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遴選時政熱點: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由北京公遴選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中央遴選,北京遴選,備考技巧,時政熱點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遴選考試網/中央公遴選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遴選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河南發展搭建了廣闊平臺。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河南如何開好局、起好步?記者採訪了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
記者:回顧2020年,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如何?
王國生:2020年是大戰大考之年,河南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一手抓防控,全力以赴把疫情管住了;一手抓發展,千方百計把經濟穩住了,推動經濟逐季回升,增速由負轉正。
2020年河南糧食產量1365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空中絲綢之路」不斷航,中歐班列(鄭州)前11個月進出口增長11.5%,大批抗疫物資通過鄭州—盧森堡航線運往歐洲。
在2021年經濟工作中,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以更大力度鍛長板補短板、通堵點接斷點、增動能強勢能;強化統籌兼顧,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推動經濟發展,突出供需兩端發力,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突出項目帶動,繼續實施補短板「982」工程,在九大領域遴選實施8000個左右、年度總投資2萬億元的重大項目,抓好河南與京滬蘇浙各項合作協議的落實。
記者:河南作為農業大省、產糧大省,如何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王國生:我們持續推進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緊緊扭住耕地、水利、科技、政策等關鍵環節,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抗災減災能力,糧食總產量連續4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不僅解決了一億河南人的吃飯問題,還能每年調出原糧及製成品600億斤左右。同時,河南的油料、蔬菜、肉蛋奶、水果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面向「十四五」,我們明確提出要打造新時期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全國重要的口糧生產供給中心、糧食儲運交易中心、綠色食品加工製造中心、農業裝備製造中心和面向世界的農業科技研發中心、農業期貨價格中心。
今年我們將著力抓好四項工作:一是堅決守住耕地紅線,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加大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力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二是持續提高耕地質量,計劃今年新建高標準農田750萬畝,到2025年建成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4000萬畝左右;三是著力提升品質品牌,積極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打造更多「豫農名片」;四是切實強化科技支撐,制定了《河南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2021—2035)》《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種業發展規劃》,推動建設國家級小麥種質資源庫,加快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糧食科技創新體系,開展農業全產業鏈科技攻關,強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重點培育一批「豫麥」品牌和小麥加工產品品牌。
記者:作為工業體系較為完備的省份之一,河南在高端製造業、智能製造業方面將如何發力?
王國生: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堅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把我國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搞上去,推動我國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扎紮實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河南擁有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40個,製造業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85%。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比拼的是經濟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看重的是產業的引領性、成長性、堅韌性。如果搭不上科技自立自強的「快車」、趕不上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風口」,就會落在後面。
河南盾構、新能源客車、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等產業技術水平和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前列。下一步,河南將謀劃實施一批具有突破性、帶動性的戰略行動,力爭到「十四五」末,培育10個萬億級產業、10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努力在科技創新上走在中西部前列。
一是把優化產業鏈和提升創新鏈協同起來,以創新驅動贏得發展主動,爭創一批國家級科學基礎設施和重大平臺,努力佔據「頭部領域」、掌握「頭部技術」,推動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培育一批「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二是把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結合起來,以全面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實施數字產業集聚發展工程,打造千億級鯤鵬計算產業集群,拓展「數字+」「智能+」應用領域,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數字經濟新高地。三是把持續鍛長板和加快補短板統籌起來,著力打造10個戰略新興產業鏈、壯大6個戰略支柱產業鏈,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加快建設先進位造業強省。四是把做強制造業和壯大服務業融合起來,加快提升現代金融、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同時積極發展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 (編輯:李昂)