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7月份,一顆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吸引人們的目光,並頻頻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
它是誰?叫啥名字?
記者21日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天文學名詞委」)獲悉,這顆「網紅」彗星的中文名已正式被定為「新智彗星」。
「上一次人們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2011 W3),在北半球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C/1995 O1)。」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文學名詞委委員鄧勁松說。
這顆6800年一遇的新彗星在整個7月都肉眼可見,隨後將迅速消隱。隨著關注度的持續增高,為規範新聞報導、促進科技交流,給它定一個合適的中文名,已成為擺在天文學名詞委面前的緊迫議題。
發現新智彗星的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藝術想像圖)。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WISE項目官網
鄧勁松介紹,這顆新彗星是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WISE)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NEOWISE)期間,於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編號為C/2020 F3,表示是2020年3月下半月發現的第三顆彗星。2020年4月,新彗星的英文名定為NEOWISE。
記者從天文學名詞委了解到,委員們為NEOWISE的中文定名展開了熱烈討論。如果將NEOWISE直接音譯顯然不妥,那會讓人誤解為它的發現者是某位個人;如果簡單採用發現任務天文衛星的全稱「近地天體廣域紅外巡天」,過於冗長。大家認為,雖然NEO在此處只是「近地天體」一詞的英文縮寫,但不妨視其為前綴、取其「新」之義;其後的英文縮寫WISE可當作「智慧」「廣域」等來理解,也可反映空間望遠鏡巡天觀測的高度自動化。
天文學名詞委委員們陸續提出了「新廣彗星」「近廣彗星」「新智彗星」「新向彗星」等名稱。其中孫小淳教授提議的「新智彗星」簡明上口,得到大家的一致贊成。最終,天文學名詞委將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鄧勁松介紹,今年7月是觀測新智彗星的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7月下旬的傍晚,大家依然可以看到它的靚影。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爽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