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行之
編輯:清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突飛猛進。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外媒稱其為"神龍一號",紛紛將此消息列為頭條,藉機譏諷白宮制裁中國的的策略無效。
神龍一號成功首飛
近日,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我國酒泉衛生發射中心首飛之後成功返回預定地面。這次試驗成功的意義非凡,它標誌著我國在研究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方面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為下一步開展載人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奠定了基礎。如果我國的載人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上研究成功,不但以後的太空科學研究更加方便快捷和低成本,我國還有可能是繼美國後第二個掌握此類技術的國家。此次發射使用的還是長徵系列火箭,該系列火箭已經成功完成多次航天發射任務,神龍一號在太空繞行兩天後返回。神龍一號具體是一種太空梭還是飛船的密封艙沒有進一步的消息,即便如此,西方媒體也認為這是一個重大新聞。
什麼是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顧名思義就是返回地面以後,經過維護可以再一次升空運行。一般的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在完成短期或數年的飛行任務之後,只有部分器件可到達地面以供科學研究之用,有些太空飛行器還無法返回,只能將數據傳回地面,最終這種太空飛行器變成太空垃圾。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可以不產生太空垃圾,重複使用還能減少特殊材料的消耗和某些生產製造工序的重複,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世界上早就已經有使用可重複太空飛行器的先例,美國的奮進號、發現號等太空梭在數十年前就做到了這一點。現在美國的太空梭已經停止運行,中國如果能在這方面取得成功,影響將是巨大的。
中國的航天事業快步發展
近些年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突飛猛進。神舟一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器、運載火箭技術等各方面都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自美國現任政府上臺以來,加大了對中國的打壓力度,從經濟制裁到科技交流限制諸方面都採用了不少手段,美國還將正在研究的X-37B無人太空梭的試驗細節嚴格保密。美國一些政客以為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就能限制中國的科技發展、然而令其失望的是中國神龍一號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這個事實證明他們的封鎖無法阻滯包括航天事業在內的中國科技進步。這也是西方媒體譏諷白宮制裁無效最好例證。
中國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太空、合作開發太空,中國願意繼續與各國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為人類合理利用太空作出貢獻。
(本文為廣角快報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