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據悉,在2天前,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當然,對於我國此舉,西方自然也是給予高度關注,並紛紛將其列為新聞頭條。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5日報導,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研究人員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認為,大國4日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也就是「神龍一號」)可能是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的密封艙,也可能是自動化太空梭。他指出,這不是可重複使用「獵鷹」號運載火箭的類似物,但這可能是可重複使用密封艙,類似於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製的「龍」商用太空飛船的密封艙,也可能是自動化太空梭類似於X-37或者無人太空梭,未來用於載人飛行(俄羅斯「暴風雪」號太空梭的類似物),而時間將證明一切。此外,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伊萬·莫伊謝耶夫也表示,關於此次發射很少的官方信息表明,大國可以將美國秘密軍事飛機X-37B的類似物送入軌道。
此外,也有分析認為,我方研製並發射的「神龍一號」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恰恰證明了西方對我方的封鎖並未能導致其技術步伐的停滯。麥克道威爾認為,大國可能最早在2021年開始對載人航天飛船進行重複使用,而其將在兩年內實現可重複使用的第一級技術。他表示:「他們將重複使用第一級,可能會在兩年內。他們很快就會重複使用載人艙,可能在明年。」 他相信,大國將成為繼美國之後開始發射可重複使用飛船的下一個強國,這是絕對肯定的。當然,麥克道威爾的說法只是其中一部分,這背後還主要跟大國在航天事業上所秉承的「開放和合作」的態度有關。事實上,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大國一直在不斷加強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致力於推進人類航天事業的共同進步。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只是一個開始,今後大國將進一步拓展空間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著重在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空間科學等重點領域開展國際合作。
與此同時,西方媒體也譏諷白宮,稱其對伊朗和俄中的制裁都沒有任何效果。事實上,從國際社會近期的動作就再次證明,單邊主義不得人心,霸凌行徑不會得逞。國際社會已經公認,美方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並對伊朗極限施壓,是當前伊核局勢緊張的根源。美方背信棄義,「退群」毀約,本已損害多邊主義和安理會權威、破壞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如今竟然又要回來要求安理會對伊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在30天內對伊朗恢復國際制裁。顯然,這一做法無視世界公理與國際法權威,純屬無理取鬧。美國已經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其要求不具備任何法律基礎。因此,美國完全就是一副伊核問題「麻煩製造者」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