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五好!提前預祝大家周末愉快!我是瘋瘋人,17年養魚經驗的老船長。隨著前面孔雀魚系列文章的結束,我們迎來了新的篇章:泰國鬥魚系列。不知道各位朋友,喜不喜歡泰國鬥魚,讀文章的你,之前有沒有養過,或者接觸過呢?瘋瘋人第一次看到,就深深喜愛上這種靈性的小型熱帶觀賞魚了!
記得那是我芳齡13歲的一個夏天,我早上穿過人民公園,來到了我們的水族一條街,看到地攤上用塑膠袋裝著放在盆子裡,每個袋子裡面的魚兒尾巴很長,第一眼的感覺是「很妖豔」,如此妖豔的魚兒,美哉!美哉!當時顏色還比較少,只有紅色和藍色,偶爾會有青色的,品種也只有馬尾,一條4-5元,當時對瘋瘋人一個小毛孩來說,很喜歡,卻又囊中羞澀啊!想想我平時買金魚都是5毛錢一條的,一下子這條漂亮的魚兒要用8條金魚來換,心疼,心疼!!不過還是禁不住誘惑,攢了一個星期的零花錢之後,買了第一條自己的鬥魚:紅色馬尾鬥魚。
回家一直養著,太酷炫了,一直欣賞,一直欣賞。
等會兒,似乎有點跑題(也是有感而發),咱們回來今天的主題:鬥魚品系大全與飼養1,泰國鬥魚品系。
一、從外形分品系:
1. 馬尾,尾巴呈流線型,酷似馬的尾巴,所以叫馬尾,是一開始鬥魚最常見的。附圖↓:
2. 冠尾,也叫獅王,尾巴好像爆炸一樣的針狀,又像雄獅的鬃毛,所以美名叫獅王,瘋瘋人除了馬尾之外就是最喜歡獅王鬥魚,雄魚展示的時候,那個畫面非常有衝擊感。附圖↓:
3. 半月,也就是尾巴展開能到達180°,好像半個月亮一樣,也是很美的名字,不過有一些達不到180°的,就叫扇形尾,但是這種扇形尾一般也叫半月,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半月,是要180°的,如果獅王的尾巴展角能到180°,可以叫獅王半月,那是比較稀有的。附圖↓:
4. 將軍,這個名字很霸氣,大意是,這種泰國鬥魚的身形比較粗壯,主要是打架比較厲害,所以美名叫將軍。因為泰國鬥魚的原產地有「賭魚」的習俗,就是看哪條魚打得厲害,下注壓它贏。這種身形粗壯,魚鰭沒那麼長的魚,自然身手比較靈活,也比較耐打,所以就叫將軍。附圖↓:
5. 大耳,這種品系就比較稀有,名字也很形象,就是魚鰓兩側旁邊的鰭非常大,好像兩個大耳朵一樣。附圖↓:
6. 雙尾,這種是屬於基因突變的,絕對稀有的品種了,尾巴分出來兩個,所以叫雙尾,在以前是可遇不可求。不過現在慢慢的也有穩定的基因了,不過還沒有推廣開來。附圖↓:
7. 龍鱗,這個系列本來是「將軍」鬥魚的延伸,但是後面人工改良後半月也有龍鱗的表現,表現型是背部和頭部的魚鱗顏色很厚重,像龍魚的魚鱗一樣有層次感,所以命名叫龍鱗,名字也是相當霸氣!不過有的龍鱗鬥魚的鱗片沒有覆蓋到頭頂,從上往下看,好像禿頂一樣,這樣的就不屬於龍鱗品系。附圖↓:
二、根據顏色分品系:
1. 紅色系,主色調是紅色的,不過紅色也分深淺,超紅的,也有淺紅的,還有各種顏色的紅,名字和叫法還沒有統一,所以咱們統一分為紅色系。附圖↓:
2. 藍色系,跟紅色系的分法差不多,不過沒有那麼多顏色的藍,最經典的就是皇室藍,也有深藍等,藍色和紅色是最經典的顏色。附圖↓:
3. 綠色系,也是之前一種比較少的顏色,不過現在是比較普及了。不過還是覺得紅藍比較經典。附圖↓:
4. 黑白系列,黑白在顏色是最經典的,不過在鬥魚的色系裡面,還是比較難「調」出來,純白或純黑的魚也是可遇不可求。瘋瘋人記得在5-6年前,曾經有幸養過一條純白色的獅王鬥魚,買的也不貴,不過可惜後面天氣太熱生病,又照顧不周,最後還是仙去了。現在還是很懷念它。附圖↓:
5. 金屬色系,只出現在龍鱗品系的鬥魚身上,如果是金屬龍鱗的鬥魚,那不是可以控制的基因,難得一見的好魚,估計人家是不會捨得賣的,都是比賽級別的了,只能觀賞。附圖↓:
6. 花色系,更多的是顏色像大理石一樣覆蓋在魚鱗上,最近也是開始流行起來,並且在賽場上也越來越多,大理石的顏色有點像孔雀魚,很斑斕,不過沒有像孔雀魚那樣有豐富的紋路。附圖↓:
7. 蝶色系,這個品系很特殊,不過基因穩定,也是比較容易入手。表現型是,魚鰭的外圍有一層明顯和主色調分割的顏色,一般是白色的,來,直接上圖吧!附圖↓:
以上就是泰國鬥魚的品系分類,從尾型和顏色這兩個維度來分類。鬥魚的命名也是根據先顏色,後尾型來命名,例如,純紅色半月獅王,或者蝶色半月,等等。鬥魚的命名比孔雀魚簡單。註:圖片都是在網上給大家找的參考例子而已。
大家簡單記住這個公式:顏色+外形
今天我們就先分享到這裡,上面基本上涵蓋了現在主流的鬥魚品系,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確實很少見的,瘋瘋人就沒有列出來,如果有朋友特別喜歡鬥魚,也有一定的研究,發現瘋瘋人上面寫的有疏漏的,也歡迎補充。明天我們會接著分享:《鬥魚的飼養和繁殖》。期待大家的踴躍討論。
我是瘋瘋人,從小喜愛養魚的孩子,堅持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17年來的養魚經驗。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看到這裡了,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訂閱關注+點讚評論,我看到後會第一時間會,感謝你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