東青更是紅極一時,放出海東青捕捉高空飛行的大雁、天鵝等是遼國帝王們最熱衷的消遣之道。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更是喜愛海東青到了痴迷的程度。

海東青還在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遼國末年,皇帝為了滿足對海東青的喜好需求,向女真人強迫徵收大量的海東青。女真人把境內的海東青幾乎都捉到絕跡,依然無法滿足遼國人的需求。憤怒的女真人在一代梟雄阿骨打的帶領下,揭竿而起,同仇敵愾,武力反抗遼國,並最終導致遼國覆滅。

清朝皇帝起家於關外東北,對於海東青非常熟悉,有著與生俱來的愛好。每到秋天,清朝皇帝都會御駕親臨木蘭圍場,進行規模浩大的圍獵活動,歲以為常,很少間斷。在此背景下,清朝皇帝對海東青的需求自然非常迫切,海東青身價水漲船高,一隻普通的海東青價值白銀30兩,品相上好、毛色純白的「玉爪」,更是價值千金,清朝皇帝為了得到它們可謂一擲千金。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明朝皇帝卻對海東青絲毫不感興趣。早在明朝初中期,遼東的女真人還是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每年都會派遣使者向明朝進貢一些珍貴的土特產,以表示臣服。海東青作為遼東的標誌性動物,自然也出現在貢品清單中。

成化元年,明憲宗在位期間,女真部落都督查阿奴前來京城朝見皇帝,隨行帶來一大批名貴特產,其中就包括兩隻海東青,結果被明憲宗斷然拒絕。不僅如此,成化五年,明憲宗下發諭旨,曉諭禮部,明文規定「勿貢花木鳥獸」,「除馬及貂皮常貢外,海東青、兔鵠,今後不許來進」,此後形成定製。

明朝皇帝為什麼不喜歡海東青,甚至白給都不要?因為明朝皇帝認為,「架鷹走狗」外出遊獵,屬於不務正業的耽於逸樂之舉,「此等野禽,能令人蕩心于田獵」,擔心會沉迷於這些寵物中玩物喪志耽誤國事,故此予以拒絕。時至今日,海東青已成為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愛護這種大自然的精靈是每個國人的職責。

參考資料:《明代女真朝貢制度研究綜述》《清朝野史大觀》《柳邊紀略》《明憲宗實錄》

相關焦點

  • 追夢海東青
    「海東青」不是「海的東西」,而是世界上最兇猛的獵鷹,素有「萬鷹之神」和「戰神」之美稱。自古以來,海東青就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圖騰崇拜,是「民族之鷹」的象徵。  在傳說中,十萬隻神鷹才出一隻海東青。因而,海東青極具神話色彩。
  • 清朝歷代皇帝順序列表(上)每個皇帝都有秘聞
    清朝,做為中華上下5000年文明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總共存在時間(1636年—1912年)共二百七十六年。一共經歷的皇帝有12個,不敢說每一個皇帝都文治武功,但相比其他王朝,清朝的皇帝算是比較悲催的。其他封建王朝,到最後的幾個朝代都是各種無能,各種享受,最後江山斷送也屬正常。反觀大清朝,不管是誰,都沒有太多的淫靡奢侈,尤其是最後的光緒皇帝(溥儀三歲登基,沒有可比性),也兢兢業業,勤勉持家,可惜清朝大勢已去,加上外國列強入侵,國內戰爭頻發,慈禧太后又把持朝政,想要有一番建樹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清朝12個皇帝,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光緒載湉,每一個都有其秘聞。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說一說。
  • 神的使者、萬鷹之王一一一海東青
    據傳,當年的遼國皇帝,每逢春天就會在鴨子河邊(今松花江)放逐海東青,每捕捉到一隻天鵝,就擺一次「頭鵝宴」,在綺麗春光下大快朵頤。引得日後的金、元貴族紛紛效仿,從而演化成一種習俗。據可考資料記載,清朝的女真人(滿族)沿襲了金人對海東青的崇拜,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入主中原後,每年的10一12月,就會派人前往黑龍江撫遠縣捕捉海東青。捕鷹人在捕捉海東青之前,還要舉行一個儀式:選一個向陽的山坡,用三塊石頭搭成門形支架,代表「金樓神堂」;接下來,插草為香,用酒祭奠後,這才設下陷阱,張網捕捉。捕鷹的過程漫長而艱辛,因為要等海東青「自投落網」。
  • 滿族歷史的三大傳說,都跟有鳥有關,一次是烏鴉,一次是海東青,還有...
    這事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滿文老檔》、《皇清開國方略》、《滿洲源流考》以及《清史稿》、《清鑑》中都有記載。話說古時候的長白山,山高地寒。在山的東北布庫裡山下,有一個名為布爾瑚裡的湖泊,有一天從天而降三位仙女,在湖中洗澡,老大叫恩古倫,老二叫正古倫,老三叫佛庫倫。三人遊得正歡時,突然飛來了一隻嘴裡銜著紅果的神鵲(喜鵲),在老三的頭上盤旋了一陣後,將紅果丟下,恰好落入了她的口中。
  • 此生,你應該像一隻海東青
    一個被世人稱讚的物種,肯定不單單是因為它的外表,而更應該是因為它內在的高貴品質,話說優秀的男人都應該像一隻海東青。充滿神秘《契丹國志》記載:「五國(即黑龍江流域的五個部落)之東接大海出名鷹……」,海東青自古出遼東,大多生活在海濱及江河附近的廣大沼澤地裡,讓海東青充滿了神秘感,這增加了世人對海東青的崇拜,它像神的使者,不知從何處而來,也不知到何處而去。
  • 俄羅斯贈送給大戶的國禮,大概率就是「海東青」!
    曾經有大戶家的王子專門包了一架豪華飛機為自己的80隻獵鷹出門打獵方便,曾經轟動世界,現在俄羅斯總統12年後再訪大戶,也知道投其所好,贈送給老國王一隻珍惜的勘察加獵鷹。立即獲得了百億美元級別的大合同。不過看這隻勘察加獵鷹的外形,居然有極大的概率,就是歷史上傳說了2000多年的「海東青」!海東青,中文名鷓應,即古肅慎語「雄庫魯」,意為世界上飛得最高和最快的鳥,有「萬鷹之神」的美譽。
  •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清朝是從後金過渡而來,從後金建立,到清朝滅亡,一共經歷了12位皇帝,其中10位皇帝是大統皇帝,坐朝北京,統治全國。在這12位皇帝中,誰是最開明的皇帝呢?是康熙還是雍正?
  • 赤峰博物館有個木俑,俑膊上雕刻著一隻鷹,它是最真的海東青形象
    在古人的心目中,海東青不是一種生物,是一種被賦予神秘力量的代表。傳說中,十萬隻神鷹才出一隻「海東青」。還有人說,《山海經》中「大荒之中的九鳳」,就是海東青的祖先。在古人對海東青的各種傳說和崇拜之下,早在唐代,「海東青」就是滿族先世靺鞨朝奉中原王朝的名貴貢品。當海東青被貢獻上來時,唐代大詩人李白還賦詩一首:「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足以見得海東青的珍貴之處。
  • 明朝滅亡是天數?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一隻猛禽,卻最終成了金滅遼國的導火索,細看海東青的亡遼之路
    此刻,侍立在一旁的五方使,立即跪下進獻海東青並拜請皇帝放鷹,隨著遼帝的臂彎騰起,一隻海東青迅速刺入天鵝群中,其如同一粒石子,墮入深潭之中,頓時激起一陣漣漪,遇到天敵的天鵝們四下驚逃,而訓練有素的海東青迅速、果決地捕獲到頭鵝,並將其從空中搏殺擊下。
  • 明代皇帝的「戀獸情結」,身為皇帝的他們,為何痴迷於珍禽異獸?
    宣德皇帝管理大明朝時有突出的貢獻,他喜歡有事沒事就鬥蟋蟀,「促織天子」的罵名蓋過了他對明朝的貢獻。  宣德皇帝一天不玩蟋蟀,心裡十分惦念,犯蟋蟀癮。於是假公濟私,私自派官員去抓蟋蟀供自己玩樂。皇帝喜歡的,百姓會相繼跟風,一時間玩蟋蟀成為一股潮流,想要得到一隻好的蟋蟀,需要付出好多金錢。
  • 《大明風華》:明朝皇帝何以恁多短命鬼?
    本劇雖然號稱「歷史正劇」,但甫一開播,就頻頻出現「明朝皇后看摺子」、「禮部尚書兼錦衣衛指揮使」之類低級錯誤,更不要提宣宗孫皇后是靖難遺孤這種玄幻設定了。可以說,除了幾個主要人物的生卒年和最基本的歷史大事件,其他都屬於編劇自由發揮創作的範疇。而國產編劇瞎編亂造的水平,你懂得。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做皇帝聽起來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每天只要批奏摺,看看書,想吃什麼山珍海味都有。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
  • 「萬鷹之神」海東青,十萬隻鷹才出一隻極品,龐大遼國曾為其覆滅
    當所有人都認識到了海東青的重要,就會都開始想方設法的佔據它。"物以稀為貴",自古以來海東青的數量都極其的稀少,極品海東青"白玉爪"更是十萬隻鷹隼才能出一隻。 那些古代的王宮貴胄們覺得只有海東青才能配得上自己的身份,因此想方設法的從東三省攫取。甚至曾經還有一個龐大的遼國,因為其覆滅。
  • 搏風玉爪凌霄漢 神俊最屬海東青 —「富克錦」新解
    眾所周知,「富克錦」為公元1882年清朝設在富錦嘎爾當古城協領衙署的名字,至於「富克錦」詞義,有人解析為「臨江高地」,有人解析為「開創」。臨江高地富錦沿江比比皆是,而且嘎爾當古城並不是富錦沿江最高的地方。至於「開創」更是難以理解,協領衙署為清朝軍政合一的地方機構,並不是自「富克錦」才「開創」。因此這兩種解析皆難以令人置信。
  • 海東青是天空中的無敵王者?不,別把傳說跟現實混淆在一起
    中國東北地區自古就流傳著海東青的神話傳說。無論是在肅慎族文化、女真族文化還是現如今的滿族文化中,海東青都擁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說是這些民族共同的圖騰之一也不為過。因為這些民族當年基本都是靠遊獵為生的,一直都有訓練猛禽來幫助狩獵的傳統,而「海東青」對他們而言是相當優秀的助力。
  • 姑侄女三人侍奉清朝這個皇帝,皇帝最愛的是她,不是孝莊
    有孝莊的存在,順治和康熙兩任皇帝才得以坐穩皇帝的寶座,而孝莊也做了很多犧牲,比如電視劇和野史中都盛傳,為了順治的皇位,孝莊曾下嫁多爾袞,當然這些都沒有記載在正史中。不過為了順治和康熙坐穩皇帝寶座,孝莊確實付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順治在位的時候。實際上孝莊是她死後的諡號,生前並不這麼稱呼。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京城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
  • 《那回蹤跡半塵埃》:遼金風雲中的萬鷹之神海東青
    遠東的近海有一種蚌,產一種珠子,於水面結冰之時成熟,天鵝用嘴鑿穿冰面,把蚌肉和珠子,吃到嗉子裡,然後向南遷徙,春天到達松嫩兩江交匯處的鴨子河濼,契丹皇帝縱放海東青捕天鵝,取天鵝嗉子裡的珍珠,把天鵝腦給海東青吃,然後大擺頭鵝宴。這海東青需要女真人在五國部捕捉,遼國派來銀牌天使督辦,專門形成一條貢路鷹路,銀牌天使勒拿卡要,還要婦女陪寢。
  • 多名清朝皇帝感染的天花,中國人竟早已發明了疫苗
    我們的都知道,在古代醫療衛生條件水平不足的情況下,傳染病是很難得到治癒的。而天花這種通過飛沫和解除傳播的疾病,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有幸患病後痊癒的人,卻是可以終身免疫天花病毒的。接種天花疫苗,俗稱種痘,很多年紀稍大的人,小時候都有過接種的經歷。而正是因為全面有效的疫苗接種,天花目前是唯一被人類消滅掉的傳染病了。但是清朝皇帝就沒那麼幸運了。從清朝建立開始,有數位皇帝感染過天花,其中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正是死於天花。同樣慈谿皇帝的兒子同治皇帝,也是由於天花而死(有傳是死於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