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異鏈條 鷹路血淚
因不可調和的崛起與反崛起矛盾而起,拿紇石烈阿疏說事,而直接引爆的炮仗捻子是海東青。海東青處於一條詭異的鏈條的中間環節。遠東的近海有一種蚌,產一種珠子,於水面結冰之時成熟,天鵝用嘴鑿穿冰面,把蚌肉和珠子,吃到嗉子裡,然後向南遷徙,春天到達松嫩兩江交匯處的鴨子河濼,契丹皇帝縱放海東青捕天鵝,取天鵝嗉子裡的珍珠,把天鵝腦給海東青吃,然後大擺頭鵝宴。這海東青需要女真人在五國部捕捉,遼國派來銀牌天使督辦,專門形成一條貢路鷹路,銀牌天使勒拿卡要,還要婦女陪寢。這就形成了一條東珠、天鵝、海東青、女真人、契丹人的鏈條,女真不堪壓迫,終於奮起抗遼,要顛覆這個血腥的鏈條。《本草綱目·禽部》記載:"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契丹國志》記載:"五國(即黑龍江流域的五個部落)之東接大海出名鷹……"。海東青可分為秋黃、波黃、三年龍、玉爪,其中純白色的玉爪最為珍貴;據《柳邊記略》記載:"海東青者,鷹品之最貴重者也,純黑為極品,純白為上品,白而雜他毛者次之,灰色者又次之。"《異域錄》裡也記載,海東青"有雪白者,有蘆花者,有本色者"。《馬可波羅遊記》:「海東青和鷓鴣的體積一樣大,尾巴像燕子,腳爪像鸚鵡。」
日月光照 鷹王展翅
《契丹國志》卷10中記載:「海東青,鶻之至俊者也……其物善擒天鵝……直入雲際。」契丹人眼裡的海東青就是一種高級捕獵工具,橫徵暴斂,使海東青成了遼國的亡國之鳥。海東青在遼國待遇很高。朝廷為加強海東青的捕取和飼養、管理工作,專門設置了養鷹機構——鷹坊小邸。專人對海東青精心飼養、小心呵護:夏天怕它熱,站在玉石上;冬天怕它冷,放在繡墩上;夜晚讓它儘量少睡,防止過於肥胖、有三高;到了更換羽毛的時候還要觀察糞便、揣度肥瘦,也要觀察精神面貌,一旦發現狀態不佳,就要調節食量並吃藥清火。《遼史》記載,一名負責飼養、訓練「海東青」的人,就因捕鵝有功,居然被提拔為了「工部尚書」。遼穆宗時期,侍從沙剌迭因為偵查不到位,延誤了捕鵝時機,最後受「炮烙」、「鐵梳」的酷刑而死。打獵時,海東青要由皇帝親自放飛。《遼史·營衛志》: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綠色衣,各備連錘一柄,鷹食一器,剌鵝錐一枚,於濼周圍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時服,系玉束帶,於上風望之。有鵝之處舉旗,探騎馳報,遠泊鳴鼓。鵝驚騰起,左右圍騎皆舉幟麾之。五坊擎進海東青鶻,拜授皇帝放之。鶻擒鵝墜,勢力不加,排立近者,舉錐刺鵝,取臘以飼鶻。救鶻人例賞銀絹。皇帝得頭鵝,薦廟,群臣各獻酒果,舉樂。更相酬酢,致賀語,皆插鵝毛於首以為樂。賜從人酒,遍散其毛。弋獵網釣,春盡乃還。春捺缽地漸漸固定之後,每年春天,遼國皇帝都要這樣度過這樣自由瀟灑的時光。逐漸接受佛教的遼興宗,對漁獵殺生漸有悔意,臨終前,縱五坊鷹鶻。但也沒有阻止春鈉缽這種模式的延續。
萬鷹之神 何日重現
女真人眼裡的海東青是民族圖騰、珍貴特產。"海東青"是古肅慎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神的使者"、"最接近神的存在"、"神選中的子民"等含義,代代相傳的肅慎文化中海東青是一個渾身充滿能量、永遠怒翅飛翔的鷹神形象。海東青不單純是一種真正存在的物種,類似於漢民族的龍鳳圖騰崇拜。在通古斯語(滿語、錫伯語、赫哲語、鄂溫克語、鄂倫春語、達斡爾語等)中,海東青的發音是熊庫魯、宋昆羅(jongkhurun),肅慎、女真、諸申、諸神、朱理真,都是juonshen(jushen),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女真本名朱理真,而在女真語中,東方一詞的讀音是諸勒,與朱理之音相通,海青的讀音為申,拼合後為諸勒申,與朱理真同音。可以看出是女真和海東青是同一個詞根或者同一個詞的不同轉譯。可以說海東青就是肅慎民族的族名。肅慎遠古傳說中最高神雄庫魯有一座祭祀之塔,稱之為「雄庫魯蘇巴爾晗」,也就是「海東青之塔」。因為只有海東青可以飛到天地間那個神聖的高度。 也有一種說法這座塔是山,就是遠東西伯利亞最高峰、勘察加半島海拔4750米的克留赤夫火山。金國的漁獵文化中,海東青也有著重要地位。在金上京遺址的朱雀方,靠近阿什河的雙豐村的東窪子屯,有金上京臨漪亭遺址,就是皇家養鷹的專門機構。《金史·地理志》:有雲錦亭,有臨漪亭,為籠鷹之所,在按出虎水側。海東青有四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一種像龍鳳那樣性質的圖騰。第二種可能是一種早已滅絕的巨大鳥類。《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句曰九鳳"。已經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山海經》裡很多記載都是真實的。那這個北極櫃是否就是克留赤夫火山、海東青是否就是傳說中的九鳳呢?第三種可能就是一種滅絕了的中型猛禽。遼金畫作裡留下來的海東青體型都不是太大,抓天鵝的記載也是真實的,可能這種猛禽已經滅絕。第四種就是現代仍然存在的Falco rusticolus,又名矛隼、鶻鷹、海青,是一種獵鷹,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壯的隼,為隼中極品。顏色多為黑白斑點色、灰色,也有純白、接近黑色的純黑色。成年體長56~61釐米,體重為2.5斤~4.2斤左右,翼展1.3-1.5米左右,雌性矛隼的體型一般比雄性大三分之一。分布在北極以及北美洲、亞洲的海濱及江河附近的廣大沼澤地,在我國見於吉林-黑龍江-遼寧的東部、新疆的喀什等地,其中黑龍江、遼寧等地為留鳥或繁殖鳥,在新疆為冬候鳥;通常會捕食野鴨、海鷗、雷鳥、松雞、巖鴿等鳥類和鼠、兔之類的中小型哺乳動物。食量很大,耐飽餓力較強,吃飽一次可20天不進食。野外的矛隼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將天鵝視為獵物的。天鵝作為一種大型水禽,異常兇猛和團結,即使是金雕、白頭海雕也很少將天鵝視為捕食目標。瑞典隆德大學的阿露斯特姆(Thomas Alerstam)博士通過用雷達追蹤研究鳥類遷徙,獲取了矛隼的俯衝時速為208公裡。即使是這個速度,在天鵝絕對的體型和力量有時面前也是無能為力的。矛隼日常主要獵物還是1斤左右的鳥和旅鼠、野兔,或者是小型野鴨中的綠翅鴨。也許矛隼根本就不是遼金時代那種海東青,也許當年的馴養技術已經失傳,總之,現在的矛隼要收拾天鵝貌似不可能。
無論哪種情況,都願這萬鷹之神重返兩江故地,在他那個高度俯瞰900年的人世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