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報」中國科大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2021-01-16 瀟湘晨報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近日,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

量子中繼是在噪聲信道中實現長距離量子通信的重要途徑,而量子糾纏純化是量子中繼中的關鍵操作,利用量子糾纏純化操作可以從兩份糾纏度較低的糾纏態中提煉出一份糾纏度較高的糾纏態。此前的糾纏純化協議都是利用兩對低糾纏度的光子對實現,而中國科大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提出僅需一對超糾纏光子對的糾纏純化方案。

中國科大聯合團隊在實驗上製備出偏振和路徑分別處於糾纏態的超糾纏光子對,並在11公裡長的多芯光纖裡進行糾纏分發,然後進行量子糾纏純化操作。實驗結果表明,分發後的偏振糾纏和路徑糾纏初始保真度均為約0.665時,純化後保真度可以提升到0.774;初始保真度均為約0.771時,純化後保真度則可提升到0.887。他們還首次將糾纏純化用於量子密鑰分發,純化前糾纏態的糾纏度太低,產生的有效密鑰率為0,而經過純化後有效密鑰率提升到0.371。

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邁出糾纏純化從實驗室到遠距離的關鍵一步。 (記者 桂運安 黎靜)

【來源:合肥日報A】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央廣網合肥1月12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我國科學家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高水平提升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中安在線」中科大科學家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記者1月12日從中科大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安徽日報」中科大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邁出糾纏純化從實驗室到遠距離的關鍵一步,大幅提升了純化效率,為實現高效率量子中繼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南京郵電大學合作,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科研團隊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 中國科學家實現11公裡量子糾纏純化 效率提升6000多倍
    中新社合肥1月1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合作者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
  • 我國首次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效率比國際提升6000多倍
    據《科技日報》1月13日報導,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
  • 陳根: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效率提升6000倍
    以量子信息科學為代表的量子科技不斷進步,形成了新的科學前沿。其中,量子網絡被認為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而成為量子信息領域最重要的長遠目標之一。量子網絡的發展可以粗略地分為量子密鑰網絡、量子存儲網絡以及量子計算網絡三個階段。目前的科技仍處於最初級的量子密鑰網絡階段,即只能實現網絡中兩個節點間較短距離的點對點密鑰分發。
  • 量子糾纏純化效率提高6000多倍 遠超國際最好水平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近日,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 我國科學家用新技術實現11公裡量子糾纏「純化」
    量子糾纏是實現量子通信的重要基礎,但糾纏態非常脆弱容易消失。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量子糾纏純化效率提高6000倍,量子網絡的重要一步
    其中,量子網絡被認為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而成為量子信息領域最重要的長遠目標之一。量子網絡的發展可以粗略地分為量子密鑰網絡、量子存儲網絡以及量子計算網絡三個階段。目前的科技仍處於最初級的量子密鑰網絡階段,即只能實現網絡中兩個節點間較短距離的點對點密鑰分發。
  • 美國計劃10年內建成「國家量子網際網路」!無法破解,堅不可摧
    數據鏈路層要負責運行物理層,從而嘗試在可控量子節點之間產生糾纏。網絡層將負責在未直接連接的節點之間產生長距離糾纏,通過使用鏈路層進行糾纏交換以在相鄰可控節點之間生成糾纏來實現。傳輸層不僅要遠距精確傳輸量子比特,還要考慮跟經典網絡的兼容。
  • 中國科大實現多自由度超糾纏態的量子存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存儲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小組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及多自由度的超糾纏,主要研究成果分別於10月21日和11月14日發表在國際光學期刊《光:科學與應用》[Light: Sci. & Appl.
  • 【光明日報】潘建偉:量子世界的「中國耕者」
    劉愛華攝  在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園裡,最近很少見到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的身影。作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項目負責人,他更多的時間在上海浦東的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裡,與同事們一起為衛星2016年如期發射緊張工作。  從讀本科時與「量子」結緣,今年45歲的潘建偉已經與「量子」打了二十多年交道。
  • 「墨子號」衛星量子糾纏分發距離超1200公裡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實際分發距離超過1200公裡,創造世界紀錄,為量子網絡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奠定堅實基礎6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墨子號」上天以來所取得的這一「最大成果」,此前世界量子糾纏分發距離一直停留在百公裡級。  這一成果由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合作完成。
  • Nature 重磅:潘建偉團隊實現數十公裡遠程量子儲存器糾纏
    研究結果表明,與糾纏光子相比,多節點之間的原子–光子糾纏可能更適合量子糾纏的遠距離傳輸。本項研究演示了兩個相距 50 公裡的量子存儲器的糾纏,這一距離足以連接兩座城市,並比之前報導的距離要遠得多,或為實現多節點、遠距離糾纏鋪平了道路,有助於量子網際網路的開發。
  • 中國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央廣網合肥12月2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諸多優點。
  • 中國物理學家成功實現相距50公裡光纖的存儲器間的量子糾纏
    如果將兩個或更多的量子位配對在一起,它們就會糾纏在一起。量子糾纏是兩個或多個粒子之間的空靈連接,因此對一個粒子執行的任何操作都會立即影響另一個粒子,而無論它們之間有多遠。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將這種現象稱為「遠距離怪異行為」。量子網際網路的真正魔力始於使用糾纏的粒子(也稱為量子隱形傳態)發送信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