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病」要小心這些套路

2020-12-04 西海都市報

疫情突然來襲不知所措?求職升學失利壓力山大?職場商場不順自信受挫?婚戀家庭紛爭焦頭爛額?……天津市安定醫院副院長徐廣明說,近年來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備受社會關注,網絡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很大。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心理健康諮詢、親密關係修復、陪伴傾訴傾聽等都成為商機,但服務質量卻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平臺上有償心理諮詢、診治從業者沒有資質,一些平臺打著陪伴傾聽、哄睡叫醒等幌子提供「軟色情」「擦邊球」服務,還有些平臺上相關服務純屬坑錢套路,毫無效果甚至有害,消費者被侵害後維權困難。

線上心理服務需求大、問題多

據專家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網絡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諮詢、診療等服務需求明顯增大。據了解,當前市場上相關服務主要有3種類型。

「線上醫院」,其實就是把線下醫院搬到了線上。由第三方平臺或專業醫院運營,精神專科醫生在線為用戶提供諮詢、藥品續方等服務。這類平臺上的醫生絕大多數資質齊全,規範性強。

記者見到,浙江省網際網路醫院平臺上,有來自浙江各地醫院精神科的醫生入駐,平臺清楚標明醫生身份、專業以及收費標準和諮詢量、反饋等,患者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文複診。

「付費內容」。記者在多個知名網絡社交、短視頻平臺搜索到大量付費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調節幹預課程。

記者在某APP體驗「帶你療愈焦慮症」付費內容,發現其內容大多為舒緩情緒方法和「心靈雞湯」,與醫學療愈無關。有購買者留言稱其「效果存疑」。

「有創作者專鑽平臺監管空子,他們不關心內容科學性,最大化牟利才是真正目的。」一名資深網絡內容創作者告訴記者。

記者還發現,部分網絡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所謂「情感諮詢機構」以「心理諮詢師」名義,提供「分手複合」「挽回婚姻」等幹預服務,一些網購平臺也出售「情感挽回、出軌分離、婚戀修復」服務。還有些機構和個人則自稱為「親密關係諮詢師」「親密關係修復師」等,通過手機APP有償提供服務。

還有人提供線上陪伴傾訴、哄睡叫醒等「輕」心理服務。記者在淘寶平臺發現有不少名為「樹洞」「虛擬戀人」的店鋪,下單後工作人員將添加客戶微信或QQ,根據要求計時聊天、哄睡陪伴等。

「此類行為監管難度大,出現『泛黃』或『涉黃』情況較多。」一位網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

網絡心理健康服務市場有各種不靠譜

「當前網絡心理健康服務缺少相應標準,不少求診者或諮詢人對相關風險不夠了解,所以常有人被坑了錢還耽誤診治。」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郭磊說。記者調查發現,當前該領域確有幾類「不靠譜」。

——假證,從業資質不靠譜。一些平臺鼓吹自己的「名師」具有美國職業教育學會頒發的「ACI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證書等。但記者在淘寶平臺發現多個製售假冒心理諮詢師資質證書的賣家。一個名為「su」的賣家稱可製作「ACI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證」「APEI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證」,每本售價260元,1天可取。

——蒙人,專業身份不靠譜。「不少平臺對所謂『諮詢師』幾乎不設置專業門檻。」一位曾在多個平臺兼職過的「諮詢師」向記者透露,一些平臺上甚至存在原本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傾訴者自學『套路』後註冊為諮詢師的情況。記者還發現,不少平臺存在「刷好評」誤導諮詢者的情況。

——「坑」錢,服務質量不靠譜。記者在某網絡社交平臺向一位情感諮詢機構負責人諮詢「情感修復」服務情況。這名負責人表示「情感挽回成功率達到98%,先交完一周的998元諮詢費用後,會研究並給出方案。」一名曾在該機構購買同類服務的消費者告訴記者,自己交費後一周,僅獲得2小時電話諮詢、一些公開可見的信息材料,當自己提出疑問時,該機構工作人員只給她一個「等」字。

另有諮詢者投訴稱,一位名為「國士九顏」的「情感導師」收取服務費後便只用一些「水話」來糊弄自己,對承諾的心理疏導分析服務均不兌現。

——侵權,權益維護不靠譜。記者發現,有多名諮詢者投訴名為「暖暖情感諮詢」的網絡帳號。投訴者稱,該機構在與諮詢者因諮詢效果發生糾紛後,以曝光諮詢者隱私為由要挾諮詢者繼續交錢。還有諮詢者表示,自己在淘寶平臺上購買心理諮詢服務,隨後被所謂的「諮詢師」公開了各種隱私聊天記錄。

加強監管是行業發展、市場拓展必經之路

浙江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毛洪京等多位專家表示,網絡心理健康服務行業有廣闊前景,但目前正規醫院網絡醫療服務力量投入不足、相關線上服務診療與服務缺少標準、商業平臺服務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應予充分重視。

毛洪京表示,受限於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儘快制定規範。

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教授表示,心理諮詢屬於廣義上的治療行為,從業者應有相關資質。一些傾聽服務和心理緩解諮詢活動雖非醫療行為,但也應要求對從業人員實現平臺後臺實名制。

「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是不同的概念,需要準確評估諮詢人心境和現狀,而線上信息獲取能力有限,對從業人員能力要求更高。」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安莉認為,應對線上心理諮詢從業人員設立比線下更高的專業審核標準。

對於相關網絡平臺責任,薛軍強調平臺應加強相關從業人員資質審查核實、披露備案,同時需要建立真實有效的用戶評價機制。「平臺把好入門關,不能任由虛假宣傳『橫行』。另外,對有特定嚴重犯罪記錄及惡習的,應限制準入。」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高級研究員臧雷提醒,對一些平臺上打著心理健康幌子的「軟色情」信息,平臺負有法定監管、清理義務,如為流量或短期效益「視而不見」,則涉嫌違法甚至犯罪。他建議各平臺為網絡心理健康服務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儘快針對該領域完善監管規範,加強治理力度。

徐廣明強調,網信、公安等部門應加強合作,進一步加強對求診、諮詢者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力度,拉緊行業底線。

新華社天津11月26日電

(記者 白佳麗 黃筱 蘭天鳴)

相關焦點

  • 疫情「心病」怎麼治 多位心理學家支招
    原標題:疫情「心病」怎麼治 多位心理學家支招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了全網熱議的話題,在鋪天蓋地疫情信息的「轟炸」下,有的人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失眠、抑鬱等心理問題,影響情緒,進而影響人的免疫力。因此,疫情「心病」的問題備受關注。
  • 身病還是心病?——身病還要心藥醫
    我的觀點是,因為這些疾病雖然病位在身體上,從根本來說卻是心病。若不治心而單純治身,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是南轅北轍。(一)心的作用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困擾始終沒有停止。疾病既有身病,亦有心病,甚至身心俱病。何謂心?
  • 家電維修要小心「套路」(多稜鏡)
    消費者能否看清「套路」、避免損失呢? 趙丙華是一位有著20多年經驗的資深電器維修工程師,他說,家電維修有些常用的「套路」,比如空調不製冷,有可能是內外機太髒引起的,清理一下就行了,但有些維修工會說需要加氟,收費便從幾十元漲到幾百元;還有些家電不啟動,有可能是電路老化或電容損壞引起的,有些維修工則說要換壓縮機才行,二者的維修費相差七八倍。
  • 小心套路!
    小心套路! 最近有一批不法分子在不正規手機應用商店裡上傳了打著「微粒貸」名號的APP,目前已經有人因為使用了這種山寨APP而被騙。小心套路!當你加了這種人的聯繫方式,並交了「手續費」之後,騙子又會讓用戶籤署各種條款和合同,之後向用戶索要各種激活費、包裝費、服務費、保證金、操作費等,當用戶反應過來要求退款的時候,騙子會滿口答應同意退款,3- 7 天即可到退款到帳。而到了約定時間後,騙子又會以操作手續繁瑣為理由讓你繼續繳費,最後錢當然退不出來,而騙子看到時機成熟就會銷聲匿跡。
  • 農村老人常念叨的「心病終須心藥醫」,這「心藥」到底是什麼藥?
    就如這句「心病終須心藥醫」,直到現在,也還是我們時常念叨並認同的一句話。「心病終須心藥醫」,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心有鬱結,靠醫院、藥店裡的尋常藥物是醫治不了的,一定要找到讓自己心傷難過的癥結所在,並對症下藥,才能治好心病。
  • 人病了有藥可醫,心病了無藥可治
    心病了,無藥可治。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這句話每天都在說,但總有人不信。孟某某以尋釁滋事被處以行政拘留15日的頂格處理,正應了那四個字「咎由自取」。網上造謠的成本低、收益高、風險小,有人為獲取名利、尋求刺激,不斷挑戰道德底線。不少自媒體為博取關注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轉發,讓謠言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客觀上為網絡謠言提供了土壤。
  • 心病還須心藥醫,西洋參與三七總相宜!
    當人們聽到「心病還須心藥醫」的時候,往往會認為是因傷心事導致鬱證時需要心理開導。事實上,人體的心臟也會有功能性及器質性的病變,這種病變難道就不是「心病」嗎?我們也知道,人體的心臟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著,而心臟在人體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
  • 你敢讓這些人治「心病」?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心理健康諮詢、親密關係修復、陪伴傾訴傾聽等都成為商機,但服務質量卻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平臺上有償心理諮詢、診治從業者沒有資質,一些平臺打著陪伴傾聽、哄睡叫醒等幌子提供「軟色情」「擦邊球」服務,還有些平臺上相關服務純屬坑錢套路,毫無效果甚至有害,消費者被侵害後維權困難。
  • 心病還須心藥醫,31種心藥總有一款能讓你去除心病
    因此,一般說來,兒童病比成年人病好治,年輕人病比中年人病好治,中年人病比老年人病好治。   心藥的妙用     人體內藥中的心藥,是妙用無窮、起決定作用的。中醫以「心」為人體中的「皇帝」,是人體「最高統治者」。中醫講「心」,不是單指心臟這個器官,而是一個系統,認為心主神志,也就是大腦的主管。
  • 結節性痒疹源於「心病」
    這個癢起來真的是要人命啊!」這是前幾天,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專家門診主任醫師陶承軍接診一位病人時發生的一幕。全身劇癢起源於情緒緊張60歲的黃女士患皮膚病快3年了,身上密布黃豆般大小的血疹,唯一沒有出現的是在背部,那是手碰不到的地方。
  • 心病還需心藥醫,人生這六味心藥,我們要備好!
    身體上的病,一般好治,吃點藥就好了,但心理上的病,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心病還需心藥醫,人生這六味心藥,我們要備好,以防自己心理出問題。這六味心藥,不僅可以治癒我們的心理疾病,還能提升我們自己的修養,更能升華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內心,更美好,更豐富。
  • 不無自我中醫心理療法:心病還需心藥醫
    心理疾病都是假東西,又這麼害人,我們何必要它?我們何必用一個假東西來害自己?所以我們要下決心徹底治癒心理疾病。但治好心理疾病,必須先解決如下幾個問題。1.必須承認自己是心理疾病,願意接受心理治療 。如果不承認心理疾病總是覺得軀體有病那就不能有效利用心理方法治療的,尤其心理只能信,不能辯,因為心理障礙符合邏輯,讓人感覺有道理,突破心理障礙則不符合邏輯,讓人感覺沒道理,病人若要根據感覺和邏輯與心理醫生爭辯,再厲害的心理醫生也辯不過心理病人,只要病人頑固堅持自己的錯誤認識,心理醫生就束手無策。
  • 這些說法在套路你!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揭曉
    其中,既有引起恐慌情緒的「5G基站比4G輻射更強對人體危害大」「中國高鐵輻射嚴重會導致女性不孕」「人工增雪催化劑含碘化銀會影響健康」,也有曲解前沿科學的「量子波動速讀1分鐘閱讀10萬字」「外星人發來了太空無線電波」;既有錯誤的醫學概念「鼠疫無藥可治,得上必死無疑」「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癌的前兆」「跑步會損傷膝蓋易患關節炎」,也有不靠譜的生活建議「液化氣鋼瓶著火一定要先滅火再關閥門
  • 心臟不舒服,可能真的是「心病」
    原標題:心臟不舒服,可能真的是「心病」   人焦慮時身體釋放的神經遞質會讓血管收縮,引起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不舒服,但各種檢查指標都正常,總查不出原因?可能是「心病」,此「心」不是「心臟」的「心」,而是「心理」的「心」。
  • 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商家的套路!兄弟們,以後買啥都要長點心
    再康康網友們中伏的照片,不禁哀嘆,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絕對是商家的套路! 從網友發出的第一張相片可以看出,這份厚蛋治用料還是可以的,起碼目測煎蛋餅是有一定的厚度。而火腿也是鋪了兩三層。可以說是一份標準的三明治。 然鵝…… 真相卻是……
  • 先心病的症狀 先心病吃它具有一定療效
    那麼小編就介紹一下先心病的症狀以及如何預防先心病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先心病的症狀1、心衰。這是新生兒的一種急症,大多數是因為患兒有比較嚴重的心臟缺損,這種表現是因為肺循環,心輸血量還有體循環充血減少才產生的。患者臉上沒有血色,憋氣,呼吸出現困難,心動過速,血壓低。2、紫紺。
  • 黛玉得的病是心病,難怪再好的藥無法醫治她,真是可憐
    你就會得知黛玉妹妹得的病不是什麼身體上的病,而是她內心當中的一些東西讓她得了一定的心病,這種心病如果非要給她撐一個定義的話。那麼也可以把她稱作為抑鬱症了。因為我們現在生活當中,很多人們都把那種悶悶不樂的人,和那種不愛與外界打交道的人稱為抑鬱者。那麼仔細想的話,黛玉妹妹確實可能得的就是這種病。
  • 測目前你最大的心病是什麼?
    生活中,一個個艱難,一個個痛苦,對大家的影響更大,畢竟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心事,有自己的心病,現在,你最大的心病是什麼?進行一次心理測驗。下面是三個繩結,哪個是最難解開的?不要猶豫不決,選個答案,測量一下你目前最大的心病?
  • 觀賞魚中的午夜幽靈,大家一定要小心!
    終於在一天半夜我聽到了銀龍跳缸的聲音,結果我起來一看,場面慘不忍睹,一隻銀龍魚的小半個身子已經在招財貓的嘴裡了,雖然銀龍在我的幫助下最終從招財貓的嘴裡掙脫了出來,但是受傷慘重,很長時間才治好,從那以後我才知道招財貓也是夜行魚。
  • 小心,「保價」套路!
    陳先生是京東plus會員  「後來我就申請退款了」  「眼前的黑不是黑  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看到這些,不知道這首歌  有沒有在你腦海中縈繞  商家的說辭永遠是有道理的  算錢什麼的也是玩不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